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遇到一點小的不如意事即發脾氣,是福薄之相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佛的心不動,佛在九法界中隨類化身,變化一切眾生而心得自在。
以世間法說,作大事的人肚量大、有涵養,
若是性情暴燥,遇到一點小的不如意事即發脾氣,是福薄之相,
亦是短命之相,遇到這種人應當原諒他。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7

因緣成熟進佛門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六道中以地獄眾生最苦,地藏菩薩尚在地獄中度脫眾生,何況其餘道,
欲想成佛必先度眾生,要了解眾生的心理與行為,同時亦應先修自己的心與行,
如捨棄自己的心行不修而專在經教研究,無有是處。

△經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讀此文後即知聞佛名號甚為希有難得,地獄是最苦的,情願在地獄受苦,
為了聞佛名號,如不聞佛名,即受無量樂也不接受,
可見佛的名號比無量樂還要寶貴,因為聞佛名號可以了生死出輪迴。

△經中常有受持二字,受是領納,是能領會經義而得受用者,
比解更進一層,持是拳拳服膺一刻不放鬆之意,比受字又進一層。

△度眾生只要使其聞一聲佛號即已令其種下一個種子,
將來因緣成熟會進入佛門。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7

盲修瞎練,恐入歧途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有謂念佛是老太婆的修行方法,最好是學禪,智慧高的應學向上一著,此話害人不淺,
現在學佛的人有幾人有圓頓根性的,
縱然有而在臺灣遇不到破三關的大禪師,無師承,只有盲修瞎練,恐入歧途。
有一居士學禪多年,對於一千七百則公案研究推敲,
大部份均能領悟,而只有三四條不大明白,
一日請示印光大師,
大師答言,此一千七百則公案中有一條不懂,其餘全不懂,
若有一條能懂則一千七百則全懂,此居士聽後只好放棄學禪而老實念佛。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6

沒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事均是魔業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學佛人對高僧傳與居士傳不可不讀,古來學人進德修業有了基礎再出去參學,
否則不辨是非邪正即易於招魔,參學在佛法中是必經的過程,
但是不能專向一位老師學一輩子,如此也是著了魔,
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假東西,我們認不出來,
楞嚴經中五十種陰魔其所表現的道行,幾可亂真,
佛法有個密訣,即一切境界現前如如不動,捨己為人,犧牲自己亦在所不惜,
但是不能捨棄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事均是魔業。

△別教的初住未能證得法身,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圓頓根性的人不多,
金剛經所講的信心清淨即是圓頓根性,圓頓根性的人是老誠敦厚的人,
佛怎樣說他就怎樣做,以清淨心看經看古人註解,
沒有支支節節的閑岔,所以他悟的很快,
世間人的聰明才智是分別心生出來的,是迷惑顛倒,所以不分別是智慧,
無分別不是糊裏糊塗的,樣樣清楚,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
佛早知道,所以指示幾個大綱,如說小乘三法印,
大乘一法印及四依法,我們只要掌握到幾個綱領即不會走錯路。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6

天天根據經典批評人家,只有自己造口業,對於自己毫無好處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學佛是自己學佛,不必看人家學佛的精進程度如何,
人家學與不學與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
天天根據經典批評人家,只有自己造口業,對於自己毫無好處,
如果機緣成熟,一說某人即能改過遷善,也不妨予以規勸,
否則還是不要管人家的閑事比較好。


△現在學佛的人多數不願意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總要想先買一所公寓,有個安定的住處,生活求其舒適,飲食要求營養,收入總嫌不夠,生活過得敷餘快樂,
有空閒的時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經拜佛,聽聽經,跑跑道場,吃吃素齋,
此不過表面上冒充佛子,論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幾年,享享清福,並不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有此種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輪迴。
要知學佛要下決心,一心求生,不必顧慮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護法龍天護持,不虞生活無著,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為自己生活打算,則護法神也就樂得的休息一番便了。
還有同修總想找一個清淨地方去修行,須知掩關潛修固然有功效而是修行人的險著,
古人說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參不閉關,若是修行程度不夠,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還會招魔出大毛病。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5

不誠不敬而欲求解脫,實無可能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古德云:執性廢修、如貧士拾豪家之券,著事迷理、類童蒙讀古聖之書,蓋童蒙讀書,
雖不明理,果能熟讀,天長日久,自能融會貫通,仍有悟解之望。
如愚夫愚婦只知念佛,不研經教,但能至誠懇切,老實念佛,念至一心不亂,必能往生。

