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為何說「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真掃興!
這是觀念和立場不同的關係,所以感到掃興。有些人認為和尚只會說洩氣話——什麼四大皆空啦、人命無常啦、因果輪迴啦、還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啦、……除此以外,好像就沒有別的事,其實那都是實事,怎奈他思想領域太狹小,體會不到個中意味。像你所提的這個問題,是因為你現在正當血氣方剛的求學時期,可說是「初生牛兒不怕虎」,每天除了注意到吃喝和貪玩以外,所了解事物的道理並不太多,至於人生問題,當然更談不上,因此才會產生這種感覺。
要知道,人生壽命的長短,是由每個人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力而定的(這是因果律,不是宿命論)。
凡是好生利生的人可得長壽,而好殺或虐待人畜的人,必會夭亡。
也許你說:「我還是小孩子,根本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對!我也認為你很善良,但問題是現在固然很好,過去是不是很好,那就難以鑑定,至於未來更是一個未知數。同時現在的戰爭和意外死亡,請你留心看看,有幾個是老年人呢?
為了使大家延年益壽,轉禍為福,所以才說「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目的是勉勵大家及早學佛修行,將來必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做,以後我把這兩句話改為「只要少年能學佛,孤墳全是白頭人。」這樣不就高興了嗎?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52
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大慈大悲的彿陀,何不以法力度盡眾生?業重的眾生不能得度,又何必說怨親平等?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大慈大悲的彿陀,何不以法力度盡眾生?業重的眾生不能得度,又何必說怨親平等?
孟子說「梓匠輪輿(木工),能與人規矩(方法、要領),而不能使人巧(熟練)。」那麼佛是以自覺成佛的方法,告訴一切眾生,使其依法修行,必能遠離煩惱,圓成佛道。這是一種「不見其事,但見其功」的心法,唯有實踐力行,才能獲得具體表現。
就我國的醫聖華陀來說,也只能為人治病,卻不能為人代病與服藥,
不吃藥而病未除,怎能怨華陀醫術不精?
我們都知道孔夫子有三千多位弟子,但賢人只有七十二,怎能因為那兩千多不是賢人,就說孔夫子沒有學問,那是不合理的。
病人要想恢復健康,必須與醫生合作,
眾生要能自度(依教修行),然後才能得到佛度。
但眾生貪戀火宅,不求出離,這樣並不是佛的法力不足,而是眾生的業力太重!
如果不分善惡而統統度盡,那是違背因果的不平之等,佛不為也。
所謂「怨親平等」,是佛對一切眾生的教化平等,和「有教無類」的意思是一樣的,
但是教化的範圍和對象,卻普及十方一切眾生。
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都要教化,這才是平等的真義。
現在介紹劉采春的一首羅貢曲: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怨太陽偏。」
若能玩之再三,我想就不會怨天尤人了。
偈云:
佛乃大醫王,能治諸苦病。
但與藥不服,幸莫怨醫庸!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46
大慈大悲的彿陀,何不以法力度盡眾生?業重的眾生不能得度,又何必說怨親平等?
孟子說「梓匠輪輿(木工),能與人規矩(方法、要領),而不能使人巧(熟練)。」那麼佛是以自覺成佛的方法,告訴一切眾生,使其依法修行,必能遠離煩惱,圓成佛道。這是一種「不見其事,但見其功」的心法,唯有實踐力行,才能獲得具體表現。
就我國的醫聖華陀來說,也只能為人治病,卻不能為人代病與服藥,
不吃藥而病未除,怎能怨華陀醫術不精?
我們都知道孔夫子有三千多位弟子,但賢人只有七十二,怎能因為那兩千多不是賢人,就說孔夫子沒有學問,那是不合理的。
病人要想恢復健康,必須與醫生合作,
眾生要能自度(依教修行),然後才能得到佛度。
但眾生貪戀火宅,不求出離,這樣並不是佛的法力不足,而是眾生的業力太重!
如果不分善惡而統統度盡,那是違背因果的不平之等,佛不為也。
所謂「怨親平等」,是佛對一切眾生的教化平等,和「有教無類」的意思是一樣的,
但是教化的範圍和對象,卻普及十方一切眾生。
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都要教化,這才是平等的真義。
現在介紹劉采春的一首羅貢曲:
「借問東園柳,枯來得幾年,自無枝葉分,莫怨太陽偏。」
若能玩之再三,我想就不會怨天尤人了。
偈云:
佛乃大醫王,能治諸苦病。
但與藥不服,幸莫怨醫庸!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46
佛教的經典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佛教的經典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佛法是應機而說的,眾生的煩惱多,所以經典也要多,才能達成濟度的任務。
你想學佛,並不需要研讀那麼多的經,只要選擇某一部大乘經典,終身持誦就可以了。
像金剛經、普門品、心經和彌陀經,都很適合在家人受持。
如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看經,也不要緊,那就修念佛法門好了,
只要記住一句阿彌陀佛,
或者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走路也念,坐車也念,
外出時心裡默念,回家可以出聲念,既不妨礙工作,又不空過時光,
若能勸導別人共同修習,功德更不可思議!
請你不要懷疑念佛恐怕不及念經好,那是不正確的,因為念經的目的,是求其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和解脫生死的方法。但是還要修行,才能達到目的。
那麼念佛呢,也是了脫生死最好的方法之一,而且比別的方法更簡單,更可靠,
只要你相信極樂世界確實好,你願意去,而且天天念佛的名號,將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就來接你,到了那裡以後,一切如意,永無煩惱!
