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運掌助昇法(宋堯階居士補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運掌助昇法(宋堯階居士補錄)

氣絕後。身未冷盡。仍須近耳喚佛。及敲磬和音不斷。如其全身皆冷。惟有頭頂尚溫。可知生西無疑。不必再喚。
但為敲磬念佛。待念至頂溫散盡為要。(足底溫足底溫入地獄。膝溫投畜生。腹溫落鬼道。胸溫轉人道。眉間溫登天界。頂溫超生西方。)

若探其頭頂先冷。而胸腹膝足等處。或有尚溫。則其性靈尚在溫處。
佛聲磬聲。仍不可絕。並可請人用掌運之法。助其性靈由溫處昇向頂門。因生西者。必從頂出也。運掌之法。可平展兩掌。虛覆在溫處之上。惟不可著身。約離身半寸。
遂將兩掌用勁向上推運。直至頭頂。兩目精神專注於掌。默想其靈隨掌直向頂門上去。
此時口中禱告曰「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來接引某某之靈。從頂門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往生。決定往生。」
頻頻運掌。反覆禱告。
再念彌陀觀音聖號。如是神注掌運口念。三業並施。倦則換人輪流。或半日。或一日。切勿中止。必至其身各處冷盡。惟留頂溫乃止。
此之性靈。既得佛聲磬聲提醒不絕。又得掌運神注助力不息。或遲或早。必能昇向頂門。見佛往生也。
然呼喚及掌運之人。能請得念佛功深。慈悲心切者為上。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24

設祭切忌殺生...當用素食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設祭

設祭切忌殺生。
因殺生之業。能重累死者受報。中陰一見此事。即力呼止。奈眷屬人等。陰陽所隔。置若罔聞。殺生如故。於是死者不禁有瞋念生起。如瞋心一起。立即墮入惡道。設祭者切宜注意。
若欲祭者。當用素食。香花乳酪。酥果。
地藏經云。「汝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於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即殺生等惡)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辨。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略云「有名希祠鬼者。行動自由。能歷異方。如鳥凌空。往還無礙。所以墮此之故。有二。一為生平迷於習俗之論。以為死必作鬼。每希命終之後。子孫餐以飲食。由執此見。兼有宿善。遂流入此類。常餐祠祭。二為生平性愛親知。欲令皆富。惟己所積財物。慳吝居心。雖有餘剩。不能布施。乘斯惡業。亦流此類。以戀生前財物故。故住本舍旁邊。便穢等處。親知追荐。見而生感。頗悔前吝。由此善念。亦餐祠祭之福。」

灌頂經卷六略云。「生平無善無惡。臨終又不遇他種異熟果出現。死後為鬼。頗得自由。此類之鬼。每棲於自他墳墓中。藉骨骸餘氣以為靈。有祭之者。亦得享受。骸骨既朽。則失所依。而別求未朽而無主者附之。」

正法念經卷十六略云「有名□望鬼者。生平賣買價值。不以道理。欺誑取物。自鳴得意。布施。誠信。福德。禁戒等。皆非所講。常懷嫉妒不親善友。命終即墮斯類。是鬼面色皺黑。淚流而下。手腳破裂。頭髮覆面。飢渴逼身。辛酸悲叫。若其子孫。為其先靈設祀。此鬼乃得食之。餘一切食。悉不能受。」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23

往生淨土...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往生淨土

修淨業有素之人。臨終直至所往。即生淨土。不必經如上之種種境界。
但七七日中。代為念佛。亦能令其增高品位。功不唐捐。
至往生淨土。原本十方均可。惟極樂世界獨推緣厚。
往生種種感見。依據觀無量壽經分之為九品。茲謹述於下。

上品上生感見三聖及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現在其前。以金剛臺迎接而去。頓生彼國已。聞佛說法。即獲無生法忍。隨遍歷十方佛土。次第受記。

上品中生。感見三聖有無量大眾眷屬圍繞。以紫金臺迎之。即生彼國七寶池中。經宿華開見佛。

上品下生。感三聖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及五百化佛來迎。即生七寶池中。經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得見佛面。


中品上生。感見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現前演說讚歎己。遂坐蓮華臺往生。蓮華尋開。聞妙音聲。得阿羅漢道。

中品中生。感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來迎。即生彼國寶池中。經七日華開。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果。

中品下生。此類根機。因聞善知識開示。歡喜信受。乘願而終。不詳境界。惟既生彼國。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大勢至。聞法歡喜亦得須陀洹果。


下品上生。感見化佛化觀音化勢至來迎。即乘寶蓮華隨化佛往生。在寶池中經七七日華開。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中生。先見地獄猛火。後忽化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即被迎接而去。生七寶池中。經時六劫。乃得華開。見二菩薩說法。

下品下生。感見金蓮華。猶如日輪。現在其前。隨即往生。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方能開敷。見二菩薩說法。以上三種。皆緣善知識開示念佛。及自己懺悔罪愆為主因。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19

超薦應具之條件...作佛事功德。定有特效。(念佛為主)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超薦應具之條件

依密法言。成就菩提計有三等。上焉者剋期取證。中焉者命終升登。下焉者中陰成就。
親屬如為作佛事功德。定有特效。(念佛為主)
蓋中陰身。具有漏通力。故其被種種驚慌。恐怖之所驅迫。彼當自計有何善法。令彼脫離。若有種種導示。念佛。超薦。當極感受。願樂欲聞。效力每出意表。
但須具有下例三種條件。
一(齋戒)舉家一律持齋。來賓亦不得特設酒肉。其他污穢並須禁戒。
二(誠懇)對於亡者應誠懇思念。以求感通。不可以飾門面為心。不可徒委責於人。按宋屠長卿筆記云。「通州司馬養謙。嘗為亡夫人廣修佛事。數年後其妾暴亡。經宿甦。哭告司馬曰。妾死入冥府。見夫人被閉一暗室。謂在此間苦不可言。請急作功德。以救之。妾曰。夫人亡後。相公大作佛事。都無益耶。夫人曰。經懺薦度。固須慎選有道之僧。尤須主者齋戒至誠。乃滅罪增福。向者沙門誦經堂上。相公弈棋室中。何益之有。司馬聞之。亦大哭。乃擇戒德名僧。清淨嚴肅。作道場三晝夜。」此長卿目睹之事。斯亦孝子賢孫所當知也。

三(揀擇)對於法師宜揀擇道行真正者而禮聘之。其恣意破戒。及唯利是視之輩。皆勿濫請。

按法師如戒律淨行有所缺犯。或於儀規未合或昏沉。或妄想。中陰具漏通力。以為欺誑於彼。即必自覺失望。而悔生。因悔生。而發瞋恨。淪入苦趣矣。
善知識當作如下之開示云。

某某僧伽身即佛身。當作依法不依人想。任彼作法之人如何錯誤。必因我之意業未盡。譬如照鏡之人。其面不淨。鏡相亦復不淨。是必我自心念本不淨。汝當如是作意。至誠敬愛。則凡所修。變為純白佛事。仍不失歸於自身之利樂。家屬如延僧為作佛事。可預對靈前導示七遍。雖修法失恭。當仍獲利益。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18