聰明人談玄說理,自以為深通經教,高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以致佛亦不念,三寶亦不拜,不誠不敬而欲求解脫,實無可能。
所以著事迷理遠勝於執性廢修,蓋愚人但重事相,發乎至誠,能有成就,比之聰明人只尚空談者大有天淵之別。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5

(複)感堅祖語奉行十念...。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法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

淨土必求 戀西比丘 玉峰古崑


X62n1188_p0450a19(00)║  感堅祖語奉行十念

X62n1188_p0450a20(00)║崑初參學時。見出家人。修十念法。每輕之曰。

X62n1188_p0450a21(03)║此是阿彌陀佛。攝受俗人之事。因其終日忙忙。不能多念。

X62n1188_p0450a22(01)║故發此誓。若能依行。亦可往生。出家之人。從朝至暮。

X62n1188_p0450a23(01)║功課許多。何必重此十念。只要一時功課。

X62n1188_p0450a24(05)║亦能抵幾回十念。此因不知淨土之宗旨故也。在俗之人。

X62n1188_p0450b01(03)║終日忙忙。但修十念。佛必攝受往生。況出家之人。

X62n1188_p0450b02(04)║終日或誦經多少。或念佛多少。再能依阿彌陀佛大慈悲願。

X62n1188_p0450b03(01)║奉行十念。阿彌陀佛。豈不決定令其往生上品者哉。

X62n1188_p0450b04(01)║諸大祖師。奉行十念。蓋為此也。崑那時真是愚癡之極。

X62n1188_p0450b05(00)║輕毀阿彌陀佛。如此大慈悲大願力。

X62n1188_p0450b06(06)║三根普收之大根本法輪。若無此法。安能頓收十惡五逆。皆生淨土。

X62n1188_p0450b07(00)║是故輕此法門。即是輕阿彌陀佛大慈悲願。

X62n1188_p0450b08(03)║輕阿彌陀佛大慈悲願。

X62n1188_p0450b09(14)║即是輕自己常住不滅之大圓覺心耳。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

X62n1188_p0450b10(03)║幽溪法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此二聖祖。皆法門龍象。道德充足。

X62n1188_p0450b11(02)║遠近皆知。尚且如是竭力奉行。故堅密大師云。

X62n1188_p0450b12(04)║此淨業必不可少之行。即課佛多者。亦當行之。崑從此深思。

X62n1188_p0450b13(01)║忽然有省。始知十念法門。至要至切。故慈雲懺主云。

X62n1188_p0450b14(01)║十念是淨因要切。必不可廢。聰明人。每每不肯行者。

X62n1188_p0450b15(01)║不知彌陀。有此大願故也。或信不深願不切故也。

X62n1188_p0450b16(02)║果能行之。必信願堅固。所以定得往生。故要解云。

X62n1188_p0450b17(03)║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

X62n1188_p0450b18(04)║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

X62n1188_p0450b19(02)║亦決往生。臨終十念。尚能往生。況畢世奉行。

X62n1188_p0450b20(05)║豈不決定往生。



敬錄 淨土必求 戀西比丘 玉峰古崑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8_001.htm

經云:譬如良沃田,所種必滋長,如是淨心地,出生諸佛法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學佛之人看到無量無邊法門不知從何處學起,殊不知法門雖多,如想一時通達也無困難,學東西不要在枝葉上尋求。
經云:譬如良沃田,所種必滋長,如是淨心地,出生諸佛法。」
一切佛法全是由淨心地生出來的,心地不清淨如何能有成就,
佛法與世間法不同,世間法一切通達很難,
尤其現在的人被煩惱所蓋,只能學一門,學佛若有成就,真能通達如來真實義。

△隨便修一法,就賅一切法,此是一多無礙的境界,如布施攝六度,六度攝萬法,用一布施即可總持,布施攝一切法門,唯有捨、智慧才能現前,肯捨就成了,
經中處處開示,祖師也時常勸勉,有幾人肯做,
捨不是捨財一種,六種根本煩惱要捨,二十種隨煩惱要捨,
最要緊的是捨脾氣,不要有個性,莫同俗見。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5

