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普勸專修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一、淨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禪淨四料簡云: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林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二、徹悟祖師法語云:「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尤為直捷痛快,何也?

以見性難,而作佛易故。

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

何為作佛?持佛名號,觀佛依正,即為作佛,故易

夫成佛是佛,理無二致,而見性作佛,難易相懸若是,豈非念佛較之參禪,尤為直捷痛快也哉?

一是祖語,一是佛語,何重何輕,何取何捨,學者當盡捨舊習,誠為不謬。」

三、印光祖師念佛秘訣云:「吾人心性,與佛同儔,祗因迷背,輪迴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禪與淨,了脫最易。禪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四、禪宗虛雲和尚云:「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穩妥。」

以上皆勸人捨禪修淨,因現無禪師傳授,參禪者、多著魔發狂,得精神病;或患腦溢血,半身不遂。

若延壽、徹悟等禪師,捨禪修淨,皆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即見賢思齊,切勿捨淨參禪,或禪淨雙修,致十人九蹉路,或鐵林並銅柱,悔之晚矣。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8

往生品位九品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往生品位九品

人到臨終生死關頭,死逆生順,二習相交,一生所作善惡二業,同時頓現,作善的現善境,作惡的現惡境,念佛的人,現西方勝境,佛及聖眾,放光接引,身無病苦,心不貪戀,全身都冷,惟頂門獨熱,這是往生的證驗。

大集經佛說臨終徵驗偈云:「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

因人將死之時,熱氣從上而下的墮落,從下向上的超升,第八識從頂門出,識離纔冷,即得往生聖道,不經中陰,一念之間,生極樂國,託質寶蓮,自然化生,不由胞胎,不假乳養,即得清虛報身,相好具足,純丈夫相。

隨念佛功行的深淺,分品位的高下,故有九品四土的分別,纖毫不濫。

一、九品 深信切願念佛

而念佛時心多散亂的,即是下品下生;

念佛時散亂漸少的,即是下品中生;

念佛時便不散亂的,即是下品上生。

念到事一心不亂,不起貪瞋癡的,即是中三生。

念到事一心不亂,任運先斷見思塵沙等惑,也能伏斷無明的,即是上三品生。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7

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帶業往生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說: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唯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彼人苦逼,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此專仗佛力,佛力引發自力至心念佛,僅具足十念,即與佛力相應,雖消除罪業未盡,即獲帶業往生。

如未帶罪業,住生之後,何又為說除滅罪法呢?

這就是佛說帶業往生的根據。凡帶淨業越多,惡業越少的人,往生品位越高,華開見佛越早,成佛越易。望各位多培養善根,多積聚福德,以為今生決定上品上生的因緣啊!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6

阿彌陀佛 萬德洪名..往生因緣善根福德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惟有深信切願,一心持名念佛,每一聲,都有多善根、多福德的無上大因緣,因為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念一聲佛名,即萬德齊彰,罪消塵劫,福等虛空,故即以專念佛名為正行,就是散心念佛,善根福德也不可稱量,決定可以往生,何況念到一心不亂呢?

或因世事忙碌,不能念到一心不亂,只要信願堅固,臨命終時,也能仗佛願力,慈悲加被,令心不亂,帶業往生。

若修其他法門,皆須消業往生,我輩業重凡夫,談何容易,

當知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罪業,無量無邊,假使罪業都有體相,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活百年,每一晝夜,念佛十萬,每一聲,皆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消罪業,如掌上土,未消罪業,如大地土,還要多劫、多生、多年月,正助雙修,精進不懈,纔能消盡罪業,十方淨土,隨願往生。

但初果昧於出胎,菩薩昏於隔陰,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又隨業受報,輪迴六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能保來生,仍得人身,聞法再修嗎?

