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明蓮池袾宏大師雲棲法彙節要
學佛者無用莊嚴形跡,只貴真實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髮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
好靜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
怕事的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
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
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
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
一勸極閒人念佛,婚嫁都畢,子孫克家,安閒無事,正好儘心儘力念佛,每日念幾千聲,乃至幾萬。
一勸半忙半閒人念佛,半了不了,或忙或閒,雖不極閒,亦可忙時治事,閒時念佛,每日念幾百聲,乃至幾千。
一勸極忙人念佛,勤勞王事,奔波家業,雖無閒時,也須忙裏偷閒念佛,每日晨朝十念,乃至日間或念幾百。
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貴賤賢愚,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裏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華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來是佛。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9
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念佛心真不真,但於歡喜煩惱中勘驗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明紫柏達觀大師紫柏老人集節要
問僧海州念佛常間斷否?曰:合眼睡時便忘了。
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自今而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
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斷矣。
世上念佛人,或三二十年,或盡形壽念佛,及到臨終時卻又無用,此是睡夢中不曾有念頭故也。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底人,臨死自然不亂也。
念佛心真不真,勘驗關頭,直在歡喜煩惱兩處取證,其真假之心,歷然可辨。
大抵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念不間斷,是以煩惱動他不得,歡喜也動他不得,煩惱歡喜既不能動,死生境上自然不驚怖。
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彌陀佛便撇在腦後,如何能得念佛靈驗。若依我法念佛,果能於愛憎關頭,不昧此句阿彌陀佛,而現在日用不得受用,臨終不得往生,我舌根必然破爛。
【按】此法最妙,念佛心真不真,但於歡喜煩惱中勘驗。如或夢中間斷,即依此法勇猛精進,則現在自得受用,臨終自得往生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8
明紫柏達觀大師紫柏老人集節要
問僧海州念佛常間斷否?曰:合眼睡時便忘了。
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自今而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
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斷矣。
世上念佛人,或三二十年,或盡形壽念佛,及到臨終時卻又無用,此是睡夢中不曾有念頭故也。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底人,臨死自然不亂也。
念佛心真不真,勘驗關頭,直在歡喜煩惱兩處取證,其真假之心,歷然可辨。
大抵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念不間斷,是以煩惱動他不得,歡喜也動他不得,煩惱歡喜既不能動,死生境上自然不驚怖。
今人念佛,些小喜怒到前,阿彌陀佛便撇在腦後,如何能得念佛靈驗。若依我法念佛,果能於愛憎關頭,不昧此句阿彌陀佛,而現在日用不得受用,臨終不得往生,我舌根必然破爛。
【按】此法最妙,念佛心真不真,但於歡喜煩惱中勘驗。如或夢中間斷,即依此法勇猛精進,則現在自得受用,臨終自得往生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8
信 行 願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宋普照中峰明本大師三時繫念佛事節要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信者、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要信唯是隨心自現,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如是信者,是為真信。
信而無行,不成其信。
行者、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阿彌陀經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如是行者,是名正行。
行而無願,不成其行。
願者、要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是為大願也。
信行願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當知現前一念,本自圓常,信行願、原是自己本來具有如是性德,今者但是本性光明顯發耳。
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
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到家之說,不容再舉,捷徑之詞,何勞掛齒,可謂證修行之神術,超方便之正途。
【按】當妄心雜亂時,能起念念佛,一一出口入耳,自然隨念寂靜。此息妄要訣,願即切實行持。而信為入門,願為前導,亦缺一不可。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4
宋普照中峰明本大師三時繫念佛事節要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信者、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要信唯是隨心自現,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如是信者,是為真信。
信而無行,不成其信。
行者、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阿彌陀經云:「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如是行者,是名正行。
行而無願,不成其行。
願者、要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相應,是為大願也。
信行願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當知現前一念,本自圓常,信行願、原是自己本來具有如是性德,今者但是本性光明顯發耳。
當妄心雜亂之頃,能舉起一念,如對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則此雜亂,自然隨念寂靜。
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謂淨念相繼者也。
念佛之人,須要信心懇切,正因凜然,重念死生輪轉之可悲,深厭塵勞紛擾為可痛,舉起一聲佛名,直下更無異見,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到家之說,不容再舉,捷徑之詞,何勞掛齒,可謂證修行之神術,超方便之正途。
【按】當妄心雜亂時,能起念念佛,一一出口入耳,自然隨念寂靜。此息妄要訣,願即切實行持。而信為入門,願為前導,亦缺一不可。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4
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宋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集節要
觀經九品經文,自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
一定心,如修定習觀。
二專心,但念名號,眾善資熏,回向發願,仍須一生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常面向西。
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志誠,必不虛棄。
如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遮,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
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虛。
如要臨終十念成就,但預辦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時,念念不虧,即無慮矣。
問論云:行道念佛,與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張帆,猶云得往,更若張帆順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億劫罪消,行念功德,豈知其量?