和諸上善人在一起修行,圓成佛道。所以說:念佛的方法,雖然與念經不同,但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
萬一為了生活忙不過來。
不要緊,假若真的那麼忙,還有辦法,你修十念法好了。
所謂十念法,就是念十口氣的佛號,一口氣念多了,隨各人力氣長短而定,
只要每日早晚各念一次,念完了接念迴向偈:「願以念佛功德,迴向歷劫怨親,消除所造惡業,同生西方樂土!」
如供有佛像,就拜三拜,否則面向西方行三鞠躬禮也可以。
這個方法雖然簡單,只要心誠願切,同樣有效,不過品位不太高,
就算下品下生罷,也和羅漢相等。我認為很理想。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35
佛教的經典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佛法是應機而說的,眾生的煩惱多,所以經典也要多,才能達成濟度的任務。
你想學佛,並不需要研讀那麼多的經,只要選擇某一部大乘經典,終身持誦就可以了。
像金剛經、普門品、心經和彌陀經,都很適合在家人受持。
如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看經,也不要緊,那就修念佛法門好了,
只要記住一句阿彌陀佛,
或者是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走路也念,坐車也念,
外出時心裡默念,回家可以出聲念,既不妨礙工作,又不空過時光,
若能勸導別人共同修習,功德更不可思議!
請你不要懷疑念佛恐怕不及念經好,那是不正確的,因為念經的目的,是求其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和解脫生死的方法。但是還要修行,才能達到目的。
那麼念佛呢,也是了脫生死最好的方法之一,而且比別的方法更簡單,更可靠,
只要你相信極樂世界確實好,你願意去,而且天天念佛的名號,將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就來接你,到了那裡以後,一切如意,永無煩惱!
和諸上善人在一起修行,圓成佛道。所以說:念佛的方法,雖然與念經不同,但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
萬一為了生活忙不過來。
不要緊,假若真的那麼忙,還有辦法,你修十念法好了。
所謂十念法,就是念十口氣的佛號,一口氣念多了,隨各人力氣長短而定,
只要每日早晚各念一次,念完了接念迴向偈:「願以念佛功德,迴向歷劫怨親,消除所造惡業,同生西方樂土!」
如供有佛像,就拜三拜,否則面向西方行三鞠躬禮也可以。
這個方法雖然簡單,只要心誠願切,同樣有效,不過品位不太高,
就算下品下生罷,也和羅漢相等。我認為很理想。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35
佛教講因果,是不是宿命論?...依照自己的能力,為未來的生活而努力,千萬不要做了命運的俘虜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佛教講因果,是不是宿命論?
因是原因,果是結果。「如是因生如是果」,故稱「因果」。而「宿命論」是說人生的吉凶禍福和富貴貧賤,都是命運所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挽回。
這樣一來,與因果剛好是唱反調。從前袁了凡,就是因為受了宿命論的影響,所以才辭官回去等死,後來雲谷禪師告訴他「一切唯心」的道理之後,才解除了「宿命論」的束縛。
在今天這種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社會裡,相信因果的人,固然不多,就是能信宿命論的也很少見。
但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因為業力的關係,很難得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所以每當事業失敗,生活窮困的時候,卻不妨暫時的信一信宿命論,藉以消除憂愁,緩和情緒,也未嘗不可。
但事後還是要依照自己的能力,為未來的生活而努力,千萬不要做了命運的俘虜。
現在請問你:「假若你駕車外出,在中途拋錨,檢查的結果,沒有油,你怎麼辦?」
如依宿命論,那就不管它,
但就因果來說,只怪自己事前沒有檢查,以致如此,現在還是要想辦法加油,繼續行駛,才是合情合理的。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遭受的不如意,是過去生命中的種子不好,以致今生才會這樣。
要想來生的生活幸福,事業如意,必須即時行善,才是上策。
老子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也是破除宿命論的至理名言,相信因果最好的啟示。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22
佛教講因果,是不是宿命論?
因是原因,果是結果。「如是因生如是果」,故稱「因果」。而「宿命論」是說人生的吉凶禍福和富貴貧賤,都是命運所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挽回。
這樣一來,與因果剛好是唱反調。從前袁了凡,就是因為受了宿命論的影響,所以才辭官回去等死,後來雲谷禪師告訴他「一切唯心」的道理之後,才解除了「宿命論」的束縛。
在今天這種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社會裡,相信因果的人,固然不多,就是能信宿命論的也很少見。
但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因為業力的關係,很難得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所以每當事業失敗,生活窮困的時候,卻不妨暫時的信一信宿命論,藉以消除憂愁,緩和情緒,也未嘗不可。
但事後還是要依照自己的能力,為未來的生活而努力,千萬不要做了命運的俘虜。
現在請問你:「假若你駕車外出,在中途拋錨,檢查的結果,沒有油,你怎麼辦?」
如依宿命論,那就不管它,
但就因果來說,只怪自己事前沒有檢查,以致如此,現在還是要想辦法加油,繼續行駛,才是合情合理的。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遭受的不如意,是過去生命中的種子不好,以致今生才會這樣。
要想來生的生活幸福,事業如意,必須即時行善,才是上策。
老子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也是破除宿命論的至理名言,相信因果最好的啟示。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22
學佛是為了成佛,但成佛又為了什麼?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學佛是為了成佛,但成佛又為了什麼?
