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莫管七處八處。亦莫管安與不安。但只一心念佛

X62n1170_p0008b23(00)║ 

問。 七處徵心。心不在內外中間。二祖問安心。

心不可得。云安心竟。此非凡夫境界。

今欲住對面念如何。


答。 莫管七處八處。亦莫管安與不安。

亦莫管對面不對面。

但只一心念佛。

古云。直趨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8b23(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法門無量。要在明心--與秦明中居士

與秦明中居士 X62n1170_p0007c11(00)║   


法門無量。要在明心。明心要門。無如念佛讀作之暇。


或心煩時。靜坐念佛。甚有利益。

一念在佛。雜念退休。

心空境寂。妙當何如。願無易而忽之。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7c11(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人之在世也。自天視之。不勝其苦。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14b13(00)



以苦為樂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

而廁蟲不知苦。方以為樂也。



犬羊之在地也。自人視之。不勝其苦。

而犬羊不知苦。方以為樂也。



人之在世也。自天視之。不勝其苦。

而人不知苦。方以為樂也。


推而極之天之苦樂。亦猶是也。知此而求生淨土。萬牛莫挽矣。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14b13(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10a12(00)║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諸惡。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如是諸惡不能盡舉。但瞞天昧心等事。便不應作。



眾善。謂忠。孝。仁。義。

如是眾善。不能盡舉。但上順天理。下合人心等事。便應力行。




念佛。謂一心持念阿彌陀佛。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10a12(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念佛者稍勝

雲棲淨土彙語 X62n1170_p0009a11(00)║ 



問。設有二人焉。一人肉食而不廢念佛。

一人蔬食而絕不念佛。二者孰優。


答。二者病只一般。念佛者稍勝。勝彼不知有佛故。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9a11(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7a07(00)║

七十古稀。百年能幾。今此暮景。正宜放開懷抱。

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

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

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

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

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


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

卻回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

奈何與世人一般見識。

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


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7a07(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蓮池大師 X62n1185_p0394c03(05)║

又曰。

予昔在鍊磨場中。時方丈謂眾曰。

中元日當作盂蘭盆齋。予以為設供也。

俄而無設。唯念佛三日而已。



又聞昔有院主為官司所勾攝。堂中第一座。

集眾救護。眾以為持誦也。亦高聲念佛而已。

此二事迥出常情。有大人作略。真可師法。



彼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

至於禱壽命。則藥師經。

解罪愆則梁皇懺。

濟厄難則消災咒。

求智慧則觀音文。

向所念佛。束之高閣。若無補於事者。

不思彼佛壽命無量。況百年壽命乎。

不思念彼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目前罪垢厄難乎。

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況時人所稱智慧乎。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二三其心。莫肯信服。

神聖工巧。獨且奈之何哉。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三 X62n1185_p0394c03(0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3.htm

但默默以心眼返照。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續

蓮池大師曰 X62n1185_p0394b07(02)║

願空其心。盡罷一切諸緣。於空心中。單念一聲阿彌陀佛。

所云念者。不必啟口動舌。

但默默以心眼返照。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續。

從朝至暮。

從暮至朝。心心靡間。若有痛苦。忍之耐之。一心顧念。

經云至心念佛一聲。滅八十萬億劫生死重罪。

故功德懸殊也。




又錢廣霑問此心放逸來久。雖以念佛攝持。

暫得還失。如何保任。

答。久反之地。非一戰所可收功。

惟在堅勇不退。直至心地開明。自然一得永得。


又曰。寂寂治散亂。散去則生昏沉。惺惺治昏沉。

昏去則生散亂。止觀雙持。昏散皆退。



今只須精明念佛。

念無二念曰精。

念而返照曰明。

精即止。

明即觀。

一念佛而止觀備矣。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三 X62n1185_p0394b07(0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3.htm

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

X62n1185_p0394a19(02)║

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

積妄非暫念所能除。其理一也。

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

字字分明。句句接續。

極力執持。方有趨向分。此謂真積力久。

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針。

鍊鐵作鋼者。定不誣也。

入道多門。惟此一門。最為捷徑。

不可忽。不可忽。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三 X62n1185_p0394a19(0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3.htm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蓮池大師 X62n1185_p0393a13(00)

曰。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

答。此有三故。

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

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說。

要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

要夫妻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

要陰騭方便。要慈愍一切。不殺害生命。不凌辱下人。

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二者。
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

奉勸世人。

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

如親在西方面對。

不敢散亂。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三者。
口雖念佛。心中只願。求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

西方無有我分。止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

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卻自不願生。以此不得往生。

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休得疑惑。

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

若說你是凡夫。西方無分。則聖賢都是凡夫做。

安知你不生西方也。

便可發廣大心。立堅固志。誓願往生。見佛聞法。

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此纔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又曰。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止貴真實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