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聲,事業常如此,西方佛自成。
若禮拜,則屈伏無明,深投覺地,命終往生,速證涅槃。
附禪淨四料簡: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按】 印光大師云:「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有淨土者,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倘參禪 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 欲樂;或求生天,受天福樂;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者,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有謂無禪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者, 大錯大錯。
夫法門無量,唯禪與淨,最為當機。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泛修餘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 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倚福作惡,即墮地獄,欲復人身,難之難矣。沒人依怙,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大師恐世不知,故特料簡,以示將來。」
願即專心持名,求生西方,必不虛棄。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2
宋永明延壽大師萬善同歸集節要
觀經九品經文,自有升降,上下該攝,不出二心:
一定心,如修定習觀。
二專心,但念名號,眾善資熏,回向發願,仍須一生歸命,盡報精修,坐臥之間,常面向西。
當行道禮敬之際,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志誠,必不虛棄。
如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遮,恐難值其善友,風火逼迫,正念不成。
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須因實,果則不虛。
如要臨終十念成就,但預辦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時,念念不虧,即無慮矣。
問論云:行道念佛,與坐念功德如何?
答:譬如逆水張帆,猶云得往,更若張帆順水,速疾可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億劫罪消,行念功德,豈知其量?
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聲,事業常如此,西方佛自成。
若禮拜,則屈伏無明,深投覺地,命終往生,速證涅槃。
附禪淨四料簡: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按】 印光大師云:「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有淨土者,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倘參禪 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心戀塵境;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 欲樂;或求生天,受天福樂;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宏揚法道,普利眾生者,皆不得名為有淨土矣。有謂無禪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者, 大錯大錯。
夫法門無量,唯禪與淨,最為當機。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泛修餘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 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倚福作惡,即墮地獄,欲復人身,難之難矣。沒人依怙,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大師恐世不知,故特料簡,以示將來。」
願即專心持名,求生西方,必不虛棄。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2
唐善導大師淨業專雜二修說節要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唐善導大師淨業專雜二修說節要
問: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
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
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
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
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念報佛恩故,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願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臥,必須厲心克己,畫夜莫廢,前念命終,後念即生,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豈不快哉。
【按】印光大師云:「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所示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願即死心專修,畢命為期,以求必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1
唐善導大師淨業專雜二修說節要
問: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
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何以故?
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
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何以故?