一個學醫的人,他的志願必定是行醫,如果不打算行醫,就不會學這一行。那麼學佛,必定要發願度眾生,依教修行,將來才能成佛,既已成佛,當然要度眾生,所以說成佛的目的是為了度眾生,如果不願度眾生,也就成不了佛!
假使說,我就是為了怕苦才學佛,既然成了佛還要度生,那還不是和以前一樣苦嗎?
不一樣,絕對不一樣!
好比醫院裡的病人,健癒後立志學醫,然後又回到醫院裡去工作,雖然和病人所處的環境完全相同,但是所感受的卻完全不同,原因是一個有病,一個沒有病。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諸佛度生,是不感覺痛苦的。
你怕度生,你永遠是眾生,能度眾生,絕對不是眾生!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18
學佛是為了成佛,但成佛又為了什麼?
一個學醫的人,他的志願必定是行醫,如果不打算行醫,就不會學這一行。那麼學佛,必定要發願度眾生,依教修行,將來才能成佛,既已成佛,當然要度眾生,所以說成佛的目的是為了度眾生,如果不願度眾生,也就成不了佛!
假使說,我就是為了怕苦才學佛,既然成了佛還要度生,那還不是和以前一樣苦嗎?
不一樣,絕對不一樣!
好比醫院裡的病人,健癒後立志學醫,然後又回到醫院裡去工作,雖然和病人所處的環境完全相同,但是所感受的卻完全不同,原因是一個有病,一個沒有病。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諸佛度生,是不感覺痛苦的。
你怕度生,你永遠是眾生,能度眾生,絕對不是眾生!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18
學佛以後,是否能萬事如意?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學佛以後,是否能萬事如意?
這個問題,要依學者用心而定,如能學以致用,確能依教行持,則可隨緣如意,
等到諸漏既盡,生死已了,不僅是萬事如意,更能一切如意!
不管是世出世間法,都沒有不勞而獲的。
要求得世間的榮華富貴,必須立志上達,自立自強,才能達到目的。
而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罪障,了脫生死,
更需要徹底放棄世間名利的追求,和精神上、物質上的享受。
若遇順(如意)逆(不如意)諸境,而能忍受,更能做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果能如是用功去行,終身不輟,定能一切如意,成佛有期。
若是放不下五欲的享受,又想冒充好人,做個名譽佛教徒,這種「掩耳盜鈴」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因果是大公無私,無枉無縱的裁判者,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絲毫不爽。
所以說如意與否,完全操之在我,而不在事,請你先做到如萬事的意,然後萬事必能如你的意。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13
學佛以後,是否能萬事如意?
這個問題,要依學者用心而定,如能學以致用,確能依教行持,則可隨緣如意,
等到諸漏既盡,生死已了,不僅是萬事如意,更能一切如意!
不管是世出世間法,都沒有不勞而獲的。
要求得世間的榮華富貴,必須立志上達,自立自強,才能達到目的。
而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罪障,了脫生死,
更需要徹底放棄世間名利的追求,和精神上、物質上的享受。
若遇順(如意)逆(不如意)諸境,而能忍受,更能做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果能如是用功去行,終身不輟,定能一切如意,成佛有期。
若是放不下五欲的享受,又想冒充好人,做個名譽佛教徒,這種「掩耳盜鈴」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因果是大公無私,無枉無縱的裁判者,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絲毫不爽。
所以說如意與否,完全操之在我,而不在事,請你先做到如萬事的意,然後萬事必能如你的意。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13
(複)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走出自己的悲哀,發揮生命之光,進一步為他人擦去眼淚...即使是微笑也是布施啊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走出自己的悲哀,發揮生命之光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
她告訴我說,她看了那句話,才鼓起勇氣,振作精神要活下去,才向娘家借錢來治療。
她說:「生命真是無常,充滿著痛苦的考驗,我雖然沒有什麼能力,但是總有一種心意,
希望能夠盡一份心力,幫助同樣在受苦中的人能夠離苦得樂。」
我聽了她的話,內心非常感動,同樣患了乳癌,有人為自己悲哀哭泣,
有人走出自己的悲哀,進一步為他人擦去眼淚,發揮生命的光輝。
活一天種一天蓮花,自然滿池芬芳
我們想想癌病的治療需要受多少折騰?
假如把這 百般折騰 才 換來 的 生命 用來 悲 哀 哭 泣,不是太可惜了嗎?
為什麼不一起來種芬芳清淨的蓮花呢?
我們活著一天就種一天的蓮花,自然就會有滿池的芬芳。
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做大的貢獻,但即使是微笑也是布施啊。
如果能夠讓自己的心生起一念的慈悲,即使是疾病和貧窮,對我們都不會有妨礙的。
敬錄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http://book.bfnn.org/books/0985.htm#a05
走出自己的悲哀,發揮生命之光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
她告訴我說,她看了那句話,才鼓起勇氣,振作精神要活下去,才向娘家借錢來治療。
她說:「生命真是無常,充滿著痛苦的考驗,我雖然沒有什麼能力,但是總有一種心意,
希望能夠盡一份心力,幫助同樣在受苦中的人能夠離苦得樂。」
我聽了她的話,內心非常感動,同樣患了乳癌,有人為自己悲哀哭泣,
有人走出自己的悲哀,進一步為他人擦去眼淚,發揮生命的光輝。
活一天種一天蓮花,自然滿池芬芳
我們想想癌病的治療需要受多少折騰?
假如把這 百般折騰 才 換來 的 生命 用來 悲 哀 哭 泣,不是太可惜了嗎?