百千萬劫難遇到佛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百千萬劫難遇到佛,聞到佛名字都很難,佛在世時在舍衛國弘法,還有三分之一的民眾不聞佛名,
佛的法運有一萬二千年,現值末法時期,
等法運完了要再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佛降生才有佛法,
在這個期間眾生如何能得度。

我們能有機緣遇到大乘佛法,務自珍惜,多多勸人念佛,親近佛法,
口頭勸,文字勸,以此因緣,自己也得莫大的利益。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4

煩惱皆由貪瞋痴而來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煩惱皆由貪瞋痴而來,不離貪瞋痴,聖道上無分。
貪分為五類:
(1)內貪、對於自己身體起種種欲望,希望身體健康長壽,精神飽滿,對身體過分愛惜。不知身是一部機器,如捨不得用,養尊處優,過若干年仍然壞掉,必須使其發揮最高的效能作為我修道的工具,方有成就。
(2)淫欲、經中列為根本戒之一,想了生死成無上道必須斷淫欲,如不斷、修的再好只能生六欲天之他化自在天,仍在輪迴,
(3)境界欲、追求精神物質上的享受。
(4)對五欲六塵的貪愛,六根貪六塵,吃講究色香味等等。
(5)身見、我執。以上五種那一種都不容易斷,不斷即不能離開欲界,若能少欲知足,身心即能自在,人到無求品自高。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4

經云....柔和忍辱無有窮盡,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能忍一分,便有一分成就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經云柔和忍辱無有窮盡,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能忍一分,便有一分成就,
遇到一切苦難侮辱正是消滅自己業障的好機緣,
天下沒有不能忍的事情,中國人講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
古人譯經用辱字有深意,辱都可以忍,何況其他。
古德教學,常用種種方法測驗學人有無忍耐之心,六祖到五祖門庭求教,乃令隨眾作務,在碓坊舂米,經過八個多月,設六祖無忍耐心,豈不老早離去。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3

了生死是世間最大的事,尚可求而得之,何況其他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世人拜佛其目的不過求名利求福慧,但行之數年毫無效果,反而境遇愈蹇,以為佛菩薩不靈,因之灰心放棄學佛之願,此乃最可憐憫之人。
要知佛事門中有求必應,了生死是世間最大的事,尚可求而得之,何況其他,
果能發大心與佛菩薩之心願相合,自然蒙佛加被,有願必成。

△修行不易成就均由於過份愛惜自己的身命,對於精進就要打很大的折扣,法門無量無邊,修任何法門都要受相當的苦才行,如不肯吃苦,道業難以成就。
不惜身命並非故意糟蹋身體,人生就像演戲一般,必須認真去演,
應做的事要做的好做得像,放棄責任也不成。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3

華嚴經云:寧在諸惡趣,恒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世間人前世行善乃聞得阿彌陀佛名號,是多生多劫來的善根,
目前人類有四十億,有幾人能聞到佛法,聞法之中又有幾人聞到淨土法門,
其有能聞而起修者,更是少之又少,
我們今日能有機緣聞到淨土法門,聞而起修,應當為自己深自慶幸,
人身難得已得,佛法難聞已聞,若不於今生度脫此身,更待何時?

△毛髮聳然淚即出者表示感動之深,須達多長者第一次聞到佛名即毛髮聳然,
修淨土者都是過去世曾經修過淨士法門,否則不會一聞即信。
華嚴經云:寧在諸惡趣,恒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3

欲報父母恩亦得先生極樂世界,到那時就有天眼通.....死心踏地的老實念佛,念佛是主行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欲報父母恩亦得先生極樂世界,到那時就有天眼通,
可以看到過去父母現在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們,
不生極樂世界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其地位可與大菩薩相比,
一剎那頃遊行無量世界。
所以現在要死心踏地的老實念佛,
不但世緣要放下,佛法的緣也要放下,其他的經典不要念了,
要專修淨土,歷代祖師均如此說,賓主要分清,念佛是主行。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3

世間生活環境發現種種不順心的時候,才能發勇猛精進心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永明延壽大師是彌陀化身,指示禪淨雙修是對禪人說的,並非對修淨土人說的,
當唐宋時代參禪人多,念佛人少,如對禪家說,勸其改修淨土,
恐怕他們誤會認為看不起他們,他們未必能接受,故勸其禪淨雙修,實不得已也。

