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土淨能令心自空。無邊妙色現其中

省菴法師語錄 卷2 Xuzangjing Vol. 62, No. 1179 淨業學人 彭際清 重訂

X62n1179_p0250b16(05)║露地安然坐白牛。琉璃地上絕塵埃。
X62n1179_p0250b17(00)║晏坐經行亦快哉。錦繡織成行樹葉。
X62n1179_p0250b18(06)║丹青畫出眾樓臺。漫空華雨諸天下。
X62n1179_p0250b19(05)║遍界香雲大士來。何處忽生新佛子。

X62n1179_p0250b20(00)║土淨能令心自空。無邊妙色現其中。

敬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2 Xuzangjing Vol. 62, No. 1179 淨業學人 彭際清 重訂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2.htm

勸修淨土詩序

省菴法師語錄 卷2 Xuzangjing Vol. 62, No. 1179 淨業學人 彭際清 重訂

X62n1179_p0249c16(00)║  勸修淨土詩
X62n1179_p0249c17(00)║ 實賢譾劣庸僧。褊卑陋器。本無大力。
X62n1179_p0249c18(05)║ 仰承前輩宗風。時有好懷。獨結西方淨願。雖躬行不逮。
X62n1179_p0249c19(03)║ 原無實得於自心。而兼濟未忘。乃有愚衷於此世。
X62n1179_p0249c20(03)║ 原夫淨土一門。理極頓圓。事誠簡易。在因強而得果疾。
X62n1179_p0249c21(01)║ 用力少而成功多。淺之則夫婦與知。
X62n1179_p0249c22(06)║ 深之則聖賢莫測。三根普被。萬類均收。撈漉苦海之魚。信為巨網。
X62n1179_p0249c23(00)║ 挽回末法之證。的是奇方。離斯捷逕。
X62n1179_p0249c24(05)║ 出生死以奚從。捨此法門。脫輪回而何日。但今時泛念者多。
X62n1179_p0250a01(01)║ 深信者少。或有訶為著相。貶作小乘。並由不讀教文。
X62n1179_p0250a02(00)║ 祇是任憑胸臆。豈知中天調御。開金色口以丁寧。
X62n1179_p0250a03(00)║ 十方如來。出廣長舌而讚歎。文殊普賢。
X62n1179_p0250a04(04)║ 尚有求生之偈。馬鳴龍樹。亦有願往之文。
X62n1179_p0250a05(07)║ 至於智者永明之輩。中峰天如之流。並是教祖禪宗。莫不垂文著論。
X62n1179_p0250a06(00)║ 闡明至理。深勸後人。奈何末代凡夫。鈍根淺識。
X62n1179_p0250a07(01)║ 乃欲遠勝古人。置之弗屑邪。實賢因此感慨。
X62n1179_p0250a08(03)║ 嘗欲發揮論議。解釋疑情。於乙未秋。著詩三十首。
X62n1179_p0250a09(03)║ 一時草草付工刊版。惜乎理未周圓。事多疏漏。
X62n1179_p0250a10(04)║ 每欲從事添削。不遑下手。戊戌夏。依紹曇老人於隆興精舍。
X62n1179_p0250a11(00)║ 學律安居。聽經坐臘。自恣既竟。
X62n1179_p0250a12(07)║ 同學攝兄踊躍讚歎。慫[涌/心]卒業。由是芟其繁[卄/仍]。補其闕略。
理隨事廣。
X62n1179_p0250a13(00)║ 語逐文多。不覺信筆任心。盈編成冊。
X62n1179_p0250a14(05)║ 於中鋪陳依正。描寫莊嚴。廣破群疑。深彰一理。
X62n1179_p0250a15(06)║ 指示工夫以知操守。分張品類以勸從行。于是總陳三教。
X62n1179_p0250a16(03)║ 別派眾流。所謂仕隱工商。漁樵耕讀。乃至苦樂閒忙之輩。
X62n1179_p0250a17(00)║ 生老病死之人。莫之皆導以念佛。示其往生。
X62n1179_p0250a18(02)║ 凡一日二六時中。每年十二月內。無時非念佛之時。
X62n1179_p0250a19(01)║ 無月不思歸之月。所以一其念。專其志也。
X62n1179_p0250a20(04)║ 夫信是道原。故首標依正以起信。疑為信障。
X62n1179_p0250a21(06)║ 故次釋人情以破疑。疑障既除。信心堪發。信心既發。正行斯遵。
X62n1179_p0250a22(01)║ 故授之以工夫途路。非徒自善。尤宜利他。語貴隨機。
X62n1179_p0250a23(00)║ 事須逗巧。故分之以品第人論。然有行無願。
X62n1179_p0250a24(02)║ 終不往生。有念無觀。亦難見佛。故受之以恒時運想。
X62n1179_p0250b01(01)║ 頻月致懷。末則總歎娑婆之苦。同歸淨土之樂。
X62n1179_p0250b02(02)║ 伸明信願。結勸往生。蓋淨土法門。不出信行願三。
X62n1179_p0250b03(02)║ 故為次第如此。詩成。新舊共得一百八首。
X62n1179_p0250b04(05)║ 雖非法海之全珠。亦是義山之片石。文誠粗疏。語頗切實。
X62n1179_p0250b05(02)║ 伏乞觀者知我苦心。鑒茲不逮。略其詞而察其意。
X62n1179_p0250b06(02)║ 行其事以踐其途。庶幾同脫苦論。盡超樂土。
X62n1179_p0250b07(04)║ 幸勿因人廢言。徇名棄實。是所至望。


敬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2 Xuzangjing Vol. 62, No. 1179 淨業學人 彭際清 重訂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2.htm