為什麼不一起來種芬芳清淨的蓮花呢?
我們活著一天就種一天的蓮花,自然就會有滿池的芬芳。
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做大的貢獻,但即使是微笑也是布施啊。
如果能夠讓自己的心生起一念的慈悲,即使是疾病和貧窮,對我們都不會有妨礙的。
敬錄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http://book.bfnn.org/books/0985.htm#a05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自序
過去曾看了些其他宗教的書刊,覺得都不合胃口。後來讀佛經,因義理精妙,方法究竟,故樂於研習。學佛以後,很喜歡和朋友們研討有關宗教問題。因對佛法義理了解的太有限,以致時常遇著困難,使我感覺到學佛,不僅理不好懂,名相更難記,這可說是公認的事實。
後來本著「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精神,把平時所交談的問題記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慮,普通問題,漸漸地解決了,有些難題,卻經過七八年時間才搞清楚。嚴格的說起來,還是膚淺的,談不上深入。
六十二年,楷寫一部法華,以償宿願,後來還拜了一部法華和地藏經。對外雖無交往,但不時亦有客來談論佛法或其他,均以所知的佛理答之,把不同的問題逐次記下,為了測驗自己對佛法了解的程度,乃用通俗的語文和常見的事理,作成答案。因根性下劣,又不懂寫作方法,以前會背誦的典範令,現在一點也用不著,因此對這件工作感到很吃力。雖然如此,總算把六十多個問題的答案,完成了初稿。次年春末,重寫一部法華,閱華嚴,較之往日稍有進益。在這段日子裡,把初稿作濃縮性的整理,秋末即告完成。不久,敬聞演培大師在霧峰傳戒,我就帶著稿子去請益,開門見山就說:「我出家不久,沒聽過講經,讀的書又少,對寫作也外行,現在把過去所蒐集的問題,根據讀經的心得和思惟,寫成一本小冊子,不知與佛法是否相應?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意欲敬請大師斧正,以益後學。」演公隨手檢閱了幾個問題和答案就說:「你能這樣發心,實在難得,現在我很忙,最好你再整理一遍,然後寄到新加坡去,我替你看看好了。」演公與我,過去僅有一面之緣,想不到就能慈允所求,使我歡喜踴躍,作禮而返。
次日即遵囑整理。所謂「溫故知新」,遂將原稿局部性的改了一遍。因為這裡只住我一個人,工作很忙,直到去年六月才正式脫稿。但後來還有人繼續發問,只好把已經整好的先行寄出,以就有道。十月中旬先後收到演公手教及原稿,拜讀後,真是使我有「如炬除暗」的感覺,
也證明我十餘年摸象工作,總算沒白費工夫。即將此稿出示二三同道,他們看了認為好懂,要我流通結緣。我說談佛法不比一般寫作,講錯了因果難逃。且演公德度高超,利生心切,對拙稿無暇詳改,使我不太放心,倘有欠妥之處,影響演公尊譽!最近又獲得二十多個問題,急待整理,以後看因緣罷。
今年清明後餘稿即告完成,有幾位朋友看過說:「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所需要知道的,一定要出版。」
於是我就說:「你們不知道我的困難,第一、我沒有半個護法,經費從何而來?第二、你們說可以,是否適合大家的胃口還是問題。」他們說:「我希望你用毛筆寫,較之排版受歡迎些。這也是做好事,不必顧慮太多。」因此在四月問我就開始寫,萬一有緣付梓,可以節省排版工資,和校對的麻煩。同時後稿已奉寄演公懇賜繩墨,並乞示此稿有無流通價值?六月初,拜讀演公手示,敬知後稿亦蒙印可,並恩准流通,誠令我受寵若驚,憂喜交集。憂的是對演公法乳之恩不知何以為酬!
喜的是有位離相居士送來助印功德金一萬圓,
不久又獲得台北臨濟寺兩位首座和尚,希性法師、盛滿法師和新加坡的談禪法師的慈助,經費問題已解決一半。七月中旬收到原稿,乃日夜趕工,至八月五日晚寫完,因時間匆促,錯訛之處一定很多。
我寫這本小冊子的目的,是想支援初學佛的朋友們,解決一部分精神上的困難,使其成為正知正見的自在人。未學佛的朋友們,若是有緣看看,對佛教多少總會有點認識,就是現在不願學佛,亦能藉此因緣,種下一粒菩提種子,將來才有學佛成佛的機會。但我的學能有限,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謂「垂絲千尺,意在深潭」,希望有緣的讀者們,對拙著提供寶貴意見,作再版改正的參考。這樣說,並不是希望各位給我戴高帽子,說實在的,對這件工作,我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心滿意足了。
也許有人看了這本小冊子,以為我還有點修持,那是錯誤的。坦白的說,對佛法的「理」是懂一點,但「事」並未到那程度。如說我是「自己打爺罵娘,光勸別人行孝」,我也不願接受。
拙著能順利出版,除向演公虔誠致敬外,並感謝各位長老及大德們的資助!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八月十日知義謹識於彌陀精舍
修增版自序
當拙著初版印行成冊之際,忽得演公教言,且於萬忙中為拙著作序,拜讀之餘,深以為幸!乃恭印陳出,以饗讀者,雖然以人廢言之憂未除,但證信堪稱有托!
公云:「這是一部有益身心的好書。」確實愧不敢當,因為我既沒有修持,又不會寫文章,為了使初學佛的朋友們,對這些問題易於了解起見,就用通俗的語文和常見的事物,作補助說明,這樣可能會好懂些。
出版後,先後收到各地讀者賜函及來訪,讚譽之深,殊增忐忑!