△世間生活環境發現種種不順心的時候,才能發勇猛精進心,
希望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淨土,對修行人而言,也是一種增上緣,
如果環境好,有財力,可以作功德,行布施,救濟人,護持佛法,
故無論環境好與壞都是學佛的增上緣。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3

魔有內魔外魔,內魔最害人,自己的煩惱就是內魔,就怕內魔與外魔勾結,名聞利養都是魔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魔有內魔外魔,內魔最害人,自己的煩惱就是內魔,就怕內魔與外魔勾結,名聞利養都是魔。

△觀照是功夫,分別是情識,既然是分別,經中所說的境界我們不能了解,
日常行住坐臥處處要起覺照,你的心不要隨境界轉,照是真明了,境界現前不動心。

△不念佛還好,愈念念頭愈多,不要怕,仍然念,自然慢慢念頭就會息滅了,千萬不要不念。

△章嘉大師說,求佛菩薩求不到的時候是業障所障礙,業障可以消除,如不退轉必能如願,若修三年五載無感應以為佛菩薩不靈即退了道心必致失誤,不要因一點小小挫折即退道心。
佛菩薩念念之中均在加被眾生,若發大心佛菩薩不加被,天龍八部也來維護。

△皈依三寶,守清淨戒,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精進不退,這都是淨業,
有淨業方與阿彌陀佛相應。

△對佛所說法依教奉行是真皈依,真皈依有三十六位天神保護,若不依教奉行,稱之為冒牌佛弟子。

△冤家惡人加害於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現在學菩薩還能有報復心嗎?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2

如肯老實念佛生到極樂世界等於四地菩薩的地位...我們修淨土法門已經是佔了便宜了,而不肯死心踏地的念佛,還要取巧還要再貪便宜,實在是自暴自棄了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能見到佛是大福報,現雖未遇佛,而在末法時期尚能見到佛像,亦屬不幸中之大幸,
靠一聲佛號即可成就。

△凡夫的知見是愛見,有愛見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你同他好,來生就與他成眷屬,
所以學佛最要緊的是開智慧,有了智慧才可以斷愛。
學佛數十年以為自己不錯,一讀大經大論覺得自己非常可憐,大經大論是學佛的根基。
拾得放牛到國清寺門前,被寺中僧眾干預,拾得即指牛說,這些牛都是從前寺中的法師,於是一一呼名,牛隻即一一應聲而出。

△凡夫的毛病即名與利,發心時很好,稍有名氣,為四眾所供養,即生貢高我慢之心。

△往一切剎諸如來所,參訪善智識,
往生極樂世界除本師彌陀佛外,並可親近諸佛如來,此係四地菩薩的境界,
如肯老實念佛生到極樂世界等於四地菩薩的地位,
我們修淨土法門已經是佔了便宜了,而不肯死心踏地的念佛,
還要取巧還要再貪便宜,實在是自暴自棄了。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2

無生法忍......一切冤家對頭不可恨他,他是來成就我們忍辱度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跏趺坐是雙盤腿,穩如泰山,身心不動是道業基礎,打坐時還打妄想,魔王在旁邊看笑話。

△眾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執著,佛說種種法無非破眾生的執著。
破執著必須放下,只要有堅定心,最多三年即可到華藏世界,真要想去就一心念佛。
高僧傳中念三年往生者甚多,利根一天即能成就,鈍根七天亦可成就,但須一心不亂,經上不會騙我們,我們不能去就是心放不下,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可到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的第十三層,我們的娑婆世界也在第十三層。我們的世界是眾生業力所現,眾苦充滿,佛的世界是佛的功德所成,佛的世界是我們的老家,家中如此好尚不肯回去,流浪在外,真是愚癡。

△布施之義即是不貪,百法中為十一善法之一,布施之相甚多,約言之,即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

△一切冤家對頭不可恨他,他是來成就我們忍辱度的,
對於天然災害要忍受,對於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
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萬法皆空,對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謂之無生法忍。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2

佛不度無緣之人,不可曲解以為佛有分別心,是說緣尚未成熟之意,俟將來法緣成熟時再來度他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佛不度無緣之人,不可曲解以為佛有分別心,
是說緣尚未成熟之意,俟將來法緣成熟時再來度他。