辦魔略說  四條辦魔義

CBETA X62 No. 1200《時時好念佛》卷1 淨業學人 果能嚴德 述

X62n1200_p0640a06(00)║  辦魔略說
X62n1200_p0640a07(00)║ 修行念佛非細事  內外諸魔亂正法
X62n1200_p0640a08(00)║ 少無主宰著愛境  因境打動墮魔網
X62n1200_p0640a09(00)║ 本是善因反遭惡  學道之人要慎防
X62n1200_p0640a10(00)║ 愚開四條辦魔義  自審自察須仔細
X62n1200_p0640a11(00)║   第一宿冤魔為之業障
X62n1200_p0640a12(00)║ 遠劫今生凡位中  忠孝仁義禮不通
X62n1200_p0640a13(00)║ 殺盜淫妄貪瞋癡  多結冤家今日逢
X62n1200_p0640a14(00)║ 若學大道來侵撓  能障聖道不成功
X62n1200_p0640a15(00)║ 這等宿冤無可奈  哀求三寶禮金容
X62n1200_p0640a16(00)║ 慚愧懇禱求懺悔  冤家自退散無蹤
X62n1200_p0640a17(00)║ 再發四大宏誓願  普利群生淨土中
X62n1200_p0640a18(00)║   第二外惑魔為之人障
X62n1200_p0640a19(00)║ 小人無端捏閑言  謗得修行人不安
X62n1200_p0640a20(00)║ 此魔繞亂非為別  皆因缺禮或少權
X62n1200_p0640a21(00)║ 或者貢高或口直  行粗仗勢肚不寬
X62n1200_p0640a22(00)║ 若稱己能談他過  或欠忍耐少和顏
X62n1200_p0640a23(00)║ 故招惡口多謗毀  亂得修心障本源
X62n1200_p0640a24(00)║ 慕道之人宜避下  退己養德耐心安
X62n1200_p0640b01(00)║   第三口業魔為之狂障
X62n1200_p0640b02(00)║ 口業魔者為狂障  不儉言語憑蹤心
X62n1200_p0640b03(00)║ 話多喪氣勞脾形  散亂正念不現性
X62n1200_p0640b04(00)║ 談玄談妙講宗教  自誇得悟他愚迷
X62n1200_p0640b05(00)║ 吟詩歌賦信口唱  昔日凶善今賢愚
X62n1200_p0640b06(00)║ 論人長短說是非  平論今古邦興廢
X62n1200_p0640b07(00)║ 不干己事平空怒  背後毀譽面稱機
X62n1200_p0640b08(00)║ 一切惡言失正念  修行之人要當忌
X62n1200_p0640b09(00)║ 不但儉言多養德  而且使心不動亂
X62n1200_p0640b10(00)║   第四病苦魔為之苦障
X62n1200_p0640b11(00)║ 病苦魔者為苦障  身多疾病因業愆
X62n1200_p0640b12(00)║ 或自失調生百病  愚開數條預自防
X62n1200_p0640b13(00)║ 調理脾胃擇飲食  少貪厚味忌生冷
X62n1200_p0640b14(00)║ 食畢莫睡夜少餐  飽莫負重飢莫誦
X62n1200_p0640b15(00)║ 少吃五味忌非物  休貪煎炒忌腐爛
X62n1200_p0640b16(00)║ 溼處坐禪風處睡  汗出入水受暑涼
X62n1200_p0640b17(00)║ 當風沐浴露星臥  大飢大飽大喜怒
X62n1200_p0640b18(00)║ 大寒大暑大雨露  內傷外感共失調
X62n1200_p0640b19(00)║ 生諸瘡病身不安  普勸須宜預自防
X62n1200_p0640b20(00)║ 以上四條略舉魔  欲辦其細閱楞嚴
X62n1200_p0640b21(00)║ 世上多少脩行輩  卻被病苦障真源
X62n1200_p0640b22(00)║ 總言飲食無禁忌  弄得年來顛倒顛
X62n1200_p0640b23(00)║ 我先二十年以前  不肯聽信古人言
X62n1200_p0640b24(00)║ 隨心任意不做忌  最喜酸臭愛腐爛
X62n1200_p0640c01(00)║ 累年以來多疾病  好像一隻碎器碗
X62n1200_p0640c02(00)║ 延醫服藥全無效  枉費工夫枉費錢
X62n1200_p0640c03(00)║ 至今試驗方理會  病症全愈身體安
X62n1200_p0640c04(00)║ 若人依得此偈者  保汝災難盡消完


敬錄 CBETA X62 No. 1200《時時好念佛》卷1 淨業學人 果能嚴德 述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200_001.htm

調馬四法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調馬四法

佛世有調御良馬者,佛問其用幾法,
答言用四法:一恩,二威,三先威後恩,四先恩後威。
佛言:「四法不調,將如之何?」
馬師曰:「便當殺之。世尊教化眾生,當用何法?」
佛言:「亦用四法:
其一用恩者,謂善信之人,教以修行學道;
其二用威者,謂造惡之人,示以三途輪轉;
三則先教以修行學道,
四則先示以三途輪轉。」
馬師曰:「四法不化,將如之何?」
佛言:「我亦殺之」。
馬師曰:「如來大慈,何以行殺?」
佛言:「四法不化,教亦無益,遂不與言。不與之言,即殺之矣。」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3

享福之事,皆從修福而來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問〕此間飲食衣服,宮室器皿,必待營為,方能受用。云何極樂世界,一應享福之事,皆可自然而
來?
〔答〕享福之事,皆從修福而來。北俱盧洲,其飲食衣服,皆能受用現成,何況阿彌陀佛,萬福莊
嚴之寶剎乎?
《大阿彌陀經》云:「此講堂宮宇,初無作者,亦無所從來,以彼佛願大德重,自然化生」。
又云:「他方佛剎,悉皆為善,無造惡之所。故其福德,亦皆自然。其次有世界,為善者多,為惡
者少,亦有自然之福,不待修營。若此世界,為惡極多,為善極少,故不自修治,物無自有。」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問〕十方佛土,淨妙者多,今偏指極樂,又偏讚其境勝緣勝,何耶?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問〕十方佛土,淨妙者多,今偏指極樂,又偏讚其境勝緣勝,何耶?

〔答〕此間國土,眾苦所歸,縱有樂緣,皆招苦果。西方不然,
所以經云:「是諸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試以兩土,略一較量,豈特天淵,
只如此方投胎,必在胞十月,分娩之際,與鬼為鄰。
彼則質託蓮房,安坐妙香宮殿,既不受胞胎之污穢,復不累母氏之劬勞,而人世之生苦謝矣。

此方年老之人,發白麵皺,腰曲背駝,坐起須人,奄奄一息。
彼則法味資神,永無衰老,十方國土,瞬息往來,而人世之老苦免矣。

此方一遇疾病,則呻吟床褥,宛轉哀號。
彼則具大神通,有大威力,國中不聞痛癢之名,而人世之病苦絕矣。

此方人必有死,死必有罪,唯有低頭就縛,押付閻羅。
彼則一託蓮胎,便成金剛不壞之體,相好光明,壽命無量,而人世之死苦捐矣。

此方有合必有離,劬勞之父母,難保長存,恩愛之夫妻,類多各散。
彼則法中眷屬,永遠相親,寧有愛別離之苦乎?

此方仇敵相尋,有怨必報,大怖切心,無可逃避。
彼則相親相敬,無非菩薩勝友,相與周旋,曾有怨憎會之苦乎?

