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印光大師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啟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印光大師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啟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
但以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故復於十方世界,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以施無畏,而垂濟度。
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但現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橋樑道路,藥草樹木,樓臺殿閣,亦隨機現,總以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事。
凡遇刀兵水火,惡病惡獸,怨家對頭,惡鬼毒蛇,種種危險者,果能至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可蒙菩薩加被,轉危為安。
現在殺劫瀰漫,全球皆無安樂之處,亦無安樂之人。
願中外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同以觀音救苦救難之心為心,同以觀音利人利物之事為事,則人我念空,鬥爭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樂天常。
定業難轉喪身失命,亦可仗菩薩力,往生西方,則是因宿業而殞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
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鑒此愚誠!
釋印光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34


信、願、行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民國王博謙居士佛學淺說節要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這三件要事,是缺一不可。
何謂信
信是入道之門,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倘然不信,何能修行?
倘信心不深,修行必不得力。
所以念佛的人,
要信本師教導我們念佛的話,是決不會錯的;
要信阿彌陀佛的弘願,我如念佛,他一定來度我的;
要信西方是確確實實有一個極樂世界的;
要信彌陀經上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勝妙莊嚴,是確確實實有那許多好處的。
何謂願
既然相信娑婆世界有種種苦,便願速離婆婆。既然相信極樂世界有種種樂,便願往生極樂。
此願既立,堅如金剛,泰山可移,願不可奪。
不但對於娑婆世界種種聲色、貨利,不再有一絲一毫的貪戀,
就是有人說:另有一個世界,比極樂世界還要好,我也是直往西方,不願到他處去的
就是有人說另有一個法門,比念佛法門還要好,我也是死心塌地念佛,不願去學別種法門的。
必須如此立願,才能趁彌陀大願之船,到彼國蓮池之岸。
何謂行
既然信有西方,既然願生極樂,必須勇猛進行念佛一法;兼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西方雖隔十萬億佛土,我若一心念佛,念到極處,舉念即到。
若不專一其心念佛,則業力凡夫,何能到佛菩薩的境界?
既然信了願了,非一心的念不可,非懇切至誠的念不可。因為生死無常,念佛心不專一,則不能感佛接引。
倘若閻王爺的勾票一到,那就只好隨他去受生死的苦了!
所以修行念佛的人,念佛必須勇猛精進,專心一致,掃除一切妄念,放下一切世緣,綿綿密密,心口相應,一日十二時中,無一時一刻一分一秒不念佛。
字從心不從口,口中不念,心念也是一樣。但專靠心念,易於懈怠,每日至少必須口中持誦一千聲,愈多愈佳。)
行也念佛,坐也念佛,立也念佛,臥也念佛,閒也念佛,忙也念佛,雖在造次顛沛的時候,也不離佛;
等到功夫純熟,就是睡中夢中也在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決定生西,決定成佛。
倘若今天念,明天不念,口中念,心中不念;念佛時心中有佛,不念佛時心中無佛:像這種悠悠忽忽的念佛,也不過替來生種一點淨因罷了
若要生西成佛,是做不到的。
這不怪佛不來度你,只怪你自己念佛不誠。
憨山祖師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至理名言,切記切記。
【按】此信願行三法,確極要妙,望我念佛同倫,必須如此深信切願,常勇猛精進,專勤念佛,纔能念到一心不亂,決定生西成佛。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32

大大病根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民國劉洙源復禮居士佛法要領節要

念佛加行有二:
一曰莫妄想、凡對一切境界,並將為空,不可執著以起想念。世間受生,皆由妄想所成,此乃生死根本,不可不知。
二曰耐冷淡、世人造業,都由耐不得冷淡。既欲做個出世賢聖,猶與世俗貪逐五欲無異,不惟佛不得成,閻羅老子不是瞎漢。
何緣妄想,就因耐不得冷淡,此是大大病根。若先除此二病,心內自寂靜,智慧自光明,于佛法有趣向分矣。

學法因地貴真,求了生死,求生西方,此正因也
求世俗果報,邪因也。
求持咒靈驗,求神通,亦邪因也。
戒之戒之!
問日課如何定?
努力念佛盡之矣,四字六字俱可,跏趺坐最妙,暇時加念普賢行願品。
生計不裕,即營他業,未嘗不可,所謂「治生產業,不礙圓宗」,但不可犯十惡業耳。
從前知見,務希掃除淨盡。附佛外道書籍,屏之遠方,或付丙丁。一心念佛,莫求義解。

【按】因地不真,果遭紆曲,故念佛因地貴真。以莫妄想耐冷淡為加行,方能一心念佛,願以全力注之。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31






專修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清楊仁山文會居士遺集節要

承問念佛下手處,曇鸞法師有無後心,無間心之語,信內光景易移,早辦前程等語,有後心也。
人命在呼吸間,何能存此後心?
無論千念萬念,只用當念一句,以為往生正因。前句已過,後句正出,亦在當念。
如是,則心不緣過去,不緣未來,專注當念一句,是謂事一心,
無論何時可以往生。久久純熟,當念亦脫,便入理一心,生品必高。
其無間心,即是無後心之純一境界也。

曰:求生淨土,必須發菩提心,修六度行,不亦難乎
答曰:無難也。凡信淨土法門者,發願自度度人,同證佛果,即是菩提心矣。
專修念佛,見得世間財物無一可樂,不起慳貪想念,即與施度相應矣。
專修念佛,逆境現前,不生瞋恚之心,即與忍度相應矣。
專修念佛,心不散亂,即與禪度相應矣。
專修念佛,不受世俗愚迷,即與智度相應矣。
初行之,即是日用尋常,漸次增進,便成菩薩妙行。

【按】祗要深信切願,守定當念一句,不緣過去未來,截斷前後心識,即事一心。心不散亂,不起貪瞋癡,願自度度人,同生極樂,即與六度行及菩提心相應矣。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