勝劣色光之判別..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勝劣色光之判別
中陰身因經歷諸苦。乃自計曰。傷哉。我今所受。何其苦也。我將往覓任何之有生身體。
因此遂四處狂奔。心意散亂。莫自休止。有時或於橋梁處。阿蘭若(即廟宇)及浮圖(即塔)等處暫一停憩。但不能過久。因中陰身之四大輕微。異於生前色身之粗靈。能作勾留。於是又不免深自懊喪。自覺飄蕩失所憑藉。悶苦惶悚。
甚至自念。吾今但欲得人身。任何代價不惜。故輾轉覓取得自己舊有軀殼。但屍身早經家屬親友運置入柩。或地葬矣火葬矣。因無屍可入。乃悲不自勝。心灰意懶。無窮憂苦交攻蝟集。
其時即有 輪迴 六凡道之劣光。倏忽顯現。業力應感何道。彼道之光。當愈益明顯而現。
見(天道光)微白。(人道光)淺黃。
(阿修羅道光)淡綠。(地獄道光)如黑煙。(餓鬼道光)淡紅。(畜生道光)淺藍。

又有五方佛界。放射 強烈 燦爛眩耀藍色光。清淨白光。黃色光。紅色寶燄妙光。強烈紅光。如是等種種佛光。交相亙攝。
奈因業力故。反畏縮懼怕恐怖佛界放射之種種強烈光。而喜著彼諸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道。所放射之種種薄弱光。於是即投入六道。永受諸苦矣。

按以上所述 六凡道光。柔和易入。殊覺可意。但此光係墮落之光。切不可喜著。應急避免。
唯當一心誠敬。自己作意。振作精神。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務須捨易就難。毫無怯弱而投入其強烈光。彼強烈光是佛光。是恩光。是解脫光。是超凡入聖光。若舉身投入即可身登佛國。永享極樂。永離六道沉淪之劇苦也。
善知識當作如上之開示。
家屬於此七七日中。仍當循次輪班每日三次念佛救度。蓋通常死者之業識。必須經歷七七四十九日迭變中陰之境界。如在此七七期中念佛救度。定能于任何一日。得如法度脫也。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10

初入中陰境...當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慈父。大悲觀世音菩薩。來相救度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初入中陰境

人於氣絕命終後。靈識離體未能即得解脫者。大都經過一種昏沉迷惚境況。為時三日半至四日之久。而頓覺清明。謂之初入中陰境。在此一剎那之清明。或可見家屬人等。

又通常死者離體之業識。每自迷悶。且自計曰。我豈已死。抑尚未死乎。彼亦恍惚能見其親屬人等。一一當前。猶如夢中相逢。

按此時方不自知其已死。抑未死之際。親屬人等。當每日三次輪班代為念佛救度。(念佛照常課或飭終津梁)
仗佛力故。以導其往生極樂。蓋雖有業力。亦不能為阻。
譬如日出。昏夜破曉。妙明淨光。自能消滅其業力之黑暗也。
又此際死者靈識倏入新界。正自莫知所可。故必趁此念佛以為救度。請善知識開示。使令趨歸樂邦。

又按善知識開示云。

某某。汝若向水中。或鏡中觀之。不見有面像映現。緣中陰身。已脫離此人間所具血肉等聚之四大色身故。當知已入中陰身境界。
惟最切要者。汝此時不可有一念記掛於任何事。
當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慈父。大悲觀世音菩薩。來相救度。
斯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當必立即應感而至。
務祈善自作意。善知識當作如上之朗誦開示。(三遍)家屬一日三次念佛救度。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07

中陰...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中陰之說明

中陰又譯中有。即凡夫之人現身死時。便名死陰。又譯死有。後生再生。則名生陰。又譯生有。死後尚未轉生。過渡七七四十九日之間。乃別有一身謂之中陰。(俗稱謂靈魂。其實名雖略同。其義迥別。)再淺言之。已離此處。未至彼處。已死未生之間。兩邊不著。中間所有。謂之中有。或名識神。即中陰也。
惟修持有素。與極善之人。直至所至。或生淨土。或生天界。極惡之人。或墮種種惡趣。不入中陰。普通之人。皆入中陰之階段也。

按俱舍論云。欲界中陰之身量。如五六歲小兒。諸根明利。但依於倒心。(倒心謂於男女起淫慾想)

四大分離之循次及狀態

人身堅硬屬地。流動屬水。煖氣屬火。動轉屬風。此四種物。遍滿大千世界。故稱為大。

(地大降於水大)其時人體四週以至一毛孔間。遍覺有重大壓力侵襲內臟。乃至骨節俱感受窒礙之逼迫。其悶重苦痛。難言難宣。故有手足抽褚搐。筋肉顫動之表現此其證也。

(水大降於火大)則遍體冷氣襲人。刺入骨髓。內臟肉顫。以至肝腸冰雪。內外霜寒交侵。爐火難去其苦。雖裸臥冰雪。亦難道其萬一。此時外表色灰白。氣喘身顫。即其證也。

(火大降於風大)其時生機大半退失。抵抗力薄弱。苦勢更張。風煽火熾。熱盛如焚。內臟外支如煎如蒸。肌肉筋節似刳似割。痛極而變僵木。此時外表面赤神昏。氣出少納。即其證也。

(風大分離)其時病者之體。忽爾覺受一種如被極狂烈之風。吹拆其體。碎為塵埃。至極支解之痛苦。此時四大各散。六根敗壞。惟聽其神識隨生前造業輕重受報去矣。

按如生西方淨土。有阿彌陀佛威神之力。接引而去。或生天界者。有諸天迎接。仗自身善業力。神識離體時。殊有快感。當無如上之苦痛也。

惟最要者。家屬人等。切忌 哭泣 嘈鬧。恐被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亦不可急忙移動。如抽除墊具。臥褥。洗滌。更衣等等。必須經過八小時後。方可浴身。更衣。入柩。否則八識未全離體。觸動時。感受苦痛。因瞋恚而墮入惡道也。

又按死者生時。或雖信佛。但其修持懈怠。或因未具深信切願。
或因業障深重。臨終昏迷。認為未證往生者。當請淨宗善知識。對死者屍體。或對靈前。為之開示。家屬人等。每日三次輪班念佛救度。引其神識專注蓮邦。蓋此時生方未定。業風可轉。如法施救。令其反妄歸真。轉凡就聖。皆易易也。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a05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了生脫死集自序

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難解決者。亦莫如生死。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人人怕死。物物貪生。
果何故歟。
問之莫不瞠目結舌。無以置答。
夫人為萬物之靈。對此絕大問題不能解決。能無憾乎。至近世科學。偏重物質。謂人死後即歸消滅。豈不謬哉。