高帽子我雖然不喜歡戴,但比惡意的批評總好得多,因此把原著略加修改和補註,另外從來信和談話中所得到的資料,又寫了十餘篇新稿,以備再版時附出,這樣,內容將會較前充實些,也可說對這件工作,做的又接近理想一點。希望讀者們要認識的是,
佛教的目的,是要使眾生現在身心得到自在,而不是為了死後靈魂得救。父母愛子女,可說是無微不至,假若子女犯了法,他們也無法代替。何況別人?以讀書來說,如果小學(現在)的成績不好,將來(死後)就考不取大學(成佛)!所以孔夫子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但願人人自立自強,做好人,行善事,只要現生修身有術,死後用不著別人救,否則他也救不了。倘能依照佛法去修,不但不要別人救,而且還能救別人。這樣看來,佛教的方法是多麼的積極。
在這裡有一點要申明的,關於拙著有關個人生活約略的敘述,旨在勸修,絕非自炫,如果認為我是賣瓜的王婆,也只好說「天厭之!天厭之!」當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人提及此事,這是我的臆測,因為大家都還是凡夫,有這種想法也不算錯,萬一碰到不懂佛法的,那就難怪了。
但願有緣的讀者們莫錯用心,庶不失我饒舌之旨!
因為初版二千冊,在短期內全部贈完,但各地常有人來信索書,只好說:「敝處已無存書,有緣再版,當即奉上。」三月間,吳義賢居士也來信問及再版事,我說目前沒有辦法,以後看因緣罷。過幾天吳居士又來信說:「把原著寄到大乘精舍去了,樂崇輝居士利他心切,力助再版」等語。後來又收到樂居士來信,談及此事,乃攜稿北上,請樂居士代勞。諸法因緣生,想不到再版事就這樣的成功了。所以就請樂居士寫一篇再版緣起,以資紀念。
為了便利一般人閱讀起見,最近用通俗的文字,註解觀無量壽佛經,現已脫稿,但我還想繼續寫點東西,和讀者結緣。拙著再版即將付梓,特在此向演公和樂居士以及贊助者,謹致謝忱云。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八月九日知義謹識於台中豐原彌陀精舍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03
自序
過去曾看了些其他宗教的書刊,覺得都不合胃口。後來讀佛經,因義理精妙,方法究竟,故樂於研習。學佛以後,很喜歡和朋友們研討有關宗教問題。因對佛法義理了解的太有限,以致時常遇著困難,使我感覺到學佛,不僅理不好懂,名相更難記,這可說是公認的事實。
後來本著「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精神,把平時所交談的問題記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慮,普通問題,漸漸地解決了,有些難題,卻經過七八年時間才搞清楚。嚴格的說起來,還是膚淺的,談不上深入。
六十二年,楷寫一部法華,以償宿願,後來還拜了一部法華和地藏經。對外雖無交往,但不時亦有客來談論佛法或其他,均以所知的佛理答之,把不同的問題逐次記下,為了測驗自己對佛法了解的程度,乃用通俗的語文和常見的事理,作成答案。因根性下劣,又不懂寫作方法,以前會背誦的典範令,現在一點也用不著,因此對這件工作感到很吃力。雖然如此,總算把六十多個問題的答案,完成了初稿。次年春末,重寫一部法華,閱華嚴,較之往日稍有進益。在這段日子裡,把初稿作濃縮性的整理,秋末即告完成。不久,敬聞演培大師在霧峰傳戒,我就帶著稿子去請益,開門見山就說:「我出家不久,沒聽過講經,讀的書又少,對寫作也外行,現在把過去所蒐集的問題,根據讀經的心得和思惟,寫成一本小冊子,不知與佛法是否相應?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意欲敬請大師斧正,以益後學。」演公隨手檢閱了幾個問題和答案就說:「你能這樣發心,實在難得,現在我很忙,最好你再整理一遍,然後寄到新加坡去,我替你看看好了。」演公與我,過去僅有一面之緣,想不到就能慈允所求,使我歡喜踴躍,作禮而返。
次日即遵囑整理。所謂「溫故知新」,遂將原稿局部性的改了一遍。因為這裡只住我一個人,工作很忙,直到去年六月才正式脫稿。但後來還有人繼續發問,只好把已經整好的先行寄出,以就有道。十月中旬先後收到演公手教及原稿,拜讀後,真是使我有「如炬除暗」的感覺,
也證明我十餘年摸象工作,總算沒白費工夫。即將此稿出示二三同道,他們看了認為好懂,要我流通結緣。我說談佛法不比一般寫作,講錯了因果難逃。且演公德度高超,利生心切,對拙稿無暇詳改,使我不太放心,倘有欠妥之處,影響演公尊譽!最近又獲得二十多個問題,急待整理,以後看因緣罷。
今年清明後餘稿即告完成,有幾位朋友看過說:「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所需要知道的,一定要出版。」
於是我就說:「你們不知道我的困難,第一、我沒有半個護法,經費從何而來?第二、你們說可以,是否適合大家的胃口還是問題。」他們說:「我希望你用毛筆寫,較之排版受歡迎些。這也是做好事,不必顧慮太多。」因此在四月問我就開始寫,萬一有緣付梓,可以節省排版工資,和校對的麻煩。同時後稿已奉寄演公懇賜繩墨,並乞示此稿有無流通價值?六月初,拜讀演公手示,敬知後稿亦蒙印可,並恩准流通,誠令我受寵若驚,憂喜交集。憂的是對演公法乳之恩不知何以為酬!