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念報佛恩故,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願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臥,必須厲心克己,畫夜莫廢,前念命終,後念即生,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豈不快哉。
【按】印光大師云:「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所示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願即死心專修,畢命為期,以求必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1
念佛指南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念佛指南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靈峰云:「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而近來持名者多,往生者少,皆由信願不切,雜修不專,或求人天福報,依舊輪迴也。
茲節錄諸祖法語,不取參究觀想玄談,惟取持名法要,以便時時省覽,策勵精進,較參叩知識,更加親切。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1
念佛指南
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靈峰云:「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而近來持名者多,往生者少,皆由信願不切,雜修不專,或求人天福報,依舊輪迴也。
茲節錄諸祖法語,不取參究觀想玄談,惟取持名法要,以便時時省覽,策勵精進,較參叩知識,更加親切。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1
如何相信輪迴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如何相信輪迴
因果報應。
一切生靈,皆由往昔不知因果,墮落畜類。
今我殺食其肉,他年彼之惡報既盡,我之殺業方成,則我亦將為彼俎上肉矣。
是故戒殺吃素,非特為生靈計,亦為自身計也。
明 翰林劉玉綬,船泊蘇州,夢一偉丈夫求救,自稱宋偏將軍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豬。此對門屠者,頃所宰第一豬,即我也。祈為救援。醒而果見屠將殺豬,遂買而 放之閶門一寺中。凡呼曹翰者,其豬皆迴首望之。是可為人變畜生,畜生變人之證。載籍上活閻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點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消 息,以警戒世人也。
(印祖文鈔三編下冊卷四--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11:21:26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8&Review=office2
人鬼之間的佛事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人鬼之間的佛事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為死鬼而設的儀式。
因此我要再度的告訴你:佛法的主要對象是為活人而非死鬼,為亡靈超度,乃是一種補救的辦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
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結婚、生產、禳災、袪病、祝壽、謀職、開張、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應該做佛事。
修功積德,行善致福,做佛事豈僅為了度亡而已?
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
民間習俗,以為誦經拜懺,可給鬼魂在陰間當作錢用,又焚燒紙庫錫箔及冥票,給鬼魂在陰間增加財富。
其實,佛法門中,沒有這種觀念。
誦經拜懺是為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於鬼道,鬼道的眾生也用不著人間給他們錢用,用錢僅是人間貿易的媒介物。焚化紙錢,也僅中國大約自漢唐之世流行下來的民間風俗而已。
既然人死之後,若不解脫生死,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所以請你不要確定你的親友死後就成了鬼,你應以虔誠心祈禱佛法的加護,加護你的亡親故友,超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也該盼望他們生於人間或生於天上才是。
在中國大陸,尚有一種風俗,即是男人死了,要請和尚做一場「過渡橋」或「破地獄」的佛事,女人死了,則做一場「破血湖」的佛事。
這在佛法中也無根據,佛教既不以為人死之後必墮地獄,何以一定要把新死的亡靈引到地獄中的「奈河」及「血湖」中去走一趟呢?
所以,我要奉勸本文的讀者,應當自己來做佛事,並當明白為何要做佛事?當做什麼佛事?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10
人鬼之間的佛事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為死鬼而設的儀式。
因此我要再度的告訴你:佛法的主要對象是為活人而非死鬼,為亡靈超度,乃是一種補救的辦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
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結婚、生產、禳災、袪病、祝壽、謀職、開張、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應該做佛事。
修功積德,行善致福,做佛事豈僅為了度亡而已?
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
民間習俗,以為誦經拜懺,可給鬼魂在陰間當作錢用,又焚燒紙庫錫箔及冥票,給鬼魂在陰間增加財富。
其實,佛法門中,沒有這種觀念。
誦經拜懺是為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於鬼道,鬼道的眾生也用不著人間給他們錢用,用錢僅是人間貿易的媒介物。焚化紙錢,也僅中國大約自漢唐之世流行下來的民間風俗而已。
既然人死之後,若不解脫生死,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所以請你不要確定你的親友死後就成了鬼,你應以虔誠心祈禱佛法的加護,加護你的亡親故友,超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也該盼望他們生於人間或生於天上才是。
在中國大陸,尚有一種風俗,即是男人死了,要請和尚做一場「過渡橋」或「破地獄」的佛事,女人死了,則做一場「破血湖」的佛事。
這在佛法中也無根據,佛教既不以為人死之後必墮地獄,何以一定要把新死的亡靈引到地獄中的「奈河」及「血湖」中去走一趟呢?
所以,我要奉勸本文的讀者,應當自己來做佛事,並當明白為何要做佛事?當做什麼佛事?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10
誰該做佛事?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誰該做佛事?
一般人以為,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實,這僅說對了一半,因為,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須也要自已來做佛事,與其等到死後由親友們為你做佛事,何不趁活著的時候,親自做些佛事呢?
佛法的超度對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時不修行,臨死抱佛腳,功效雖也可觀,但已不及平時有準備的落實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後由親友請了僧尼來代做,功效自然又差兩層了。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說,若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餘的六分功德,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
因此,我要勸你,既來佛寺請出家人做佛事,必定對佛教存有敬意,如果尚未皈依佛教,歡迎你早日皈依,皈依之後,再慢慢地理解佛法,如法修行,豈不更好?
