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修觀須了萬法唯心。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五三、修觀須了萬法唯心。

經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

故知彌陀相好,自是我心本具,

定中所現,亦我心造出。

是心作相好,是心是相好,不從他得,不向外來,如是了達,方名如法修觀也。



「萬法唯心」,萬法是一切法,所有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心會現相,識會變化。

心是體,識是用,想什麼就變什麼。

歷史上有一個實例,宋朝末年,趙子昂善畫馬,常想馬的動作。

有一天中午他在家裡睡午覺,他太太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到他房裡,

一掀帳簾,看見一匹馬,這一嚇,也把他嚇醒了。

他如果想佛,豈不變成佛了嗎?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

無論任何山川人物,心想什麼就能畫出什麼。

四聖六凡,世出世間,均為心識所變。

佛說阿彌陀佛的報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心緣不到,

但是佛的相好也是我們心中本來具足,

將來到了西方見佛也是我們心中自性所變。

「是心作相好,是心是相好。」此二語可以應用到一切處,

與觀經中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同樣意味。

如法修觀,總攝一切法門,為佛說修行的總綱。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絕於心口耳間,使雜妄無間可乘,眾魔無路可入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五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絕於心口耳間,

使雜妄無間可乘,眾魔無路可入。神意怡悅,一塵不染,信願已堅,勝緣欣遇。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相續不斷,乃是念佛的密訣,

若不出聲,心中默念,也是一樣,

使雜念妄想無隙可乘,功夫純熟,邪魔無法干擾。

楞嚴經說,有五十種陰魔。此五十種配於五陰,色受想行識,

每陰有十種,其能力雖強,

但念佛人信願堅固,邪魔無法侵擾。

我們今天有如此的殊勝因緣遇到佛法,實為生平之大幸。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三十、禪淨二門,各宜專務,不必兼修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三十、禪淨二門,各宜專務,不必兼修。

但彼此相非,深昧佛旨。經云:不謗大乘,則謗者不生可知也。



有人說禪淨雙修、淨密雙修,還有說禪淨密三修,都不是好辦法。

修行貴專,雙修三修就分心了。

永明大師所說禪淨雙修不是對我們說的,是專對參禪人說的。

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看到當時一窩風參禪,不但不能開悟,連禪定都得不到。

勸他們念佛,他們貢高我慢,不甘心接受,

所以永明示現參禪的,在禪教裡大徹大悟,回過頭來,專念佛求生淨土,

度化他們回頭念佛。

禪淨二宗均是佛說,皆大乘法,絕不可互相誹謗,否則即是誹謗大乘。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淨空法師講述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十七、示凝畜通禪人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

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

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錯誤耳?



且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致,

凡念佛時,須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瞋癡愛,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

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心不斷,如線貫珠;

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

如此著力靠定,於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

如此日用動靜中,不雜不亂,久之夢寐一如。

若是如此用心,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死,生淨土之時節也。



若但口說念佛,心地不淨,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靈驗,縱到三生六十劫,亦無出頭分,

爾其勉之!







恭錄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3/2049.htm#a17

示等愚侍者---一念遺失,便墮魔業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十八、示等愚侍者

自心念佛,念佛念心,

心佛無二,念念不住,

能念不立,所念性空,

性空寂滅,能所兩忘,

是名即心成自性佛。

一念遺失,便墮魔業。





恭錄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3/2049.htm#a18

示淨心居士---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十二、示淨心居士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嘗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斷多劫生死,

所謂滴水焉能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

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

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

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

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

若但將念佛做皮面,驢年無受用時。





恭錄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3/2049.htm#a12

示西印淨公專修淨土---為生死心,如救頭燃,志要一生取辦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十、示西印淨公專修淨土

世人但知祖師門下以悟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

念佛豈不是出生死法耶?

參禪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無疑。

所以然者,參禪要離想,念佛專在想,

以眾生久沉妄想,離之實難,若即染想而變淨想,是以毒攻毒,博換之法耳,

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



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

惟此淨土法門,世人以權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實法門,

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決不決耳。

若為生死心,如救頭燃,志要一生取辦,

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覓還丹,喻參禪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單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

只在病者有決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覓還丹,只服此單方,頓令通身汗出,

絕後方甦,是時始知其妙耳。

勉矣!行之!決不相賺。





恭錄 淨宗法要 憨山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3/2049.htm#a10

二一、持名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

二一、持名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

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

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如是持名,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矣。





念佛目的即在一心不亂,不夾雜是淨念,不間斷是相繼。

不必以快以多為勝,要不緩不急,念得心裡很清淨舒服,綿綿密密,

行住坐臥,佛號不斷。

在工作岡位不要想念佛,專心作事,

工作完畢後,把佛號提起。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二十、共住同行,宜防身護口,謙恭隨順,互相砥礪,互為標榜

二十、共住同行,宜防身護口,謙恭隨順,互相砥礪,互為標榜。

每日恆課,不得懈怠廢缺。

行住坐臥,不忘念佛。

恆課外,勿放身心空過,不得閒談雜話,放逸戲笑,誤己妨人。

不得披覽外書,吟詠詩偈,非唯唐喪光陰,亦乃孤負檀越,

應當自嚴自重,努力精進。



大師創辦蓮社,建念佛堂,集志同道合者一齊共修。

道場中的規矩一律平等,雖為住持當家,亦應共同遵守。



最易犯的過失為口過,所以要護持身口,

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對人要謙虛恭敬,隨順大眾。

恆課即早晚課,不可廢缺。



在家人如工作太忙,採用十念法。

慈雲灌頂法師教的十念法,盡一口氣為一念,

時間很短,再忙的人早晚各作一次應無問題。

只要一生中不缺,一樣可以成就。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諸善根,回向發願,決走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

十四、善男子善女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

以諸善根,回向發願,決走得生。永不退轉,親近彌陀。



我們在一生中想獲得大圓滿功德,就是專念西方阿彌陀佛。

前面說過,專信專願專念,此三者後後勝前前。

專信不見得能專願,

而專願的人,一定專信。

同理,專願的人未必專行,

而專行的人,必定專願,

所以說專念為得生之秘訣。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十、苟得往生,則橫截五道,頓超不退。

十、苟得往生,則橫截五道,頓超不退。

倘若娑婆事業,在在縈懷,一暴十塞,心不專篤,

遇五欲時,如膠如漆。

遭逢逆境,結怨銜恨,而欲命終彼佛接引,豈非難事。

由此觀之淨土法門,藥也。娑婆貪愛,忌也。服其藥,復飽食其忌,可乎?



這一生如真能往生淨土,則此生即永脫輪迴,橫超六道。說五道不包括阿修羅。

不但往生西方圓證三不退,如一心專念,真心切願,現前即得三不退。

娑婆事業放不下,常常放在心裡,即不能往生。

若是口中有佛而心中無佛,亦無法成就。

所謂「放下」是放下心,不是放下日常的正當工作。

世間俗務若放在心上,心即不能清淨,遇到五欲就黏著了。

遇到逆境,怨天尤人,這樣想在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就難了。

要常自反醒,如仍有這些毛病,應深自警惕。

如同吃藥,也有些忌食的東西,與藥性衝突,若服藥同時又吃禁食之物,病怎能好呢?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修行別無要術,但真信願生,一向專念,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

七、修行別無要術,但真信願生,一向專念,則一切行履,無煩改轍。





修淨土法門即信願行三資糧,只有這三個條件。

真正念佛人,隨緣度日就好了。「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

如仍有錯誤的想法看法皆屬新殃,這個身體無量劫皆在六道輪迴,而今生是最後身,

生活愈簡單愈好,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小房子住可以遮避風雨,夠了。

身心皆無事,最好;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若不專念,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若不專念,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


對我們提出最嚴重的警告。修行想在一生中成就,除了往生淨土之外,別無二法。

行策大師之前身是憨山,憨山為明末四大師之一,修行很有成就。

他是修禪的,而非修淨的,如其修淨,他就不來了。

他修禪回來再修淨,可見他對於禪教都很透徹。

往生西方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專信專願專念就行了。

如不能往生,後果即隨業流轉。

業力太可怕,仔細想想,從早到晚,一年到頭,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造的是什麼業。

言語行為,造善業在三善道,造惡業在三惡道。絕大多數的人,一生造作,善少惡多。

佛在唯識經論中告訴我們,心心所中,「惡心所」有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

善念連一半都不到,而且惡念的力量強過善念。

再從外面境界上看,善境界少,惡境界多。

不要看現前,某人權傾一時,作威作福,待一、二十年後再看其苦不堪言狀,我們見過多了。

要想離苦得樂,永脫輪迴,就必須專念,求生淨土。

恭錄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9.htm

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所謂真信者。

第一要信。

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

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積劫輪轉。

覺性未曾動。

故曰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

雖無二位乃天淵。

若不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

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為佛。名為眾生矣。

次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

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

遠在十萬億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

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

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應。

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

所謂佛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

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也。具如上真信者。雖一毫之善一塵之福。

皆可迴向西方。莊嚴淨土。



恭錄 行策大師 淨土警語 X62n1174_p0130b06(03)║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4_001.htm

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祇是世間善人--行策大師 淨土警語

淨土警語 菩薩苾芻 行策 截流


勸發真信


念佛三昧。其來尚矣。

自遠祖崛起廬山。肇興蓮社。

六時淨行。遂成千古芳規。

雖日功高易進。

乃末世行人罕獲靈驗。

良由信願不專。未能導其善行。

以要歸淨土故也。今既廣邀善侶。同修淨因。若非諦審發心。


那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與斯法會者。

須具真實信心。


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

祇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



恭錄 行策大師 淨土警語 X62n1174_p0130a19(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4_001.htm

19..同情壞人,你比壞人更壞,你就是壞人幫兇。20..防非止惡謂之戒

茅蓬札記 圓因法師著


19.日增日損

同情壞人,你比壞人更壞,你就是壞人幫兇。

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

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行惡之賽,如磨刀之石,不見其虧,日有所損。



20.戒定慧



防非止惡謂之戒



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

六境俱空,照見無惑,名慧



敬錄 茅蓬札記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272.htm#a16

立命...世人都願享福,為什麼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能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王鳳儀嘉言錄

第二十三節 立命



○世人都願享福,為什麼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

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能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

天命長、名也准大起來。會當幾個人就得著幾條道,若是不盡職、不盡力、喜虛榮、做假事、有名

無實,就立不住命。

女子若是羡慕人家好,怨自己不如人,又恨不如男人自由,不是抱屈就是後悔,那也是不守本分。



○看自己不如人,那叫自欺也叫不知足,這種人准苦。

知足的人天命一定長,情理足道理長,道理足天理長,足了就不費力。

若是做這個想那個,叫做漏氣,象氣球似的,一漏氣就癟了!

又象蒸包子,一漏氣就生了。

所以君子做事不嫌事小,有十分力量使七分,又輕鬆又愉快,就是活神仙。

一起貪心便落苦海,不論怎樣大富大貴,也是毫無樂趣。



○人的名是天給的,

煮飯的叫大司釜,寫字的稱為先生。

人做事要是名不符實,就是丟天命,也就是不知命。



○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離開本位,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有過。

什麼是本位呢?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



○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說話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當體成真。

若是身為女身,羡慕男人,貧窮人想望富貴,做這個想那個,全是出位的人,怎能成道呢?

就象梨要成在梨樹上,不能在杏樹上成。

若是看哪個果木好,可以把它的碼子(要接的枝)接在我的樹上,自然長好果木。

就象讀書人學古人行事,就是和古人接碴(接枝)也就是古人了。



○茄子在茄秧上成,黃瓜在黃瓜架上成。茄子移到黃瓜架上成不了,黃瓜移到茄秧上也成不了。

人也要不離本位,才能當體成真。



○當省長的一省的民就是他的命,當縣長的一縣的百姓就是他的命,

當教師的,學生就是他的命,放豬的豬官,豬就是他的命。

要是因為事多生怨,或是仗勢欺人,都是不要命啦!

若是沒有豬,誰雇豬官?沒有學生,誰請先生?

沒有百姓,不會設官,可見本分內的事就是人的天命。



○人有性歸命的,有命歸性的。

「命者名也」,不任性,照自己的名位安分做事、始終如一的,叫做「性歸命」。

不顧自己的名位,任性而為、做輟無常、喜怒不定的,叫做「命歸性」。

象大舜的父母,想陷害他,他不動性,始終盡孝,正是「性歸命」了。



○心存道理,才能知命,知命的人才知道本分。

性存天理才能知性,知性的人才知道大道。

人有性歸命的,有命歸性的。性來歸命,看他歸的是哪一個命?

歸天命是真的,歸宿命是假的,歸陰命是壞的。

性命合一,放出去是外王,收回來是內聖。



○成人不在地位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守本分,能盡職的就是成人。



敬錄 王鳳儀嘉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8.htm#a25

三命...天命大的令人悅服,宿命大的受人恭維,陰命大的使人畏懼。天命大的和人,宿命大的壓人,陰命大的嚇人

王鳳儀嘉言錄
第二十一節 三命



○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

性與天命合,道義就是天命。

心與宿命合,知識、能力、錢財都是宿命。

身與陰命合,稟性(怒、恨、怨、惱、煩)就是陰命,

把這三命研究明白,你若用好命,你的命難好。

命好命不好,在乎自己,哪用算命呢?