昔季路問事鬼神於孔子。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又問死。予曰。未知生。焉知死。非不知也。儒教以人道設教。凡於鬼神皆不語也。然讀易繫辭云。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則孔聖於生死問題。顯然獨知默證矣。佛學極致。了生脫死。故其於生死言之獨詳。但教典浩瀚。讀者每興望洋之歎。
鄙人有憾於此。久擬編著專集。以供讀者研究。今歲適應范古農老居士之邀約。擔任佛教日報編輯。即擬完成此集偶於佛籍中發現「中陰救度密法」一書。係西藏格西達瓦桑杜喇嘛所著。其弟子現任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伊文思溫慈博士譯為英文。去歲復由張蓮菩提居士迻譯為華文。細閱內容。對死後狀態已言之詳矣。不禁歡呼讚歎。但其上篇所言盡是西藏雙身密法救度。未研密乘者一時讀之殊難了然。為此鄙人特依是篇。編輯一過。再參以「人死問題」「飭終津梁」「人生之最後」三書。以及大小乘經論。窮搜博引。再加以按語編為是集。名曰「了生脫死」又名「念佛救度中陰法。」
蓋吾國內地通行淨土宗,愚意亦欲仿彼西藏喇嘛之密法救度中陰。而改以念佛救度云爾。惟是鄙人才疏慧淺。茲編所云。又免掛一漏萬。深望 大德長者。有以匡正。不勝罄禱。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晚秋
江陰繆滌源自序於上海佛教日報社編輯室

敬錄 了生脫死 繆滌源居士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0854.htm

民國許淑瑩女居土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民國許淑瑩女居土

許淑瑩居士,湖南善化人。隨夫李某,寄寓北平甘石橋。
性慈善,好行善事,而自奉極薄,尤愛惜物力。
事姑李母有年,見姑念佛,含笑西歸,遂信佛念佛,家供觀音像,日日瞻禮,虔誠祈禱接引往生。
廿三年正月十八日,忽沐浴甚潔,念佛最多,起居飲食如常,申時忽頭昏安睡,尚與子姪閒談,稍停即西逝,面有笑容,兩手結印,年五十二。
兒女均跪念佛,首七咸聞異香,翌日猶未滅(佛學半月刊第七十六期)。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29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總持法門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民國修悟大師

修悟大師,名行雲,河北保定人。家業醫,弱冠後,訪師剃度。
二十六歲詣山西大同華嚴寺受具戒後,通參海內善知識,
經十餘年,深明淨土一宗,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總持法門,最為無上殊勝。
於是依止涿鹿南靈山朝陽洞,頓息諸緣,專修淨業。
洞東南有古剎木果寺,殿宇荒廢,公請住持,十餘年來,所有殿堂房舍,煥然一新。集遠近善士,結期念佛。
二十九年四月,河北容城縣諸居士,請講彌陀經,至六月講訖,頓覺精神異常,如西方業熟。遂集眾善士告曰,吾幻緣將滿,不能久留。
唯願諸仁者,發菩提心,專一念佛,求生西方,貫徹始終定蒙佛接引,乃不負吾來容之心願也。
次日諸善士恭送入龕,跏趺端坐,微聲念佛,眾亦助念,至午,安詳西逝。城市附近,皆聞異香,官吏競往瞻拜,遂封龕供養。時值炎暑,至九月五日啟龕,面如生,猶有餘香。荼毗獲舍利三百六十餘粒,白多灰少,赤紅者三十餘(佛學半月刊第二四一期)。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23

老實念佛之信堅願切而行專也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民國了相大師

了相大師,西蜀吳氏子 高曾祖皆官於院,遂家焉。祖業商致富,父善乘法師,母善果比丘尼,均篤信佛,奉觀音大士尤虔。生子女各二,師最長,五歲即能背誦心經,每從父入寺,便能對佛禮拜。父友永成法師偶來訪,師一見,即深敬慕,願從出家,父母不許。時方讀書私墊,放學後,輒入普濟寺聽僧誦經,非暮不返。年十八,將為授室,又固辭而請出家,強之始婚。妻楊氏,法名了智,亦素信佛,得師化導而愈篤,相伴念佛。
一日,語楊曰,予年十三,即具出家之志,被親堅阻,他日能有機緣,與卿同作佛子何如。
楊曰,善,若果作比丘,請執刀為我削此八千煩惱絲,而現身為比丘尼也。師大喜,即對佛共誓遂持長齋。
清光緒四年,父被誣控,繫獄五月,始獲昭雪。所有店號,均失利閉歇,刺激過深,遽圖自殺未遂,而發心出家。恐眷屬障阻,不告而行,乞廣福寺證公和尚剃度。既具足戒。方函告家屬,以修行學佛之種種功德相勸勉。母方病,命師偕弟了非往省,師詢楊曰,予欲從父出家,汝意云何。楊曰,此君大事,自當早決,百年一剎那,豈可因循坐誤耶。惟望毋忘夙誓,亟來為余剃髮,成余素志,則感甚矣,師抵寺見父,即求度脫。
問何以置汝婦,師曰,媳與兒約彼即為尼,可無慮也。了非亦願從兄依父出家。即稟鎮公,於光緒五年九月十九日,為師兄弟同時剃度,母見二子久不返,率媳及二女往訪。
楊見夫已現僧相,欣然賀曰,有志竟成,可喜可賀,請即踐夙約,為余削髮。母及二女,亦發心出家。即擇彌陀聖誕,分別剃度,既同受具成了。了智隨姑等住蓮華庵,專心念佛。師赴高旻,參學三年,金山天寧,各住兩年,回廣福閉關。逮父母先後示寂,偕弟朝禮南北名山,參訪耆宿,凡七載,重回廣福閉關。
廿七年,再朝普陀天台等名山,訪善知識請益。是年冬,三度入關,益加行修持,加求精進。

初習禪,兼及諸經論,而最得力於觀經。五十後,始一心淨土,專持名號。
嘗曰,即此已足,何必貪多務博。
世人念佛者多,往生者寡,因念佛而不作觀,致妄念叢興。
必須信堅願切而行專,念念西方,勿雜他念,自能一心不亂,定得往生。吾人出家,在求佛法,了生死,必須有恆心定力與獃氣,乃能專進不退,若有絲毫畏難偷懶與疑慮,決無成就。志在淨土者,尤當特別注意。
遂先後結茅於黃山及廬山深處,六時念佛不絕。年六十六,始以其徒再三迎請,而回廣福,日處斗室,行往坐臥,持誦不息。每逢朔望,必集附近善信,結會念佛。
嘗謂學佛在求自度,尤當度人,若祇求自利,而不知利他,便是自私為我,失佛慈悲方便之旨矣。
民國十三年,了智尼師示寂時,師往助念,微笑禮師而言曰,此生幸得成尼,善根不滅,今得往生深感師賜,十年後,當再與師會於淨土。
荼毗時,師為舉火。廿三年甲戌十月十二日,為父百齡誕日,特親自主七。小患頭暈症,祝髮後疾竟若失,至佛七第四日,忽又微覺頭暈,雖片刻即癒。而自知時至。
翌日,即沐浴剃髮,更衣端坐,默念佛號。弟子輩留候室中,悉揮之出,謂去時尚早,汝等可安心打七。
迨圓滿之後,始對眾一一道別,囑努力念佛,精進勿怠。言訖。一再向西作禮,至亥末,念笑結印而逝,年七十九,僧臘五十六。荼毗後,以灰為丸,散於江海(佛學半月刊第一00期)。
評曰,與妻相伴念佛,相約出家,而妻仍專心念佛,師竟遍參知識,三度閉關,始知即此已足,一心淨土,
兩山結茅,猶輸妻淨業先成,約於十年後淨土再會。
果遲十年往生,此不及其妻老實念佛之信堅願切而行專也。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22