此方人類,皆為衣食奔波,妻子驅遣,困苦萬狀。
彼則念衣衣來,想食食至,宮殿園林,無非七寶,各各受用自然,曾有所求闕絕之苦乎?
不特此也,

此方則醜穢形骸,根多缺陋。
彼國則光明赫奕,相好莊嚴。

此方則頭出頭沒,輪轉生死。
彼國則一證無生,永不退轉。

此方則丘陵坑坎,荊棘成林。
彼國則寶樹參天,黃金為地。

又此方則觀音勢至,徒仰嘉名。
彼國則二大菩薩,親為勝友。
彼此較觀,境緣迥勝。
境勝者,可以攝取淨之心;
緣勝者,可以助修行之力也。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識得此意,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問〕淨土之說,蓋表法耳。智者當直悟禪宗,方為上著。若只讚揚淨土,將毋執著事相,不明理
性耶?
〔答〕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識得此意,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
中峰大師云: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雖互為闡揚,而修之者,必貴一門深入。
故大勢至菩薩,得念佛三昧,而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普賢菩薩,入華嚴不思議解脫境界,而曰:「願我命終時,往生安樂剎。」
是二大士,一侍娑婆教主,一侍安養導師,宜各立門戶,而乃和會圓融,兩不相礙,
安得尚執偏見耶?
且爾云淨土表法者,豈不以淨心即是淨土,不復有七寶莊嚴之淨土乎?
果爾,則亦將謂善心即是天堂,不必更有夜摩忉利;
惡心即是地獄,不必更有刀劍鑊湯;
愚癡即是畜生,不必更有披毛戴角耶?
然則既有寂光淨土,必有實報莊嚴等可知,況事外無理,相外無性,
定要捨事求理,離相覓性,
則理事尚不能無礙,安望其事事無礙乎?
且爾雖具如來之性,現在猶是凡夫之身,

若果能隨處淨土,
試問能於廁溷之中,安之如衽席否?
能與犬豕牛馬,同槽而食否?
能與腐爛屍骸,蛆蟲鑽齧者同寢同眠否?
如其能之,任汝說高山平地總西方,任汝說縱遇鋒刀常坦坦。
若猶未也,則是穢淨之見未空,愛憎之情猶在,而乃以過量境界,侈口高談,
使淺見之夫,略讀幾本經書,略看幾則公案,便欲謗法造罪,伊誰之咎哉?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問〕廣大簡易,既聞命矣。但禪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何必復求淨土耶?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問〕廣大簡易,既聞命矣。但禪宗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何必復求淨土耶?

〔答〕惟其悟達,故願求生,汝但未悟耳。
使汝既悟,則淨土之趨,萬牛難挽矣。
且汝謂一悟之後,結習已除,諸漏已盡,無量劫來之怨對已消,更不復受後有耶?
抑或尚有結業未完,不免重報輕受耶?
且謂一悟之後,遂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乎?
抑或神通威力,一時尚未具足,猶待他生後世也。倘謂只消一悟,大事已畢,
則諸大菩薩之廣修六度,動經塵劫者,反有愧於汝矣。

《觀佛三昧經》,
載文殊菩薩,自敘宿因,謂得念佛三昧,世尊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

《華嚴經》
載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教善財童子,亦終之以導歸極樂。

《楞伽經》中,
世尊授記龍樹,亦有往生極樂之語。至於《大寶積經》,世尊印許淨飯王及七萬釋種,同生安養。

《十六觀經》指示韋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覲彌陀。
若夫東土之廬山遠公,天臺賢首,諸宗尊者,無不宣揚淨業,共修西方。
豈其所悟所證,反出今人下耶?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第八疑 〔問〕凡夫宿世今生,廣造無量惡業,臨終十念,云何遂得往生?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第八疑
〔問〕凡夫宿世今生,廣造無量惡業,臨終十念,云何遂得往生?

〔答〕今生造惡,臨終十念往生者,必其宿世修行,今生不過一念之迷耳。
不然臨歿之時,惡緣必至矣,安能反遇善知識,教以念佛乎?
即教以念佛,彼安得而聽信乎?
況彼念佛之時,必其幡然覺悟,痛悔前非,大怖切心,
萬緣齊放,止認西方一條路,更無別處可回頭。
如此念佛,雖然一句,可當千聲,
所以《十六觀經》云:「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果能辦著此種精誠,又加以宿生福業,佛來接引,夫亦何疑?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一生西方,直至成佛,永不退轉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第六疑
〔問〕九品之中(*九品:西方極樂世界眾生中的九處品位,即上、中、下三等,三等中又分上、
中、下三品,一共九品),下三品,多是惡人,止因臨終念佛,所以往生。萬一既生彼國,仍有邪
見三毒,奈何?

〔答〕只愁不生,不愁生後復惡。其中蓋有五因緣:
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所持故;
二者所願如意,無所貪求故;
三者寶樹花鳥,咸宣妙法故;
四者純以菩薩為良友,惡緣永斷故;
五者壽命長遠,歷劫修持故。
所以一生西方,直至成佛,永不退轉,良有以也。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專為自利,捨離眾生,毋乃闕大慈悲,障菩提道耶?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
生淨土,專為自利,捨離眾生,毋乃闕大慈悲,障菩提道耶?

〔答〕菩薩有二種:
一、久修行菩薩,已曾親近諸佛,證得無生法忍者;
二、初發心菩薩,未嘗親近諸佛,未得無生法忍者。

久修行菩薩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為天為仙,為帝為王,為鬼為畜,出入生死,廣度眾生。
若初修行人,力量淺薄,雖發菩提之心,猶住凡夫之地,自疾不能救,焉能救他人?

故《智度論》云:
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濁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
五濁世中,聲色貨利,刻刻糾纏;煩惱怨家,重重密布。
略一失足,便成墮落。
縱使得生人中,難逢有佛之世;
縱使有佛出世,難生信向之心。
幸而信向佛乘,修行出家,轉生若遇大富大貴,未免耽著塵緣,廣造眾惡。
從此一失人身,何時更當解脫?
所以有智慧人,將欲度生,先求見佛,
果能一心不亂,念佛往生,業已為金剛不壞之身,然後可行隨類度生之願。
譬如救溺,須自乘舟筏,方能引人出水,若徒從井救人,未有不與之俱溺者。
非闕慈悲也,正善用其慈悲也。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問〕十方佛土,無量無邊,隨念一佛,皆得往生,何為偏念阿彌陀佛?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第四疑
〔問〕十方佛土,無量無邊,隨念一佛,皆得往生,何為偏念阿彌陀佛?
〔答〕有三因緣:一阿彌陀佛,與娑婆世界有緣故。
無量劫前,發四十八種誓願,皆欲接引念佛眾生故。
今娑婆世界人,信口念佛,必稱阿彌陀。
將來眾生福薄,法欲滅時,諸經皆去,獨有《阿彌陀佛經》,遲去百年,非其驗何?