○孟子說:「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可是人一得了人爵,就不再修天爵啦!

修德性是長天命,

學習技藝、多積錢財,都是長宿命,

爭貪是長陰命。

善用宿命的長知足,能消陰命,不會用的長陰命。

只有長天命,是一定可以消陰命。

現今的人只知用陰命,重宿命,不知道長天命。又怎能明白天道呢?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人不能「達彼岸」。

知人的好處是知天命,知人的功勞是知宿命,知人的稟性是知陰命。

知命的人才是君子。

好動稟性消天命,好生怨氣消宿命,好佔便宜長陰命。

天命小,要會長;

宿命小,要會增;

陰命大,要會消。

命小要會長,命大要會守,就是「天權在手」。



○有人來見我,我先問他是做什麼的?

就知道他的天命有多大。

再問他的家業和境況,就知道他的宿命有多大。

看看他的稟性大小,就知道他的陰命大小。

三命是三界,三界貫通,還有不知道的嗎?



○當老師的必須詳細考察學生的天命、宿命、陰命,按他命的大小來教育他,才算盡了師道。

當父母的,只能養育兒女身體,當老師的卻能教學生的性、心、身三界。比較起來,

老師比父母還重要呢。



○我拿天命用事,把宿命和陰命都開除了,所以才好的。

現今的人,不是用陰命,就是重宿命,妄想命好,真是不會算命!



○人都沒有為人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

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

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以天命用事的必好,以宿命用事的必壞,以陰命用事的必滅。



○我兒在瀋陽念書,考第三名,我便往東三省去講道。

他因學問得名是宿命,我講道是天命,這正是用天命來包宿命,千萬不可使宿命大過天命。



○以宿命為公益的長天命,以宿命為自己享受的長陰命。



○天命大的宿命也不小,宿命大的陰命了不了。所以要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



○天命大的令人悅服,宿命大的受人恭維,陰命大的使人畏懼。天命大的和人,宿命大的壓人,陰命大的嚇人。



敬錄 王鳳儀嘉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8.htm#a23

因果...逆事來若能樂哈哈地受過去,認為是應該的,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裏含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正因為受而未了的原故

王鳳儀嘉言錄


○某人問我:「我來生投生什麼?」

我說:「你來生投生個二老爺,無權無位,因為你心空。」他問怎能不空?

我說:「性存天理,天命就不空;心存道理,宿命就不空;身盡情理,陰命就不空。

若是說假話,行假事,做假德,光好虛名,

就是成神,也是個二神,若是當太太,也是個姨太太。」



○人是萬物之靈,所以萬物都希望轉人,若再修便可以成神成佛。

可惜人都迷了又要轉物,才迴圈不已。



○人有妄想或有牽挂,就是迴圈沒了。不會當人、不明道理,心就贖不出來。

不滿意、不知足,意就贖不出來。

物不空、事不淨,志就贖不出來。

必須做一件事,了一件事,行一條道,了一條道,

鑽進去還能鑽出來,不被世網迷住,才能贖出身來。



○心是造因果的根,要有一點點私心,絲毫的牽挂,心裏就有黑影,就不能「了塵」。

不能「了塵」就難逃輪回。

所以必須死了後天心,才能永斷輪回報。



○一切事沒有不是從因果中來的,

逆事來若能樂哈哈地受過去,認為是應該的,自然就了啦!

若是受不了,心裏含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正因為受而未了的原故。



○陰魂得自地府,只知爭貪,所以是昏昧的。

靈魂得自上天,知倫常、知禮讓,所以是清明的。



敬錄 王鳳儀嘉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8.htm#a20

因果...貴人侮辱賤人,將來必定愚賤;富人刻薄窮人,將來必定貧窮

王鳳儀嘉言錄
第十八節 因果



○我的祖母性子愚,可還厚道,管家疏忽,我老嬸不佩服。

老嬸的兒媳婦對她,比她對我祖母還利害,和她十年沒說話。

老嬸的孫媳婦,自從結婚,一天也沒侍候婆婆,等她婆婆死了,她也變好啦。

從這我才知道,道要是走錯了,越錯越遠!



○前生在倫常上,虧哪條道,今生就少哪一倫,

前生沒有盡孝的今生就缺兒子,

若是倫常道全虧,今生就是孤獨的人。



○朝陽縣團山子村王家,是我媽的娘家親戚,在先開煤窯,後來子弟都不務正業。

我講善書走到他村,他問我說:「我有什麼罪呢?怎麼我家子弟都抽大煙、耍大錢、不務正業

呢?」

我對他說:「就因為你在窮人身上刻薄,所以窮鬼都投生到你家來啦!在你沒當窯東以前,工人每

夜有頓面飯,你嫌費,改為每人兩塊豆腐。買豆腐你又嫌不合算,自己磨豆腐,雖人家半鬥豆子打

一百塊,你用二升半還要打一百二十塊,這不是刮窮嗎?

每逢年節,你家大小股都殺豬賣給工人,正價二角,你家二角半,十二兩算一斤,不買還不行。

賣旱煙、乾粉也是如此。

因為你怕窮,在窮人身上刻薄,所以窮鬼都投生到你家裏來了!

你自己做的,還問誰呢?」他聽我說完,哭著走了。



○貴人侮辱賤人,將來必定愚賤;富人刻薄窮人,將來必定貧窮,

這也是自然迴圈的理,因為你離開富貴道啦!



○你嫌人,人必嫌你,若是你嫌愚人,愚人也必定嫌你討厭。



○凡事都有迴圈,絲毫不爽。

不用說對人不可虧心,就是對畜牲,也不可虐待,畜牲雖不會說話,天老爺也不答應。

那年官兵在六家子沒抓著胡匪,抓了個好人打得胡說,硬說胡匪跑到我家來了!

把我抓去好打,我沒怨人、也沒生氣。

等到我守墳時才知道是因為我趕車打牲口打得得太狠啦!

身界造的罪還得身界還。



○今生屈,前生不屈,

今生冤,前世不冤。

凡是遇事抱屈的,是不明白三世因果。



○看人是什麼性,就知道他的因果如何。

凡是人今生所受的都是前生積來的。





敬錄 王鳳儀嘉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8.htm#a20

群疑論云。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

CBETA X61 No. 1154《淨土指歸集》卷2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X61n1154_p0396c14(00)║   十種障難


X61n1154_p0396c15(00)║群疑論云。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


X61n1154_p0396c16(04)║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


X61n1154_p0396c17(00)║三者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


X61n1154_p0396c18(00)║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


X61n1154_p0396c19(00)║七者臨終惡念。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


X61n1154_p0396c20(00)║九者軍陣鬥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山/品]。傷懷性命。


X61n1154_p0396c21(00)║此十種人臨終斷然。不得念佛。應須 預修 令淨業成。


X61n1154_p0396c22(00)║就。縱有難緣。必蒙佛救護也。




敬錄 CBETA X61 No. 1154《淨土指歸集》卷2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1/1154_002.htm

婬殺相因

CBETA X61 No. 1154《淨土指歸集》卷2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X61n1154_p0396a12(00)║   婬殺相因


X61n1154_p0396a13(00)║龍舒淨土文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制之若無。


X61n1154_p0396a14(02)║斯為聖人。節而不縱。可為賢人。縱而不節。是為下愚。


X61n1154_p0396a15(02)║蓋此二者造業之所。更相助發。蓋飲食充則血氣盛。


X61n1154_p0396a16(02)║使婬欲多。婬欲多則反損血氣。又賴飲食以滋補。


X61n1154_p0396a17(03)║若俱能省減。此乃安身延年之道也。慈覺師云。


X61n1154_p0396a18(05)║飲食於人日月長。精麤隨分塞飢瘡。纔過三寸成何物。


X61n1154_p0396a19(04)║不用將心細較量。務實野夫云。皮包骨肉并膿血。


X61n1154_p0396a20(05)║強作嬌嬈誑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塵。果戒得此。


X61n1154_p0396a21(00)║二事在世。何由有疾病夭折。身後何由有地獄鬼畜。


X61n1154_p0396a22(00)║若決欲求生淨土。當謹護於此。




敬錄 CBETA X61 No. 1154《淨土指歸集》卷2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1/1154_002.htm

正信因果

CBETA X61 No. 1154《淨土指歸集》卷2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X61n1154_p0395c02

(00)║   正信因果

X61n1154_p0395c03(00)║龍舒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


X61n1154_p0395c04(02)║今生作者是。試以目前觀之。人生貧富貴賤。壽夭苦樂。


X61n1154_p0395c05(01)║榮辱禍福。種種不同。雖曰天命。天豈私于人哉。


X61n1154_p0395c06(03)║以前生所為不同故。今生受報亦不同。而天特主之耳。


X61n1154_p0395c07(02)║亦如世之官府。豈以賞罰無故而加於人。特以有功當賞。


X61n1154_p0395c08(00)║有罪當罰。而主之耳。以其不能純乎善故。


X61n1154_p0395c09(04)║不得純受其福報。乃有富貴而夭折者。有貧賤而壽考者。


X61n1154_p0395c10(02)║其為果報。各隨所為。如影隨形。如響應聲。絲毫不謬。


X61n1154_p0395c11(02)║未有種麻而得豆。種黍而得稷者。但種時少。收穫時多。


X61n1154_p0395c12(01)║作善惡時甚小。受禍福之報甚大。故云春種一粒粟。


X61n1154_p0395c13(01)║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亦如此。


X61n1154_p0395c14(06)║蓋造化自然之理也。世間因果若此。修出世者。因果亦然。


X61n1154_p0395c15(04)║安可不信淨土而修之哉。




敬錄 CBETA X61 No. 1154《淨土指歸集》卷2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1/1154_002.htm

故事--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故事一:



棲雲真人王志,盤山語錄說:善惡:

有人問道,如何才能夠出得罪福的因果呢?

師父回答說:「罪福的因果,屬於陰陽之殼;若是你能夠出得陰陽之殼的話,則就沒有罪福的報應

了!」



那麼如何是陰陽善惡之殼呢?

只要是心上有一絲毫的私欲自私的念頭,便是屬於陰殼;

有一絲毫喜歡行善的念頭,便是屬於陽殼。

在陰則會有惡報,在陽則會有善報;若是能夠鍊到了心體虛空,無善無惡,沒有絲毫的掛礙,自己

作得了主;則禍福就縛他不得,因果也纏他不得,這樣便是一個出離陰陽之殼的真人啊!



故事二:



宋朝的朱子晦菴,非常嚴謹的力行遵守規矩,而造成了後來學習的人感到很不方便;

那裡知道當理學尚未透澈明白的時候,如果輕易放棄了規矩的話,就很難進入理學的堂奧了;若不

是朱子堅持的力挽狂瀾努力的撐持,則理學早就潰裂失傳很久了!

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風潮正在禁止道學,將理學歸屬於偽學,並且指責理學為邪道;

在那時群起而鬧的人,有韓侂胄的優人,有林栗之的伐異,有王淮陳賈的修怨;六經孔孟為當世的

大禁,正心誠意,為在上位的人所討厭聽聞;因此正人君子,都屏氣伏息不敢有所作為;而那些趨

炎附勢的小人,則都改變原本所學,而冒充作旁門左道的老師;

惟有朱熹卻能夠獨自的擔負道統的使命,不憂不懼;在進退之間,則一步都不敢苟且;遭受到讒

謗,則百折不撓依然的自如;努力的教導後學,則許多的賢人競相而出;嚴於律己,則顏子的四勿

一點都不敢違背;因此儒學與理學,當時能夠如日中天的興起,就是因為朱子力行的效果啊!



故事三:



宋朝的范儼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壯年的時候就考取了進士,擔任郡縣的地方官,後來升到了卿佐的

官位;

他每天都必定會想到,要如何才能夠忠於君王?怎樣才能夠福澤百姓?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點都不敢

苟且;雖然是在闇室屋漏沒人見到獨處的時候,也都保持著戰戰兢兢自我惕勵的景象。

等到兒子長大之後,他便辭官歸隱,布衣蔬食,不再涉入世緣,靜心入道;

每天都念誦法華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並且依教奉行;

有空的時候,則禪定觀想,一切世俗的雜事,絲毫都不沾染,本身修行的道業,也都是順乎自然。

到了大觀年間,已經九十多歲;忽然就開悟了,

於是便囑咐身旁的侍者說道:「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像是一場戲劇一樣;當鑼鼓響起的時候,劇

中的生旦丑末各種角色,各自表現各人的演技;可是等到了蠟燭燒盡燈火熄滅的時候,又有什麼樂

趣呢?就像我來到這世間,一幌眼就已經九十年了;實在就像作夢一樣的幻化,有如朝露和閃電一

樣的迅速啊!」



幸而我悟得了這箇佛性,這箇佛性沒有邊際,也沒有方圓大小,也不是赤白青黃,也沒有長短上

下,沒有瞋、沒有喜、沒有是、沒有非、沒有善、沒有惡;

所謂一物都沒有,但卻萬象都包羅啊!