帶髮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

好靜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

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

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以要言之。

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

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

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


又曰。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因緣。

暫時會聚。終必別離。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

乃是空過一生。不念佛耳。

今但萬緣放下。回光返照念佛。

即是一生要緊大事。更無多語。

此外只管純一念佛。

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過。歷歷分明。時刻切心。

不容些須妄想雜念。

早晚禮佛時。懇苦發願。求生淨土。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蓮華化生。永離諸苦。


又曰。久亂之心。一時難定。念佛心不清。不必憂。

只要工夫深耳。字字句句當心念。


又曰。古云。雜念是病。念佛是藥。念佛正治雜念。

而不能治者。因念不親切也。雜念起時。即用心加功念佛。

字字句句。精一不二。雜念自息矣。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三 X62n1185_p0393a13(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3.htm

大孝之大孝

蓮池大師曰。X62n1185_p0391b03(00)║

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

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

勸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



予生晚。甫聞佛法。

而風木之悲已至痛極終天。雖欲追之。末由也已。

奉告諸人。父母在堂。早勸念佛。

父母亡日。課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週歲。

或七七日。皆可也。

孝子欲報劬勞之恩。不可不知此。


又曰。世間之孝三。出世間之孝一。世間之孝。

一者承歡侍綵。而甘旨以養其親。

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祿以榮其親。

三者修德勵行。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是三則世間之所謂孝也。



出世間之孝。

則勸其親齋戒奉道。

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永別四生。長辭六趣。

蓮胎託質。親覲彌陀。得不退轉。人子報親。於是為大。

予昔甫知入道。而二親已亡。作自傷不孝文以伸悲恨。

今見在家出家而眾中有具慶者。於是倍增感慨。

而涕泗交零。稽首頓首以勸。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三 X62n1185_p0391b03(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3.htm

不必憂罪業深。不必疑根性鈍

蓮池大師示吳大峻曰。X62n1185_p0381b10(05)║



莫管悟與不悟。莫管有無內外中間。

莫管止觀。莫管與他法門同與不同。

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誰不是誰。但執持名號。

一心一意無間斷。純一不雜做去。




又曰。今人多好說參悟。好說了生死。不知此土了悟甚難。謂之豎超三界。

斯那含猶一往一來。況凡人乎。此土眾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後了悟。生西方一門。

謂之橫超三界。萬無一失。




又答吳季立曰。不必憂罪業深。不必疑根性鈍。經云。

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萬億劫生死重罪。

何疑乎業深。

又古聖云。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何憂乎根鈍。

見方友即以此告之。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2 X62n1185_p0381b10(0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2.htm

若人悟道,道須佛證,正好念佛。

明蓮池袾宏大師雲棲法彙節要

一勸極閒人念佛,婚嫁都畢,子孫克家,安閒無事,

正好儘心儘力念佛,每日念幾千聲,乃至幾萬。



一勸半忙半閒人念佛,半了不了,或忙或閒,雖不極閒,亦可忙時治事,

閒時念佛,每日念幾百聲,乃至幾千。



一勸極忙人念佛,勤勞王事,奔波家業,雖無閒時,也須忙裏偷閒念佛,

每日晨朝十念,乃至日間或念幾百。



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貴賤賢愚,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裏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道須佛證,正好念佛。



但念尊稱,便成皈敬,六字四字,誠無別焉。

獨以法久弊生。翻成瀆慢,鳴鑼擊鼓,而如唱如歌;

泄憤申冤,而似咒似詛,聞之天耳,寧不悲乎?

然而戲稱怒舉,亦植良因,果報將來,不可思議,凡情未諳,明者知之。



恭錄 念佛法要(卷一)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09

蓮池大師開示--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蓮池大師開示

※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生死事大。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帶髮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樵擊鼓。

好靜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

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

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因果分明,一心念佛。



※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恭錄 修行語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947.htm#a04

祖佛大意。貴在心行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43 永明大師

T48n2016_p0667b25(05)║ 問。


T48n2016_p0667b26(01)║祖佛大意。貴在心行。採義徇文。只益戲論。


T48n2016_p0667b27(02)║所以文殊訶阿難云。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T48n2016_p0667b28(01)║爭如一念還原。深諧遺旨。 答。此為未知者說。


T48n2016_p0667b29(00)║不為已知者言。為未行者言。不為已行者說。


T48n2016_p0667c01(00)║若已知已行之者。則心跡尚亡。何待言說。


T48n2016_p0667c02(01)║今只為初學未知者。己眼不開。圓機未發。


T48n2016_p0667c03(02)║須假聞慧。以助初心。為未行者。但執依通。


T48n2016_p0667c04(03)║學大乘語。如蟲食木。猶奴數錢。乃至塵沙教門。


T48n2016_p0667c05(01)║皆為此之二等。因茲見諦。如說而行。


T48n2016_p0667c06(04)║且智慧之光。如日普照。多聞之力。猶膏助明。



敬錄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43 永明大師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8/2016_043.htm