喜的是有位離相居士送來助印功德金一萬圓,
不久又獲得台北臨濟寺兩位首座和尚,希性法師、盛滿法師和新加坡的談禪法師的慈助,經費問題已解決一半。七月中旬收到原稿,乃日夜趕工,至八月五日晚寫完,因時間匆促,錯訛之處一定很多。
我寫這本小冊子的目的,是想支援初學佛的朋友們,解決一部分精神上的困難,使其成為正知正見的自在人。未學佛的朋友們,若是有緣看看,對佛教多少總會有點認識,就是現在不願學佛,亦能藉此因緣,種下一粒菩提種子,將來才有學佛成佛的機會。但我的學能有限,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謂「垂絲千尺,意在深潭」,希望有緣的讀者們,對拙著提供寶貴意見,作再版改正的參考。這樣說,並不是希望各位給我戴高帽子,說實在的,對這件工作,我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心滿意足了。
也許有人看了這本小冊子,以為我還有點修持,那是錯誤的。坦白的說,對佛法的「理」是懂一點,但「事」並未到那程度。如說我是「自己打爺罵娘,光勸別人行孝」,我也不願接受。
拙著能順利出版,除向演公虔誠致敬外,並感謝各位長老及大德們的資助!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八月十日知義謹識於彌陀精舍
修增版自序
當拙著初版印行成冊之際,忽得演公教言,且於萬忙中為拙著作序,拜讀之餘,深以為幸!乃恭印陳出,以饗讀者,雖然以人廢言之憂未除,但證信堪稱有托!
公云:「這是一部有益身心的好書。」確實愧不敢當,因為我既沒有修持,又不會寫文章,為了使初學佛的朋友們,對這些問題易於了解起見,就用通俗的語文和常見的事物,作補助說明,這樣可能會好懂些。
出版後,先後收到各地讀者賜函及來訪,讚譽之深,殊增忐忑!
高帽子我雖然不喜歡戴,但比惡意的批評總好得多,因此把原著略加修改和補註,另外從來信和談話中所得到的資料,又寫了十餘篇新稿,以備再版時附出,這樣,內容將會較前充實些,也可說對這件工作,做的又接近理想一點。希望讀者們要認識的是,
佛教的目的,是要使眾生現在身心得到自在,而不是為了死後靈魂得救。父母愛子女,可說是無微不至,假若子女犯了法,他們也無法代替。何況別人?以讀書來說,如果小學(現在)的成績不好,將來(死後)就考不取大學(成佛)!所以孔夫子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但願人人自立自強,做好人,行善事,只要現生修身有術,死後用不著別人救,否則他也救不了。倘能依照佛法去修,不但不要別人救,而且還能救別人。這樣看來,佛教的方法是多麼的積極。
在這裡有一點要申明的,關於拙著有關個人生活約略的敘述,旨在勸修,絕非自炫,如果認為我是賣瓜的王婆,也只好說「天厭之!天厭之!」當然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人提及此事,這是我的臆測,因為大家都還是凡夫,有這種想法也不算錯,萬一碰到不懂佛法的,那就難怪了。
但願有緣的讀者們莫錯用心,庶不失我饒舌之旨!
因為初版二千冊,在短期內全部贈完,但各地常有人來信索書,只好說:「敝處已無存書,有緣再版,當即奉上。」三月間,吳義賢居士也來信問及再版事,我說目前沒有辦法,以後看因緣罷。過幾天吳居士又來信說:「把原著寄到大乘精舍去了,樂崇輝居士利他心切,力助再版」等語。後來又收到樂居士來信,談及此事,乃攜稿北上,請樂居士代勞。諸法因緣生,想不到再版事就這樣的成功了。所以就請樂居士寫一篇再版緣起,以資紀念。
為了便利一般人閱讀起見,最近用通俗的文字,註解觀無量壽佛經,現已脫稿,但我還想繼續寫點東西,和讀者結緣。拙著再版即將付梓,特在此向演公和樂居士以及贊助者,謹致謝忱云。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八月九日知義謹識於台中豐原彌陀精舍
敬錄 初機學佛決疑 知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037.htm#a03
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圓瑛上人講述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 # a01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 # a01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此假設故問,設若有人,受持諸餘菩薩名字,其數滿足六十二億恆河沙,恆河發源於雪山之頂,阿耨達池,東銀牛口流出,遶池一匝,流入東海,其河闊四十里,沙細如麵,非算數之所能及。持名滿六十二億河沙菩薩,可謂眾矣,此菩薩皆現住娑婆世界,修法垂範,教化眾生者,為如來現量智所知,復盡形供養,經時可謂長矣,而四事具足,設供可謂備矣,其所得功德,自應無盡。如來故問為多與否?當機直答曰甚多,因菩薩為眾生良福田,昔阿那律,以一稗飯供辟支佛,尚九十一劫得如意報,況以四事經歷長時,供養多菩薩也。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此較量福等,果若有人,至心受持觀音名號,雖是一時禮供,不及盡形之時長,四事之供備,而此二人得福,平等無異,歷久無盡也。
問:二人行跡相去,不止天淵,何其得福,無間絲毫耶?