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唸佛...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印光大師云:

「成就一眾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議。」

樂邦文類云:

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唸佛:

一、善友未必相遇,無勸唸之人。
二、業苦纏身,無法唸佛。
三、中風失語,不能唸佛。
四、狂亂失心,注想難成。
五、遭水火災不暇至誠念佛。
六、遇豹狼傷害生命。
七、臨終惡友,破害其信心。
八、昏迷致死。
九、軍陣鬥戰,突然死亡。
十、忽墜高巖致死。

以上遇到此種情形時,根本沒有念佛求生淨土的餘地。
可謂也是宿世帶來的業障現前所感召,因此死後其神識不但沒法超出於光明淨土中,而且會隨落於鬼道中,難解脫。
因此,應在有生之年就要勤誠念佛,修淨業積,往生淨土的資糧,到了臨終時西方勝境便會現前,安然自在地歸西。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18

今日不知明日,勸人急急念佛猶恐不及,那可勸人雜學,以違善導專修之教耶?」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止觀云:

「領持記憶,心勞志倦,言論往復,水濁珠昏,皆是勸人,不必雜學,方能成就三昧,
況在壽命短促之時,今日不知明日,勸人急急念佛猶恐不及,那可勸人雜學,以違善導專修之教耶?」

勤誠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十種功德

一、盡夜當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位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虎、毒藥,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難、水難、怨賊、刀箭、牢獄、杻枷、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怨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夜夢正直 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

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猶如敬佛。

十、命終之時,心無佈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並諸菩薩聖,手提金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藥。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12

一聲阿彌陀佛—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阿彌陀經要解云:

「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
為苦所逼,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為惡業所螫,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處眾生濁中,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
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復次,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

轉劫濁為清淨海會,
轉見濁為無量光,
轉煩惱濁為常寂光,
轉眾生濁為蓮花化生,
轉命濁為無量壽。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11

七十年來夢幻多,彌陀一句盡消磨,而今直入如來地,空有雙忘禮彌陀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清朝方海禪師:

臨終見幢旛,招引曰:「佛來迎矣。」

索筆作偈:

「七十年來夢幻多,彌陀一句盡消磨,
而今直入如來地,空有雙忘禮彌陀。」

遂擲筆而逝,世壽七十。(西壹謄稿)

宋朝道楷禪師臨終偈

「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
生不受天堂,死不下地獄,
撒手橫生三界外,
騰騰任運何所拘?」

宗淵法師自做輓辭

「舉世應無百歲人,百歲終作塚中塵,
余今八十有三也,自做哀歌送此身。」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7

學佛修行最大目標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自古以來,學佛修行的人雖多,但為了脫生死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卻不多。
因大家的願望是要留在世間廣度眾生,如果往生西方去,豈不是會耽誤了廣度眾生的機會嗎?
認為度化眾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實度生也要具有相當的因緣才能達成,因此道綽禪師曾說:「在娑婆世界,生死業海中要度無量眾生者,必須具有多生累劫修行下來的廣大慈悲誓願力,不然的話就宛如逼雞下水般,比喻說雞本來就不能游泳,那有能力救渡在苦海上沉淪的眾生解脫呢?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最大目標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以及諸大菩薩學習直到成佛為止,然後再來娑婆世界廣渡眾生,願望才能達成。
所以度眾要隨緣,不須急於一時,以免被五濁惡世,群魔牽落放諸惡道中累劫難以超出,而耽誤了廣度眾生的機會。

念佛法門,雖可橫超三界,速了生死而於臨命終時是一最大關鍵,果然平日信願深切,淨行成就,自可預知時至,則其往生也。

如在家居士,一生念佛,志願往生,最好將家務以及身後各事,預先早作安排,交付清楚或立遺囑,以免臨命終時,有所罣礙,併須嚴囑家中眷屬,臨終之時一齊助唸,不得提起家務種種事情牽絆之事。切忌哭啼擾亂其心。
臨命終時,一念若差,則不能往生。關係重大,勿忽視。
探望為眷屬者,當以助道為孝,勿以情愛而誤往生大事也。
凡我等念佛求生淨土之人,當知一生辛勤收功就在最後一著。
當臨命終時正是聖凡立判之時節,此時應當萬緣放下,寸絲不掛一心專念彌陀聖號,求見我佛接引,正念昭彰,在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故曰念佛速了生死。」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6

在逆境或順境中.在病苦中,念佛最重要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高僧大德開示:

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者,應該在逆境或順境中,都會念佛,這種功夫是在平時就養成習慣,而且更要進一步的修煉到生病的時候也會念佛。
因病苦與死亡是一線之隔而已,如果病沒有醫好,最後就是死亡。
所以在病苦中,要提出勇氣,放下萬緣,專心念佛。要是壽命未盡,相信很快就痊癒。若壽命當盡,即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慈悲誓願之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脫離苦海了。

自古以來,曾有許多的人,念佛求生淨土,但到了臨命終時,都未免有疾病痛苦纏身,結果他在痛苦中尚能提出勇氣,努力念佛不斷,以致最後乃使他達到往生西方的殊勝果報。詳細看往生傳裡都有記載著。
所以在病苦中,念佛最重要。
我們要時時刻刻檢討,自己念佛的功夫到底達到那裡?
是否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
更加要精進努力。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6

念佛能成佛,只因妄想入六道.....生死、涅槃之路在你眼前,自己去選擇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念佛人要守戒,保持身心清淨,等於把自己從苦海中救到彼岸上來,如果輕易破戒、犯戒,等於自己陷入苦海裡,這樣不是自己誤自己嗎?」

「生死、涅槃之路在你眼前,自己去選擇,聖凡之路擺在你眼前,自己去走。」

「千念萬念,只為臨終一念,遇到了臨終時候,你的功夫,能提起正念否?你的身心所受的痛苦,豈會此生死輪迴痛苦?現在拼不過,你就要墮落三惡道了。」

我們若能至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我們的身心便已經進入佛的清淨法界與佛的心相應,感受到無限清淨光明。

「若問為何要念佛,因吾身本來是佛,又因現在不是佛,亦因念佛能成佛,只因妄想入六道。」

古德云:

「財、色、名、食、睡、地獄根,五慾不除塵不可出。」

若求來生福報,轉生富貴之家,享受福樂,那知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只恐福中,不肯修行,福報終必墮落苦趣。其愛樂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長也。

獅子峰云:「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捷徑,日日飲酒、食肉,無非地獄根,眼前圖快樂一時,死後受苦千萬劫。念佛本來可以離苦得樂,若不求出離娑婆,求生極樂淨土,則永遠在娑婆苦海,受無盡苦報。」

又念佛的心念,不與六塵相對,其心清淨的緣故,所以叫「淨念」這也是往生淨土的淨因。」

「如何得,念佛不閒斷,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問,即是不閒斷也。』」

「念佛一定要生死心切,不可大意,心中只有阿彌陀佛一念,不可起其他亂想。如果有其他亂想的時候,就趕緊提起佛號。」

「念佛法門,但能發起深信之心,切願求生淨土,實行念去,即不參究,不觀想,就能得往生。」
若依其他法門修持,因這全部要靠自力,所以成就非常困難。
例如:誤入歧路、中途成魔或功行未成,世緣已盡,再投胎轉世,假使能再做人,因隔了一世前世的事情全部忘記了。所以不能繼續修行,而且念圖五慾,以致依舊沈淪苦海不能解脫。