一因本師釋迦如來指示故。
三藏十二部經,所說甚廣,獨有持名一法,不念他佛,但念阿彌陀。
苟非至切至要,胡為再四諄諄?

一因十方諸佛,皆作證明故。
蓋淨土法門,係難信之法,故世尊每說阿彌陀佛,即有十方如來,共作證明,以見不可不信。
然則欲修淨業者,安得不專念彌陀哉?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

彌陀慈父願門開,攝受群生等一孩。濃血團中離臭穢,蓮華胞裏受香胎。但憑信願為良導,只有狐疑是棄材。濁惡娑婆難久住,早同善友賦歸來。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行時正好念彌陀,一佛還隨一步過。
足下時時遊淨土,心頭念念絕娑婆。
傍華隨柳須回顧,臨水登山莫放他。
等得阿儂生極樂,十方來去任如何。(省庵法師)

臥時念佛莫開聲,鼻息之中好繫名。
一枕清風秋萬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更無塵累心難斷,唯有蓮華夢易成。
睡眼朦朧諸佛現,醒來追記尚分明。(省庵法師)

彌陀慈父願門開,攝受群生等一孩。
濃血團中離臭穢,蓮華胞裏受香胎。
但憑信願為良導,只有狐疑是棄材。
濁惡娑婆難久住,早同善友賦歸來。(省庵法師)

敬錄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http://book.bfnn.org/books3/2050.htm#a04

慈照大師 口念心想,心願見佛,發深重心,決信無疑。 臨終有三疑四關,為往生之障,須急除之。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慈照大師(諱子元,號萬事休,茅姓,崑山人,
母夢佛入門而生師,十九落發,習止觀,後聞鴉聲悟道,於是利他心切,慕廬山蓮社遺風,建白蓮
懺堂,撰白蓮懺法,代為眾生禮佛懺悔,普勸大眾,持戒念佛,求生安養,又述圓融四土三觀選佛
圖,開示蓮宗眼目,孝宗詔至德壽殿,演說淨土法門,賜號白蓮導師,臨終合掌而逝,荼毗舍利無
算。)

師云,
汝今欲修念佛三昧,求生淨土,速成佛果菩提者,須專以念佛為正行。
更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修一切善根,悉皆回向淨土。
成就念佛功德,速證菩提。
可謂順水行船,更加艫棹矣。

早晚專心禮拜彌陀,如朝帝王,兩不失時。
日就月親,心口與佛相應,去佛不遠,
口念心想,心願見佛,發深重心,決信無疑。
日久歲深,功夫純熟,自然三昧成就。

臨終有三疑四關,
為往生之障,須急除之。

三疑者,
一疑宿業極重,修持日淺,恐不得生。
二疑債願未了,三毒未息,恐不得生。
三疑我雖念佛,佛不來迎,恐不得生。

四關者,
或因病苦而謗彌陀。
或因貪生而行牲祭。
或因服藥而用酒腥。
或因愛戀而繫家庭。

敬錄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http://book.bfnn.org/books3/2050.htm#a02

(復唯佛居士書)求生之本,招魔之根 。 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
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
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
令汝橫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
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
此執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
至於現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來花放。
倘先設一想念,則反成障礙。
如斷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嚴冬而欲花放,
若能得者,便屬怪事。(復唯佛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10

(復明道法師書)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別無一念可得,則庶可有得矣。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但當通身放下,並將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
則自可得益矣,
否則或恐著魔。

凡著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

佛法要義,在無執著心。
若預先存一死執著得種種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
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別無一念可得,則庶可有得矣。(復明道法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9

(復同影居士書)非佛不靈,由汝已失正念,故致念佛不得全分利益耳。

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

逆來順受,則縱遇危險等事,當時也不至嚇得喪志失措。
已過,則事過情遷,便如昨夢,
何得常存在心,致成怔忡之病。

汝既欲修行,當知一切境緣,悉由宿業所感。
又須知至誠念佛,則可轉業。
吾人不做傷天損德事,怕甚麼東西。

念佛之人,善神護佑,惡鬼遠離,怕甚麼東西。
汝若常怕,別著怕魔,便有無量劫來之怨家,
乘汝之怕心,來恐嚇汝。
令汝喪心病狂,用報宿怨。
且勿謂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
不知汝全體正念,歸於怕中。
其氣分與佛相隔,與魔相通。

非佛不靈,由汝已失正念,故致念佛不得全分利益耳。(復同影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但使念不離佛,佛不離念即已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念佛所見之境,惡境不可怖畏,但攝心正念,其境即消。
善境不可歡喜,但攝心正念,必有所得。
謂業消智朗,然有淺有深,不可即生滿足想。
攝心正念,善境或愈顯,或即泯,切勿以為念。
但使念不離佛,佛不離念即已。

見善境,心地清涼,了無躁妄取著之心,亦不必定是入定。
此是了知唯心所現,不是對境無心。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謂此如子憶母之念,即是最上方便,不假借其餘之方便。

汝誤將不取著,認為掃蕩,故有此與建立相反。
如子憶母,何可謂之掃蕩。
聖境若現,知屬唯心,取著則非唯心矣。
以初心一見聖境,多多不知唯心,故生取著。
一生取著,則不是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

故經云,
不作聖心,謂己已證,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著魔發狂。

汝是一不洞事之癡漢,何可將平日用功,與臨終地獄相現之著力哀懇相比喻。
如孝子平日思親,雖極懇切,斷不可如親已死之哀痛,不顧身命也。
汝且按事相,志誠懇切修。
若說理而心實不通,則無益而有損矣。

汝所說者,通是未著魔而欲著魔之話,非防著魔之話。
以汝躁妄心,急欲得此境,故反成障礙也。
當此大劫,好不志心念佛。而妄想紛飛,論說空話乎。
祈死守淨土修持,讓他人通通成佛去。祈慧察。(復溫光熹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離此信願念佛,求生一法,佛也說不出來第二個法門了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
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
現生即得了生脫死,
離此信願念佛,求生一法,佛也說不出來第二個法門了。

其餘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

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難得其一二。
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倘外現修持之相,內無真實之心,則是假善人。
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復許熙唐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復高鶴年居士書)臨深淵而戰兢,履危岩而驚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近世以來,多有賴佛偷生者,禪教律淨,一無事事,
唯奔南往北,販買零碎東西,以求微利而恣所欲。
雖至名山聖道場地,絕無一念慚愧景仰之心。