答:以觀音所得圓通本根,普攝一切,故一名能敵多名,一供能敵多供,一時能敵長時也。
楞嚴云:十四者,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諸法王子名號,二人福德,正等無異。釋義,圓通以本根稱者,乃對方之根,以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故,耳門稱妙者,以耳具足,圓通常三真實故,是以應用自在,事事無礙,能含能遍,稱法性而無際,故能令持一名,而等多聖也。一勸持較量竟。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a01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此假設故問,設若有人,受持諸餘菩薩名字,其數滿足六十二億恆河沙,恆河發源於雪山之頂,阿耨達池,東銀牛口流出,遶池一匝,流入東海,其河闊四十里,沙細如麵,非算數之所能及。持名滿六十二億河沙菩薩,可謂眾矣,此菩薩皆現住娑婆世界,修法垂範,教化眾生者,為如來現量智所知,復盡形供養,經時可謂長矣,而四事具足,設供可謂備矣,其所得功德,自應無盡。如來故問為多與否?當機直答曰甚多,因菩薩為眾生良福田,昔阿那律,以一稗飯供辟支佛,尚九十一劫得如意報,況以四事經歷長時,供養多菩薩也。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此較量福等,果若有人,至心受持觀音名號,雖是一時禮供,不及盡形之時長,四事之供備,而此二人得福,平等無異,歷久無盡也。
問:二人行跡相去,不止天淵,何其得福,無間絲毫耶?
答:以觀音所得圓通本根,普攝一切,故一名能敵多名,一供能敵多供,一時能敵長時也。
楞嚴云:十四者,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諸法王子名號,二人福德,正等無異。釋義,圓通以本根稱者,乃對方之根,以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故,耳門稱妙者,以耳具足,圓通常三真實故,是以應用自在,事事無礙,能含能遍,稱法性而無際,故能令持一名,而等多聖也。一勸持較量竟。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a01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此能離瞋毒,即楞嚴經瞋恚無畏。瞋,是瞋恨,懷之於心。恚,是恚怒,形之於色。
瞋恚俱屬於火,若多瞋恚,對境便熾,莫之能壓,心如油沸,面似火燒,輕則傷氣取辱,重則忘身及親,搆怨結仇,為害不少。
經云:一念瞋心起,焚燒功德林。此華報也。果報,則地獄中,刀山劍樹,極苦自受,無能代者。果能常念恭敬觀世音,以念力而伏瞋機,仗慈風掃除恚熱,便得離瞋。
楞嚴云: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釋義,音之純者,由於無分別之塵染也,分別既無,能所不立,無能對之根,與所對之塵互相對待,以瞋恚生於敵體對待,互相違拒,今既無能所對,則瞋恚無由起,以此攝受,常念恭敬之眾生,令離瞋毒。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此能離癡毒,即楞嚴經癡毒無畏,愚鈍成性,癡暗無智,迷正知見,起邪分別,小則事理錯亂,大則撥無因果,自誤誤人,生遭王難,此華報也。果報,則死入地獄,備嬰眾苦,果能常念恭敬觀世音,以正念而驅邪執,仗慧日而破昏迷,便得離癡。
楞嚴云: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此云無善心,癡之最重者。)永離癡暗,釋義,癡,由妄塵障蔽本有妙明,菩薩由反聞之功,妄塵既銷,妙明旋復。所以內外身心法界,智光融徹,永離癡暗,一別明離毒竟。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a01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此能離瞋毒,即楞嚴經瞋恚無畏。瞋,是瞋恨,懷之於心。恚,是恚怒,形之於色。
瞋恚俱屬於火,若多瞋恚,對境便熾,莫之能壓,心如油沸,面似火燒,輕則傷氣取辱,重則忘身及親,搆怨結仇,為害不少。
經云:一念瞋心起,焚燒功德林。此華報也。果報,則地獄中,刀山劍樹,極苦自受,無能代者。果能常念恭敬觀世音,以念力而伏瞋機,仗慈風掃除恚熱,便得離瞋。
楞嚴云: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釋義,音之純者,由於無分別之塵染也,分別既無,能所不立,無能對之根,與所對之塵互相對待,以瞋恚生於敵體對待,互相違拒,今既無能所對,則瞋恚無由起,以此攝受,常念恭敬之眾生,令離瞋毒。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此能離癡毒,即楞嚴經癡毒無畏,愚鈍成性,癡暗無智,迷正知見,起邪分別,小則事理錯亂,大則撥無因果,自誤誤人,生遭王難,此華報也。果報,則死入地獄,備嬰眾苦,果能常念恭敬觀世音,以正念而驅邪執,仗慧日而破昏迷,便得離癡。
楞嚴云: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此云無善心,癡之最重者。)永離癡暗,釋義,癡,由妄塵障蔽本有妙明,菩薩由反聞之功,妄塵既銷,妙明旋復。所以內外身心法界,智光融徹,永離癡暗,一別明離毒竟。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a01
(複)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間無
茅蓬札記 圓因法師著
73.雪中送炭
人情相見不如初,多少賢良在困途
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間無
時來易得金千兩,運去難賒酒一壼
堪嘆眼前親族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敬錄 茅蓬札記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272.htm#a73
73.雪中送炭
人情相見不如初,多少賢良在困途
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間無
時來易得金千兩,運去難賒酒一壼
堪嘆眼前親族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敬錄 茅蓬札記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272.htm#a73
(複)人生本是一場戲,凡事何需常生氣。不管順境或逆境,為人終得活下去。包容體諒加和氣,快樂人生有意義
茅蓬札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著
83.傳家之寶 醒世歌
傳家之寶 醒世歌~
人生本是一場戲,凡事何需常生氣。
夫妻子女緣相聚,為鄰同事皆不易。
不管順境或逆境,為人終得活下去。
大家歡天又喜地,一切何必太在意。
包容體諒加和氣,快樂人生有意義。
84.學道當明事理
吾人學道,當明事理,
如有一飯,擬供於佛,忽遇乞人,飢不得食,
應即與之乞人,佛必加倍歡喜,眾生即佛之心故也。
敬錄 茅蓬札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637.htm#a83
83.傳家之寶 醒世歌
傳家之寶 醒世歌~
人生本是一場戲,凡事何需常生氣。
夫妻子女緣相聚,為鄰同事皆不易。
不管順境或逆境,為人終得活下去。
大家歡天又喜地,一切何必太在意。
包容體諒加和氣,快樂人生有意義。
84.學道當明事理
吾人學道,當明事理,
如有一飯,擬供於佛,忽遇乞人,飢不得食,
應即與之乞人,佛必加倍歡喜,眾生即佛之心故也。
敬錄 茅蓬札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637.htm#a83
(複)知足歌 人生盡是福,惟人不知足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知足歌