舉一個例,宋朝青草堂為禪門宗匠。一生精進,晚年見宰相,告老還鄉,十分榮耀。忽動了羨慕之心。命終後竟生曾氏為子。年少登科、官至宰相,以前生千辛萬苦所修的光明道業換一世之功名富貴,豈不惜乎。
宰相身後,升沉莫卜。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時時刻刻想佛、唸佛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如果真心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最好方法就是平時就要養成習慣,
把自己念頭安住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裡面,時時刻刻想佛、唸佛,念念不離佛,因有這種習慣,相信到了臨命終時往生西方的願望必定會實現。但是一般的人要達到此種境界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唐朝,善導大師(蓮宗二祖)以及宋朝永明大師(蓮宗六祖)兩位祖師都教人要記數念佛,比較不會在中途生出懈怠心而停止了念佛,因此很快就能達到甚深微妙境界。但到寺院參加共修念佛的時候就不必記數。

善導大師弘揚專修念佛法門,提倡記數持名唸佛,從其化者甚眾,例如有念佛日課萬聲乃至十萬聲者,得念佛三昧往生西方淨土者無法紀述。

還有元朝蕅益大師(蓮宗九祖)亦向大眾開導曰:
「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境界,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決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
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

若初心便要好看的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汝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公案,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然用不著。」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文殊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成佛,為何再來娑婆世界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文殊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成佛,為何再來娑婆世界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因為文殊菩薩是要幫助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度化娑婆世界裡無量無邊的眾生,發願修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究竟解說,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也。

我們今生能逢高僧大德,宣揚佛法,而且能明白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殊勝因緣,也是過去無量劫以來修下來的福德因緣所感召,
因此要懺悔自己業障,重新精進唸佛,放棄貪迷五慾六塵的壞習氣,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過失,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佛門,學佛多年,所以不能再造惡業,墮落於生死苦海中,失卻了往生西方淨土的寶貴機緣。
如果失了此一機緣,豈不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因此不論如何要在有生之年,就要準備辦好往生的資糧,
不可以認為到了老年無法工作時才要念佛,求生淨土就來不及了。

曾有一些學佛的蓮友,懷疑地說:「我們到了臨命終時,是否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是到什麼地方去?」

這種問題應該要自我檢討:「自己平時所修持的念佛功夫如何?」

聽高僧大德說:「我們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念頭放在那地方,用功最深、時間最長的就屬於那個地方,最後便生於那個地方」,這是因為個人所造業力果報所造成。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文殊菩薩發願偈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大集經云:「末法時期,億萬人修行,罕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
因為念佛法門有佛力加持,所以很容易成就,這種加持除了能蒙阿彌陀佛大慈悲,接引加持之外,還有十方諸佛菩薩亦在冥冥之中加持著,
再說念佛能消滅前世多劫重罪,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到臨命終時更有阿彌陀佛以及諸大菩薩放大光明,手提蓮華台,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同時還有無數無量落在鬼道中的諸鬼魂之類亦會出現,因他們都是係自己過去生父母眷屬,乃至有緣眾生等,所以要藉此百千萬劫難逢的殊勝因緣,
換句話說;
他們就是要藉著你所修的念佛功德,以及與你一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從無量劫以來無法化解的許多恩恩怨怨的問題都能圓滿化解,成就佛道。

因此文殊菩薩發願偈曰: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成就諸大願。
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近來有感念佛的人增多,但到臨命終時,能預知時至,安祥西歸的人則很少。為什麼呢?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近來有感念佛的人增多,但到臨命終時,能預知時至,安祥西歸的人則很少。
為什麼呢?
因一般人初學佛時都很熱誠,護持三寶道場以及修持佛法,因此在不知不覺中,消災轉福。
但自從得到福報之後便忙於追求物質上享受,把所有時間都盡花費於世俗之事,變成沒有時間念佛,
所以憨山大師開示曰:「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深蒂固即使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嘗反省,今欲以虛浮之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杯水救輿薪之火有道埋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號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破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功夫,久純熟,自然與佛相應。」

曾有佛門弟子向老和尚反應說:工作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念佛。

老和尚就反問說:「你不會動中用功嗎?譬如在切菜的時候,切一刀念一句阿彌陀佛,搬磚頭的時候,搬一塊念一句阿彌陀佛,走路走一步唸一句阿彌陀佛,和人家講話,一停下來就馬上念佛,每一個工作都心平氣和地去做,在生活中練習,每一個動作都念佛,這就是動中用功念佛。」

古時曾有很多的人,念佛最後達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得到上品上生的果報,主要是因為他們每天念佛十二小時以上,不用參其他道理。
也有人每天持念佛號,數萬乃至十萬聲,因而在不知不覺中,妄念消失,開了自性中的智慧,達到念佛三昧,無念自念的微妙境界,到臨命終時,西方勝境現前,預知時至,請諸蓮友來助念,其實是為了要使諸位蓮友對念佛求生淨土法門生出信心,以及前來做證明他是確確實實,心無窒礙,快快樂樂地在剎那間,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了。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高僧大德開示錄 善導大師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善導大師云:

「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
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號。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
若修雜業求生 百希一、二,千希三、四,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心不相續報佛恩故,雖有行業,常與名利相應故,樂於雜緣,自障障他生淨土故。」

明朝,傳燈法師闡揚淨土法門時提到:楊次公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極樂有念不一,則臨終為此念所轉。」有一物之不忘,愛也。有一念之不遺,愛也。有愛存於懷則念不一。娑婆有一境,則眾生有一心。眾生有一心,則娑婆有一境。眾緣內搖,趣外奔逸,心境交馳,紛若塵沙。故欲輕其愛者,莫若杜其境。眾境皆空,萬緣都寂,一念自成。一念既成則愛緣俱盡矣。

問曰:「杜境有道乎?」

答曰:「杜境者非屏除萬有也。亦非閉目,不睹也。即境以了其虛,會本以空其末也。萬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念產生為此,求生淨土的心則不專。情空物空。萬法空而本性現。本性現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強。」

高僧大德說:「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貪戀一枝草,一枝花,就要再來輪迴。」因在世上,有形相可見的東西都屬生滅無常,有一天終會壞掉消失,落於空幻,如果執著、留戀,往生西方淨土的願望就不會實現。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惡人悔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日本

惡人悔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數百年前在日本,讚歧的地方(現在的香川縣)有一位名叫「源大夫」的人,他的職業是殺人,只要有人拿錢給他,叫他去殺人,他就去殺人。
有一天他做完行業,在歸途中經過一間寺院,見到寺院正在舉辦慶祝供佛的法會,住持和尚正和諸信眾開示說法。他就進入寺院面帶著凶相向住持和尚說:「你在說什麼?」