來請僧尼做佛事,是為超度你的親友,或為安慰一下你對已故親友的懷念之心,所以這一佛事的主動者,就是你。
佛法講求誠心,有誠心即有效應,誦經拜懺的出家人,固然要至誠懇切地做,你來請求他們誦經拜懺的心,也要非常地虔敬,要深深地相信他們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
佛法講求感應,感應的動力,就是至誠心,誠意的深淺,可以決定感應的大小,如人撞鐘,重重地撞,便大大的響,輕輕地撞,便低低的響。
因此,同樣的做一場佛事,所得的效果,則因誠心的差異而有大小不同。佛教主張大家親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於此,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由他人代做佛事,在受用上差得太多,所以萬一自己未及信佛、學佛便亡故了,則以有血統關係的親人代做最好,所謂母子連心,在生時容易相互感應,死亡後的親情之間,也最能引發至誠懇切之心。
所以,地藏菩薩在過去很遠的時劫中,曾經數度為孝女,每次均以至誠心為亡母做佛事,拜佛、供佛、念佛、求佛,感得佛或羅漢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
如果沒有骨肉至親,或者不是骨肉至親,那麼,與亡者生前有闕係的人,要比無關係的人,更容易引發虔誠心,更容易產生感應的效果。
因此我要奉勸你,既來佛寺禮請僧尼做佛事,做佛事的中心者就是你和你的家人親友,而不是僧尼,僧尼做佛事是他們的日常功課,你做佛事是為了超度你親友的亡靈。
照理,你和你的家人親友,都該參加誦經拜懺,如果不會的話,至少要在這天齋戒沐浴,摒除葷腥淫欲,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04
誰該做佛事?
一般人以為,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實,這僅說對了一半,因為,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須也要自已來做佛事,與其等到死後由親友們為你做佛事,何不趁活著的時候,親自做些佛事呢?
佛法的超度對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時不修行,臨死抱佛腳,功效雖也可觀,但已不及平時有準備的落實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後由親友請了僧尼來代做,功效自然又差兩層了。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說,若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餘的六分功德,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
因此,我要勸你,既來佛寺請出家人做佛事,必定對佛教存有敬意,如果尚未皈依佛教,歡迎你早日皈依,皈依之後,再慢慢地理解佛法,如法修行,豈不更好?
來請僧尼做佛事,是為超度你的親友,或為安慰一下你對已故親友的懷念之心,所以這一佛事的主動者,就是你。
佛法講求誠心,有誠心即有效應,誦經拜懺的出家人,固然要至誠懇切地做,你來請求他們誦經拜懺的心,也要非常地虔敬,要深深地相信他們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
佛法講求感應,感應的動力,就是至誠心,誠意的深淺,可以決定感應的大小,如人撞鐘,重重地撞,便大大的響,輕輕地撞,便低低的響。
因此,同樣的做一場佛事,所得的效果,則因誠心的差異而有大小不同。佛教主張大家親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於此,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由他人代做佛事,在受用上差得太多,所以萬一自己未及信佛、學佛便亡故了,則以有血統關係的親人代做最好,所謂母子連心,在生時容易相互感應,死亡後的親情之間,也最能引發至誠懇切之心。
所以,地藏菩薩在過去很遠的時劫中,曾經數度為孝女,每次均以至誠心為亡母做佛事,拜佛、供佛、念佛、求佛,感得佛或羅漢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
如果沒有骨肉至親,或者不是骨肉至親,那麼,與亡者生前有闕係的人,要比無關係的人,更容易引發虔誠心,更容易產生感應的效果。
因此我要奉勸你,既來佛寺禮請僧尼做佛事,做佛事的中心者就是你和你的家人親友,而不是僧尼,僧尼做佛事是他們的日常功課,你做佛事是為了超度你親友的亡靈。
照理,你和你的家人親友,都該參加誦經拜懺,如果不會的話,至少要在這天齋戒沐浴,摒除葷腥淫欲,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04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