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顯示具有 May 2012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ay 2012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大慈菩薩有偈云 [骨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更有嬰孩命盡


大慈菩薩有偈云

[骨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更有嬰孩命盡。

勸念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化生。聚會永無別離。萬劫長生快樂。]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人鬼之間的佛事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人鬼之間的佛事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為死鬼而設的儀式。
因此我要再度的告訴你:佛法的主要對象是為活人而非死鬼,為亡靈超度,乃是一種補救的辦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

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結婚、生產、禳災、袪病、祝壽、謀職、開張、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應該做佛事。
修功積德,行善致福,做佛事豈僅為了度亡而已?
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

民間習俗,以為誦經拜懺,可給鬼魂在陰間當作錢用,又焚燒紙庫錫箔及冥票,給鬼魂在陰間增加財富。
其實,佛法門中,沒有這種觀念。
誦經拜懺是為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於鬼道,鬼道的眾生也用不著人間給他們錢用,用錢僅是人間貿易的媒介物。焚化紙錢,也僅中國大約自漢唐之世流行下來的民間風俗而已。

既然人死之後,若不解脫生死,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所以請你不要確定你的親友死後就成了鬼,你應以虔誠心祈禱佛法的加護,加護你的亡親故友,超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也該盼望他們生於人間或生於天上才是。

在中國大陸,尚有一種風俗,即是男人死了,要請和尚做一場「過渡橋」或「破地獄」的佛事,女人死了,則做一場「破血湖」的佛事。
這在佛法中也無根據,佛教既不以為人死之後必墮地獄,何以一定要把新死的亡靈引到地獄中的「奈河」及「血湖」中去走一趟呢

所以,我要奉勸本文的讀者,應當自己來做佛事,並當明白為何要做佛事?當做什麼佛事?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10

誰該做佛事?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誰該做佛事?

一般人以為,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實,這僅說對了一半,因為,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須也要自已來做佛事,與其等到死後由親友們為你做佛事,何不趁活著的時候,親自做些佛事呢?

佛法的超度對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時不修行,臨死抱佛腳,功效雖也可觀,已不及平時有準備的落實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後由親友請了僧尼來代做,功效自然又差兩層了。
所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說,若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餘的六分功德,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

因此,我要勸你,既來佛寺請出家人做佛事,必定對佛教存有敬意,如果尚未皈依佛教,歡迎你早日皈依,皈依之後,再慢慢地理解佛法,如法修行,豈不更好?

來請僧尼做佛事,是為超度你的親友,或為安慰一下你對已故親友的懷念之心,所以這一佛事的主動者,就是你。
佛法講求誠心,有誠心即有效應,誦經拜懺的出家人,固然要至誠懇切地做,你來請求他們誦經拜懺的心,也要非常地虔敬,要深深地相信他們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

佛法講求感應,感應的動力,就是至誠心,誠意的深淺,可以決定感應的大小,如人撞鐘,重重地撞,便大大的響,輕輕地撞,便低低的響。

因此,同樣的做一場佛事,所得的效果,則因誠心的差異而有大小不同。佛教主張大家親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於此,所謂「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由他人代做佛事,在受用上差得太多,所以萬一自己未及信佛、學佛便亡故了,則以有血統關係的親人代做最好,所謂母子連心,在生時容易相互感應,死亡後的親情之間,也最能引發至誠懇切之心。
所以,地藏菩薩在過去很遠的時劫中,曾經數度為孝女,每次均以至誠心為亡母做佛事,拜佛、供佛、念佛、求佛,感得佛或羅漢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

如果沒有骨肉至親,或者不是骨肉至親,那麼,與亡者生前有闕係的人,要比無關係的人,更容易引發虔誠心,更容易產生感應的效果。

因此我要奉勸你,既來佛寺禮請僧尼做佛事,做佛事的中心者就是你和你的家人親友,而不是僧尼,僧尼做佛事是他們的日常功課,你做佛事是為了超度你親友的亡靈。
照理,你和你的家人親友,都該參加誦經拜懺,如果不會的話,至少要在這天齋戒沐浴,摒除葷腥淫欲,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04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亡靈是什麼?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亡靈是什麼?

人死之後,若不超凡入聖,一般說來,便成了亡靈。現在說到超度亡靈,先要說明亡靈的性質。人死之後的生命主體,稱為亡靈。民間一般的觀念,認為人死之後即是鬼,而且永遠做鬼;在我們佛教,絕不接受如此的觀念,否則,就談不上超度兩字了。
佛教看凡界的眾生,共分為天、人、阿修羅、鬼、傍生(牛馬蚊蟻等動物)、地獄等六大類,在此六類之中生來死去,又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所以,人死之後,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為鬼。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為超度。

但 是,凡夫在死後,除了罪大惡極的人,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生天界而外,一般的人,並不能夠立即轉生。未轉生的亡靈,卻不就是鬼,那在佛教稱為 「中有身」或名「中陰身」,即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間的一種身體,這個中陰身,往往就被一般人誤稱為鬼魂,其實它是一種附著於微少氣體而存在的靈質,並不是 鬼魂。