和尚回答:「我是在說,阿彌陀佛具有廣大慈悲誓願,能教度無量無邊的罪苦眾生,解脫在世上所受的種種苦報,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他聽後就似有所悟的問:「像我這種極惡的人,佛是否能沒有分別心而來救度我呢?」
和尚答:「當然會的。只要你能真心懺悔,專誠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你前往極樂世界。不過假如你能做佛的弟子,所受感應就比較大了。」

他問:「做佛的弟子是怎麼樣做的呢?」

和尚說:「要削髮出家修行。」想不到他聽後便說:「我願意出家修行。」

主持和尚看他真誠悔悟,就替他剃度,傳授出家清淨戒律,叫他不能再犯戒律,並給他袈裟。
他穿了袈裟後便向主持和尚辭別說:「我現在就起程向西行步,持念阿彌陀佛聖號,不論是多遙遠的路途,我都要堅持走下去。」

因為他真心悔悟出家,念佛修行,所以有人跟隨他護持他。他走過曠野以及山路,最後來到了斷崖海邊,已經無路可走,因為斷崖有一棵大樹,他便爬到樹上,下面就是茫茫大海,
他就向大海大聲呼叫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在那裡?」忽然他聽到從海中傳出種非常親切微妙聲音向他回答說:「吾在這裡……。」
經過數天之後,大家去探望他,才發現他在樹上已經氣絕身亡。
但是他的口中生出一枝非常美麗的蓮花,讓大家讚歎不已,因此大家都相信他確確實實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1

佛陀!祈求您加被這沒有方向感的孩子,永遠不要由菩提道上迷失。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


佛陀!
因為朝聖路上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孩子,而人們卻要求我要像個大人了。
我不敢請求原諒,我的生命塗滿了錯誤的線條;我只祈求您接受我的懺悔,
很誠實地說,常常我的懺悔不夠懇切、又健忘,一錯再錯,似乎已經成了習慣。
請求您,當我再度犯錯之前,給我一線光明的提醒。
我的祈求很多、哭訴也冗長,娑婆世界的道路崎嶇,我並不希望永不跌倒,但願能勇敢地爬起來;
我不敢祈求不跌得頭破血流,但是祈求您加被這沒有方向感的孩子,永遠不要由菩提道上迷失。
敬錄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1.htm#a04

當五欲六塵蒙蔽我,佛陀!請讓我察覺,請讓我永遠看見別人的對處和自己的錯處,知道改進與學習......。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

靈鷲山(耆闍崛山)

晨曦中,我們駛往靈鷲山,只不過包幾包葯的工夫,一下子就到了。讓我們虔誠地拜上山吧!法華會上佛菩薩,已等待我們無數個千年。

上山,上山,呼喚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牛兒與我們同行,四周的崗巒還是帶露珠的氣氛,為什麼這一切如此熟悉?不覺得離鄉千萬里,卻覺得此處是家鄉。
過了小橋拜上山,拜這既近又遠、既遠又近的佛菩薩。
半山腰玄奘大師的茅屋雖然已經不在,而那一塊塊的石頭卻記載著當年他的風貌,好一個「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的三藏大師。我手上的香只是小小的一支,那花環的顏色也不鮮艷,然而心中的香雲卻紛紛湧起、花兒也朵朵綻放。我們的解脫是佛菩薩的血淚啊!
三千大千世界何處不是菩薩為我捨生命處,念此,念此;一拜、再拜,我的禮敬到達最深處。

拜著上山,後面傳來的是楊師姐、同行者的啜泣聲;前面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呼喚。每一拜都不想起來,只想把全身的細胞都緊貼在這地上。

為什麼這土地、這石塊有股清柔的芬芳?可是那芬陀利華的香氣嗎?
真的,每一拜那芬馨都沁郁著這百千劫來穢齪的心。石塊閃閃發光,那股清涼不知是由手透心?還是由心透手?我渴望的眼睛望穿那說法的寶座,和大阿羅漢的座椅。
當我拜到近山頂時,突然一陣莫名的激動,抱住一塊大石頭,緊緊地抱住,哭了,哭得像個小孩子,我並非悲傷,然而眼淚已經沾溼了石頭,這是誰的座位呢?為什麼令我如此痛哭?

我聽見了上頭山頂大眾已經開始誦經,爬上去,穿著黃袈裟的一群比丘似乎重現了昔日的莊嚴。望著供在座上、頸上掛滿花環的佛陀,我靜靜坐在一個角落,聽那帶著淚的誦經聲,響在山谷。
每一個人發了自己的誓願,每一個人得到了一股激勵的力量。
佛陀!我只是一個微渺的眾生,卻擁有您平等的慈悲。請給我片刻,讓我坐在您的跟前,不要急急趕到別處好嗎?
我是一個小小的芥子,漂泊在虛空,而您是大勝須彌的無量倍,奇妙的是芥子竟能夠容納須彌,小小大大的一切差別,似乎在您的跟前便消融了,只是這樣默默地坐在您的足旁,為什麼如此滿足?
長老舍利弗,您智慧第一,請告訴我!「原諒這逃學的孩子遲到吧!」佛陀,請不要笑我沒有地藏菩薩的勇氣,驚天地、泣鬼神的誓願,這是我虔誠的心願,雖然不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鏗鏘,但這是我心裏的話:請幫助我,雖然我聽過您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許就因此我總見不著您,
但我只是一個徹底凡夫,雖然鼓著勇氣卻難免怯懦的時刻,
所以請幫助我,讓我能體會眾生的痛苦如同身受;
讓我有能力解除痛苦給予親切的了解與快樂。
當五欲六塵蒙蔽我,佛陀!請讓我察覺,請讓我永遠看見別人的對處和自己的錯處,知道改進與學習......。
敬錄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1.htm#a04

雖然沒有水,但心中可不能沒有「大悲水」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

邁向靈鷲山(耆闍崛山)

大約下午三點,車子開往靈鷲山,這是朝聖的第一站。

「請問是路壞還是車壞啊?」如此顛簸震得大家大笑,誰如果有結石一定給震落了,不知道是誰苦心設計了這波浪形藝術的路。印度的平原石丘在車窗外掠過,牛羊、茅屋、帳篷一切都熟悉。大約下午五點半,
夕照中我們扺達了離靈鷲山只有十分鐘車程的旅館,這不知名的旅館外形倒是十分派頭,但是一問之下,
他們竟堂皇簡潔的說:「沒有水!」「沒有燈!」「一張床,七個盧比,睡兩個人而且沒有棉被。」
「喔!」我不禁笑起來「沒有水又沒有電,那就可以不用洗澡了。」
這一種髒孩子高興的聲調,惹得林、劉兩位居士都伸出食指,指著我相視而笑。(盧比是印幣單位)

沒有水又沒有燈,可是星光燦爛啊!
兄弟!
何處可買星光燦爛、晴空如洗?
何處可買此曠野坦蕩?
對著星空唱「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如來世尊是活佛」,
雖然沒有水,但心中可不能沒有「大悲水」;
雖然沒有燈,但心中可不能無「智慧光」。

印度小米粥是我們的晚餐,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華僑的臉上堆滿了誠摯,忍不住告訴他們,我內心的感激;忍不住和她們相擁在一起。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日子,我的感情表達如此的「西洋」、如此的不含蓄,但是,真的!我不想藏住它,我們本是同根生,實當攜手歸淨土。

不知道幾點了,該看的病人看了(許多朝聖者水土不服都病了,我拿著蠟燭去看病),念念佛,睡吧!