居士即俗修真,隨緣進道,
執持一句彌陀,當作本命之辰。
抱著慚愧二字,以為入聖階梯。

縱欲廣遊,宜以神不須以身。
彌陀三經,華嚴一部,當作遊訪路程。宴坐七寶池中,遍遊華藏世界。
神愈遊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
其寂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萬德本具足。
寂照圓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現於當念。
無邊剎海,攝歸自心。
校彼披星戴月,冒雨沖風,
臨深淵而戰兢,履危岩而驚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復高鶴年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復楊慎予居士書)尚未用功,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認做功夫,則著魔發狂矣。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尚未用功,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認做功夫,則著魔發狂矣。

然好境界亦不生喜,
惡境界亦不生怖。
怖則邪必乘之,
喜則必先失正。
合目亦是致病之本,
以後但不他視,切勿合目。

平常念佛,絕不過於太急,
急則傷氣,傷氣則或致震動。
亦不可過慢,過慢氣接不住,亦致傷氣。(復楊慎予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復李少垣居士書)古德教人,只為人說用功法。誰將自己所見境界,搬出來示人?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古德教人,只為人說用功法。
誰將自己所見境界,搬出來示人?

若到心空境寂時,又何境界之有。
所云心佛相應,心佛雙忘,四相不存,三心叵得,無念而常念,
即念而了無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此處有何境界?

倘念至此,不妨西方淨境,徹底全彰。
然由念寂情亡,故於此更能得益。
決不至生大歡喜,誤認消息,以致著魔發狂。

倘未到一心時,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現,決定受禍。
楞嚴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此尚非躁妄心所感之魔境,而一生歡喜,謂為證聖,便成魔子。
況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為聖乎!(復李少垣居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復諦醒法師書)楞嚴經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謂也。只期心佛相應而已。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所言常有境界,當是未曾真實用心,但只做場面行持之所致。
使真實攝心,專注於一句佛號中,必能消除業障,增長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聖境界現,及得種種神通!
只期心佛相應而已。
所謂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若能如是,譬如杲日當空,霜雪俱化。
又何得有此不如法之境界,為苦惱於身心乎?

若不如是用心,
平常專欲得見聖境,不知聖境之得,須到業盡情空地位。
否則勿道所得者皆屬魔境,
即是聖境亦無所益,或有大損。
以不知精進力修,反從此生大歡喜,未得謂得,則必至著魔發狂。

楞嚴經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謂也。(復諦醒法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復明心師書)凡有來者,皆勸彼念佛求生西方。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
宜從朝至暮,行住坐臥常念。
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
若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

切 不 可 瞎 打 妄 想,
想得神通、
得緣法、
得名譽、
想興寺廟。
若有此種念頭,久久必至著魔。

若不與汝說破,恐汝以此為好念頭,妄想日日增長,必定著魔無疑。

縱令心淨妄伏,亦不可心生歡喜,對人自誇,
有一分就說十分,此亦著魔之根。
凡有來者,皆勸彼念佛求生西方。(復明心師書)

敬錄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http://book.bfnn.org/books/0543.htm#a08

503.鍾世賢居士今年四十四歲,身體強健,但檢查竟得不治之症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503.鍾世賢居士今年四十四歲,身體強健,但檢查竟得不治之症。
他臨終前早晨二點鐘時忽然大喊:「嗚,天上亮金金!」
就雙手合掌大喊「南無阿彌陀佛!」他的兄和妻一直在旁邊助念,
因他的聲音太大,驚醒了同病房的十幾個病人,兄告訴他小聲點,以免影響人家安眠,他點頭說
好,但聲音並沒有變小,由於家人念佛聲小,
他突然說:「你們怎麼不念佛助我往西方極樂國!」
接著又對兄和妻說:「我先去了!」
兄問去哪里,他說:「去極樂國,我先去等你們!」
兄說:「我奉送。」他說:「好!」以後又大聲念佛,
妻子哀痛地說:「你去了留下五個年幼的子女怎麼辦?」
他就大聲回答說:「你怕什麼?有媽媽和大兄在。」
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更大,更急,念得整個病床都震動,
醫生想要打強心劑時,他說:「不要耽誤我,我要去西方極樂國!」拒絕了。
妻子又哭訴:「你要保佑孩子啊!」
他回答說:「我到極樂國當然會保佑孩子!」並說:「簡單,一律用素菜。」
從早晨二時到四時四十分,不停地大聲念佛,到最後一個佛字終於斷了氣。
請問這種情形是否往生了極樂?

看見金光即是阿彌陀佛的佛光,
自動念佛不停就是正念分明,囑咐眷屬助念,可見求生懇切,
拒絕打強心劑,更是正知正見,
遺囑喪事簡單用素,足證心不顛倒。
這些現象都很難得,一定往生無疑了。

當時也有極大障礙,幸而度過。就是妻子不懂淨宗,臨終哭叫干擾,又說許多兒女俗情,這是大忌
大錯,幾乎害了大事。
如果不是世賢願力深厚,就會被眷屬扯回,萬幸!萬幸!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1

501.印光祖師說:「追頂易受病,大聲、小聲、金剛、默持,隨自己精神調停而用。何可死執一法,以致受病乎?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501.印光祖師說:「追頂易受病,大聲、小聲、金剛、默持,隨自己精神調停而用。
何可死執一法,以致受病乎?
隨息不如靜聽,以隨得不好,也會受病,靜聽不會受病。」什麼叫做追頂、隨息、靜聽?

追頂前面已講。

隨息就是隨從自己的呼吸念佛,有的呼吸一次,念佛一句,有的呼時念,吸時不念,有的一呼一吸
念一個字。

靜聽就是口念耳聽,或者心念心聽。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1

491.如何處理念佛和工作的矛盾? 念佛作自度想 , 家庭經濟、一切公務,盡職盡責,作度他想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91.如何處理念佛和工作的矛盾?

念佛是大乘法門,是自度度他的菩薩道。
在家有經濟負擔,教書有功課鐘點,如果能夠善於利用,都沒有妨礙,
所謂搬柴運水都是道啊!

念佛作自度想,家庭經濟、一切公務,盡職盡責,作度他想。
為求往生而自度,
為求往生而度他,
為求度他往生而負擔家庭經濟,
為求度他往生而有工作。

推而廣之,萬法歸一,一即是一心,行住坐臥都不離這個,這個就是信願行啊!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0

471.蓮池大師說:「怕事就關起門來念佛,不一定要入寺聽講。」這句話是否說不要宏法度生,也可以往生?這樣不就趨向小乘了嗎?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71.蓮池大師說:「怕事就關起門來念佛,不一定要入寺聽講。」
這句話是否說不要宏法度生,也可以往生?
這樣不就趨向小乘了嗎?

