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解釋】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善行圓滿而多方的
賜福;
或是心中起了惡念,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凶神,跟隨著監察,等待他惡貫滿盈而多方
的降禍。
【分析】
這裡拈出了心字,就是在告訴世人:禍福之機,全在一心;
希望世人在源頭處,就知道必須要謹慎啊!
我們仔細的推敲這個「夫」字與「或」字,有不是出於善就是入於惡的意思,所以應當與孟子盡心
篇的「雞鳴而起章」一同的參看。
佛經說:「宇宙森羅萬象的形成,都是由我們的一心所變現出來的啊!」
又說:「我們的心因為能夠隨著染緣跟淨緣,因此而造出了十法界的差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總
不出四聖六凡法界的範圍。(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羅、畜牲、
餓鬼、地獄。)
像這樣的十法界,本來是沒有自性的,都是由我們的一心所造作出來的啊!
所以心能夠作佛,心能夠作眾生,心能夠作天堂,心能夠作地獄啊!」
而所謂心起者,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念雖然非常的微細,但是卻能夠感動天地
鬼神;
人若是能夠起了一念的善心,只此一個善念,就是破除地獄的靈符,斬斷群邪的慧劍,渡過苦海的
慈航,照破黑暗的明燈。
若是起了一念的惡心,則畜牲、餓鬼、地獄三途的惡道就會現前,而沈淪其中永無止息啊!所以吉
神與凶神,都是隨著人心善惡的念頭招感,而立即的就跟隨著到來,並不須要一絲毫的等待啊!
【嘉言】
明朝的憨山大師說:「念從起處須看破,事未至時莫妄生;若是能夠在惡念剛起的時候,就將它一
刀斬斷;
則業力的根本當下就消除了,妄念也就沒有地方可以生起;所以超凡入聖的關鍵,全都是在此
啊!」
故事:
從前元自實,痛恨繆某忘恩負義,就在早晨四點鐘左右時候,帶著刀前往繆家準備殺掉繆某;路上
經過了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軒轅翁,很早就起來誦經;見到有幾百位奇形怪狀的鬼,跟隨著元自
實;而且每個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來勢洶洶,臉上都露出凶惡的樣子。
沒過多久,元自實就回來了,軒轅翁這時候卻看到跟隨他的人,都是頭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
珮,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擁著,十分的莊嚴,臉上都露出和祥喜悅的樣子。
軒轅翁因此就召請元自實進入堂庵問他原因?
元自實於是說道:「姓繆的忘恩負義,我剛才正要前往殺他;但是到了他家的門口,我就想到繆某
雖然對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卻是無辜的啊!況且他還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殺了他,就等於是
殺了他一家人啊!
因而於心不忍,於是念頭一轉,就回來了!」
軒轅翁就將剛才所見到的情形告訴他,而且向他道賀說:「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經知道了,你
將來必定會享有很厚的官祿啊!」元自實聽了軒轅翁的話,於是就勇猛精進認真的行善,後來果然
考取了功名,官做到了宰相。
【再析】
老子說:「善之與惡,相去的到底有多遠呢?」
我對老子的這句話,曾經反覆的思考過好幾次,大抵是善惡這兩條路,在開始的時候,相差並不很
遠,
只不過是在平常日用之間起心動念的對錯而已!
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認真的修持反省,則心地自然就會全體是善了;福德因而不斷的增長,禍患也
就全部都退除了啊!
我們看到元自實因為一念之善,就能夠轉禍為福,而且速度是如此的快速;
因此對於所謂心起善惡,吉神凶神就已經跟隨的道理,不是就更加的可信了嗎?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