夜裏,由於沒有睡袋,也沒有棉被,就把衣服蓋蓋,半夜裏冷醒了!
想到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起冷醒,白日裏一張張鑲著美麗眼睛的臉,又出現在腦海。
孩子們!今夜你們可曾安睡?你們睡在那裏呢?可有像我一樣的衣服蓋嗎?我坐著,窗外星光依然燦爛。
大約三、四點,僑胞就起來為我們煮粥,千百種情緒化為一聲佛號,
親愛的佛陀,請加被這無量無邊苦難的眾生、善良又無知的孩子。

敬錄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1.htm#a03

佛陀的另一種現身說法...印光大師的開示—「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朝聖之旅—圖文並茂版 道證法師

站在培梅中學的陽台上,放眼來望望這一座城,整個是一片灰色、黃色、黑色的組合畫,您看見那一頭頭肋骨可以數得出、皮毛剝落的牛,無精打采漫步著嗎?
您看見那成群光著黑色的身子,鼓著一個個可能充滿蛔蟲的肚子的小孩嗎?您看見那一輛輛的人力車嗎?
這是佛陀的另一種現身說法,而我們聽見了什麼呢?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
諸佛菩薩而為華果,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普賢菩薩行願品~

這是佛陀的另一種現身說法
十方三世佛,以八苦為師

坐者豈知拉者手酸?車上車下,兩般心情。

離開培梅中學,搭上車,車子在路上駛過。由於已是大白天,明亮的陽光,把這一切赤裸裸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切在昨夜的黑暗中無法看清的。然而每每看清了一幕,心中就添增了一分酸楚。我偷偷看同行的大德,一個個眼角都溼了。您看見那兀鷹盤旋的垃圾山嗎?您看見成群的乞丐和鷹爭食嗎?您看見坐在人力車上的人和拉車的人異樣的表情嗎?牆上、地上、樹上,遍貼著手壓一團團的牛糞,在那兒接受陽光印度式的照耀。一條分不清是灰、綠、藍的布、兩隻竿子、兩道牛糞牆是一個屋子;一個低黑的門、一個生火的灶、幾個鍋子、一張板子,就是一個家。大路旁的一灘水是一個天大的浴室,您看看那孩子洗了半天,分不清是皮膚太黑把水洗黑了,還是水太黑把皮膚給洗黑了!

您看見那光著身子在路旁尿尿的小男孩嗎?
您看見那小女孩,提著一桶看起來實在超過負荷的水,頂到頭上嗎?
還有那一個個頭上頂著大簍牛糞的孩子,正赤著腳走過這片粗得割人的土地。總是有一群群孩子包圍著我們,黑皮膚的腳上總蓋著一層厚厚灰白的砂子,儘管他們的頭髮粗糙,又一根一根黏在一起,儘管他們的手粗裂有如竹編的篩子,但是,他們的眼睛好美,修長又有神,他們的笑容依然有如綻放的花兒。孩子們,我們奉命不能私自給你們硬幣、糖果,唯恐你們爭奪,又搶又打,一團團發生危險,但我真想把你們抱在懷中,
你們飢餓渴盼的眼望穿我易感的心,我轉過頭來不敢讓你們看見我眼中的淚光。
台灣的孩子們噘起嘴不要的東西,在這裏可能是寶物,求都求不到。
我真慚愧,來自物質如此豐厚的國度,然而我的眼睛不如他們有神,我的笑容不如他們燦爛天真。


遊了一上午,回到玄奘寺,成群的華僑拿著花環歡迎我們,長串的爆竹聲,越來越響、越來越密,就如內心澎湃的感激與熱誠。第一次有人在我頸上套上如此芬芳的花環,在歡迎會上,上悟下謙老法師的一席話,使我們淚眼相對。
老法師是勇敢的赴印者,年輕時排除萬難,來到這幾乎已無佛法的佛故鄉,為的是再度將佛法弘揚在這片苦難的土地。最初,不得諒解,幾度被印度人毆打重傷,都不悔初心、不改意志。他的陝西口音也許我只聽得懂一半,然而他老人家的臉,寫著「刻苦耐勞」、寫著「蓽路藍褸」,他的眼睛流露著慈悲喜捨,這是活生生的經典,而我卻是一個嬌嫩的讀者。
我們這些溫室的花朵,當比起印度時,我們是一群從來沒有貪格說苦的人。相信同行的這一群人,在這一輩子,我們將不可能再埋怨生活。深入最苦難的地方吧!
在最苦難處學習平靜地付出,學習超越內心的苦痛,那兒便是聖地,在最貧窮卑微而無知之處,學習恭敬與超越我慢。

請不要用可憐的眼光,來看這一群群乾枯的樹枝般的乞丐,回首看看自己是否也是個乞丐,請不要說自己比他們更高明,請別趕忙說自己是憑血汗、勞力、頭腦,賺取報酬、養活自己又造福社會。
先好好靜下來想想,為了領五斗米,我們往往比他們更折腰,只不過折腰中還帶著傲慢的不服氣,往往為了怕丟掉自己的飯碗,昧著良心,「應做而不做、不應做而做」。
到底在這一生的勞碌中,我們真捨得為別人貢獻些什麼?
能夠不為蠅頭小利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在我們的社會中也算得上好人,是嗎?
想想自己實在也是個乞丐,只不過是一個美服的乞丐,是個不很恭敬又乞求太多的乞丐。
我很慚愧,比起他們我是個不敢坦然承認內心貧乏的人。當我和他們並坐在路旁的地上時,我是多麼缺乏戴奧真尼斯—那位木桶中的哲學家,瀟灑的氣質。
我對他們合掌恭敬念一聲「阿彌陀佛」,想起印光大師的開示—「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這站在面前伸長著一隻乾枯黑手的老婆婆,您能肯定她不是文殊師利菩薩嗎?
那位鑽了鼻洞、包著頭巾的小女孩,您敢確認她不是普賢菩薩嗎?
文殊、普賢二位大士來為朝聖者開示,難道會舉著劍、騎著獅子;捧著蓮花、騎著象而來嗎?
那位您最看不順眼的人,我卻能肯定他必是觀世音菩薩—這位極樂世界的教務主任,來給您出個極樂大學的入學考題呢!
親愛的朋友,提高警覺,別再「當」掉了吧!
無始劫以來,我們屢屢重修又補考,成績單滿江紅!