人生盡是福,惟人不知足;
思量肩擔苦,步行便是福;
思量走路苦,騎驢便是福;
思量饑寒苦,飽暖便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露宿苦,藏頭便是福;
思量荒亂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無業苦,傭工便是福;
人生能幾時,不要不知足!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知足歌
人生盡是福,惟人不知足;
思量肩擔苦,步行便是福;
思量走路苦,騎驢便是福;
思量饑寒苦,飽暖便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露宿苦,藏頭便是福;
思量荒亂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無業苦,傭工便是福;
人生能幾時,不要不知足!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治家格言 財也大,產也大,後代子孫禍也大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治家格言
財也大,產也大,後代子孫禍也大;
借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
天般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
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少膽子小,
些微產業知自保,省吃儉用也過了!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治家格言
財也大,產也大,後代子孫禍也大;
借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
天般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
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少膽子小,
些微產業知自保,省吃儉用也過了!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在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在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不知足歌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不知足歌
終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溫飽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足夠,房中缺少美嬌妻;
娶了嬌妻並美妾,又無田產作根基;
置下良田千萬頃,因無官職怕人欺;
三品四品還嫌小,一品四品仍覺低;
一日當朝為宰相,又想帝王做一回;
做得君王猶不足,還把長生不老期;
慾壑未滿夢未醒,一棺長蓋抱憾歸!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不知足歌
終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溫飽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足夠,房中缺少美嬌妻;
娶了嬌妻並美妾,又無田產作根基;
置下良田千萬頃,因無官職怕人欺;
三品四品還嫌小,一品四品仍覺低;
一日當朝為宰相,又想帝王做一回;
做得君王猶不足,還把長生不老期;
慾壑未滿夢未醒,一棺長蓋抱憾歸!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看破紅塵待如何 一世逐波枉逐波 萬般算起渾如夢 何不回頭念彌陀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羅狀元醒世詩
其十五
看破紅塵待如何 猶如新燕補舊窩
到頭辛苦還辛苦 一世逐波枉逐波
積萬黃金空白首 爭名奪利盡虛浮
萬般算起渾如夢 何不回頭念彌陀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羅狀元醒世詩
其十五
看破紅塵待如何 猶如新燕補舊窩
到頭辛苦還辛苦 一世逐波枉逐波
積萬黃金空白首 爭名奪利盡虛浮
萬般算起渾如夢 何不回頭念彌陀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紅塵大廈千年計 白骨荒郊一土坵 開口對人閑借問 為誰不了為誰愁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羅狀元醒世詩
其十八
為人不可不回頭 名利英雄有日休
十種情懷十種恨 一分榮辱一分憂
紅塵大廈千年計 白骨荒郊一土坵
開口對人閑借問 為誰不了為誰愁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羅狀元醒世詩
其十八
為人不可不回頭 名利英雄有日休
十種情懷十種恨 一分榮辱一分憂
紅塵大廈千年計 白骨荒郊一土坵
開口對人閑借問 為誰不了為誰愁
恭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茶傾三奠復三奠。一個骷髏燒未乾。業識又鑽皮袋去。鐵人聞也骨毛寒
警世 X62n1207_p0797a18(00)║
茶傾三奠復三奠。
一個骷髏燒未乾。
業識又鑽皮袋去。
鐵人聞也骨毛寒。
恭錄 CBETA X62 No. 1207《蓮邦詩選》卷1 X62n1207_p0797a18(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207_001.htm
茶傾三奠復三奠。
一個骷髏燒未乾。
業識又鑽皮袋去。
鐵人聞也骨毛寒。
恭錄 CBETA X62 No. 1207《蓮邦詩選》卷1 X62n1207_p0797a18(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207_001.htm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丁)二如來備示感應分二(此同楞嚴十四無畏)(戊)一正答得名所以,二廣顯稱名感應。
初又三(己)一總標尋聲救苦,二別示持名感應,三結答得名因緣,今初。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己)二別示持名感應。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己)三結答得名因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a01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丁)二如來備示感應分二(此同楞嚴十四無畏)(戊)一正答得名所以,二廣顯稱名感應。
初又三(己)一總標尋聲救苦,二別示持名感應,三結答得名因緣,今初。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己)二別示持名感應。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己)三結答得名因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敬錄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上人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20.htm#a0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