惟有這持名一法,只要信願念佛,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不問消業多少,在這一生,決仗佛力接引,帶業往生,但得生淨土,何愁業不消呢?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6

如何持名 事持 理持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蕅益祖師說:「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方名聞慧。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

一、事持 深信西方確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雖未了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彌陀即我心,我心即彌陀等心佛不二之理,但以信佛的緣故,決志願求生彼國土,即萬緣放下,一心繫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行住坐臥,念玆在玆,如子憶母,無時暫忘,此是思慧,即是事持。

二、理持 深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萬德洪名,為繫心之境,一心持念,念極而空,徹悟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能所雙亡,心佛一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令不暫忘,仍不廢事,此亦思慧,即是理持。

三、持念方法 不論事持理持,方法很多:

一、明持,是高聲朗念,或低聲細念,宜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南無是梵語,音譯為拿摩,意譯為歸命、歸依、救我、度我等義,表示恭敬與誠心。

二、默持,凡靜坐、或人地有礙,不宜出聲念,若污穢不潔之處,或沐浴、便溺、睡眠之時,出聲便不恭敬,只可無聲默念,宜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

三、金剛持,僅略動唇舌,半明半默念。

四、記數持,為防懈怠,常持數珠記數念。

五、攝心持,若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攝耳諦聽,初用口念耳聽,漸用心念心聽,神念神聽。或用十念記數念。即六根都攝,心自清淨。詳細方法,請參閱拙輯念佛三要。因多雜念,故以念佛的一念,抵制萬念,,使萬念歸於一念,念到只有念佛的一念,沒有雜念,就是一心不亂。

四、事理一心

一心也有兩種:

不論事持理持,持到伏除煩惱,乃至見思惑先盡,皆事一心

不論事持理持,持到破一品無明,藏心開顯,親見本性法身佛,皆理一心。

事一心,我執已亡,不為見思二惑所亂,

理一心,法執已亡,不為空有二邊所亂,皆是修慧。若到事理一心不亂,還精進不輟,將見開智慧,發辯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證念佛圓通,種種靈異瑞相,皆得現前。但不可預存期效的心念,唯當致力於一心不亂就是。因一心不亂,為淨業的歸宿,淨土的大門,若未入此門,終非穩妥,願與共勉!

所以臨終時,須有善友助念,或用念佛的錄音帶助念,以確保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5

如何信願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第四 如何信願

信須深信

蕅益祖師說:「得生與否,全憑 信願 之有無,生品高下,乃視持名之深淺」

又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即為淨土指南,由此執持名號,乃為正行。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玆分述祖師所揭示之信願於後:

簡易信願

以上所舉信願,偏於理持,若事持之信願,更為簡易。

印光祖師說:「凡我有情,聞是淨土法門者,當信婆娑極苦,西方極樂。當信多生以來,業障深重,非憑佛力,驟難出離

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求生決定現生得生

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繫戀之心。

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如此深信切願,定生極樂。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4

成佛捷徑...信願持名,圓成佛果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第三 有何捷徑信願持名

究竟有何捷徑,能橫超三界,即了生死,圓成佛果呢?(捷徑,是最近的路,即簡便速成的方法。)

淨宗九祖靈峰蕅益大師說:「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又說:「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故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淨宗十二祖徹悟禪師云

「夫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道,此千聖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論也。然見道豈易言哉?

若依教乘,必大開圓解,若依宗門,必直透重關,然後得論修道,

否則,便為盲修瞎練,不免撞牆磕壁,墮坑落塹矣。

唯淨土一門則不然,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但發願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親知親見之境界,非彼三乘賢聖,所能知見者也,但當深信佛言,依此而發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為知見,不必另求悟門也。

餘門修道,必悟後依法修習,攝心成定,因定發慧,因慧斷惑。所發之慧有勝劣,所斷之惑有淺深,然後方可論其退與不退。

唯此淨土門中,唯以信願之心,專持名號,持至一心不亂,淨業即為大成,身後決定往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轉

至極省要,至極捷徑,及其證入,至極廣大,至極究竟

學者當細心玩味而詳擇之,

毋以一時貢高失此殊勝最大利益也。」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云:「唯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