這就是最真最上無往無來奧妙的真理啊!

而它的關鍵,只在人能不能夠至誠精進、心心相續、念念不間斷罷了。

三世諸佛都是從這裡而出現的,這種的道理,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真實而不虛妄的道理,你們每個

人都應該要勉而行之啊!」

說完之後,他就靜坐合掌而化了。一時之間,異香充滿室內,祥雲滿空中,種種的光明,照耀著

世界,這些的瑞相好幾天都不散去;附近的百姓聽到之後,都前來瞻仰他往生的瑞相。



上面所列舉「勉勵而行之」的各條公案,

乃是分別的力行儒釋道三教的道理,由下學而至於上達,同是歸於窮理盡性,而達到了本性的最高

境界!

把這些公案錄在這裡,以為三教行者最好學習的範例;

有志學習的人,應當要認真的效法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5

善惡的報應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勵力行眾善



【再析】

要知道沒有行善就不會有福,

沒有造惡就不會有禍,

這是天道永恆不變的真理。

然而善惡的報應,有的是報在本人的身上;有的則報在子孫的身上;有的現世是惡人,而他過去生

中所修的福因緣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禍而卻轉而受福;

有的現世是善人,因為他過去生中所造的罪業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福而卻轉而受禍;等到前世的

禍福受過之後,則今生所造善惡的報應,方才會一一的現前受報;

這也只是遲早先後的問題而已,並不是說善惡的報應有了誤失啊!

所以說:「陽憲速而可逃,陰憲遲而不漏;陽網疏而易漏,陰網密而難逃。」



現在的人,偶而做了一件的善事,就想要獲得善報;

稍稍有些不如意,就說:「天道難知。」怎麼會知道:



人只要不飢不寒,無災無害,讀書人有書可念,農人有田可耕,工人有工作可做,商人有生意可

做,

時時開口而笑,日日少皺眉頭,

難道這些不是平安的福報嗎?

不然的話,世人的願求沒有窮盡,世界也充滿了缺陷,怎麼可能人人都是富貴發達呢?



世人惟有尊敬相信感應篇的道理,認真的隨事奉行,自然就會福祿無量,子孫榮顯昌盛;

遵行了一年,萬罪就能消滅;

遵行了四年,百福就能到來;

遵行了七年,子孫就能考取功名;

遵行了十年,壽命就能夠延長;

遵行了十五年,萬事就會如意;

遵行了二十三十年,就能夠名列仙籍;

遵行了五十年,天神就會恭敬,而且能夠位列上界。

這些都是太上真實不欺的話,只怕世人不能夠認真的去實踐啊!



大抵立志心向大道的人,

在開始發願的時候,就一定要自度度人,而自度度人,要在能夠福慧雙修;

而修慧必定要在於明瞭修行的宗旨而見到了本性,

修福必定要在於遵守做人的五倫,而在日常生活中歷事練心;

而且二者要互相的協調,才能夠相輔相成;

如此,則上帝必定以天詔等待他,諸佛一定以淨土來攝受他;不只是超生上界而已,實際上則是頓

然證得了無生法忍,達到了不生不滅的境界;

然後可以入世度化眾生,了卻這一個大事的因緣;若只是區區的冀望得到長生、僅修性命而已;

如果未能了脫生死,福報享盡了,還是要墮落下來的啊!

即使是生到了天界最高的非非想天,壽命能夠活到了八萬四千大劫(一大劫相當於十三億四千四百

萬年),究竟還是會墮下來,而淪落在六道當中,依舊不能夠超出三界啊!

而在六道輪迴當中的眾生,都是因為不能了悟自己妙明的真心;

因為積聚了妄念而虛妄的感招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在這中間虛妄的隨著七趣而沈溺(六道加上仙界叫做七趣);因為業力的招感引導,而各自的隨著

所造的業力受生於不同的道中。



只要是徹底的覺悟了本具的覺性,那麼就會明瞭這些虛妄的因緣,本來就是一無所有;而他普遍利

益眾生善行的力量,又能夠圓滿的持之以恆;

所以才能夠了卻這個大事因緣,必然要歸諸於福慧雙修,到達了圓滿的境界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5

勉行---奮勵去力行,捨死都不退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這一節總結了全篇,是切切實實教人行善去惡的路啊!



『故』字在這裡是承上啟下。『吉人』就是善人,因為他行善就能得福,所以是吉人。

凶人就是惡人,因為他行惡即將就要得禍,所以是凶人。

而諸惡與眾善,都是不勝枚舉;大約來說,是指語善、視善、行善這三種,

正是我們切實下手用功的地方啊!



語善,例如非禮不言,樂道別人的善行,勸人做好事等等。

視善,例如非禮勿視,樂於見到善人,喜歡看善書,常常見到自己的惡行,而不去見別人的惡事。

行善,例如非禮勿動,非法的事情絕不去做,勇猛的行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提倡引導於

一方,乃至於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的來行善;惡則恰好與此相反。

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圓滿之期,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善積而惡盈了啊!



人心至為靈活,而且變化不常;若是一個人在三年那麼久的時間,而心卻沒有改變的話,則他所造

的善或惡,也就到了純熟的地步啊!

在這裡指出了「天」字,就是因為上天為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華關鍵所

在啊!

而這裡所謂的天,也就是我們的心。

孟子說:「保持了自己靈明的本心,順養自己天賦的本性,這就是事奉順從上天的方法。」



這裡提到的兩個「必」字,並不是必之於蒼蒼冥冥無聲無臭的天,乃是必之於我心所發的三年語視

行的善惡啊!

所謂無論什麼都是自己求來的,就是這個道理。

高明的人樂心向道,原本不是為了求福;若是為了求福才為善,那麼心就已經是涉於私了啊!所以

惟有應當盡其在己,順受於天,而不可以有一絲毫的覬望希求將迎的心啊!



然而禍福的果報是由自心的善惡所感招,而上天的法則,必然會酬償因果的;所以禍福報應的道

理,本來就是存在洋溢於天地之間,而且是絲毫不爽的;

有人以為善去惡,為自己本分之內的事情,這種人固然是屬於上上根器的人;

然而世上的常人多,怎麼可能都是上根利器的人呢?

所以因為恐懼災禍想要求福才肯去惡為善的人,這也是太上所希望度化的,

正是惟恐世人不肯求福啊!

而孟子所謂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是益於得也」的道理,非常的正確;若是照著孟子所說

的方法這樣的去求,自然就不會產生害處了啊!



所謂的降福,例如是親身享有福祿,子孫都很善良,家道興隆,壽命延長,萬事和順;甚至為聖為

賢,成仙成佛,徹悟了自性,直接的證得了無生法忍,度人度物,立極萬世,這些都是降福啊!



所謂的降禍,例如親身遭受大禍,子孫都很險惡,凌替衰敗而亡;

或是壽命短促,家道淪喪,凡事多遇挫折;

甚至死了之後,墮入了無間地獄,或輪迴投生為異類,永劫遭受罪苦,惡業殃及到後代的子孫,萬

年都遭受到世人的唾罵啊!



嗚呼!由此而論的話,禍福之道就太大了啊!實在不可思議啊!

最後一句揭出了「勉行」,這只是就眾善奉行上來說的,為全篇的總關鍵。

勉字為遷善改過最重要的方法,而行就是身體力行的意思。

所以勉行就是奮勵去力行,捨死都不退的意思。



書經上說:「非知之艱,惟行之艱。」

俗話也講:「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若是知而不行,就決定沒有受用;既然沒有受用,不免就要向生死的大海中自作自受去了啊!

所以世人若欲求生路,必須要下死功夫!

朱子說:「陽氣發時,金石亦透;精神到處,何事不成!」

人若是能夠如此,就一定會達到行滿功圓成真,或是證得聖人果位的境界。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5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解釋】



所以勉勵力行眾善的吉人,因為他的語言善,視善,行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

等到三年滿了,他的善行也就圓滿了;

上天必定會賜福給他,增長他的壽命;



而常做諸惡的凶人,因為他的語言惡、視惡,行為惡;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惡行;

等到三年滿了,他所造的惡也到了惡貫滿盈的時候,

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減除他的壽命啊!

所以人為什麼不肯勉勵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5

故事--改過懺悔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改過懺悔



故事一: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世中,原本是一位盜賊;有一天夜裡,他到佛寺中行竊,見到佛燈快要息滅,就

拔出箭來,用箭挑起了燈心,油燈忽然大放光明,而且光明非常的耀眼奪目;

阿那律心中感到非常的害怕驚恐,就即時的捨惡從善,以往所造的惡業,就漸漸的消除,而所做的

善業,就逐漸的圓滿,於是就證得了聖人的果位。



故事二:



宋朝的楊仲和,本來擔任許州的推司。

在天聖年間,破朝廷派到蔡州擔任審判的職務;因為他冤枉判案,於是被北極繳奏,即將就要受到

嚴重的懲罰;

楊仲和因此而懺悔畏懼,立即就辭去了蔡州審判的職務,並且發誓要修百善以贖罪過。

每次他遇到往來的僧人道士或是窮人,以及鰥寡孤獨,或是家中有死喪疾病的人,沒有不布施救濟

的;因此在幾年之間,就把家裡的財產全都布施光了。

而他每天早晚都誠心的事奉真武真君的香火,真君竟然因為他的勇於改過而感動,憐憫他的窘困,

就化為一位道士,將十二真君靈籤傳授給他;使他能夠賺些資財,以安頓生活,繼續的修行;

他死了以後,又蒙東嶽大帝收錄,將他補為麻溪注錄主簿的神職,而且朝廷也追封他為悟本真人。



【再析】



明朝的冒起宗先生說:「

易經乾卦的六個爻辭,最後的結論是吉祥;在開始的時候,雖然講到沒有禍害,後來因為自滿而有

了過失悔恨;

然而最後因為能夠懺悔,因此而可以補救過失而趨向吉祥了!」



又陳良謨先生說:「人的貧富貴賤,長壽或是短命,乃至於一飲一食,一作一止,都有定數,而且

是不能夠違抗的啊!

然而轉移禍福的樞紐,則又決定在於個人,

而且『數』也不能夠限制;

因為定數原是天命,而感應則是天心;

上天是以利益萬物為本懷,至誠無妄而且沒有一絲毫的分別私心;

人若是能夠由衷而發一念濟人利物的心,在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目的而去做,則雖然只是一

剎那一件小事;但是因為內心精誠之極,自然就可以上格天心,就像響應聲一樣,這是必然的道

理。

數,就是天數,天心既然已經感格,天數也就隨之而轉;怎麼可能被限制住呢?

譬如國家刑罰獎勵的制度,是一定不能夠隨便改變的;如果做臣子的人,真正能夠以忠誠而感動了

君心,則雖然被貶謫流放,卻又被召還;在臨刑被殺的時候,而君王又頒下了特赦的命令,在短短

的時間之內,喜怒的變化立刻就不一樣了,又有什麼是不可改變的呢?

如此則知道天心跟天數是互為消長的,而古往今來許多陰德感應的事蹟,的確是昭然可信的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4

改過懺悔---懺悔的方法,改過的方法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現在沒有智慧的愚人,自己知道所作的不善;或是良心發現,就想要靠著僧人道士替他禮拜懺悔,

企圖消除罪業;

這種的行為,就像是用一小杯那樣少的水,而去救輿薪燃燒的大火啊!

這豈不是大大的迷惑顛倒嗎?

況且過去的罪過才剛剛懺悔;而後來的罪過又再次的增加,以至於終究仍然沈淪於苦海;不但喪失

了身命,而且還毀滅了本性,實在是太悲哀了啊!

人若是像這樣的改過懺悔,豈不是大大的辜負了太上諄諄告誡的苦心嗎?



嗚呼!太上教人改過懺悔的方法,這幾句話相當的吃緊,而且是針針見血;

所謂神丹一粒,可以點鐵成金;

至理一言,就能轉凡成聖;

所以世人應當要發誓力行,

唯有這樣才能夠上符太上對世人的大慈大悲啊!



現在就先說明懺悔的方法,然後再說明改過的方法。

所謂懺悔,就是改正過去的過失,使未來不再重蹈覆轍,生善滅惡的重要方法啊!

所以善根,應該要培養,則所有的善行都會因此而生出來;罪根則應該要發露出來,則所有的罪

業,都會因此而消滅了啊!



第一是要正確的相信因果。

不迷信也不錯信因果,

這樣的為善,就必定會獲得福報,

而為惡就必定會得到災禍;雖然尚未有實際的行為,但是果報依然存在;

因為念頭雖然是念念生滅,但是業力是不會消失的。

信為入道的本源,唯有智慧能夠進入,這是眾善的根本;

用此正信,翻破了沒有善根一闡提的心啊!



第二是要懺悔罪惡。

這是以慚愧為根本,慚我所犯的這個罪,不配做人;

愧我所犯的這個罪,必定會遭天罰,這就叫做白法,也就是翻破了無愧的黑法啊!



