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顯示具有 1 複 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 複 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複)改瞋惡習--瞋者,見境而心起忿憎之謂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改瞋惡習


瞋者,見境而心起忿憎之謂
富貴之人,每多瞋恚。以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違忤,即生瞋怒,輕則惡言橫加,重則鞭杖直撲。唯取自己快意,不顧他人傷心。
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
亦心意煩燥,肝目受傷
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中略)。
如來令多瞋眾生作慈悲觀者,以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
既是過去父母,則當念宿世生育恩德,莫能酬。以小不如意,便懷憤怒
既是未來諸佛,當必廣度眾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來度脫。(中略)。
又吾人一念心性,與佛無二。只因迷背本心,堅執我見。則一切諸緣,皆為對待。如射候既立,則眾矢咸集矣。
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無所有。猶如虛空,森羅萬象,無不包括。
亦如大海,百川眾流,無不納受。如天普蓋,似地均擎,不以蓋擎自為其德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自喪其德。雖具佛心理體,其起心動念,全屬凡情用事。認妄為真,將奴作主。
如是思之,甚可慚愧
若於平時,常作是想。則心量廣大,無所不容。物我同觀,不見彼此。

逆來尚能順受,況小不如意,便生瞋恚乎哉。
(印祖文鈔--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2:18:08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7&Review=office2

(複)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灕狼狽之患~~人入大城。必先覓安下處。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


龍舒淨土文  王日休居士譔 


    普勸修持五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

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

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

有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


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灕狼狽之患。
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
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
無淋漓狼狽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
且先覓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塗。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
人何為而不修
予一相識。平生多殺魚之罪。晚年得疾。有似中風。予憐其罪惡疾苦。乃往見之。勸念阿彌陀佛。堅不肯念。但與予說雜。豈非無惡業所障疾病所昏。已不能迴心念善。閉眼之後。將奈之何
故修此者。宜急早回首也。
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隱者。
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
何大蔽也。
蓋不知所謂我者。初不曾死。唯業緣盡而去耳。故不可不修淨土
以求蓮華中生。而受清靈之身無極之壽。以脫一切生死苦惱也。
 
敬錄  龍舒淨土文  王日休居士譔 
http://book.bfnn.org/books/0003.htm#a03

(複)早晨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人何為而不修乎

龍舒淨土文  王日休居士譔 
      淨土起信二
      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論其跡。則見於早晨一茶之頃。而不必終日泥。十念法門是也。

      蓋修持法門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雖罪惡之人。佛亦不棄。迴心向善則為善矣。
      故此十念法門。人皆可以通行。
譬如久為暗室。一燈照之。則為明矣。
故雖殺牛屠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
所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
故在官不妨職業。在士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人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參禪。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
故曰。其修持工夫。見於早晨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人何為而不修乎
今有販物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則必自喜。以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亦必自喜。以為及程之多矣。
是於外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兩錢而得一錢之價。必憂之以為喪本。兩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憂之以為費日。
是於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憂也。

何於吾身之光陰有限。則日沒以過。其失大矣。而不以為憂
      於淨土之因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為喜。是徒見小得小失而知憂喜。及得失之大者則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
況不費時刻。用力甚少。而收功有不可盡言者。
人何為而不修乎
此時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敬錄  龍舒淨土文  王日休居士譔 
http://book.bfnn.org/books/0003.htm#a01

不嫉妒-- 人有才德,我當贊嘆,彼於社會,必有貢獻, 若生嫉妒,是謂愚癡,業報 奪汝,宿世 慧思。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時時隨喜
不嫉妒--
人有才德,我當贊嘆,彼於社會,必有貢獻,
若生嫉妒,是謂
愚癡,業報 奪汝,宿世 慧思。 (印光大師--德育啟蒙)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上午 11:45:05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時時隨喜

人生世間,不可無所作為。
但自盡誼盡分,決不於誼分之外,有所覬覦
士農工商,各務其業,以為養身養家之本。隨分隨力,執持佛號,決志求生西方。
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或出資,或出言,為之贊助。
否則隨喜心,亦屬功德。
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
如順水揚帆,更加艣棹,其到岸也,不更快
(印祖文鈔--復寧波某居士書)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1:29:19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6&Review=office2