因持名一法,全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祇要信願持名,求生極樂,無論根的利鈍,惑的厚薄,現生命終,皆可蒙佛慈力,親垂接引,決定往生,見思煩惱自斷,生死自了。

因為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功德智慧,圓證不退,圓超四土,圓證真常,圓成佛道。

故說:「淨土法門,為徑中捷徑,持名一法,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因能持名的就是始覺,所持名的就是本覺,今直下持去,持外無佛,佛外無持,能所不二,即始覺合乎本覺,就名為究竟覺矣。

這是我佛一代時教的特別法門,百千萬劫難遭遇,望勿當面錯過,後悔莫及。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3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第一 為何學佛成佛度生

世界大亂,方興末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燼,猶未熄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又一觸即發,核子競賽,毀滅尤大。

加以地震天災,危險莫測,無地可逃,無人能救。

惟有速發利人利物、改惡遷善的大心,常念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聖號,定蒙慈悲庇佑,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觀音菩薩悲願甚切,代佛垂慈,尋聲救苦,一稱聖號,即蒙救護,感應甚速,靈驗不爽。這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

待信心已生,請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天災人禍,還是最小的危險,而輪迴的危險,更有甚於千萬億倍

必須深信切願,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求了生死,求成佛道,廣度眾生,纔是學佛的正因

若信願堅固,千信即千生,萬修萬人去,即了生死,永脫輪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成佛度生,福壽無量。

這是從正因下手,果大功高如是,請大家一心念佛


敬錄 成佛捷徑 毛凌雲纂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492.htm#a01

與周法利童子書..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與周法利童子書

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

汝已成童,宜知好歹,萬不可學時派。當學孝、學弟、學忠厚誠實。

當此輕年,精力強壯,宜努力讀書,凡過讀之書,當思其書所說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讀了就算數了。

書中所說,或不易領會;而陰騭文、感應篇等皆直說,好領會,宜常讀、常思,改過遷善。

於暇時,尤宜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以期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切勿以為辛苦。古語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時若錯過光陰,後來縱然努力,亦難成就,以年時已過,記性退半,所學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

第一先要做好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焉」。

第二要知因果報應,一舉一動,勿任情任意,必須想及:此事,於我、於親、於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動念亦當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一起壞心,即有罪過。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人物,無害於自他,方可。

倘不如此,何好報之可得?譬如以醜像置之於明鏡之前,決定莫有好像現出;所現者,與此醜像了無有異。汝果深知此義,則將來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愛慕之也。

這篇開示,不但青少年當學,實則人人皆當學習。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86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因果之道,至深至遠,被以因果為權漸小乘者,皆道聽途說之流也。

光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

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雖佛菩薩聖賢俱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

法苑云:「有形則影現,有聲則響應;未見形存而影亡,聲續而響乖。善惡相報,理路皎然。」(法苑珠林七0)

涅槃經曰:「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理甚微,唯佛能徹,故深且遠。

又曰:善教兒女,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

又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以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彼學堂提倡男女平權,直是不知世務!

須知:男有男之權,女有女之權,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職,其權極大。不於此講究,令女子參政等為平權,直是不識皁白者之亂統也!

當今之世的人們,多數只喜歡「柴契爾」型、「艾奎諾」型的女權,如果 印祖還在世,恐怕不只「不知世務」、「不識皁白」而已,真不知要用何種句語來形容了!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75

凡夫須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則可矣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復黃智海居士書

黃智海,即黃慶瀾(涵之)。民國十一年,著「初機淨業指南」,印祖作序流通。

五旬外人,兼以事務多端,只好專修淨業。若泛泛然研究,或恐經論不能大通,淨業反成副事。

讀這段文,感慨良多!年五旬時,讀此以作自警,要好好修淨業。曾幾何時,卻又忘記,終日「入海算沙」。而今六十又過於五,仍在「沙」中打滾,難道不怕無常吞麼?