中陰身的時間,通常是四十九日,在這階段之中,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
所以,人死之後的七個七期之中,親友們為他做佛事,有很大的效用。
若以亡者在生時最心愛的財物,供施佛教,救濟貧病,並且稱說這是為了某某亡者超生而做的功德,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處。
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
如果過了七期之後再做佛事,當然還是有用,但那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生的類別了。
假如一個人在生作惡很多,注定來生要做牛或做豬,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若有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並使他在中陰身的階段聽到了出家人誦經,因此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的道理,當下悔過,立意向善,他就可能免去做牛做豬而重生為人了;
如果當他已經生於牛群豬欄之後,再為他做佛事,那只能改善這條牛或這頭豬的生活環境,使之食料富足,不事勞作,乃至免除一刀之苦,被人放生;如已生在人間,便能使他身體健康,親友愛護,事業順利;如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能使他蓮位的品級升高,早日成佛。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05

臨命終時怎麼辦?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臨命終時怎麼辦?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來說,若不出離生死,都是可憐憫者!
因此,信佛學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臨命終時最能得力。平日修行有素,命終之後,必可出離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國的淨土。

人死之後的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隨重,隨著各自所造的善惡諸業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報。
(2)隨習,隨著各自平日最難革除的某種習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
(3)隨念,隨著各自臨命終時的念頭所歸,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國淨土。
由於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張人們....
應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應當革除不良的習氣,
應當著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寶,念念要將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為往生佛國淨土的資本和道糧。

學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時的修行──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供養布施,禮懺誦經,救濟貧病,造福社會。
假如平時沒有進入佛法,臨命終時,尚有一個補救之道,那就是根據「隨念往生」的道理,勸他一心念佛。勸他萬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貪戀家屬親友和產業財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亂,應該一心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若已無力出聲念,則在心中默念,他的親屬如果真的他,那就不可在他彌留之際放聲大哭,因為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墮的可能。並且要勸大家陪伴念佛,使得臨終之人的心念,融洽於一片虔敬懇切的念佛聲中。
若能如此,死後當可往生佛國淨土,若其壽數未盡,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復,福壽增長。

人將命終,或坐或臥,側臥仰臥,均以他自已感到舒適為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斷氣時,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給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瞋惱而影響到死後的去路。
命終之後,鼻息雖斷,只要尚存一絲暖氣,他的神識仍未脫離肉體,故須經過十二小時後,才可為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經過二十四小時後。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04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前言

你 們是為了慎終追遠,報答親恩,或是為了超度眷屬,紀念故友,或是為了植福延壽,消災免難等等的因緣,來作一番莊嚴而隆重的佛事;你們花費了很多的物力、財 力和人力,來成就此一善舉,但是,真正做佛事的意義,你們完全了解嗎?請你們細心地把這本小冊子讀完,那麼,這堂佛事,就更有意義,更有功德了。因為這裏 面將向你們介紹佛事的定義、佛事的用處、死亡的問題、亡靈的性質,以及誦經、禮懺、放焰口等的意義。


什麼叫做佛事?

廣 義地說:凡是做的是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說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你能信仰佛所說的成佛方法,依法實行,必將可以成佛。所以佛 事的範圍有狹有廣,所謂「佛法無邊」,就是廣義成佛的方法之多,多得不勝枚舉,例如:拜佛、念佛、行善止惡,說佛所說的話,行佛所行的事。要做到「持一切 淨戒,無一淨戒不持;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換句話說,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積極地自救,尚要積極地救 人。

因為佛教主張成佛要從建立一個完美的人格開始,所以先要勸人不殺人、不偷盜、不犯他人妻女、不欺誑、不酗酒,這與儒家的五常:仁、 義、禮、信、智,非常相近。進一步要使人成為超出於凡夫之上的聖人,佛教所說的聖人,是指解脫了人間種種苦惱的人,例如生與死、老與病等等,這些苦惱解脫 以後的境界,便是佛教的目的。

如何達到解脫生死苦惱的目的,那就要信仰佛所說的方法,照著去實踐。看經、誦經、聽經,便是看的、誦的、聽的解脫生死乃至成佛的方法。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自己來做。

但是,對於不懂佛法、不會修行的人們,遇到他的父母親友死亡時,在沒有辦法之中,只有請出家人代做佛事,的確也有用處。本文中所講的「佛事」,大部分便是側重於這種狹義性方面的說明。
 


敬錄  為甚麼要做佛事   聖嚴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50.htm#a02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著
   生病,不是細胞叛逆,是自己無知對細胞加壓


其實,身體發生了疾病,並不是細胞叛逆,違反了主人的命令,而是主人無知,拚命對細胞加壓,卻不知道早已超過細胞能夠容忍的限度,
於是,細胞只好應變。
生病,不過是受不了委屈的細胞在喊救命的聲音而已。