第三是要怖畏無常。

人的呼吸一停止,生命也就立即的死亡;而神識就要隨著業力而受報應去了,而且是輪轉無窮的

啊!既然體悟了無常的道理,也就是翻破了不畏懼墮入惡道的心啊!



第四是要發露懺悔。

向他人說出了自己所犯罪業的輕重;因為將罪業發露出來的緣故,罪業的種子於是就焦枯了,就像

砍伐樹的根部一樣,枝葉就會隨之而彫零飄落下來,也就是翻破了覆藏罪業的心啊!



第五是要斬斷造惡的相續心。

徹徹底底勇猛果決的把惡業全部捨棄掉,就像用鋼刀來斬斷東西,一斬就全都斷了一樣,這就是翻

破了造惡的相續心啊!



第六是要發菩提心。

普願拔除一切眾生的苦厄,普施一切眾生的快樂,以此廣大的心量,翻破了緣一切惡業的心啊!



第七是要修功德來補過失。

勤奮精進的策勉修正自己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的行為,絲毫都不懈怠,這就叫做修功立德,翻

破了不修三業無辜起惡的心啊!



第八是要守護正法。

不接近外道邪師而破壞了佛的正法,這就叫做翻破了滅一切善事的心啊!



第九是要念十方諸佛的無量功德與神通智慧。

懇祈諸佛哀憐攝受,加被保護我滅除罪業,這種清涼的妙藥,就是翻破了我念惡知識的心啊!



第十是要觀照罪性本來就是空的。

罪業是從心而生起的,也還是要從心而滅去的啊!

所以說:「心若滅時罪亦亡。」

若是知道罪福原本沒有自性,心的本體本來就是空寂的,

只要反本還源,就能夠究竟圓滿清淨,這就是翻破了無明顛倒執著的心啊!



經上說: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所以我們應當要至心懇切的懺悔,就像百年都沒有洗過的髒衣服,可以一天就把它洗除乾淨了;又

像千年蒙塵的古鏡,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擦拭出原來就具有的光明啊!



所以懺悔能夠解除千生萬劫的過失,能夠滅掉四重五逆的罪業,

只要能夠真誠的懺悔,就沒有什麼惡業除滅不掉的,也沒有什麼善業生不起來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4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解釋】

若是有人曾經做過惡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並且必須要斷除一切的惡事,奉行一切的善事,這樣

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夠獲得吉祥喜慶,也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分析】

這一節特別提出了悔改兩個字,

告示人們改過遷善的方法,也就是轉禍為福的契機啊!



改就是改過,

悔就是懺悔,

天下純善無惡的人非常的少;而曾經作過惡事的人,則是相當的多啊!

然而惡人可以再轉變成為善人,

所以太上才苦口婆心一再的說,在篇尾結出了改過懺悔的本來宗旨,目的就是要喝破迷關,使人回

頭是岸啊!



又恐怕世人錯認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妄想以一杯的水,就奢望能夠滅掉一車子木材

燃燒的火;

所以說:「諸惡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夠將惡業刮磨淨盡。

又說:「眾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夠將善行積累的圓滿。

這樣的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夠將從前所造的罪業漸漸的消釋去,因此它的禍害方能夠全部的消

除;

而後來的行持,則一天一天漸行的圓滿;新增的福報,自然也就會到來了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4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解釋】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善行圓滿而多方的

賜福;

或是心中起了惡念,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凶神,跟隨著監察,等待他惡貫滿盈而多方

的降禍。



【分析】



這裡拈出了心字,就是在告訴世人:禍福之機,全在一心;

希望世人在源頭處,就知道必須要謹慎啊!

我們仔細的推敲這個「夫」字與「或」字,有不是出於善就是入於惡的意思,所以應當與孟子盡心

篇的「雞鳴而起章」一同的參看。



佛經說:「宇宙森羅萬象的形成,都是由我們的一心所變現出來的啊!」

又說:「我們的心因為能夠隨著染緣跟淨緣,因此而造出了十法界的差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總

不出四聖六凡法界的範圍。(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羅、畜牲、

餓鬼、地獄。)

像這樣的十法界,本來是沒有自性的,都是由我們的一心所造作出來的啊!

所以心能夠作佛,心能夠作眾生,心能夠作天堂,心能夠作地獄啊!」

而所謂心起者,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念雖然非常的微細,但是卻能夠感動天地

鬼神;



人若是能夠起了一念的善心,只此一個善念,就是破除地獄的靈符,斬斷群邪的慧劍,渡過苦海的

慈航,照破黑暗的明燈。



若是起了一念的惡心,則畜牲、餓鬼、地獄三途的惡道就會現前,而沈淪其中永無止息啊!所以吉

神與凶神,都是隨著人心善惡的念頭招感,而立即的就跟隨著到來,並不須要一絲毫的等待啊!



【嘉言】



明朝的憨山大師說:「念從起處須看破,事未至時莫妄生;若是能夠在惡念剛起的時候,就將它一

刀斬斷;

則業力的根本當下就消除了,妄念也就沒有地方可以生起;所以超凡入聖的關鍵,全都是在此

啊!」



故事:



從前元自實,痛恨繆某忘恩負義,就在早晨四點鐘左右時候,帶著刀前往繆家準備殺掉繆某;路上

經過了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軒轅翁,很早就起來誦經;見到有幾百位奇形怪狀的鬼,跟隨著元自

實;而且每個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來勢洶洶,臉上都露出凶惡的樣子。



沒過多久,元自實就回來了,軒轅翁這時候卻看到跟隨他的人,都是頭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

珮,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擁著,十分的莊嚴,臉上都露出和祥喜悅的樣子。

軒轅翁因此就召請元自實進入堂庵問他原因?

元自實於是說道:「姓繆的忘恩負義,我剛才正要前往殺他;但是到了他家的門口,我就想到繆某

雖然對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卻是無辜的啊!況且他還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殺了他,就等於是

殺了他一家人啊!

因而於心不忍,於是念頭一轉,就回來了!」

軒轅翁就將剛才所見到的情形告訴他,而且向他道賀說:「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經知道了,你

將來必定會享有很厚的官祿啊!」元自實聽了軒轅翁的話,於是就勇猛精進認真的行善,後來果然

考取了功名,官做到了宰相。



【再析】

老子說:「善之與惡,相去的到底有多遠呢?」

我對老子的這句話,曾經反覆的思考過好幾次,大抵是善惡這兩條路,在開始的時候,相差並不很

遠,

只不過是在平常日用之間起心動念的對錯而已!

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認真的修持反省,則心地自然就會全體是善了;福德因而不斷的增長,禍患也

就全部都退除了啊!

我們看到元自實因為一念之善,就能夠轉禍為福,而且速度是如此的快速;

因此對於所謂心起善惡,吉神凶神就已經跟隨的道理,不是就更加的可信了嗎?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3

自咒咒他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自咒咒他。

【解釋】

自己詛咒自己,而又詛咒他人。

【分析】

這句是說詛咒而又沒有正當的道理可以訴求的人。

凡是心中怨恨難平,而自己詛咒自己死,而又詛咒別人死,

這就是小人、女子招來災禍的先兆;

往往就會在還沒到死的時候,卻如自己所詛咒的,馬上就死的情形發生了,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

呢?



故事:



堰典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而且又偷了鄰居的一條手巾,鄰居因此而責罵堰典的妻子不要臉。堰

典聽到了非常的生氣,於是就詛咒自己,又再詛咒鄰居說:「我太太如果與人通奸,以及偷了你的

手巾,我就被雷打死;否則你就必會被雷打死。」沒過多久,堰典就真的被雷打死了,胸脅下面還

出現了「痴人保妻」四個字;而他的妻子也被雷打死,胸脅下面也出現了四個字—行姦為盜;意思

是說:與人通奸而又偷竊。



【再析】



周朝的鄭子罕先生曾說:

「有詛有咒,就是動亂的根本啊!」

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死,都有一定的命數;

並不是愛他,他就能夠生,恨他,他就能夠死;

現在卻有人自己咒自己死,而且又咒他人死,實在是迷惑到了極處,愚笨到了極點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51

怨天尤人。天困我,正是成就我;人侮我,正是勉勵我。

太上感應篇

怨天尤人。

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到處有缺陷的,那得每事稱心,

若不思自己的德薄,一味怨尤,只是取禍。

○對面看來,善人樂善,越窮越堅,日日把造次必於是二句,

志士不忘在溝壑一句,做了定心丸。

天困我,正是成就我;

人侮我,正是勉勵我。

終身貧賤也何妨,豈必望報。



錄 太上感應篇

http://book.bfnn.org/books/0507.htm

淫慾過度

淫慾過度。



【解釋】

夫婦間的房事頻繁,超過了正常的限制。

【分析】

邪淫的罪孽,太上在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至於夫婦間的房事,尤其必須要有節制;若是說夫婦

間的房事不算是淫,那麼怎麼能夠免除縱慾殺身的災禍呢?

因為人身體的元精,散在三焦,榮華百脈;而慾火一動,就會合聚流通,都從命門中出來;所以房

事不禁的話,就像滄海那麼多的水,也都會流光乾掉的,所以非常的可怕啊!凡是人的精足則神

生,精神足則智慮生,人就會聰明堅強,做什麼事情都會成功;若是少年的時候,斲喪了元精,至

英氣全都消失掉了,那麼他一生的事業也就完了啊!



人的終身疾病,都是從新婚的時候開始;因為年紀輕無知,往往放縱情慾沒有節制,結果多變成了

癆病,或是身體瘦弱,甚至因此而短命死亡;連累妻子變成了寡婦,獨守空閨之苦;不想百年好合

的妻子,終身都陪伴著自己;何苦從新婚開始的一個月內,就種下了一生疾病夭亡的禍根呢?所以

為人父兄,遇到子弟將要結婚的時候,應當要諄諄的教誨子弟,以此為戒啊!



俗話說:「樂極生悲,縱慾成患。」又說:「寡慾必多男,貪淫每無後。」



【附註】



夫妻行房後,或是夢遺後,三五天之內,不可以下冷水,例如洗冷水澡,也不可吃冷飯涼飲及涼

藥。

如果有病的時候,必須要服用涼藥,也要對醫師明說。

夏天不可以貪涼快,冷天也不可以冒風雨;如果犯了這個忌諱而行房,男人容易得陽萎,女人容易

得乳萎,而且四肢冰冷,肚疼而死。

又夫妻若不謹慎小心的預防,謹守禁戒;孕婦就會容易流產,所以常常會有前半月懷孕受胎,而後

半月卻發生了流產的事情,並且不知道為何如此;如果婦人屢次的流產,將會使肝脈受傷,終身不

會懷孕。避免的方法,就是婦人有孕受胎之後,夫妻便須要分床或是分房,不可以行房,如此才不

致於流產。

倘若受孕之後,依然行房,就算徼倖生下了兒子,也必定是多病體弱,難以養大成人;因為在母親

胎內的時候,就已經受傷了;

所以夫妻不可以不謹慎,以免造成日後的悲傷和痛苦。又有些人為了要求生兒子,竟然用丸散置入

子宮,或是服用邪門的春藥,這種旁門邪術,不但不能幫助得子,而且徒然的造下罪孽,傷德又傷

身啊!

以上的道理,本來應該是為人父母,必須教導兒子媳婦的;但是世上的父母,卻多是不便為兒子媳

婦明講,因此,在此為大家說明,但願人人都能珍惜自己的身體,也珍惜子女的健康。



孫真人說:人的身體是氣血結合而成的,不是金銀銅鐵打造的;所以在色慾上如果不加以節制的

話,開始的時候,不覺得有害,但是久而久之,日積月累的損傷,必然會使精髓虧損,氣血敗壞,

最後導致死亡。

因為人的氣血,必須每六天才能行走完身體上的六處經脈。必須七日經脈盡通(太陽、陽明、少

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得到紓解,氣血才完成通行一週。因此每行房一次,一經的氣血

就會受到損傷,必須要再等七日週行到此經的時候,才能夠復元。

所以易經上說:「七日來復」,就是要人休養七日的意思。但是許多人還沒有到七日,便又行房,

導致一傷再傷,因而百病叢生。因此特別立下限制,以做為節慾保身的基礎。

二十歲的時候,以七日一次為準。

三十歲的時候,以十四日一次為準。

四十歲的時候,宜二十八日才一次。

五十歲的時候,應四十五日才一次。

到了六十歲的時候,精髓血脈已經不再發生了;此時應該及早的斷除色慾,禁絕房事,不可以再行

房了。

以上限制的日期,是專指春秋二季而言。若是冬夏二季,則因為夏季的火氣極熱,發洩無餘;冬季

的水氣極寒,閉藏極密;因此,冬夏二季,最好還是以斷慾為主。如果能遵照以上的限制,可以卻

病延年。若是違背不加節制,必然就多病減壽。



至於夫妻間的保身立命戒期,以及天忌地忌人忌;在「壽康寶鑑」這本書中,有詳細的列舉說明,

倘若不戒,不知忌諱;則生子不育,形體難全,必有凶災;況且人身的氣血流行,原是和天地間的

節氣相應;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日交洩,則容易使氣血不合,精氣損傷,遠較其他的時日走洩,還要

嚴重百倍。至於神明降察或佛菩薩的聖誕日,如果夫婦不守禁戒而淫污冒犯褻瀆的話,將會遭受譴

責,而且有損陰德。因此世上有人,雖然是循規蹈矩忠厚老實,卻常常會有多病不長壽的禍患,以

及功名被削,年壽被減的惡報;這些往往都是由於在夫婦閨房之禮上,不遵守戒忌的原故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26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鑽營求取。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分外營求。

【解釋】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鑽營求取。

【分析】

人之所以不肯依著本分,而只認為鑽營求取,就會得到益處;卻沒有想過:人生的富貴貧賤,都是

命裏註定,

怎麼可以分外的去營求呢?