「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主講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淨土宗的國家。
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理解淨土宗的殊勝的,還是很希有。
中日共尊舉世敬仰的善導大師有兩句話「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這是說世尊為什麼出興於世,到人間來說法,來度眾生,開演種種的教化,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說彌陀如來的本願
這兩句沒有什麼特殊的名詞術語。就是佛所以興出世,唯一要說的是彌陀的本願的海嘛,都能懂。
但真能懂得,確實十分希有。
大家想想看,佛說這麼多法,怎麼說就是說彌陀本願海呢?
這裏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經語深。
我們一輩子把這兩句話能夠真正明白了,就沒有白來一趟啊!
這話只有像善導大師這樣的水平才能說得出。
所以蓮池大師說:善導大師人稱是彌陀化身,縱然不是彌陀,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我能聽到這樣殊勝的開示,深感佛恩。
由於感恩故想報恩,所以今天抱病來到這個念佛道場,為彌陀本願大海敬申供養淨宗心要。
佛法是傳心之法,心法的綱要稱為心要。
淨土三經中《阿彌陀經》稱小經,《無量壽經》稱大經。有的竟當作一部經,《阿彌陀經》稱小本,《無量壽經》稱大本。
所以我們就從這兩部經研究淨土宗要。因為《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阿彌陀經》則是流傳最廣天天念誦的經。


 
敬錄  淨宗心要 黃念祖居士主講
http://book.bfnn.org/books/0101.htm#a01

(複)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 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慚愧

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懺除宿業。
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
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
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
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別修也。
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
(印祖文鈔--淨土指要)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4:01:49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慚愧

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
雖位至等覺如彌勒菩薩,尚於二六時中,禮十方諸佛,以期無明淨盡,圓證法身。況其下焉者乎?
博地凡夫通身業力,不生慚愧,不修懺悔。雖一念心性,與佛平等。由煩惱惡業障蔽心源,不能顯現。
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不但了無光明,即銅體亦不顯現。
若知即此全體塵垢之鏡,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礱,日復一日,積功不已,銅質自露。又復加功,光明漸發。光明雖發,磨礱更切,力極功純,垢盡明復,照天照地,爲世至寶。須知此光,鏡本具足,非從磨得。若非本具,從磨得者,磨磚磨石,亦應發光。
又須知此光,鏡雖本具,不磨則永無發光之日
衆生心性,亦復如是。
雖則與佛平等,若不改惡修善,背塵合覺,性具功德,永不能發。
以本具佛性之心識,造長劫沈淪之業苦。
猶如暗室觸寶,不但不得受用,反致受其損傷,可哀也已!
印祖文鈔—覆鄧伯誠居士書二)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上午 12:51:10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6&Review=office2

(複)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 過年的警語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學佛對年節的觀點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用處
若不及早修持淨業,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
枉將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於之乎者也中矣。
可不哀哉。
淨土法門,貴乎實行。
今既知之,當隨分隨力行之,方有實益。
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聖號,以期近則消業障而增福慧,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則仍是文人習氣。有此習氣,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實萬難萬難。
果能發大菩提心,於公私之暇,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則將來之母儀閨範,師範女流,與預會蓮池,親承佛記,皆可必得矣。
(復張曙蕉居士書三)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上午 09:16:44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過年的警語

仲春來山,瞬息半載。縱壽百年,彈指即過。一息尚存,當求出路。毋使臨終,悔之無及。
每憶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信心難生。四者幸備,尤當努力。
如登寶山,要得摩尼。良以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生死不了,難免墮落。
所以如來極勸眾生,發真信心,及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
當以供養三寶,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種種功德,不求來生人天福報,不求現世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
則與佛誓願相契相合,感應道交,定滿所願。
如人墮海,有船來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
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難免沈溺。
佛欲令汝超凡入聖,汝卻願得有漏之福。福報一盡,永墮三途,如摩尼珠,用彈簧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
可不惜,宜警省者焉。
(印祖文鈔--與某居士書(代了餘師作))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上午 11:49:56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6&Review=office2

(複)念佛非愚人的事

淤泥不染  竺摩法師著
        
念佛非愚人的事

有人說:念佛法門只適合愚夫愚婦修學,不適合知識階層修學。
這是不理解念佛真義的人,把念佛法門低估了!

他們將所謂的知識階層看得太高貴而把愚夫愚婦看得太低賤了!