如果把觀念改一改,承認生病該由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心生慚愧,而努力自我反省,並感恩不盡地以滿心歡喜的心情去看待自己的改變,儘量善待自己的細胞,努力不讓它們受到委屈。
如有需要,再配合適當的醫藥治療,那麼,即使是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仍然有很大的痊癒空間。

而且,不只癌症,得任何病即使治好了,不表示已經完全痊癒。
若不善加調整觀念及生活、飲食,也都可能再得病。
我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位已治療好的鼻咽癌病人,二十六年來癌症沒再發,在他去世後,其鼻咽組織仍看得到癌細胞,只是癌細胞被正常細胞包圍著而已。
所以,改善體內環境,使癌細胞沒法生長,是個一輩子的功課,偷懶不得。
敬錄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著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著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著


以往,一般人觀念,以為學佛、念佛是老太婆,或沒知識的人,所作的休閒消遣,甚至斥為迷信。

然而深入當今事實便知,學佛、念佛在科學界、醫學界先進,及大專院校均十分普遍,而且因深入佛教教理,反而更景仰佛之大智慧,而比一般人更虔誠。

昔日台大哲學系,系主任方東美教授,乃馳名世界之學者,晚年,於病中,仍極恭敬行三跪九叩禮,拜一字不識的上廣下欽老和尚為師,還說—「今天是我方東美一生中最歡喜的日子!」

今學術界的賢達,以佛法為生活前導,及病中依歸,乃至以佛法作為「出生死關」無價之寶的先進,都大有人在!

我們由以下諸篇珍貴附錄,便可了然。

除了給癌病朋友們,活生生的實例勉勵之外,也值得「未明佛法,就斥為迷信」的人士,作反省參考。

敬請諦聽—「多賺30年」的淋巴癌老將李豐醫師,現身說法—她是國內細胞病理權威,她走過黑暗坎坷之路,卻綻放明亮歡朗的笑容為癌病患者帶來清涼的光明,和溫暖的鼓舞。

她歷經癌病與治療的折騰,和人世的炎涼、滄桑,她曾因患癌失去工作,又被遺棄孤立,想自殺,而又重新站起來,超越困難,不但自助又助他,自度度他,乃至自樂樂他,於其間仍能身兼台大醫師和醫學院副教授之責。並於台大醫院學佛社共修會,幫助許多人邁向覺悟之佛道,勇「往」直前、念歡喜光佛,過最快樂光明的「生」活!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簡歷: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加拿大多倫多研究所  
經歷:台大醫院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病理科  副教授      

與淋巴癌和平共處,是我此生最大的挑戰,可是感恩它,讓我學到很多,也獲得很多難得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讓我體驗到,健康必須靠自己。

敬錄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著

蕅益大師:「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主講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沒妄想,那不是往生的關鍵。
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
所以
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
願:「欣慕極樂,厭離娑婆」。
看來這事很容易,實際並不容易。
尤其是「厭離娑婆」這四個字很不容易。
多少修行人還在爭名啊,爭利啊。這個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還不是在留戀嗎?總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兒女呀,夫婦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對方對自己的愛不真啊,計較我對你很真,你對我不真,很傷心!
這些感情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都是男人。這些東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纏縛,就是這些東西使得本來是佛的你,墮落成今天這個樣子。
所以要真正的厭離,對於這一切都不留戀。不是說都要出家,許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爭佛教中的地位與名聞,他又有新的關係,有和他相親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覺形成幫派,團結一派打擊別人。出家而在家,還是留戀娑婆。
居士們最好是在家出家。先從淡開始,漸漸發展到真實厭離,毫無留戀。
信心堅定,欣願極樂,老實持名,三資糧就圓滿了,這是小本《阿彌陀經》的宗要。
敬錄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主講
        http://book.bfnn.org/books/0101.htm#a02

「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主講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淨土宗的國家。
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理解淨土宗的殊勝的,還是很希有。
中日共尊舉世敬仰的善導大師有兩句話:「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這是說世尊為什麼出興於世,到人間來說法,來度眾生,開演種種的教化,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說彌陀如來的本願。
這兩句沒有什麼特殊的名詞術語。就是佛所以興出世,唯一要說的是彌陀的本願的海嘛,都能懂。
但真能懂得,確實十分希有。
大家想想看,佛說這麼多法,怎麼說就是說彌陀本願海呢?
這裏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經語深。
我們一輩子把這兩句話能夠真正明白了,就沒有白來一趟啊!
這話只有像善導大師這樣的水平才能說得出。
所以蓮池大師說:善導大師人稱是彌陀化身,縱然不是彌陀,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我能聽到這樣殊勝的開示,深感佛恩。
由於感恩故想報恩,所以今天抱病來到這個念佛道場,為彌陀本願大海敬申供養淨宗心要。

佛法是傳心之法,心法的綱要稱為心要。
淨土三經中《阿彌陀經》稱小經,《無量壽經》稱大經。有的竟當作一部經,《阿彌陀經》稱小本,《無量壽經》稱大本。
所以我們就從這兩部經研究淨土宗要。因為《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阿彌陀經》則是流傳最廣天天念誦的經。


 
敬錄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