△諸法義為一切法之義,佛法與世法之區別為一智一迷,或一執著一不執著。

△一念不生為正智正見,如念佛在二六時中念念有阿彌陀佛在心中謂之正見,是為護持佛法。
如念妄想則為邪念,一動念即非正見,此係境界最高者。

△不聞佛名是最苦之事,聞佛名號將來不幸墮地獄受苦,
亦可因此一聲佛的名號而起現行,尚有解脫之望。

△煩惱愈想離愈離不開,必須心地清淨,凡夫若心清淨即感覺寂寞,如何能滅除煩惱。

△福田一定要由三寶方面去種。
末法時期種福田較為困難,魔子魔孫現出家人相,混在三寶中來,
眾生以魔當作佛子,常走入邪道,
故在末法時代要多讀大乘經典,開智慧,能分別邪正。

△恐怖之心不安之心佛常見之,流轉生死為大苦,必大恐怖,要皈依三寶,三寶可開解脫之道,可無恐怖。

△讀經時要想我們的行為是否與經中所說的一樣,如不相合,快改,此之謂入佛知見。

△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等於種種藥方,法不應機,斷人慧命,等於吃錯了藥,
故一定要拜有道德學問的好老師,若找不到,只有念佛法門,死心踏地的念去,一定有成就。

△一切如來道,修行要一門深入,否則一生有多少時光,結果一事無成。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1

密訣... 印祖說 惟誠與敬,誠是不欺,心中不著一物,心中有一點東西即不能謂之誠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學佛沒有密訣,印祖說惟誠與敬,誠是不欺,心中不著一物,心中有一點東西即不能謂之誠,心中空空洞洞,一切放下,一切不執著,逆來順受,未來的事情也不攀緣。

△寂靜是大定之前方便,無論修那一門,心地清淨是最要緊的,若六根攀緣六塵,絕得不到清淨,必須以至誠心修才行,至誠才能與佛菩薩感應。學佛多年煩惱不斷,功夫不見增長,是對於佛法恭敬心不夠,恭敬者非燒香叩頭而已,心地一塵不染才是恭敬,心裏有雜念即不恭敬,古德求什麼得什麼,即是恭敬,恭敬能起感應道交。

△凡夫與聖人不同,聖人觀性,凡夫觀相,凡夫處處見,處處看。

△攀緣是一切苦的根本,人到無求品自高,求人苦惱就來了,學佛的人有一份道糧就夠了,要想成就必須捨棄一切。

△修行不要怕時間長,不可怕受苦,法門須廣修,為四宏誓願之一,不廣修法門塵沙惑不能破。

△眾生習氣重,貪愛染著,六道輪轉,唯有佛才是真正皈依處,離貪愛染著則為淨功德。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1

一心念佛,有空時間就看經,與佛菩薩交往談天,豈不甚好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修行人世間事儘量少管,佛門中事也少管,不要有是非人我,
一心念佛,有空時間就看經,與佛菩薩交往談天,豈不甚好。

△定成就,一切都成就,其他定有出入,幾天或幾十天均可能,出定後仍散漫,
念佛行住坐臥皆在定,是楞嚴大定,沒有出入,可得到清淨,故曰具足清淨。

△念佛就是止觀,止一切境界,都要放下,息一切妄念就是定。
觀是幫助止,觀一個法門,持六字洪名,清清楚楚就是止觀,就是靜慮,就是參禪,
初學要有一個清淨地方,不被外界環境所牽走。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1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佛滅度後,佛的弟子將佛所說的法記錄下來,即是經典,吾人欲看經典,須先要把心定下來,然後再恭恭敬敬的讀,方能得到實益。

△佛開示我們依法不依人,無論何人名氣多大,學問多大,如其所講的話,不合乎佛法的道理,即視同魔說,不必聽他。

△經典最重流通,依教奉行方可稱為護持佛法,不能依教奉行,與佛菩薩不相應,得不到受用。

△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的地方之事與物太多了,不能因為沒有看見即否定其存在,
佛菩薩訓誡我們不妄語,不妄語為學佛起碼的五戒之一,佛菩薩還能打妄語嗎?
所以我們要依聖言量相信佛所說的經典,我們只能看到六道中的人道與畜生道,
其餘天、修羅、地獄、鬼道均看不到,看不到不能說沒有,依聖言量,我們知道尚有四道。

△法身無相,法身遍一切處,如如不動,沒有形象,佛隨類現身,為度眾生,佛的化身無量無邊,佛的真身無在無不在。

△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
修淨土念念之中有阿彌陀佛,若心中一時無阿彌陀佛即離了道,
阿彌陀佛即是信號,心中無即失了航線。


敬錄 聽經札記 圓因法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640.htm#a01

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課非但無力,且無時間,如長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決計欲生,究用何法,能萬分可靠?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83.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課非但無力,且無時間,如長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決計欲生,究用何法,能萬分可靠?