而妄心貪念徼倖的希求,不但是毫無益處,而且恐怕會因此而折福呢!

何不認真的體會孟子所說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和六祖慧能大師說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的意思呢?



故事一:



唐朝長慶初年,負責管理新平縣治安監獄的官員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當時正在隴右做

客,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跟隨在他後面的隨從很多;

再仔細的一看,這位武官原來就是斐璞啊!

華元又驚又喜的說:「您不是已經過世了嗎?怎麼又擔任武官的職務呢?」

斐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要曉得世人的一飲一

啄,都是命裡註定的,更何況是錢財啊!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

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

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所掌管;

世間的農人,勤苦的耕種求獲糧食,商人勤奮的經營獲得的利潤,讀書人苦讀得到的官祿,都只是

得到了本分中所有的錢財,並沒有增加些許本分外所沒有的錢財;



若是不勤勞,則連本分中所有的都會失去啊!

你遇到了我,這也是前定;

你應得到白金二斤,若是給你超過了二斤,則超出的部分還是會被刷掠掉,所以我也不敢多給你

啊!」斐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故事二:



劉頏的文章寫得頗好,而且自認為可以早些取得功名。當時正逢詡聖真君在終南山降言,劉頏因此

就向真君叩問自己功名的事情。

真君說:「你的文章雖好,但是命太薄了;你若是能夠安分退守不營求,還可以保有餘年;若是過

分的營求,必定會折損你的壽命!」

劉頏未能聽從真君的勸告,最後竟然因考不取功名,過分營求而死了。



【再析】



要知道考取功名這件事情,能夠光宗耀祖福蔭子孫,怎麼可以用智巧的手段去營求獲得呢?

只有認真的積累陰功,即可在冥冥之中獲得功名,這就不是過分的營求啊!

對於錢財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的。



故事三:

張說退休之後,返回老家居住,從此就閉門不出;

此外對於一切公的私的事情,不再過問;

更加的身體力行崇尚節儉,以做為子孫的表率,

他曾提到揭屏間先生所說的:「客人來訪的時候,招呼客人吃飯,雖然簡單,也要合乎人情;菜餚

隨著家中已經有的而擺設,水果隨後再拿出來;雖然是新結的親戚,也不需要用豐盛的菜餚招待;

雖然是重要的貴賓來訪,也不需要宰殺牲禽,

這樣不只是可以戒除奢侈的毛病,而且能夠使得福報更加久遠,也能夠免除煩惱安頓身心啊!」



【再析】



張拱辰先生說:

「安貧守分,節儉用度,可以免得求人;也可以省事,

心地保持清淨;而分外營求,只是苦了自己;因為人生的福報享受,上天已有安排;

而富有和貧窮,發達與不發達,也是命中註定;

縱然是有人能夠運用智謀而獲得,那也是他時運當來應該得到的啊!

能夠認識看透了這個道理,心中就會感到非常的自在。

若是要等到滿足的地步,又有誰能夠達的到呢?

還不如得到多少就算多少,來得隨緣自在!」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24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只是徒然的為自己加速的招來災禍罷了!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



【解釋】



為了要表白自己沒過失,竟敢把卑鄙的心懷,指天地做見證;

為了要堅固期約,竟敢把猥褻的事情,請神明來鑑察。



【分析】



天地是無私的,神明是正直的,

一切順吉逆凶的感應,就如同響之應聲一樣,

小心敬畏尚且恐怕還會獲罪,

何況是竟敢指天地引神明,來證明鑑察自己卑鄙的心懷、猥褻的事情;

這簡直是在褻瀆天地神明嘛!而且天地神明怎麼會助人為惡呢?

這種人這樣做,只是徒然的為自己加速的招來災禍罷了!



故事:



張中的家人,非常的不和;父子、兄弟、婦姑、妯娌之間,

稍微有點爭執衝突,就呼天搶地指著神明,想要表示自己清白;

等到分家的那天,大家爭得更是厲害,互相的祭祀神明詛咒對方;

從此以後,張家就有妖魔鬼怪經常的在作祟,家人也經常的生病;

不到幾年的時間,張中的家人幾乎死光了。



【嘉言】



明朝高僧蓮池大師說:

「世俗的人許願,例如求兒子、求長壽、求解危、求功名、求財祿等等的事情,

是不可以為了向神明禱告,

而許了宰殺牲禽來祭拜神明的願;

像這種願,就叫做惡願,

只有罪孽而無功德;

乃至於許袍許旛,許造殿堂,許置供器,那也只宜用來莊嚴聖像和道場;

普願眾生,應該要收攝心念,心生敬畏,而不可以有刻意為自己求福報的念頭;



因為大悲平等名為佛,



正直不偏名為神;



若是人但只是私心的為自己求福報,天地鬼神怎麼會因為人的賄賂而有降祥賜福的道理呢?

依據道理來講,惟有自盡己心,廣行眾善,忠孝友悌,憐貧愛老,救災濟苦,

戒殺放生,作種種的陰功,行種種的方便,

隨著自己的本分和能力所及,盡力的去做;

這樣所行的善的功德,自然就會感應天地鬼神而降福;

若是不肯行善,只要一生起祈願的非分之心,這便是卑鄙的心懷、猥褻的事情,而褻瀆了神明啊!

在此普遍的告知世人,應當要篤信這種道理。」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21

罵神稱正

罵神稱正。



【解釋】

辱罵神明,卻稱自己有正氣。

【分析】

古德說:「聰明正直之謂神」,

君子對於神明,都是心存敬畏;

而小人竟敢肆無忌憚,自以為是正直無邪,可以使鬼神屈服;

卻不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私心詭計,早就被鬼神看穿了,只是徒然的自取罪孽而已。



故事:

鎮江有一家賣糕店的老板姓于,他的小兒子因為出水痘而夭折了。

于老板竟然寫了狀詞,準備要向城隍控告痘神;

于太太就把他寫的狀詞搶走,在灶下燒掉,于老板當天晚上就夢到自己被鬼卒勾去了陰司。

城隍對他說:「你家的灶神向我陳述你寫了狀詞要告痘神,痘神到底犯了什麼罪啊!」

于老板說:「痘神向我索求祭祀,我沒有答應,痘神因此就把我的孩子給害死了!」

過沒多久,痘神來到了殿前,向城隍報告說:「他的兒子命該要絕,與小神無關啊!」

城隍就判決說道:「姑念小民無知,就送給楊知縣處罰,責打二十大板,病一個月,以示警惕!」

當時楊蜀亭擔任丹徒縣的縣令。第二天,于老板把家門口的房門吊起來的時候;正好楊知縣路過,

不小心就碰破了衙役撐的大傘;因此于老板就被楊知縣處罰責打二十大板;打完之後,于老板躺在

病床上休養了一個月,傷才痊癒。



【再析】



要知道鬼神和王法,是相輔而行的;所以得罪了鬼神,往往就會觸犯了王法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18

怨天尤人--怨天則天愈怒,尤人則人愈恨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怨天尤人。



【解釋】

不能夠安分守己,反而怪天怪地恨別人。

【分析】

我們所住的這個閻浮世界,向來就是以缺陷著稱;

所以這個世界的人,怎麼可能每件事情都稱心如意呢?而這個不能稱心如意的原因,必定是在過去

生中所積累的功德太薄的緣故,所以這一生所享有的福報,也就薄了;

因此惟有謹守著自己的本分,認真的反省思過,來修好自己天賦的福祿;

這即是千古以來,處在窮困的環境中最好的方法,也是趨吉避凶最佳的方法。

要知道怨天則天愈怒,

尤人則人愈恨,

這樣做不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會有害處啊!



故事一:



焦俊明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考取了功名;

但是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沒有升遷;他就常常怪自己的仕途坎坷而埋怨上天,而且又寫了篇疏

文向上天祈禱;就在他祈禱那天的黃昏,有一幅素書,忽然掉落在他禱告的香鑪前面;他仔細的一

看,素書上面所寫的十六個字乃是天庭的文字,

因而看不懂其中的意思;他聽說何仙姑有道行,就前往請問;

何仙姑就是不說,焦俊明就苦苦的哀求,

何仙姑於是才說:「接受五兩黃金的賄賂,就會折掉十年的壽命;枉殺了一條人命,死後必定會受

到處分,你有沒有犯了這些錯誤呢?」

經過何仙姑這麼一問,焦俊明因此而說不出話來!



故事二:



宋朝的章惇,他當宰相的時候,把元祐年間曾經擔任過宰相的重要大臣,全部都放逐到嶺南地區;

范純仁也是其中的一位,當時他已經七十歲了;當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就立即欣然的前往。

范純仁每每教誡他的兒子們:「心中不可以存有一點點的不平啊!」

只要是他聽到了孩子們有一點點埋怨章惇的話,就一定會很生氣的予以制止。

在前往嶺南的路上,范純仁坐的船在江中翻覆了,而他只是弄濕了衣服而已。

這時候他回頭對孩子們說:「難道船翻了,也是章惇害的嗎?」



【再析】



范純仁的這個公案,全都說的是樂天知命的學問啊!

人若是能夠明白這種的道理,就能夠在逆境當中處之泰然,

自然也就沒有怨天尤人的事情發生了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08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解釋】

見到他人四體殘缺,或是形象醜陋,不哀憐矜愍保護,反而加以譏笑。

【分析】

一個人肢體殘缺,形相醜陋,若不是他生前造了惡業,就是他父母所遺留下來的災殃;遇到了這種

人,應當要哀憐矜愍保護,怎麼忍心去譏笑他們呢?

況且一個人能否成功立業,是在乎他的器識,而不是在乎他的身體相貌。

周勃雖然有口吃的毛病,卻作到了宰相;

晏子雖然是身材矮小,卻能夠顯明君王;

像這種例子,記載在史冊上,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而且體相不具的人,往往會感到自恨;若是因此而笑他,那就犯了人家的忌諱;齊頃公的母親因為

笑了卻克,齊國因而遭到攻伐;

平原君所愛的美人,因為笑了一位兩腳殘廢的人而被殺;

另外在趙縣有一個人,因為笑孟嘗君為眇小的丈夫而被殺,這些都是前車之鑑,可以作為我們的借

鏡啊!



佛經上講到有等同種類的果報,意思是說:

人生在世,若是心術不端,後世生生就會形體不全,口歪眼斜,四肢殘缺;

這就是說前生造作惡業,所以造成了今生的體相不具啊!

所以人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怎麼能夠不戒慎恐懼,而讓自己的心念,流入了邪僻的想法呢?



道藏要略說道:「夫婦間的房事,有很多的禁忌;尤其是在天候節氣變化的時候,更是嚴重。例如

在春分的前三日,天雷將要發聲,節氣正在轉換,倘若在這個時候,不戒禁房事的話;那麼生了孩

子,也是體相難全,而且必定會有凶災;

因為夫婦在這個時候行房,褻瀆了天威啊!」

這是說為人父母,因為房事不謹慎,而導致了子女的形體殘缺不全啊!







故事二:



侯元功長得很醜,他剛考取了鄉試,而別人因為他的年齡較大,而且長得又醜,而不知道要尊敬

他;

又輕薄的人,就把他的長相畫在風箏的上面,並且還拿了風箏到外面去放;

侯元功看到了不但不生氣,反而笑著在風箏上面題字說道: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纔得吹歔身漸

穩,只疑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紫霄中。」

而侯元功就在那年考取了功名,後來官做到了宰相。他家鄉的人都覺得很慚愧,而不敢面見他。



【再析】



于鐵樵先生說:

「人生下來的身體相貌,本來就是無可依恃的啊!彎腰駝背殘廢生病,都是不可預先知道的事情;

當美麗的眼睛被刺到之後,就會瞎掉,靈敏的雙腳被折斷之後,就變成了跛子。

曾子曾在臨終之前,召他的弟子到床前說道:「你們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和手吧!詩經上說道:

『要小心謹慎啊!對於身體的愛護就好比是走近了深潭旁邊,又或當作是踩在薄冰的上面一樣的小

心。』

從此以後,我才知道可以免於毀傷身體了啊!」

曾子的話提醒了我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愛護都來不

及了,怎麼還敢去取笑別人呢?」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6

懺悔邪淫--堅定的悔過之心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故事五:

金華人齊旺,到了五十歲,都還沒有兒子,相士說:「你的臉上有惡氣,必定做了虧心事。」

齊旺說:「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犯了邪淫,在別人看不到的隱密處所奸淫了別人的妻女。」

相士驚駭的說道:「犯了這種的罪孽,應該是要絕子絕孫的啊!要知道邪淫的罪孽,最難懺悔了,

必定要積有大善,才可以挽回天心啊!」

齊旺因此而改過懺悔;開始的第一年,別人要做善事,他就樂於布施,而且絕不吝嗇;

相士說:「你做的還不夠啊!」再過了一年,凡是遇到了難做的善事,齊旺都第一個捐錢,而且所

捐都超過一半以上,

相士說:「你做的還是不夠啊!」

第三年的時候,齊旺就獨力的行善,不肯讓人了。

相士說:「你臉上的陰紋已經現了出來,你不必再擔心沒有兒子了。」

齊旺後來果然生出了一個兒子,齊旺到了七十歲的時候,還能夠抱孫子玩呢!