不是大師教人趨向小乘,這是大師為小乘根器方便說法。
寺中講經人多,怕生是非,在家也有眷屬、鄰居、親友,怎麼辦呢?
隨緣度化,勸大家念佛,不仍舊是度生嗎?

沒有知識,沒有口才,不要緊,只要常發慚愧心、慈悲心,往生就不會有障礙。

481.下品下生不能聽佛說法與凡夫有什麼區別呢?佛為什麼不慈悲開示呢?

下品下生,已經是萬幸了,
蓮胎清淨,遠離娑婆。
娑婆凡夫,輪迴生死,蓮邦下品,超出輪迴。
所以雖然是下品,但已經遠遠勝過無色界天。
不能馬上見佛聽法,是因為自己業障深重,與佛隔離,並非佛不慈悲。
這些人在生多是五逆十惡者,臨終病苦,不能觀想,
僅僅靠至心稱名,十念往生。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0

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亂,但有首偈子說:「彌陀一句法中王,雜念紛紛亦無妨,萬里浮雲遮赤日,人間處處有餘光。」這不是說不一心也可以嗎? --- 一心念佛就一生成就,亂心念佛就多生成就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69.念佛要做到一心不亂,但有首偈子說:
「彌陀一句法中王,雜念紛紛亦無妨,萬里浮雲遮赤日,人間處處有餘光。」
這不是說不一心也可以嗎?

一心不亂是佛語,是聖言量,怎能不遵守?
有雜念沒有關係,是祖師方便說法,另有苦心,不可片面理解。
它的原意是普勸念佛,怕人難求一心而退轉,所以說出這首肯念就好的偈子。

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一心念佛就一生成就,亂心念佛就多生成就。
只要能念佛,就種下了善根,久久熏習,就成一心了。
能一心者,很好很好;
不能一心者,念總比不念好,
有了金剛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0

456.了生脫死,一生成就,是不是只有念佛一條路?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56.了生脫死,一生成就,是不是只有念佛一條路?

禪、密都可以一生成就,但實行起來很難,有一個條件不具備,就不能出離。
淨宗九品往生,高低都能成就,而且憑藉佛力接引,不擔心會走歧路。
正如古代大德所說:「萬修萬人去。」

457.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就叫做一心不亂?

念和聽都清楚,是修淨的一個辦法,是求一心的正途和前因,一心不亂是修得之果。
聖號和念心如果能夠針鋒相接,不再搖動,就是專一了。
要知道功夫淺的人,雖然念與聽都很清楚,但不能保證不起其他念頭。

458.沒有皈依三寶而念佛,效果怎麼樣?

既然念佛,就是從內心裏皈依三寶了,當然有功德,如果有機會,從儀式上皈依更好。
儀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從思想上真正認為自己是三寶弟子了。
但是,若不能從思想上約束自己,儀式上的皈依並無作用。
若從思想上真正約束自己了,沒有條件實行儀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緊的。

459.念佛前要作什麼準備?
不用什麼準備,只求至誠清潔,隨力隨分焚香供花就可以了。

461.念阿彌陀佛有結手印的方法嗎?
兩手都以大拇指和食指相接,作一個園形,掌平手心向上,右掌加在左掌之上,兩園相靠。樣子與
定印相似,但有圓圈。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0

454.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愛就會障礙往生。但如果斷絕情愛,世俗人就會說你太不近情理,怎麼去對待大家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54.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愛就會障礙往生。但如果斷絕情愛,世俗人就會說你太不近情理,怎麼
去對待大家呢?

「愛不重不生娑婆」這句話中的愛是講的私愛,是小我範圍的愛,
有這種愛,就有欲望,就永遠也不能擺脫生死輪迴。

佛教講慈悲,
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愛變成了大我的愛,正是灑向眾生儘是愛,
與今天講的博愛有點相似。

既然走上了學佛的道路,就不要再把自己類同於凡人。
世人不能擺脫小我的愛,就只能永遠在生死海中輪迴。
但學佛也並不是不近人情,學佛者對家庭、父母、子女、國家都要盡自己的義務,
表現出自己的愛心。
這就叫做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不相分離。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0

451.紫柏老人說:「須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否則雖盡形壽念到臨終時,卻又何用?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51.紫柏老人說:「須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否則雖盡形壽念到臨終時,卻又何用?
這是講功夫純熟的程度,醒來是這樣,夢中也是這樣,並不是教人去作夢。
念到一心的人,醒時能作主,夢中也能作主。
如果夢中進入欲塵,是夢中不能作主。
夢中不能作主,死時就更不能作主了。

453.不能做到一心不亂能夠往生嗎?
往生分九品,且有邊地,一心者就生上品,其他就按程度分出各種等級。
但要往生,就要作最有把握的打算,所以要向上品看齊。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10

450.無量壽經中說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假如在未學佛前,做了這樣的事情,學佛後懺悔改過,能否往生?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50.無量壽經中說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假如在未學佛前,做了這樣的事情,學佛
後懺悔改過,能否往生?

眾生沒有學佛以前,都是迷惑顛倒,不明事理,五逆十惡,在所難免,
今世未犯,前世必犯。

學佛就是新生命的開始,改邪歸正,接受戒律,至誠懺悔過去罪業,從內心裏真正把自己變成了另
外一個人,
所以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如果表面上學佛,習氣依然未改,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
念佛是念心,心不正,清淨世界從哪里來?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9

435.觀經說上品上生的人要發三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35.觀經說上品上生的人要發三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請問它們是什麼意思?

「至誠心」就是真誠不虛偽,
「至」就是專一、徹底的意思。
「深心」就是說此事此理必求深入究竟。
「回向發願心」就是說一切功德都要回向眾生,發大願普度眾生。

436.念佛使惡業不遇外緣而不起現行,是不是念久了就能使惡業種子消滅呢?

消不消亡,全在於緣,果然能夠淨念相繼,就沒有惡緣,等到往生西方,覺悟無生,罪惡種子並無
自性,心亡罪亡兩俱空了。

437.請問死後神識沒有馬上往生,中陰身在四十九天之內能否依賴平時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臨終後剎那之間,臨終後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
中陰身轉生並不是一定要經過四十九天,只是說最遲不會超過四十九天。

凡是誠心念佛的人,第八識田中都落下了種子,永遠不會喪失,但到什麼時候萌芽、生長、成熟,
就要看那個人功夫。
只要改惡向善,一心念佛,臨終自然沒有障礙,一剎那間就往生西方了。

中陰身念佛往生,要有善緣幫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強,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沒有把握了。密宗中有
度中陰身往生的辦法,但這種緣分難以遇到。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9

435.觀經說上品上生的人要發三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35.觀經說上品上生的人要發三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請問它們是什麼意思?

