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魔事」...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念佛一法,約有四種,所謂: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攝機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蓮池大師曰:「不論男女、僧俗、貴賤、賢愚,無有一人不堪念佛」,是謂「攝機最普」。只此一句「阿彌陀佛」,三歲孩童也會念,是謂「下手最易」。且「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何樂而不為?

至於「魔事」,省庵大師著有「念佛著魔辯」,茲敬錄出,以供參考:

或問省庵曰:「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有諸?否乎?」

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參禪、念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論魔事,二俱不免。」

或者曰:「敢問:何謂也?」

曰:「魔事之來,其由有三:一者教理不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覺察。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復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

參禪、念佛,譬如行路,經教如輿圖,善友如引導,覺察之心如識路通塞。雖兩條塗路夷險不同,俱不免錯誤之患。參禪且置。

只如念佛:

或有厭平坦而好奇特者,

或有捨直截而求紆曲者,

或兩路兼行,兩路俱失者,

或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者: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

念佛一門,極圓、極頓,至易、至難,口;

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字,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

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初開淺解,復自謂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心外無佛,連求取證,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魔鬼因之遂入其體,為風(瘋)、為狂,都不覺知:此善友不遇之過也

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

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幹,無處不有。

是故,

見地高,則我見俱高:工夫進、則我見亦進

若不時時檢點,刻刻提撕,則念念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

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兒增長,少有所得,則生憍慢,譏嫌同學,誹謗行人,雖有修行,終成魔事,此自不覺察之過也。」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祇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何藉善友經教???」

省庵曰:「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

況念佛為出生死要門,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誰為引導?

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

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經教而知念佛,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

曰:「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遍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日進焉。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

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如其未得一心,

或有以 輕安 為禪定,淺解 為 深悟者,隨有所得,生 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

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

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顛倒既起,魔事興焉。

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

淨土文云:『身無病苦,心不顛倒』。

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在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

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安可不自勉焉?

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奈何?

奈何!

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

此文見「省庵大師語錄」上卷。

文中「念佛」,應包括觀想、持名。就是持名念佛,如果教理不明,不遇善友,不知覺照(不懂教理,焉能覺察?)亦難免魔事。

印祖所謂「不致或起魔事」,應是明理行人—最起碼也得了知念佛要義,粗知淨土三經才行。

然則「臨終佛現,寧保非魔」?

蕅祖曰:「念佛見佛,已是相應,況臨終非致魔時,何須疑慮?」(阿彌陀經要解)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