答,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何得妄說閒談,不以古人所說者為指南。(文鈔三編卷四答俞大錫居士問)

84.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文鈔三編卷四答俞大錫居士問)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82

問 , 世俗專認念佛為送死,念觀音為保生,以故修淨土未精者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82.問,世俗專認念佛為送死,念觀音為保生,以故修淨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臨終多因戀世,念觀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從其家屬之意,因亦助念觀音,不念佛。果病癒,固無憾,否則既礙靈感之名稱,又誤生西之機緣。未知若遇此根性,如何辦法,始圓通。是否先念觀音以保生,及其既死,轉念佛號以送死乎。或始終專念觀音,亦可令彼壽未盡即愈,壽已盡即生西乎。

答,人有大病,即當作往生想,一心念佛。若壽未盡,由念佛故,即可速愈。
(阿彌陀、即無量壽、即是消災延壽、)
至於為人助念,何可為念觀音,又為祈壽乎。
念佛,壽未盡亦能延生。念觀音,則無求往生之心念。若壽已盡,則誤事。
非念佛定死,念觀音定不能往生。
然 癡人以無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誤事之一種業感也。
無量光,即消災。無量壽,即延壽。
念阿彌陀佛,極功尚能成佛,豈不能延壽而令速死乎。(師於答辭中、癡人二字旁、抹三筆以警、後死者、切勿自誤也、)(文鈔三編卷四答念佛居士問)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82

求來生做人 比 求生西方還難嗎?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慧明居士整理



80。求來生做人比求生西方還難嗎?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
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
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
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
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
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
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
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
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
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 (文鈔三編卷三复智正居士之母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 # a80

學佛的人有什麼通病?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77.學佛的人有什麼通病?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於現生了生脫死者,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外,別無有能滿其所願者。
世有多少聰明特達之士,專以研究大乘經論為志事。
而於此最簡便最圓頓之法,返淺近視之,而不肯修。
蓋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詳思佛力之叵測,以故棄佛力而仗自力。
自負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罕得其實。
返遜愚夫愚婦無知無識者橫超三界,高登九蓮。
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沈淪莫出,豈不大可哀哉。
此世間學佛者大多數之通病。(文鈔三編卷二復郭漢儒居士書一)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77

念佛人怎樣對待疾病?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74.念佛人怎樣對待疾病?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
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
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
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
有此種想念,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你要曉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輪迥,唯有阿彌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輪迥。
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壽未盡,就會速好。若世壽已盡,即往生西方。
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
求病癒,若壽盡,便不得往生。
求往生,若壽未盡,則速得痊愈。
往生西方,好處說不盡,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過無數無量萬萬萬萬倍。
你切不可癡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裏,囚在監牢裏,苦得了不得。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到清淨安樂逍遙自在之家鄉,何可怕死。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了。
你若能出聲念,則小聲念。不能出聲念,則心裏默念。
耳朵聽別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彌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彌陀佛。
有別種念起,當自責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種念頭,壞我大事。
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決定會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永劫常受快樂,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又何有此種之疾病苦惱乎。
儻心中起煩惱時,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要壞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迴之苦。
我而今曉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隨他轉。除過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
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記我語,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文鈔續編卷下示華權師病中法語)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74

念佛求生西方可兼念觀音、藥師佛嗎?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68.念佛求生西方可兼念觀音、藥師佛嗎?

至於念佛也好,念觀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種閑計校。
光以末劫苦重,觀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獲慈護也。
然念佛亦非無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觀音也。
專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
故知了無妨礙也。
若念彌陀求生西方,又念藥師求生東方,則不可。
彌陀、觀音,同是一事。而觀音悲深願重,故當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文鈔續編卷上復念佛居士書)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謂何必更念阿彌陀佛。
以觀音乃阿彌陀佛之輔弼也。彌陀是主,觀音是賓。彌陀如國王,觀音如塚宰。善會其意,即可無疑。(文鈔三編卷二復丁普靜居士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