「至誠心」就是真誠不虛偽,
「至」就是專一、徹底的意思。
「深心」就是說此事此理必求深入究竟。
「回向發願心」就是說一切功德都要回向眾生,發大願普度眾生。

436.念佛使惡業不遇外緣而不起現行,是不是念久了就能使惡業種子消滅呢?

消不消亡,全在於緣,果然能夠淨念相繼,就沒有惡緣,等到往生西方,覺悟無生,罪惡種子並無
自性,心亡罪亡兩俱空了。

437.請問死後神識沒有馬上往生,中陰身在四十九天之內能否依賴平時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臨終後剎那之間,臨終後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
中陰身轉生並不是一定要經過四十九天,只是說最遲不會超過四十九天。

凡是誠心念佛的人,第八識田中都落下了種子,永遠不會喪失,但到什麼時候萌芽、生長、成熟,
就要看那個人功夫。
只要改惡向善,一心念佛,臨終自然沒有障礙,一剎那間就往生西方了。

中陰身念佛往生,要有善緣幫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強,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沒有把握了。密宗中有
度中陰身往生的辦法,但這種緣分難以遇到。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9

432.釋迦牟尼佛經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燈佛給他授記,為什麼不教給他淨土法門,讓他一生成佛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32.釋迦牟尼佛經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燈佛給他授記,為什麼不教給他淨土法
門,讓他一生成佛呢?

各有本願,不能違背。
經中記述多劫以前,
彌陀為國王,釋迦為宰相,國王發願成佛要成就淨土,安樂眾生,
宰相發願成佛要在穢土度生。
兩個人願望不同,佛不違眾生願,怎麼會改變他們願望呢?

要知道,證道以後,就無淨穢。
釋迦身入穢土,心則在淨土;
彌陀身在淨土,心則時刻掛念穢土眾生,智者、永明、豐幹等等都是他的化身。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9

421.念佛可以往生,如果心中還常常生起三毒,能往生嗎?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21.念佛可以往生,如果心中還常常生起三毒,能往生嗎?

三毒就是惑業,淨土法門本來是帶業往生,雖然沒有斷惑,但依賴念佛的力量,壓住了它,使它沒
有生長的緣。
但念佛懶散,惑業仍有可能生起,一旦生起就無法往生了。
因此要注意時刻正念在心,使惑業沒有生起的機會。

429.往生極樂世界的目的可不可以歸納為兩點:
第一、厭娑婆世界之穢,求極樂世界之淨;
第二、在極樂世界受阿彌陀佛無上功德的感化,培養善種,增強慧根,作好乘願再來的準備。
我認為要把第二點向大家講清楚,以便引人入勝,登上更高境界。

淨宗大義,本來如此。
經論不都說發菩提心是淨業正因嗎?
淨宗的三重因果也講得很清楚,
念佛是因,見佛是果,見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生是果。

不過後世大乘根器很少,為了對機起見,所以對第一點演說得比較多。
因為自己都不肯度,怎麼還談得上度別人呢?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9

420.誦經念佛行善,的確有無量功德,可以消災解難。但為什麼大阿羅漢目犍連,不能避開災難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420.誦經念佛行善,的確有無量功德,可以消災解難。但為什麼大阿羅漢目犍連,不能避開災難
呢?

災難是苦報,必然有前因。
消災可分為滅盡、轉輕、制伏三種。

先說第一種,
有一首偈子說:「罪若起時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
就是說業盡情空,覓心尚不可得,罪還從哪里生起來呢?
沒有罪又怎麼能生起災難呢?

再說第二種,
《金剛經》說:「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此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
業,即為消滅。」

第三種
即是誦經、念佛、行善,心力很猛,能使識田種子不再生起,
例如普門品中說,念觀音聖號就能臨時免難以及觀經十念往生等等。

目連尊者被害之後,曾經到舍利弗尊者處,說自己前業很重,由此可以看出,
目連尊者的遭遇屬於第二種轉輕,
尊者已經證果,知道自己的前世,他甘心受報,以了結一段公案。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9

399.造善惡業,一定得果報。為什麼人死後念佛念經,就能超度,轉業往生呢?----業因如堅冰,佛經如陽光,冰遇陽光照射,總要溶解幾分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99.造善惡業,一定得果報。為什麼人死後念佛念經,就能超度,轉業往生呢?

業因如堅冰,佛經如陽光,冰遇陽光照射,總要溶解幾分。
但自己不修,光憑死後超度,就想往生,沒有這樣容易的道理。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8

390.念佛果然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會得到神通嗎?...這種求神通的心理千萬不可存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90.念佛果然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會得到神通嗎?

這不一定,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境界,即使得到神通,也不是念佛本旨,
這種求神通的心理千萬不可存。


391.有念佛的人因為生產病死,是否可以往生?
只要正念分明,當然能夠往生。
仔細捉摸一下你的原意,也許是認為產婦身體不乾淨,佛嫌她污穢,而不來接。這是很糊塗的想
法。
人不生產也同樣不乾淨,人是一個臭皮囊,九孔流出來的都是污穢的東西,只不過產婦表現的污穢
明顯一些罷了。
佛是否來接,全由人的心做主。如果單單講人身,人身本來就是由三十六種肮髒物體假合而成,沒
有一處是乾淨的,
那麼平時沐浴敬佛,實際上哪里就真的洗乾淨了呢?

但由於我們心存潔淨,就可以擺脫身體的不淨,與佛感應道交。
心靈的垃圾一旦清除,身體的垃圾也就不存在了。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8

381.一生作惡,臨終十念就能往生,那麼不妨只管作惡,等到臨終時再作十念就可以了,何必天天苦修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80.淨土帶業往生的說法,似乎與因果道理不相符合,造業的人,只要念佛,就不受罪報,反生
極樂,果然如此,還有誰會去做好事呢?

一切善惡念頭和善惡行為,總稱為業。
當起念造業時,就是一粒種子印落在第八識田,等到有一天遇到外緣,就會發生作用,形成果報。
埋在第八識田的善惡種子,就是業的原動力,牽引眾生六道投胎。
一般法門修行,就是專為消滅這些種子,叫做斷惑,全部斷盡,就是涅槃。
念佛法門是止息善惡念頭及行為,單提一句佛號,印入八識田,過去的種子無法遇到外緣,就不能
發生作用,也就沒有果報了。
佛號種子越積越多,臨終時先起作用,所以就往生西方。
因為過去的種子依然存在,所以叫做帶業往生。
往生後仍舊必須求得斷除舊業,才能證得佛位。

如果以念佛作為護身符,仍舊造業,那就完全違背念佛的宗旨了,怎麼還談得上往生呢?