明朝的呂青,平日喜好談論淫穢之事,和偷看婦女;

他到了卅歲的時候,家裡貧窮到了極點,兩個兒子相繼的死去;

有一天,呂青忽然暴斃,見到了祖父很生氣的對他說:「我們家兩代積善,你命中該發巨萬的財

富,沒想到你心愛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報都快要折盡了;

我恐怕你會真的去犯邪淫的惡事,那麼我們呂家的後嗣,就沒有指望了;

所以我才哀求懇請冥王,把你拘到陰曹地府來看一看,你便會知道利害了啊!」



呂青說:「聽說奸淫別人的妻女,會得到絕嗣的報應,事實上我也很害怕會得到這個報應,所以我

未曾犯過啊!」

旁邊一位冥官說道:「豈只是絕嗣而已啊!」如果是女子主動來勾引,而自己就順水推舟不推辭;

這個罪孽,就是只有絕嗣的報應;

若是自己引誘逼迫人家,以及屢屢再犯的人;破害別人的倫常,使人家墮胎殺子殺丈夫,這些都是

何等的大罪,豈只是絕嗣而已呢?

對於邪淫的罪惡,在陽世間的法律處分太寬,但是陰間的法律卻是最嚴;



凡是人一動了邪淫的慾念,三尸神就會自首,灶君和城隍,就會據實的申奏;

如果祂們隱匿或是漏掉,便是大過啊!

你試看今天的發落,便知道了。過了一會兒,鬼卒們就帶了許多犯過邪淫罪惡的犯人來到殿前,他

們都帶著枷鎖跪在地上,冥王厲聲的吩咐道:「某人變乞丐瘋啞,某人變娼妓眼瞎,某人兩世為

牛,某人十世為豬。」

冥王吩咐完畢,鬼卒就押他們出去投胎。

呂青看了嚇得毛骨悚然;

冥官說:「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呢!你千萬不要貪圖片刻的歡情,失去了人身;應該要避色如同避

箭一般,而且要刻印文章勸世啊!」沒一會兒,冥王就把呂青放回陽間;呂青就刻印遊冥錄一萬

張,以警惕世人,而且盡力的行善;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連續生了兩個兒子,而且家財萬貫,非常

的富有;呂青於是就決定避絕塵緣,往南海修道去了。這是呂青的同鄉蔡菁,為他所作的記。



【結語】



以上所述的兩個公案,都是懺悔邪淫所獲得的善報,

作為已經失足過的人,堅定他們的悔過之心,

這也是轉禍為福的方法啊!

唉!淫,這個孽,不是用筆和言語就能夠寫盡說盡的啊!

惟有每天盼望:無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

未曾犯過的人,或是已經犯過的人;

各自的深思反省,及早發現自己的天良,也就可以了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唐皋---搯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故事一:



唐皋少年的時候,就奮發向上努力讀書;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燈下苦讀的時候,有一位美麗的少女,竟然情不自禁的想要調戲挑逗他,

將他書房的紙窗搯破;

唐皋就馬上將紙窗補好,並且還在紙窗上面題詩說道:

「搯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

這件事情過了之後,有一天黃昏的時候,有位出家人經過唐皋家的門前,見到門上掛有一個狀元

匾,左右懸有兩盞燈,燈上題有兩行詩,就是唐皋題在紙窗上的詩;出家人感到十分的奇怪,就問

唐皋原因。後來唐皋果然大魁天下,考中了狀元。



故事二:



汪天輿曾經遇到一位異人替他看相說道:「你的相貌似羅漢,不但無子且不壽。」

汪天輿聽了之後,於是就不再看重錢財,喜歡布施行善了。有一天,他到清江浦作客;主人的妻子

年輕美麗,見到他風度翩翩,私下就偷偷的來到他住的房間,而汪天輿卻緊閉著房門不讓她進來,

並且隔著房門對她說:「我怎麼能夠壞了你的名節呢?」婦人聽了之後,立刻覺得非常的慚愧,就

離去了。後來汪天輿又遇到那位曾經替他看過相的異人對他說:「你到底積了什麼陰德啊!你的相

貌忽然變了,我看你應當會生貴子,而且你可以活到八十多歲。」後來汪天輿果然如相士所言,生

了一個顯貴的兒子,而且自己也活到了八十多歲。



【再析】



我們觀察往昔的賢人,他們能夠拒絕來奔,投懷送抱的女子;有的是得力於一個恕字,

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的是畏懼有損自己的陰德,唯恐犯了之後,會損福折壽;

他們的學問雖然或有不同的地方,然而卻同是合乎天理之正、人心之安;這對於當事人雙方,都是

兩全其美的方法啊!

當此之時,福至心靈,那種的快樂,就像是已經飛登上了青雲一樣,不必等到福報到來之後,才感

到快樂啊!然而拒絕奔女的方法也不一樣,必須要預先的詳細了解,而後真正遇上的時候,才不會

被迷惑。

凡是被人當面嚴詞呵斥拒絕的奔女,立即知難而退的,固然是很多;但卻也有被拒絕而不肯退的例

子啊!例如陸容就用推託自己有病尚未痊癒,以拖延改期的方法來拒絕;倘使當時可以開門離去,

則曹芬的立即離開而住到別的地方,也能算是善於應付了。

又有以死來要脅的,例如茅鹿門拒絕來奔的婢女,婢女就說:「你若是不肯答應,我只有死路一

條。」而茅鹿門仍然不為所動;

也有整夜拒絕,而來投懷送抱的女子,卻是仍然不肯離去的事情,例如陳醫生連說不可不可,於是

自己就推開窗門,整個晚上都站在庭院外面,發誓絕不做出茍且的行為。並且還有堅決拒絕百兩黃

金贈與的誘惑,也絕不肯與對方茍合的例子。如此清高的道德,英明的決斷,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啊!

若是房門已經關閉了,而女子仍然守在門外等候,這時候一定不可以開門啊!

到了第二天早上,自己就要託故辭行回家,而對方若仍然招請自己回來,

也絕對不可以再回來啊!

然而必須要終身都不說出此事,雖然是自己的妻子,也不可以使她知道這件事情,這樣才算是盛德

的君子。

從此而考中功名,官位顯要,光宗耀祖福澤子孫;與用其他的方法積功累德來獲得,其間難易的程

度,相差很大很大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安士全書中的 慾海迴狂篇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安士全書中的慾海迴狂篇,所記載各種戒淫的說法,條理分明,隨事的勸導禁戒;因為篇幅有限,

所以謹節錄其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於後,以供參考。



處女,待字閨中的時候,也是她一生名節的開始;若是喪失良心的人,壞了處女的名節,那麼她的

父母和親戚,都會感到羞恥而臉上無光啊!即使是有人將她娶去,卻往往會敗露出來,她已經不是

處女之身了,因而仍舊會被趕回娘家;所以常常會因此而羞愧氣憤,喪身隕命啊!縱使是結婚的時

候,瞞騙了過去,但她的內心也會經常感到羞愧惶恐;因為大節已經虧了,就是經過了一千年,也

是難以洗刷;所以凡是有良心的人,都應該要預先的痛戒啊!



寡婦守節,連鬼神都會對她欽佩尊敬,

朝廷也會對她褒揚獎勵;

若是破壞了她苦守的節操;那麼她本身和家人,都會感到沒臉見人;而她死去的丈夫,在九泉之下

尤其是感到痛恨啊!

自己不妨試試,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想想,就會感到寒心了!

我們正應當要設法保全她的名節,使她成名全節,培植更厚的德行,豈徒只是不淫她而已啊!



婢女,難道她就不是處女嗎?自己的女兒,就想她要貞潔;而人家的女兒,就可以破壞她的貞潔

嗎?

女僕,她也是人家的妻子,自己的妻子,就想要她保有節操;而人家的妻子,難道就可以喪失她的

節操嗎?

人的富貴貧賤,固然是有所差別;然而每個人的名譽和節操,則是相同的重要;怎麼可以喪失良

心,而嚴重的去觸犯如此的重罪呢?況且有些為人妻子的會因妒忌而鞭打婢女或女僕,甚至傷害了

她們的生命;慓悍的僕人就會因此而反唇相譏,而背叛了主人;更糟的是父親和兒子,因為不知情

而造成了父子聚麀(也就是亂倫),甚至哥哥和弟弟糊里糊塗的和同一個女子同床睡覺;或許因此

而有了骨肉胞胎,但是因為沒有名分,而淪落為低賤的小妾;後人因為不知道這些的秘密,往往無

知而又對她誤犯了邪行;他們之間,名義上雖然是主人和婢女的分別,但是事實上,卻有兄妹的血

緣關係啊!這種傷風敗俗的行為,實在是不忍心說出來啊!

為什麼總是有人以為婢僕的身分容易侵犯,而竟敢對她們做出奸淫的行為,

卻全然不知道應該要禁戒的道理啊!



乳娘位列於八母的尊貴身分,而尼僧靜守在佛門莊嚴的淨地,若是冒犯了她們,尤其是造下了孽中

之孽啊!現前所碰到的官司刑罰和災禍,還只算是輕微的呢?



怨女淫奔衝著自己而來,藉此機會而犯邪淫的,也是大有人在啊!切莫以為這是她主動的投懷送

抱,若是拒絕了她,豈不是太不通人情了嗎?人若是在這個時候,能夠看得破,忍得過,

那麼因此而累積的厚德,所成就的特殊品行,

老天自然就會知道,不必刻意希望別人也知道啊!

這就是善惡的關頭,禍福的界線,尤其是應該自我勉勵啊!



抱著妓女玩樂嬉戲,看起來似乎是沒有什麼罪過啊!然而卻落入了妓女的圈套之中,往往因此而敗

家;導致父母拋棄了這個嫖妓的兒子,而親戚也會疏遠他,妻子更是憎恨他,就這樣的自絕於倫常

之外,喪失了自己守身如玉的志節;一旦染上了性病,遍體生了毒瘡;眉毛也掉了,鼻子也爛了,

甚至嚴重到體無完膚啊!有一位朋友,生殖器爛掉了,他說:「這就是我一時的狂興衝動,把持不

住,落得終身腐刑,絕後傷身,我今天就是哭泣後悔,也都來不及了啊!」又有一位安徽人,因為

染上了性病,遍體都長滿毒瘡,他生了一個兒子,全身赤紅沒有皮膚,無法養活就死了。

唉!有人說:「嫖妓並不會傷害到陰德。」這是罪語啊!誰知卻和遭到冥譴的人沒有兩樣!希望大

家要切戒啊!切戒!



男子行邪淫,也就是同性戀,有六種不可以的道理:這種同性戀的行為,實在是淫穢不堪,有損顏

面傷身敗德啊!恭敬心既然喪失了,羞恥心也就沒有了,這是一不可啊!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

卻去伺候寵愛那位少年,違背天地陰陽自然的道理,導致好惡有了偏差,這是二不可啊!這一類人

的行為,非常的輕佻,而且又不檢點;甚至還會竊玉偷香,染污了家中的女子,這是三不可啊!舉

頭三尺高,決定有神明,神明對於這種同性戀污穢邪淫的行為,會感到瞋怒,所以降下的懲罰一定

不輕,這是四不可啊!王法有明文的規定,嚴懲雞姦的行為;而且姦又近於殺,容易觸動殺機而喪

失了寶貴的生命,這是五不可啊!並不是為了要傳宗接代,隨意的妄自泄精,這種的行為愚蠢到了

極點,只是加速的傷害自己的生命而已,這是六不可啊!



普勸世人,沒有犯過邪淫的人,一定要認真的把持住,避免凶災,趨向吉祥,終身守著不二色的禁

戒,也就是除了自己的妻子,絕對不和他人發生性關係。

若是已經犯了邪淫的人,就更應該急速認真的改過,而且還要大行善事,刻印戒淫的書籍,廣泛的

勸戒世人,以贖從前所犯的罪孽,這樣才能夠轉禍為福啊!



