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不悲心陀羅尼經節引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不悲心陀羅尼經節引

佛言:「此觀世音菩薩,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隬陀佛國。」

【按】此經明示:「專稱觀音菩薩聖號,獲福滅罪,命終往生。
足證與念佛功德無異,願於念佛之外兼念。
遇患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心甚切,佛垂慈救苦,感應甚速。」

敬錄  念佛法要(卷)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4.htm#a08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淨業弟子德潤 敬錄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

娑婆界內輪迴苦。極樂國中壽命長。七日持名心不亂。

六根清淨性昭彰。如來直指菩提路。句句明文在典章。

敬錄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淨業弟子 德潤 敬錄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215_001.htm

以願為前導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阿隬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節引

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
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捨散亂,精勤修習念佛三昧。
若能令心念念不絕,十日之中,必得見彼阿彌陀佛,並見十方世界如來及所住處。
唯除重障鈍根之人,於今少時所不能睹。
一切諸善,皆悉迴向,願得往生安樂世界。
垂終之日,阿彌陀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安慰稱善,是人即得往生。

【按】依此經十日持名不絕,即能見佛,縱障重根鈍之人,今不能見,迴向願生,臨終必見,即得往生
足證信願行三資糧,以願為前導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4.htm#a05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節引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節引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名超日月光,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按】此經的示念佛圓通,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返流旋一,六用不行也。
印光大師此 為「念佛用功最妙方法。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 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眼皮放下,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方 為淨念。若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云正定,亦示正受。
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
足證憶佛念佛,必定見佛,自得心開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4.htm#a04

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佛說無量壽經節引

過去久遠劫,錠光如來出世,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棄國出家,號法藏比丘。
佛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麤妙。
聞已,皆悉睹見,發大誓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惟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發如是等四十八願已,一向專志,莊嚴佛土,安立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
今已成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號無量壽佛。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其 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 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其下輩者,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悲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按】此經廣示彌陀因地願行,依正莊嚴,及三輩往生者、均以發心專念為正行。末示當來經滅,獨留此經百歲。
大集經云:「過是以往,無量壽經亦滅,佛法全無,惟餘阿彌陀佛四字,廣度群生。」
豈非以持名法門,下手易攝機普,入道穩而得效速耶?
足證其時愈後,此法愈契機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4.htm#a02

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男女也。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佛說阿彌陀經節引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按】此經的示持名妙行,故禪淨各宗,均列入朝暮課誦。淨土十要云:「佛法之妙,莫要於淨土,淨土之妙,莫要於持名,持名之妙,莫要於阿彌陀經及靈峰要解。」
要解云:「信願執持名號,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男女也。
阿彌陀佛
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仍至頓至圓也。
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
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
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
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三有顛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
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
足證信願持名,定生極樂。


敬錄  念佛法要(卷)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4.htm#a01

草庵禪師念佛訣

念佛法要(卷二)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草庵禪師念佛訣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難念,西方極樂,誰不願生,而罕得生者,蓋念佛之人未得訣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
死之一字在念頭上,境緣自然冷淡,情愛亦自輕微,名利勢豪,向此處俱用不得,見聞知解,到此時卻使不行。
四大各離,將何所靠,孤魂無主,安得自由。
此時不見彌陀,恐逢羅剎,不生淨土,恐入驢胎。
縱無惡業,亦不免人道往還。
即有善因,其爭奈天福易盡


莫云自有主宰,業果所牽,誠難迴避

莫道本無生死,識心未盡,總屬輪迴

莫視此事為緩,明日之事,今日不知。

莫將此事為輕,錯過此生,沉淪永劫

是一切事,無如生死大事,則事事皆不切之事。
於一切時,總作臨命終時,即時時皆念佛之時。
如是念佛,斯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淨土。
須下死功夫,纔成淨業,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此乃成佛之階梯,是誠念佛之妙訣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二)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9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9

印光大師念佛秘訣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印光大師念佛秘訣

吾人心性,與佛同儔,祗因迷背,輪迴不休。
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
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與淨,了脫最易。
禪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
如人渡海,須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發大菩提,生真信願,畢生堅持,唯佛是念。
念極情忘,念即無念,禪教妙義,徹底顯現。
待至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證無生忍。
有一秘訣,剴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