381.一生作惡,臨終十念就能往生,那麼不妨只管作惡,等到臨終時再作十念就可以了,何必天
天苦修呢?

臨終十念往生的人,是前世有大善根,只因一時迷惑而造業。
如果不是有大善根的人,在生時尚且不喜歡聽聞佛的名號,
何況臨終時四大分離,萬苦千愁,怎麼還能念佛呢?

觀經說臨終「至心」十念,就能下品下生,
但不要輕看了這「至心」二字。
至心就是放下萬緣,徹底專一的意思,
一般人到了臨終,都是妄念紛紛,留戀世情,怎麼還能至心念佛呢?
這個時候如果能至心念佛的人,一定就是有大善根的人。
因此,你不要以僥倖心理,想在臨終十念往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平時的辛勤努力,就無法
在臨終安祥往生,沒有耕耘,哪有收穫呢?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8

362.早晚念佛,白天為工作奔忙,又不能吃素,還吃三淨肉,不知對修淨有什麼妨礙沒有?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62.早晚念佛,白天為工作奔忙,又不能吃素,還吃三淨肉,不知對修淨有什麼妨礙沒有?

水滴石穿,關鍵在於持之以恒。
早晨功課,與一天的熏習有大關係,非常重要,不可疏忽,
早起半點鐘後可去作功課,時間緊張,就用十念法,只要五分鐘。
其他時間可以堅持散念。
現在吃三淨肉,沒有妨礙,但要修慈悲心,最後做到吃素為好。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8

355.《無量壽經》說「此土修行一天勝過在極樂世界為善百歲」,如此還何必往生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55.《無量壽經》說「此土修行一天勝過在極樂世界為善百歲」,如此還何必往生呢?

這裏生死輪轉,那裏擺脫輪迴。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8

346.念佛人如果不發慈悲喜捨的大願,是不是就不能往生?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20.我的妻兒都在外地,每天念佛祈禱保佑,是否有違普度眾生之旨?

人在危難中,代為祈禱,合情合理,但是如果能普為大眾回向,功德更大。
一盞燈照一個人與照百個人,光不會減少,而受益則有大小的分別了。
妻兒與自己緣分最深,可以先為他們回向,然後普為一切受苦眾生回向,
一定要發自內心,否則就不會有多大利益。

334.沒有修身口意十善業道,念佛有效嗎?

念佛是正行,修三業是助行,正助雙修,如鳥的雙翼飛翔前進,
因此,還是加修十善為妥。
如果念佛念到萬緣放下,一心不亂,就不必另修十善,因為做到一心,三業就已經清淨了。

346.念佛人如果不發慈悲喜捨的大願,是不是就不能往生?

念佛是大乘法門,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如果只求自己往生,果然能夠做到正助雙修,功夫精進,
也能往生,
因淨土一法,普被三根,下根者只不過品位不高罷了。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7

313.我曾經進入外道,並且發誓「判道離師五雷劈身」,想要皈依佛教,但違背了過去的誓言,是否會遭報應?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13.我曾經進入外道,並且發誓「判道離師五雷劈身」,
現在看了佛書後,才知道佛法是真理,想要皈依佛教,但違背了過去的誓言,是否會遭報應?

外道所發誓言,都是欺騙愚弄民眾,既然知道錯了,就應該趕快改邪歸正。
以前所發的誓言,是邪誓,今天走的路,是正路,
從來沒有聽說改邪歸正,棄魔從佛,會受惡報的事。
如果走入歧途,而不改正,只會越走越錯,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
現在改正正是時候,祝賀你獲得了新生。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7

307.念佛一法,可消罪業,可消病障,可以往生,為什麼還要念咒呢?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07.念佛一法,可消罪業,可消病障,可以往生,為什麼還要念咒呢?

人的根器不同,各有所喜,所以佛為隨順眾生,就教授了很多法門。
六字洪名也是秘密,古德說,一個阿字就是八萬四千陀羅尼之母,
故念佛既是顯,又是密啊!


311.念佛人吃三淨肉,如果犯了殺戒,還可以往生西方嗎?.......

無意的罪輕,有意的罪重。罪輕就可能沒有阻礙,罪重就一定會有阻礙。
如果能夠至誠懺悔,求師重新授戒,就是補救的辦法,不能一犯就從此自暴自棄,無法自拔了。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7

302.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人及老太婆的,如果有學問的人,就要多研究經典。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302.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度下根人及老太婆的,如果有學問的人,就要多研究經典。

這話也對。古德說: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禪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現在不正是末法時期
嗎?
這個時期的眾生不正是下根嗎?
那麼修淨土當然就正是時候了!
《觀經》不正是為韋提希所說嗎?韋提希不正是老太婆嗎?那麼修淨土當然就度老太婆了!

這句話的問題就是,難道修淨土的人,都不許研究經典嗎?
文殊、普賢、馬鳴、龍樹各大菩薩都修淨土,難道他們不通經典嗎?
劉遺民、白居易、蘇東坡、文彥博都是一代大儒,全修淨土,難道要說他們目不識丁嗎?
難道大學問的人,就只是鑽研三藏,揮墨作文,屏棄淨土嗎?
這些問題我很是不解,敬請那些大學問家能回答。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7

297.念佛不回向,能消滅罪業嗎?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294.《阿彌陀經》說如果從一天、兩天以至七天,念佛做到一心不亂,就能往生,
不能一心的人,能夠往生嗎?
不能一心,臨終就要有人助念,如果沒有人助念,
只要能收心念佛,不掛念世情,也可以往生。

295.一旦往生,就候補佛位,不知是補西方佛位,還是補其他地方的佛位?
虛空無盡,世界無盡,隨處可補,不限於極樂。

296.《阿彌陀經》中說往生的人都是「阿裨跋致」,不知是什麼意思?
阿裨跋致翻譯成中文是「不退轉」的意思。
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根機差,環境也差,修行進退不定,所以很少有人成就。
不管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會動心。
即使勸化後修行,遇到別人譏笑,或者遇到困難,又會退心。
生到極樂的人,就有進無退了。

297.念佛不回向,能消滅罪業嗎?
也能消滅罪業,只不過不如回向合法罷了。

298.聽說念佛出聲就度人和鬼,默念就度自己神識,對嗎?
念觀音與念彌陀效果等同嗎?
度自己度別人,或者既度自己又度別人,全由自己的願力決定,
與高聲和默念沒有關係。
念佛和念觀音是否等同,普遍地來說是等同的,
但求往生的人,應該念佛,這樣才符合佛陀的教導。

敬錄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44.htm#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