從前安徽桐城的姚廷若,刻送發誓戒除邪淫的宣傳單,他這樣的寫著:「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

首;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就是在於他的存心了;雁子雖是飛鳥,尚且不會亂群;人類秉有四德,

怎可不如禽獸;因此用來依歸,發誓戒除邪淫;倘若萌起邪念,必定禍及其身;若是犯了此戒,必

會禍延子孫;惟願大慈大悲,哀憐證此盟誓;護持默默保佑,期求保我生生。」

凡是領受此單的人,糾合幾個同志,另外用紙寫此十八句;

並且寫下自己的住址、籍貫,各自的簽名蓋章或蓋指紋,在斗尊的前面,或文昌帝君、關聖帝君的

前面,或是一切諸佛菩薩聖像之前,發誓焚化此誓單,永遠守戒不可忘,

這樣的每年一證;同志幾人發誓守戒之後,立即的捐款刻印這張誓戒單一萬張布施送人,使得這個

美好的方法能夠流傳不絕;在誓戒單的後面,還必須要附上幾條格言和果報的例子,以便警惕世

人。



故事一:



貴溪有位讀書人,每次考試都不中;

不知原因在那裡,就去乞求張真人,焚香伏章查天榜;

神明於是批示說:「此位讀書人,命裡有功名;因為盜嬸故,功名被奪除。」

張真人伏章查榜完畢之後,就起身告訴讀書人,神明說他考不中的原因;



讀書人聽了之後就說:「我並沒有冒犯我的嬸嬸啊!」

於是他就寫了篇疏,向神明申訴,為自己辯白。

神明又再次的批示說:「雖然你沒有冒犯嬸嬸的行為,但是你卻有冒犯嬸嬸的念頭啊!」

讀書人此時感到非常的慚愧,而且後悔莫及。因為在他少年的時候,見到嬸嬸貌美動人,因此而動

了一個邪念的緣故啊!



故事二:



明朝正德年間,有位讀書人,名叫趙永貞,他在少年的時候,曾經遇到一位異人告訴他說:「你二

十三歲的時候,必定會考中功名。」

等到他廿三歲那年參加鄉試,文章寫得極好,主考官早已經決定選中他的文章好幾天了;不料到了

後場的考試,他卻是連連的失誤,結果沒有考中。

趙永貞的心中,感到非常的難過;因此就向文昌帝君祈求託夢,告訴他不中的原因;

文昌帝君就說:「你原本可以考中今年的鄉試,但是因為你近來調戲你家的婢女,引誘鄰居的女

兒,雖然都沒有成姦;然而你的起心顛倒,意淫纏綿不斷,心地日益的轉暗;

所以你命中原有的功名,因此而被消除了。」

永貞聽了帝君的解說,痛哭流涕,發誓並決心改過,大做善事;

於是就刻印戒淫的善書,以警醒世人;結果在下次的鄉試中,永貞果然考中了解元,做官做到了藩

憲。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天戒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嘉言九】

天戒錄說:

「書寫印製誨淫的書籍,污染人心,壞了人的心術,這種人死後必定墮入無間地獄(俗稱阿鼻地

獄),

直到他所書寫印製的淫書消失滅盡了;

和因為看了他寫的淫書而做惡的人,罪報也都受盡空掉了,他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到別的地方。」



【嘉言十】



明朝袁了凡說:

「蒐取淫穢的邪書,揭發別人的隱私和譭謗人家的文章、加以焚化的人;必定會有忠孝節義的子

孫;

而喜歡閱讀淫詞小說,和稱道述說淫書故事,以及家中藏有淫書淫畫的人,必定會有做娼妓和戲子

的子孫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遏止邪淫的行為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遏止邪淫的行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人家的父兄師長朋友,在平常的時候,就應該要教誨

開導子弟,務必使子弟能夠深信因果;在暗室之中,做了虧心的事情,神明的眼睛,就如同電一般

的看得清清楚楚;

一個人若是對於禮法因果,和禍福的報應,能夠深信,絲毫都不懷疑,自然就會在接觸外境誘惑的

時候,能夠猛然的省悟,立即的迴光反照,而不會做出茍且的事情了。



在風花雪月的場所中,失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啊!因此招致了半生的淪落而窮途潦倒一生;連看到

自己的影子,都會感到慚愧惶恐;而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守持著正道不被污染呢?

整天禁戒著自己不要淫慾,而淫慾之心,反而卻特別的熾盛;碰到別人,就說要減少慾望;而慾望

的種子,卻更是滋長的厲害!如果還是放縱情慾而不悔改的話,那麼就即將要招致自己惡貫滿盈的

後果了!



又如果開始的時候迷惑,而最終能夠覺悟的話,那麼災殃就漸漸會離去,而福報也就會跟隨而來

了。



宋朝的謝上蔡先生說:「天的道理,必定會加禍於犯了邪淫的人,而不會加禍於已經懺悔改過的

人。」這是真話啊!。



邪淫的罪報,既然是如此的嚴重,

則預防邪淫的功德,與誘導邪淫的罪過,他們的報應自然就不會輕了;

因此普願人人,都能夠吐舌上的青蓮,揮桌上的彩筆,表彰感應的道理事蹟,來救度超拔廣大迷惑

的眾生啊!

要輾轉的流通,互相的勸導;或是在大庭廣眾下,大聲的疾呼;或是在密室之中,苦口婆心的規

勸;

不要擔心別人的嘲笑,也不要迴避別人說我們迂腐;只要宛轉的勸導,必定能夠使聽的人大發深省

而受益無窮啊!能夠這樣做的人,豈不是愛人以德,自求多福的君子嗎?



現代人的口業,沒有比喜好談論女人,述說淫穢的事情還要嚴重的了;

而且還多方的揣摹相互研究,一人唱說而百人應和;

每每因為說的人講的津津有味,於是使得聽的人就想要躍躍欲試。



要知道邪淫的罪惡,和不為人知的隱私,實在關係到一個人終身的名譽和節操;

所以偶然的講錯了一句話,就會產生無窮的災殃,而且觸犯天怒,莫此為甚啊!

還不如常常說些貞潔和邪淫的果報,以扶助支持名教綱常,

這樣可以獲福於天,豈不是更好嗎?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邪淫的罪惡報應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文昌帝君天戒錄說:

「姦淫他人的妻女,玷污了閨門中的處女,

要在地獄中受苦五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騾或是為馬;又過了五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

做娼妓或是做戲子。



姦宿寡婦或出家的尼眾,敗壞別人的品行志節,在地獄中要受苦八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羊

或是豬,供人宰殺;又過了八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做啞吧或是聾子,或是五官四肢不全殘廢的

人。



而以卑亂尊,以長亂幼的惡行,更是敗壞了人倫綱常;在地獄要受苦一千五百劫,才能夠脫離地

獄,投生為蛇或是老鼠;又再經過了一千五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或是在母親的胎中就死了,或

是在嬰兒的時候就夭折了,畢竟不能夠享有長壽的福報,

所以犯了邪淫的罪惡報應,實在是可悲啊!」



閨箴說:

「婦人若是犯了邪淫的罪孽,終身都不可能洗清這個罪孽的,就算她有孝子慈孫,也不能夠替她洗

清罪孽。

所以淑女名媛,一定要守身如玉,不可以有半點的瑕疵犯行啊!

倘若遇到了狂徒,當下就要嚴厲的拒絕,自然對方就不敢再進犯自己,

這就是所謂的「香閨正氣」,連鬼神都會來照顧保護她啊!

若是婦人淫亂,難道就沒有惡報了嗎?陰間的法律,是處罰她投生為豬或狗,以懲治她的罪,又豈

只是在陽間遭人唾棄咒罵而已。這裡特別說出來,以做為婦人淫亂的警惕啊!」



【再論】



凡是人最容易失足的時候,就是在美艷當前,難以克制欲望衝動的那一剎那了;

因為這個時候有三種魔;



第一、當你眼睛看到的時候,對方妖艷的姿態,就攢到了心中;使得骨頭發熱,神識都飛騰起來,

就像煙霧騰起火燄熾烈一樣,這就叫做火魔。



而欲根開始發動,任督二脈暗中的開啟,就像堤防將要崩潰,急流就要衝出一樣,這就叫做水魔。



而水火相互的烹煮,身體和魂魄互相的激盪,就像輪子不停的轉動,圓環沒有邊際一樣擴散,這就

叫做風魔。

這裡所講的三魔,也就是所謂的三關,

要想斬三魔,過三關,沒有別的方法,就只有慧劍一把而已;

也就是說,忍耐再忍耐啊!

堅忍再堅忍啊!很忍再很忍啊!

所以再怎麼的饑餓,也不能夠去吃那老虎吃的食物;再怎麼的口渴,也不能夠喝那有毒的酖酒,

這就是忍的說法。

當兩個人在互鬥時,彼此都拼命想要奪下對方手中的刀子,縱然是手流血了,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刀

啊!

而打敗仗的軍隊奪路逃命的時候,就是背後中了箭,也得忍痛不能夠回頭啊!這就是堅忍的說法。

毒蛇螯了手,壯士立刻就拿刀斬斷了手腕;毒箭射中了身體,英雄立刻就忍耐疼痛刮骨去毒,這就

是很忍的說法。



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頭,能夠守得定,忍得過,就能夠感動天地鬼神,

而自己的修持,也能夠功圓行滿了。

若是一念的依迴猶豫,必定就會把持不定;而對方只是路邊的野花,轉眼就成空了;而自己因為犯

了邪淫,卻從此被減除了壽命,減除了福祿,

甚至因此而招致了殺身之禍;

而且命中應該富貴的人,卻因此而轉變為貧賤之命了;

命裡應該平安,卻因此而轉變成了災禍;

命裡應該有兒子,卻因此而變成了絕嗣;

本來希望能夠生下貴子賢孫,卻偏偏生下了下流的孩子;

而且還有地獄的果報,來世的報應,畜生的報應,妻女淫亂的報應,

子孫窮困的報應,與娼妓戲子的報應;

這都只是因為自己片刻念頭的偏差,所招致無邊的災禍惡報啊!這是何等悲痛啊!

怎麼敢不忍耐呢?

怎麼敢不忍耐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戒----不邪淫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佛說:

「人在這個世間,不冒犯他人的婦女,心也不思念邪僻的事情,

因為這個緣故,可以得到五種善的果報。

第一是不會損失金錢,第二是不會懼怕官府,

第三是不會畏懼他人,第四是死後可以升天,得到天上的玉女,做為自己的妻子。

第五是從天上下生到世間,多是端正的婦女;今天見到有些人,長相端正美好,這都是他前世的宿

命,不冒犯他人的妻女所得到的果報啊!



反之,人若是在這個世間放蕩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為這個緣故,會感得五種的惡報。

第一是家庭夫妻不和,常常損失錢財,

第二是畏懼官府,經常受到官府捶杖的處罰。

第三是自己欺騙自己,常常會感到恐懼怕人。

第四是死後投生到太山地獄之中,在鐵柱燒的赤熱時,卻當作是美女一般去抱她,受盡炮烙刑罰之

苦,這是因為在世時冒犯他人的妻女,才會得到這種的災殃;而且這種刑罰都是自己罪業招感的,

要經過幾千萬年才能受完啊!



第五是從地獄中出來,投生為雞鳧鳥鴨;而這一類的禽鳥,淫佚是不避母子的,而且也沒有節制;

但是馬兒知禮,雁守貞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雞鳧的淫佚,卻是沒有知足的時候,這都是

因為牠們過去世中邪淫,冒犯了他人妻女的緣故,才會受此雞鳧之身的果報,並一直受人們宰殺烹

食,這種的痛苦,說也說不盡啊!」



佛說五戒當中,其中一戒是不邪淫;

若是能夠受持此戒,就可以感招得到今生來生父母眷屬、長壽康寧和睦喜悅、妻子女兒貞良的果

報。

報應經說:「有一個鬼問道:『自從我受了這個鬼身之後,就感到非常的恐怖,經常害怕被人追捕

拘拿捆綁,加諸我各種的苦楚毒害,根本就沒有一點歡喜之心,我到底是犯了什麼罪過才會這樣

啊!』

目犍連尊者回答鬼說:『這是因為你在做人的時候,喜歡行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為經常怕

被別人發覺,所以心才不安;今天你所受到的痛苦,只是現世的花報而已,而你的果報則是在地獄

啊!

或是臥鐵床,或是抱銅柱,像這樣痛苦恐怖的罪罰,說都說不盡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道書說:「淫人的罪惡,比起殺人還要加重幾等呢!」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嘉言六】

日乾初揲說:「古時候有位賢人,當他淫念勃發的時候,就把手放在火上,這時候就會感覺到痛苦

不堪,

淫念於是就息滅了。

如果還是不能止息,則澄心冥坐,當作自己的身體已經死亡;再想起古人的墳墓,內心不斷反思:

這個人在世的時候,跟我一樣;而我死後埋在墳墓裡面,也和他一樣啊!這樣想來,淫慾又有什麼

樂趣呢?」



【再析】

預防淫慾的念頭,全都得靠智慧的力量啊!