永明大師 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永明大師(蓮宗六祖也,王姓,錢塘人,

曾知稅務,以官錢贖物放生,罪當死,臨刑神色不變,乃放出家,先依翠巖禪師,繼參詔國師,蒙

觀音以甘露灌口,遂獲智辯。

著宗鏡錄百卷,又著萬善同歸集,指歸淨土,

忠懿王請住永明寺,日課百八事,夜往別峰念佛,人聞天樂鳴空,誦法華經至一萬三千部,開寶八

年,焚香告眾,趺坐而化,年七十有二。)



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

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



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至誠,必不虛棄。

如或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

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牽,恐難值其善友。

風火逼迫,正念不成。

何以故,

如今是因,臨終是果。

應須因實,果則不虛。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也。



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

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攝。

若一念心,

瞋恚邪淫,即地獄業。

慳貪不捨,即餓鬼業。

愚癡暗蔽,即畜生業。

我慢貢高,即修羅業。

堅持五戒,即人業。

精修十善,即天業。

證悟人空,即聲聞業。

知緣性離,即緣覺業。

六度齊修,即菩薩業。

真慈平等,即佛業。



若心淨,則香台寶閣,淨剎化生。

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

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欲得淨果,但行淨因。



敬錄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http://book.bfnn.org/books3/2050.htm#a02

永明大師 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永明大師(蓮宗六祖也,王姓,錢塘人,

曾知稅務,以官錢贖物放生,罪當死,臨刑神色不變,乃放出家,先依翠巖禪師,繼參詔國師,蒙

觀音以甘露灌口,遂獲智辯。

著宗鏡錄百卷,又著萬善同歸集,指歸淨土,

忠懿王請住永明寺,日課百八事,夜往別峰念佛,人聞天樂鳴空,誦法華經至一萬三千部,開寶八

年,焚香告眾,趺坐而化,年七十有二。)



念佛發願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

一心求救,願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



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至誠,必不虛棄。

如或言行不稱,信力輕微。無念念相續之心,有數數間斷之意。恃此懈怠。

臨終望生,但為業障所牽,恐難值其善友。

風火逼迫,正念不成。

何以故,

如今是因,臨終是果。

應須因實,果則不虛。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也。



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

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攝。

若一念心,

瞋恚邪淫,即地獄業。

慳貪不捨,即餓鬼業。

愚癡暗蔽,即畜生業。

我慢貢高,即修羅業。

堅持五戒,即人業。

精修十善,即天業。

證悟人空,即聲聞業。

知緣性離,即緣覺業。

六度齊修,即菩薩業。

真慈平等,即佛業。



若心淨,則香台寶閣,淨剎化生。

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

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欲得淨果,但行淨因。



敬錄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http://book.bfnn.org/books3/2050.htm#a02

眾生身中有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無異。但為煩惱所覆故。未能得用。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19 永明大師

T48n2016_p0519c29(01)║大師恒引如來藏經言。


T48n2016_p0520a01(00)║眾生身中有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T48n2016_p0520a02(03)║坐寶蓮華。與佛無異。但為煩惱所覆故。未能得用。


T48n2016_p0520a03(01)║此是具有佛知見根性。未有知見用。


T48n2016_p0520a04(04)║即時猶故愚。乃至譬如小兒。具有大人六根。


T48n2016_p0520a05(04)║與大人不異。在其身中。而未能有大人用。至漸長大。


T48n2016_p0520a06(01)║復須學問。乃有大人知見力用也。若根性是有。


T48n2016_p0520a07(00)║作用。豈無。如種子本甘。結果非苦。


T48n2016_p0520a08(04)║只恐不知有。自認作凡夫。真性常了然。未曾暫隱覆。


T48n2016_p0520a09(01)║如佛言。如來實無祕藏。何以故。如秋滿月。


T48n2016_p0520a10(02)║處空顯露。清淨。無翳。人皆睹見。



敬錄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19 永明大師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8/2016_019.htm

寶性論偈云。譬如貧人舍。地有珍寶藏。彼人不能知。寶又不能言。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19 永明大師



T48n2016_p0519c22(02)║寶性論偈云。

譬如貧人舍。地有珍寶藏。彼人不能知。寶又不能言。

眾生亦如是。於自心舍中。有不可思議。無盡法寶藏。

雖有此寶藏。不能自覺知。以不覺知故。受生死貧苦。

譬如珍寶藏。在彼貧人宅。人不言我貧。寶不言在此。

如是法寶藏。在眾生心中。眾生如貧人。佛性如寶藏。

為欲令眾生。得此珍寶故。彼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



敬錄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19 永明大師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8/2016_019.htm

華嚴私記云。唯自心想起。妄分高下耳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19 永明大師



T48n2016_p0519c12(03)║華嚴私記云。今多許人學。


T48n2016_p0519c13(02)║皆得與釋尊等。亦與文殊等。一念即等。若不信。


T48n2016_p0519c14(01)║始作少時努力。靜思惟看。故知一念平等。


T48n2016_p0519c15(02)║理事無差。但靜思凝神。迴光內照。


T48n2016_p0519c16(06)║有何異法能為隔越。唯自心想起。妄分高下耳。



敬錄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19 永明大師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8/2016_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