性、心、意之分別:心多約體而言:意即念慮,乃心之用;性則約心體之不變動者為論。

若泛言之:心性皆可通稱,而意則必指其念慮而已。然七百真心妄心,言約體者,乃指真心,妄心亦屬念慮,乃心體上之妄念耳。

次明天台四教,令看教觀綱宗。

次明周德廣,念佛坐逝,無悲戀之情,有悅意之色。

顯蔭之死,不如愚夫愚婦。

祈專志淨宗,勿被密宗「現身成佛」之語所動。現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實。若認做事實,則西藏、東洋之佛,不勝其多。

且勿說平民,即班禪之心行作為,佛氣尚無,況說成佛乎

云何「佛氣尚無」?請讀文鈔自知,不想寫了。

未證無生法忍,不宜學菩薩之捨頭目髓腦等

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無所益。

凡夫 須按 凡夫 能行者 行之,則可矣。

做不到的,不可勉強。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73

志心懺悔,「悔」之一事,要從心起;心不真悔,說之無益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已往之罪雖極深重但能志心懺悔,改往修來,以正知見,修習淨業,自利利他,而為志事,則罪障霧消,性天開朗。

經云世間有二健兒:

一者、自不作罪,

二者、作已能悔

「悔」之一事,要從起;心不真悔,說之無益。

譬如讀方而不服藥,決無癒病之望。

倘能依方服藥,自可病癒身安。

所患者,立志不堅,一暴十寒,則徒有虛名。

毫無實益矣。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71

將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將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

其居心行事,須要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宗旨合。

偶有餘力,諸大乘經,不妨隨意受持讀誦。當以志心受持為本;且勿急欲洞徹其義為事。

若能如是,才合觀經三福之淨業正因。

大通家做不到,淨土法門又信不及,則兩頭落空,今生稍修點功德,來生必定生於富貴家。

汝試細思之,富貴人,有幾個不造業的?

今日之國運危岌,民不聊生,皆是一班無智慧修行人之來生福報所搗亂而成者!

富貴人,有幾個不造業的試細思之,再細思之!

汝是甚麼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好好審察自己:是甚麼根性?能做大通家,有此根性,不妨「當仁不讓」:否則就得乖乖地,老實念佛。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71

世智辨聰之習染...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今之人,每以世智辨聰之資,研究佛學,稍知義路,便謂親得,從茲自高位置,藐視古今,

且莫說現今之人,不入耳目,

即千數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來,或法身菩薩示現者,彼皆以為庸常,不足為法

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聽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

如是習染,切宜痛除,否則如貯醍醐于毒器中,便能殺人。

今時此風尤盛——盡在不言中!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68

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如欲作觀,必須熟讀觀經,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淨佛現,境非外來,唯心所現,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則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則觀想之益,殊非小小。

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人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又云:「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故云:「觀想之益,殊非小小」。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因茲妄欲見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現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業所現?遂大生歡喜,情不自安,則魔即附體,喪心病狂,縱令活佛現身救度,亦未如之何矣!

經云:「……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衡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大佛頂首楞嚴經九)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以致求益反損也

若「魔附體」而「喪心病狂」,其損大矣!可不慎乎?

善導和尚云:「未法眾生,神識飛颺,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詳審。

問: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

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

無外雜緣,得正念故:

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

順佛語故。

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念報佛恩故: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願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臥,必須厲心克己,晝夜莫廢:前念命終,後念即生,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豈不快哉!(念佛法要卷一—善導大師淨業專雜二修說)

又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則幸甚。

誠懇非但能除魔境,且能滅罪增福,讀文鈔中「與徐福賢女士書」可知(見四五六頁—誠敬義見四六一頁)。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66

「魔事」...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蓮池大師曰:「不論男女、僧俗、貴賤、賢愚,無有一人不堪念佛」,是謂「攝機最普」。只此一句「阿彌陀佛」,三歲孩童也會念,是謂「下手最易」。且「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何樂而不為?