屬於知識階層人物的大論師、大學者修習念佛法門的,撇開中國淨土宗的十三代祖師不算,
西天的文殊、普賢、勢至、天親、馬鳴、龍樹等諸大師,皆為智德高明的知識份子,他們都是提倡念佛,歸宗淨土的。

文殊有偈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煩惱,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勢至圓通章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華嚴普賢菩薩,在善財童子遍參諸善知識證悟後,為說「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並令善財及華藏海眾,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圓滿佛果。
天親菩薩撰往生論,開示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五門,勸修成就,得生安樂國,見彼阿彌陀。

龍樹十住毗婆沙論說:「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馬鳴大乘起信論說:「最勝方便,專意念佛,即得往生,終無退轉。」

足見念佛法門,不專是屬於愚夫愚婦的。
 
           敬錄  淤泥不染  竺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299.htm#a02

(複)「閻王 四封信」~念佛非老年人的事~

淤泥不染  竺摩法師著

     念佛非老年人的事

有人說:念佛是老年人的事,青年不必學得太早。
意思是老年的人,快要離開這個世界,應該及早念佛,將來才可往生西方;年輕人則不必學念佛,早生淨土。

誰能預料,世事無常,壽夭不定,大限之期,不論年老年少,一樣要去。

老的固然要去,少的也一樣要去,或甚至死得比老的還要早一點。

所謂:「莫謂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昔賢詩:「奉勸諸賢及早修,光陰如箭去難留,寒來暑往催人老,不覺青年白了頭!」

有一個叫做「諉過閻王」的故事,十分有趣。

其內容是說昔有一個老人死後被閻王召去審判。

因老人在生多作惡事,不修善行,所以閻王就咬牙切齒地呵責他:「為人在世應多修善,為何你卻作惡多端?」

老人硬嘴反詰閻王,怪閻王為何不先寫信通知他止惡行善,使他好做個準備。
閻王謂早已寫四封信通知他了。老人問是哪四封信?

閻王說:「有一日你吃飯時,自覺牙齒搖動,有這回事嗎?」老人答:「有。」閻王謂這是第一封信。

接著,閻王又說:「又有一日,你對著鏡子,發現頭髮忽有斑白,這是第二封信。你有沒有收到呢?」老人點了點頭。

閻王掃了老人一眼,又繼續說道:「接著我又送了兩封信給你:幾年後的某一天,你發覺面有縐紋,這就是第三封信。

最後,你自覺頭痛暈倒,那是第四封信,通知你死訊快到了,你自執迷,不肯檢點,反諉過於我,怪我沒有寄信給你!」

老人至此無言以對。當時旁邊跪審的一個年輕小鬼,忽對閻王提出抗議:「他不理會你那四封信,年老而死,被你呵責,尚有道理,而我則年紀輕輕就死了,為何你不來信先通知我呢?」

閻王道:「我也寄過四封信通知你:

一次你從單車上跌倒,

一次你從馬上跌下,

一次你在花園打球暈去,

一次你游泳溺水昏迷。

四次的訊息,都是警告你雖年輕,也會死亡的,你不醒覺,卻來怪我!」

小鬼聽了,啞口無言,深悔來不及修善,已赴黃泉。

現在各人自己省察,究竟寄來幾封信了?

趕快修行,莫待老來,被閻王呵責,悔之晚矣。

            敬錄  淤泥不染  竺摩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299.htm#a02

(複)辦事修學,如何能不求熱鬧?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辦事修學,如何能不求熱鬧?

臨終一關,最為要緊。
世有愚人,於父母眷屬臨終時,輒為悲痛哭泣,洗身換衣。只圖世人好看,不計貽害亡人。
不念佛者,且置勿論。即志切往生,臨終遇此眷屬,多皆破壞正念,仍留此界。
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牽後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極。
臨終正念昭彰,被魔眷愛情搬動等破壞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親友知識各以己物,令其擔負。擔負過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
此之得失,雖由他起,實屬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惡業力所致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俾各知所重在神識得所,不在世情場面好看,庶可無虞矣。


(印祖文鈔--陳了常優婆夷往生事跡兼佛性發隱)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4:56:40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5&Review=office2




(複)如何除慢...縱人負我德,亦常作我負人德想...凡暴戾之氣,皆從傲慢而起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如何除慢
古人修行,皆能證道。今人修行,少見明心。
豈人根之不等,抑亦敬之所致耳,歷觀傳記高人,咸皆視經像如視活佛。其敬畏之跡,雖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能仿佛一二。
因其恭敬之極。故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
觀於二祖立雪,程門立雪,可見矣。
今人視佛像如土木,視佛經如故紙。縱有信心,讀誦受持,亦不過供其口頭滑利而已,有何實益之可論也。
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
願閣下以博學宏詞,提倡佛法時,必須常以此普利一切。
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印祖文鈔--復濮大凡居士書)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12:10:13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如何除慢
然學道之人,以治習氣為修行第一步工夫
若能克除一分習氣,其工夫方始實得一分。否則有因無果,難得與佛相應也。
汝既知性情暴戾,當時時作我事事不如人想。
縱人負我德,亦常作我負人德想
覺自己對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無已。則暴戾之氣,便無由生矣。
凡暴戾之氣,皆從傲慢而起
既覺自己處處抱歉,自然氣餒心平,不自我慢貢高以陵人。
(印祖文鈔--復郝智熹居士書)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2:24:55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5&Review=office2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複)呂祖勸世歌...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呂祖勸世歌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
勸人莫作。