唐朝的狄梁公曾說:「人在美色當前的時候,要急忙的想:眼前這位美女那天若是因病而死,她的

屍體便會開始潰爛,並長滿蛆蟲爬來爬去,屍體的臭味熏天,令人感到噁心,能這樣的想,邪念便

會消除了啊!」



【嘉言七】

梁朝的時候,禪宗的初祖達摩祖師,

做了一首皮囊歌說道:「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甚風流趣。」

唐朝時候呂洞賓則說:「休誇少年趁風流,強走輪迴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面皮底下是骷

髏。」

又說:「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



【嘉言八】

戒淫法說:「他誘惑我殺身破家,折我的壽損我的福報;實在是害我性命的事情啊!我應該把他當

作殺人的利刃來看,當作虎狼來看,當作毒蛇來看,當作勾魂鬼使來看,當作是我前生的冤家來

看;若是能夠作如上所說的來加以觀察,就像是用水來救火,那麼淫念就沒有不息滅的啊!」



【再析】

明朝的高宗憲說:「此身如白玉,一失腳便碎;此事如鴆毒,一入口即死。」

今人往往為了一個情字而誤了一生,

不知道「情」這個字,是上天賦與我為忠、為孝、為友、為悌、仁民愛物所用的啊!

所以這個情字用對了,則能夠成聖成賢;

若是用錯了,便成了禽獸了啊!所以怎麼可以不戒慎恐懼小心呢?



道書說:「淫人的罪惡,比起殺人還要加重幾等呢!」

又說:「凡是人苦行修行,他以往所做的諸般罪孽,都可以消除;惟有曾經破過處女之身的人,後

來雖然是修到了道高行滿,也是不能夠開釋的;必定要受過了惡報之後,方才可以成就道業。」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俗話講:「姦近殺。」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色,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啊!---三



【嘉言五】


陰律說道:「姦淫別人的妻子,會得到絕嗣的報應;姦淫未婚的處女,會得到子女淫佚的報應。」



俗話也講:「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家中自有代還人,你要賴時他不賴。」



【再析】

殺人的人,只是殺了別人的一個身體;而奸淫了別人,則等於是殺了她的三世啊!

因為奸淫不只是破壞了那位女子的節操,使得她的公婆父母、丈夫子女,感到羞恥而痛心疾首,甚

至因為羞恥而導致了死亡;

或是丈夫殺了妻子,父親縊死女兒;兒子不認母親,親戚見面的時候,也都沒有好臉色;

而一般正常的人家是決不肯與她聯姻;

何苦以短暫的偷歡,造下彌天的罪惡;而絕嗣的報應,尚且還不足以懲罰淫人妻女的罪孽啊!



有夫婦的關係之後,然後才有父子兄弟的關係;奸淫別人,不獨是亂了別人夫婦的一倫;並且也亂

了她的父子之倫和兄弟之倫,

五倫之中,就亡了三倫;

甚至使她的祖宗悲痛有此邪淫的子孫而鄙視接受其祭祀的痛苦,

因此奸淫別人的人,也就難逃被神誅鬼戮的災禍了。



殺人的人,是戕害了被殺害人的後天,也就是被殺害人的身體;

而奸淫別人,則是亂了被奸淫人的先天,也就是亂了她的丈夫、父母、兄弟、公婆、祖先的倫常

啊!

況且殺人的人是因為仇恨被殺的人才去殺人啊!而奸淫別人妻女的人,對於她的丈夫、公婆、父母

到底有什麼仇恨呢?

而且對這位女子難道也有什麼深仇大恨,而一定要污辱她的身體、喪失她的節操嗎?



淫念多的人,則他的善念必定就會少;

而淫念少的人,則他的善念自然就會多;

所以淫念全部消除的人,五福之中,就能夠獲得三種福報;

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康寧,第三是善終。

而常起淫念的人,必定會有疾病的困擾;和凶險夭亡的災禍。



片刻之間興起的慾念,容易使它消除;而一個人一生中的功名性命,則是非常的重要啊!何苦以百

年的名譽節操,與一生的前程,和祖宗積累的功德,子孫本來可以享有的福祿,斷送在自己一時片

刻的迷惑;實在是不知道為何會有這種的心腸啊!更有的人邪淫之後,是因為驚恐逃跑而得病,看

病吃藥都很難能夠痊癒;甚至吃官司坐牢使家庭破碎,到了這個時候,想後悔都來不及了啊!有的

甚至當場就奸情敗露,被對方撞個正著,變成了用自己的腦袋,來換取片刻的歡愉;

而此一孽報遲早定會循環至自己的妻女,以償還所欠的風流債啊!

這種慘痛的結果,就更是難以言諭了!



俗話講:「姦近殺。」

這句話是真的啊!然而說近殺,尚且是屬於比較緩和的言詞,我以為姦則沒有不殺的啊!因為淫婦

若是被她的丈夫知道了,一定會忿怒的拿刀把她殺了;而同姦之人,因為嫉妒而彼此利刃相加,殺

死了對方;另外因為奸淫致使對方死亡,則會被法律判處死刑;若是僥倖的漏網,逃過法律的制

裁,則會被怨鬼報仇所殺;



若是以上所說的都逃了過去,則會因為淫慾過度而得到難治之症,致使群醫束手,就會被司命之神

所殺;一個人以天地間至靈至貴的有為之身,竟然使自己置於必殺之地,

實在是愚蠢的令人痛心啊!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二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嘉言二】

四十二章經說道:

「見到了老的女性,就當做是自己的母親一樣;

見到了比自己年長的女性,就當做是自己的姊姊一樣;

見到了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就當做是自己的妹妹一樣;

見到了年幼的女孩,就當做是自己的女兒一樣。」

這是養心最上乘的方法。



【嘉言三】

「美色人人愛,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婦,人來淫我妻。」這是古人留下來垂示世人的教戒。楊幼

青讀誦之後說道:「若看到他人的妻子女兒美麗,便起了邪念想要與她私通;就應立即作別人見到

我的妻子女兒,也會起了邪心,想要來引誘的想法;這樣的互換立場、換個角度來觀察反省,邪心

自然就立刻息滅了。」



【嘉言四】

古德語錄講道:「在瞥見或遇到美艷女色,心有所動的時候,就要急急的想到:司過之神就在我的

身旁啊!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就在我的頭上啊!三尸神在我的身體裡面,灶神在我家的廚房裡

面,日月三光、千真萬聖羅列在空中;有的在記錄著我的邪念,有的在忿怒的瞪著我,有的在嚴密

的監察著我,有的在準備要攻擊我;能夠這樣的想,心裡必然就會感到戰慄恐懼,自然而然也就心

冷意滅了啊!」



【再析】

明朝有一個人患了好色的毛病,就向王龍溪先生請教,如何改掉這個毛病,

王先生回答道:「比方說,這個房間裡面,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名妓在等著你;

等你打開房門一看,原來是你的妹妹,或是你的女兒,你此時的一片淫心,是否會立刻息滅呢?」

這位好色之徒回答說:「唉!是息滅了啊!」

王先生說:「所以淫念本來就是空的,只是你誤把它認作是真的了!」



文昌帝君的蕉窗十則,首先就是禁戒邪淫的行為,

並且說道:

「在沒有見到的時候,不可以去想;當在見到的時候,不可以亂來;

已經見到之後,不可以回憶。」



沒有見到不可以想,這是平時存養的工夫。

在平常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必須要把自己的念頭,收拾得乾乾淨淨,而且還要隨時的提醒自己;這

樣天理既然存在,人欲自然也就會遏止住了。

而凡是淫穢邪僻的想法念頭,也就不會進入光明正大的胸中了,這就是君子主敬的學問;

我的心既然定了,就算碰到了美艷女色當前的時候,任她百般的引誘,我的心自然絕對不會轉動一

分一毫,這是何等的定力!

然而這種的境界,都是靠平時嚴謹的操持鍛鍊,正心誠意中得來的啊!



所以帝君為了要正本清源,因此告示人們想要戒除邪淫的行為,就得先要戒除自己邪淫的念頭;

想要有當見不亂、坐懷不亂的功夫,

必須在平時,就要嚴謹的操持鍛鍊自己正心誠意的功夫。

至於當見不可亂,既見不可憶,就是太上告戒人不可以「起心私之」的意思;

也就是在接觸的當下,自我反省覺察的工夫啊!

再仔細的分析,帝君的三句話,每一句話卻各有一種境界;思,就是思之於未來;亂,就是亂之於

現在;憶,就是憶之於過去;

現在的人,犯了彌天邪淫的罪惡,全都是在這三種的境界中成就出來的啊!如果能夠把這三種的境

界,全部都戒除殆盡,那麼邪淫的行為,也就沒有地方滋長了啊!



萬惡淫為首,這是陰間閻羅殿前決定榜上的大罪啊!

因為淫慾心一生出來,就會做出各種的惡事;例如在邪淫的緣尚未湊合的時候,心中就已會生出顛

倒幻想的妄心來;

若是無法勾引到對方,就生出了巧詐的心來;

若稍稍遇到了阻礙,便生出了瞋恨心來;慾情顛倒意亂情迷的時候,就會生出了貪愛染著的心;羨

慕他人擁有嬌艷的美色,就生出了妒忌毒害的心;想要奪取別人的所愛,就會生起殺害他人的心;

這樣就會廉恥喪盡,倫理也全都虧損了,種種的惡業從此生起;而種種的善念,也從此消失;



要知道,一旦動了邪淫之心,雖然沒有去做,但這就已經是如同積惡造罪那樣如此的厲害了;

何況是真實的去持犯做出邪淫的事呢?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色,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啊!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解釋】

看見別人的妻子女兒美麗動人,就立刻起了淫慾的心,想要與她私通。

【分析】

色,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啊!

它比起貪財殺生等等的惡業,還要百倍的難以控制;

所以它的敗德取禍,也比其他的惡業,要百倍的嚴酷慘烈。



然而太上對於貪財殺生等的事情,不斷再三的說明禁戒;

而獨獨對於萬惡之首的淫,則僅有這一句話,

這並不是太上要刻意的忽略它;而是因為貪財殺生等的惡業,比較明顯,而且道理也淺顯,是語言

可以說得盡的;

然而淫的罪惡,非常的隱密,而且道理又深,是語言很難說盡的;

所以太上才用了滅除意念的文字,從最初的一念,來喚醒眾生的癡迷,



太上說道:「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因為人對於美色,當眼睛接觸的那一剎那,心若是一動,則

想念、思慕、貪求的念頭,就會纏來纏去團結在心中而解不開啊!

若是心中萌生了這種的念頭,不用等待身體去犯,就已經是違背了天理,而墮入了人欲;

這時候,就已經被陰司列下了無窮的罪業啊!



所以太上真是無量的慈悲,祂不用繁瑣的言語,只用一句話來點醒;

提示人們於見色起心的時候,

不可不從心源處,來及早的禁止斷絕這種隱微又深邃的惡業啊!

應當要在才起念頭的時候,立刻就要奮勇的把它一刀斬斷,不可以存有絲毫的猶豫,

也不可以容有絲毫的情念;

所謂天堂地獄,就在這一時之間立刻分判了啊!

若是在這個時候,稍有一些認識不清,看得不破,不能夠斬釘截鐵毅然的立定腳跟;

則在瞬息之間,就會牽引滋長蔓延開來,不知不覺就飄入了羅剎鬼國中去了,

這實在是太危險了啊!

所以太上說這句話的用意,實在是博大精深,而且是用心良苦啊!



【嘉言一】



寶善堂說:

「這個淫心若是一起,則寡廉鮮恥、傷風敗俗、大損陰德的事情,都會跟著起來了啊!

而這個淫心若是一轉,則保全名節、種德造福、感動人天的事情,也都會跟著轉動了啊!

做人或是做禽獸的關鍵,全部都在這裡,所以怎麼敢不認真的猛省覺悟呢?」



【再析】



「見色起心」這四個字,乃是世間的人一生之中為什麼會生病的根本所在啊!



今天若是想要斷除這個受病的病根,就應當要在這個「見」字上下功夫;

非禮勿視,就算見到了也要視而不見,這是最上等的預防功夫;

我們本有的良知,是不容易欺騙的;而世間的禮法,也是不容易超越的;若是用嚴格禁止強制的方

法來預防,這是次一等的功夫;

不然的話,心中若是起了念頭,在開始的時候不加以防範,

到最後,一定就會付諸行動,做出了邪淫的勾當啊!

一念之差,而萬劫莫贖,這豈不是太悲哀了嗎?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62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解釋】

故意把別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損壞,使別人要用的時候,無法使用。

【分析】

器物例如文人的筆墨,武人的刀槍,農夫的犁鋤,工人的斧鑿,家用的器皿等類;

就算是很小的器物,當必需要用的時候,就會顯得很重要了;若是損壞了它,使別人要用的時候無

法使用,這種的行為,太可恨了,這種人的心術,也太壞了啊!



故事:



淮南地方有兩個人,都是靠著渡船討生活。一位姓陳,一位姓徐;



姓陳的船伕,動作稍微敏捷,所以賺的錢比較多;

姓徐的船伕就妒忌他;經常在暗中破壞他船上的器物設備,使他的船不好使用;



有一天晚上,姓徐的船伕就秘密的把陳姓船伕船上的楫槳折斷;但是他怕天亮的時候,會被姓陳的

發覺,於是就開船離開,但在河中卻翻了船;

姓陳的船伕聽到河裡有人喊救命,就急著要前往救人;但是就因為槳斷了,船划不動,只好眼睜睜

的看著徐姓船伕被水淹死。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三)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a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