至於「魔事」,省庵大師著有「念佛著魔辯」,茲敬錄出,以供參考:

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有諸?否乎?」

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參禪、念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論魔事,二俱不免。」

或者曰:「敢問:何謂也?」

曰:「魔事之來,其由有三:一者教理不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覺察。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復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

參禪、念佛,譬如行路,經教如輿圖,善友如引導,覺察之心如識路通塞。雖兩條塗路夷險不同,俱不免錯誤之患。參禪且置。

只如念佛:

或有厭平坦而好奇特者,

或有捨直截而求紆曲者,

或兩路兼行,兩路俱失者,

或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者: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

念佛一門,極圓、極頓,至易、至難,口;

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字,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

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初開淺解,復自謂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心外無佛,連求取證,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魔鬼因之遂入其體,為風(瘋)、為狂,都不覺知:此善友不遇之過也

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

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幹,無處不有。

是故,

見地高,則我見俱高:工夫進、則我見亦進

若不時時檢點,刻刻提撕,則念念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

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兒增長,少有所得,則生憍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有修行,終成魔事,此自不覺察之過也。」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祇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何藉善友經教???」

省庵曰:「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

況念佛為出生死要門,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

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

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經教而知念佛,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

曰:「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遍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日進焉。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

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如其未得一心,

或有以 輕安 為禪定,淺解 為 深悟者,隨有所得,生 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

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

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顛倒既起,魔事興焉。

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

淨土文云:『身無病苦,心不顛倒』。

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在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

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安可不自勉焉?

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

奈何!

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

此文見「省庵大師語錄」上卷。

文中「念佛」,應包括觀想、持名。就是持名念佛,如果教理不明,不遇善友,不知覺照(不懂教理,焉能覺察?)亦難免魔事。

印祖所謂「不致或起魔事」,應是明理行人—最起碼也得了知念佛要義,粗知淨土三經才行。

然則「臨終佛現,寧保非魔」?

蕅祖曰:「念佛見佛,已是相應,況臨終非致魔時,何須疑慮?」(阿彌陀經要解)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66

正本清源之道;人心若轉,天災自息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在家人不隨眾,各人念佛,坐、立、繞、跪,皆無不可。

但不可執定一法;

若執定,則人易勞而心或難得相應。

當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則有益矣。

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繞念,或立念:昏沉去,當復坐念。

宜按鐘,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

這是開示個人自修念佛之方。

安士全書,實為末世最勝良導……務使迷昧之流,聞晨鐘而夢醒;貪惡之輩,見因果而心驚。人心若轉,天災自息

此係正本清源之道;即世諦淺近之法,而直達平出世深遠莫測之法之最勝方便也。

凡在知交,當為勸發。

無信心人,亦勿強勸,以係結善緣故,若一強勉,便雜煩惱雖有小功,實獲大咎,未能令彼得巨益,有礙自己利人心故。

既云化緣,就是要與人結緣;若強化之,如硬是要人簽幾千幾萬,如「早餐會」式,雖勉強付出,但內心反感,背後闇罵,豈非「大咎」?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58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

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

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

如是,

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

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幅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如器受電」:印祖在普陀山時,山上是否有電?寫此書時,電力是否已普及?皆未詳。不過,印祖對於電的功用,必已徹知,所以用此作比耳。

「如藥加硫」:不知何藥加硫的力用最迅速?無從知曉!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58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瞋痴心,人人皆有..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則其勢便難熾盛。

譬如賊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認做家中人,則全家珍寶皆被偷竊淨盡,若知是賊,不許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須令其遠去淨盡,庶財寶不失,而主人安樂矣。

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瞋痴一起,立即覺了,則立即消滅矣。

若以貪瞋痴為自家正主,則如認賊為子,其家財寶必致消散矣。

不學佛法,焉知心中有賊?

所以楞嚴經佛對阿難說:「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要賊「遠去」,非謂「趕盡殺絕」,

蕅益大師云:「賊無自己窟宅,不過就是王土王民:但因失撫御,致成巨寇。若能如法招安,則依舊王土王民,實更無賊可得」(楞嚴文句)。

如何「招安」?

「覓心了不可得」,何來貪瞋痴賊?

參參看!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