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算甚麼命,問甚麼卜。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

力行此言,神欽鬼伏。

敬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博愛平等(百字銘)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博愛平等(百字銘)

耕夫役役,多無隔宿之糧;
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敬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創業常念(十富)謠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創業常念(十富)謠

一、不辭辛苦走正路,理當富。

二、買賣公平多主顧,忠厚富。

三、聽得雞鳴離床舖,勤奮富。

四、手腳不停理家務,勞動富。

五、當防火盜管門戶,謹慎富。

六、不去為非犯法度,守分富。

七、合家大小相幫助,同心富。

八、妻兒賢慧無欺妒,幫家富。

九、教訓子孫立門戶,傳家富。

十、存心積德天加護,為善富。

敬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十窮)吟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革除積習(十窮)吟



一、只因放蕩不經營,漸漸窮。

二、錢財浪費手頭鬆,容易窮。

三、朝朝睡到日頭紅,懶惰窮。

四、家有田地不務農,好逸窮。

五、結交豪官做親翁,攀高窮。

六、好打官司逞英雄,鬥氣窮。

七、借債納利裝門風,充闊窮。

八、妻孥懶惰子飄蓬,命當窮。

九、子蓀結交不良朋,損友窮。

十、好賭貪花捻酒盅,徹底窮。

敬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複)石天基莫愁詩...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石天基莫愁詩

人生在世一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

百歲光陰能有幾?一場扯淡沒來由。

當年楚漢今何在?昔日蕭曹盡已休。

遇飲酒時須飲酒,青山偏會笑人愁。

敬錄 醒世詩詞選 于凌波居士選輯

http://book.bfnn.org/books3/2029.htm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複)邪見

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蕅益大師選錄

印光大師鑑定 李圓淨居士編排 般若念佛會整理

◎邪見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行人欲生彼國,出離生死,先當深識求生彼土真妄之心。

且謂如是極樂世界,為是在境,為是在心,

若在於心,但有虛想,無土可生。

若在於境,雖然生處,又復失心。

若謂心境二俱求生,則我身心是一,寧生兩處。

若謂心境是一,一心求生,則自今心境宛爾,難說是一。

又極樂娑婆,淨穢不同,況是世尊垂教,敕令捨穢求淨,一義奚得,四句既不可求,

或謂處處皆是西方極樂,

或謂心淨則是極樂,

或云極樂不離這箇,若作此解,皆名邪見


敬錄 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蕅益大師選錄

印光大師鑑定 李圓淨居士編排 般若念佛會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2/1342.htm#a089

(複)學佛以念佛最穩當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97.04.30)--

學佛以念佛最穩當


我們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亙古亙今。雖十惡五逆,他的本具靈光,不減一絲毫。

但如明鏡蒙塵,愚者以為沒有光明。卻不知拭去塵垢,其光明還現現成成。

所以念 阿彌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塵垢的最好方法

念來念去,無非顯自心本具的阿彌陀佛。自他相應,感應道交,往生妙義,可勝言哉。

念佛的人,只要至誠懇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

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誠,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

(印祖文鈔三編--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12:09:12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97.04.23)--學佛以念佛最穩當

念佛一法,至極穩當。小慧之流,每棄佛力而修仗自力之法。非愚即狂,莫由挽救

吾人但當深信,固守淨宗之旨。當不至流入邪外,及以意見明瞭為親證也。

近有高明真切用功,流入偏知謬見。貢高我慢,藐視念佛者,亦復不少。此等皆因不自量,而妄以己之能了知,為能證得也。豈知坯器未火,經雨即化為塵土耳

(印祖文鈔三編--復鄭慧洪居士書三)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上午 08:57:31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97.04.02)--學佛以念佛最穩當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

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

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

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

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

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

(印祖文鈔正編一→書一)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1:50:48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4&Review=offic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