再拜訪了加爾各答的中華寺。這是夾在凌亂區的一間寺廟,一頭頭瘦牛在門口的池塘旁踱步;頭上頂著大簍牛糞的小女孩從寺門口走過;池塘旁三三兩兩典型的印度孩子。有一位同行沈默的師父,獨自站在池塘旁凝思,我遠遠望著加爾各答的這一隅和這一位朝聖的僧侶,他如此沈默,如此凝重又如此誠懇樸實,一路上他一語不發,卻教了我如此多。

一座孤獨的寺、
一位朝聖的僧、
一片無邊無際眾生的苦、
一番待振的弘法事業,
寫下了一首無盡意的偈:

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
是故於此中,緣起大悲心。


是日落時分了,回到漠漠平墟中的玄奘寺,夕照中、平墟上,滿滿是瘦弱嶙峋的牛,地面的坑窪原來是牛的足跡。不知道已有多久沒有下雨,地面的龜裂寫著旱渴。
我獨自徘徊,心中湧起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真的,除了「馬」要換成「牛」,眼前的一切就如同這首元曲所描述的。
不知道何時,人群都湧上,同行的大德開始教這群難民孩子念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一句、我一句,孩子們彷彿接力輪唱般的念唱著,雪白的牙齒展現著喜悅。孩子們!原諒我不懂印度語,不能跟你們說明這一句「阿彌陀佛」的無上妙處,這時候只讓這一句佛號、這一個微笑,為我們內心的溝通。頃刻間,佛聲遍野,寺裏窗口又傳來師父們應和著、念著: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迴入娑婆度有情。」

地面的龜裂寫著旱渴

我們的行程是由加爾各答飛往尼泊爾,再飛回印度朝各大聖地。(尼泊爾之旅暫略。)

由尼泊爾的加德滿都飛往印度的巴特那,約只是半小時的飛行。在飛離尼泊爾時,登機梯上,驀然回首,眼睛不禁一亮,你看那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馬拉雅山,擺出如此盛況來歡送我們,那奇美銀白,又彷彿鎔金般,親切的山峰啊!那光輝燦爛卻又不刺眼的雲朵,綿延在山腰,這是我們從小念念的世界第一高峰,念著、念著,如今擺在眼前,果真是超越言辭的美、超越想像的美,如此令人感動。相信今日我們念念的極樂世界,有一天必也能夠讓我們親臨,一睹不可思議的莊嚴、美妙。

在飛機上看峰峰相連的喜馬拉雅山

大約一點三十分,我們抵達機場吃飯,這次由於禮物的合意,海關人員很快放走我們。
吃飯!您可知道這是多感人的一頓飯嗎?
華僑在機場的一個角落設了爐灶,為我們準備了香噴噴的炒飯,
你看他們那辛苦誠懇的臉,您看那一碗碗綠綠的豆、紅紅的蘿蔔、黃黃的腰果,誰能忍住感動?
我帶著淚的眼睛和常修師的相遇,似乎她也哭了。一顆顆品味吧!我豈僅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這些米、這些豆,來自印度龜裂的土地、來自疲累的牛、枯黑的手,來自僑胞深刻的愛、朝聖的虔誠。
炎日下、火爐旁舞動大煎匙的人是真正的朝聖者。
我感動得不敢散心雜話,深恐信施難消,雖然末聞磬聲,然而我們已各正念—「阿彌陀佛。」

不但在機場,華僑菩薩放下自家,引導我們朝聖,沿途覓水設灶烹煮素食。永遠銘感在心。

吃飽飯上車,一個小女孩站在車窗下叫我,比劃著肚子餓需要食物,我由袋中摸出乳酪,準備偷偷給她,旁邊又來了好幾位,我終於決定車開時給她。自己吃飽了飯,看見飢餓的人,不能分給食物實在是很痛苦,這種痛苦有時更勝於自己挨餓......。

卍 卍 卍 卍

敬錄 朝聖之旅—圖文並茂版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983.htm

真正的落伍,是內心的落伍

朝聖之旅—圖文並茂版 道證法師

出了機場,黑暗中有一部大車等著我們。車有三層,「地下室」和「陽台」堆行李,人坐中層。僑領的兒子為我們把行李綑綁好,沒有月的夜色,看不清他的面孔,但是卻在他那忙著用力伸縮的雙手中,看見無邊的誠懇。這樣的星光,獵戶星座腰帶上的寶石同等閃爍,然而這是多麼不一樣的氣味啊!
黑夜裏我們的車子駛在加爾各答的路上,有一段路,車身搖晃、搖晃得像個醉漢。
窗外,一間間低矮的房子,在黑暗中掠過,一堆堆垃圾山傳來奇異的氣味。震動告訴我路面的坑窪,不知道為什麼,淚水一陣陣的湧出,這就是印度嗎?
這就是印度—我魂牽夢縈的印度,
佛陀的家鄉,苦難的家鄉,
也是智慧與慈悲的家鄉。
如果您不曾嗅過,您不會明白這是何等的氣味。
正當我淚眼撲簌簌時,黑暗中傳來兩位法師的對答聲音:「啊,他們這裏還這麼落伍啊!」
另一個聲音回答:「您是學佛陀經教的人!真正的落伍,是內心的落伍。

顛顛簸簸來到玄奘寺,遠遠看見一盞盞搖曳的火光,是華僑提著煤氣燈來迎接我們。
玄奘寺旁就是難民營,你可以試著體會:如何是漠漠平墟一佛寺,如何是難民營旁一佛寺,如何是一群風塵僕僕的朝聖者到此寺。
由一道簡單的山門進入,殿前道上我載奔而行,殿上微光中的佛陀,他的雙眉如此柔彎,他的眼中似乎閃爍著淚光,彷彿聽見「歸來吧!孩子」的召喚,靜默裏我的呼吸聲是啜泣。
一次次禮拜,一次次瞻仰,他的眼神是「如一眾生未得度,我佛終宵有淚痕」的慈光,而他的微笑又是何等超然自在,
奇妙的就在這智慧的超然,而又慈悲得不曾遺棄任何一個眾生,這種奇妙,如此安慰著娑婆世界遊子的心懷。


寺裏古紅色的地板,一看就知道花過一番心血擦亮的,每一張床四角都有高高的竿子準備掛蚊帳,床上已經為我們舖好了整齊的床單,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然而我何德何能勞師動眾?
和牆外的難民營相比較,這兒無異已是天人居處。煤氣燈的光如此柔美、和暖,彷彿回到了古老的時代,不覺得剛從台灣來,卻好似通過了一個時光隧道,歸回從前。隔著蚊帳看微光中的窗外,看見帳上,一隻隻蚊子,心中忽有一絲歉意,不知何時睡著了。


在印度微凍的晨朝中做早課,可惜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寺廟中的住眾如此稀少,玄奘寺的早課難得有此盛況。
想要把佛陀的聖言量朗聲再傳回印度的每一個角落,大聲地誦念每一句經文、每一聲佛號,渴望著有一天和諸佛菩薩同一鼻孔出氣,一念再念、一誦再誦,念到佛菩薩的願力深植我們心中,成為我們的願力;
念到整個心泡在佛的清淨大海之中。


玄奘寺窗外,漠漠平墟中的難民營

早課後,華僑為我們準備好豐盛的早餐—印度米煮的稀飯、手製的麵包、印度奶茶和可口的菜肴。
口裏嚐的是這美妙的滋味,而望著窗外的難民營,心中卻不是滋味。
我非常確定,假如能夠往生極樂,我必定會匆匆趕回來,
帶著淨土的曼陀羅花,遍植在這苦難的地方。


敬錄 朝聖之旅—圖文並茂版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983.htm

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

朝聖之旅—圖文並茂版 道證法師

我們一行三十多人,總共丟掉了十一件行李。在機場等待又辦登記手續延擱了好久,以致於有足夠的時間,來欣賞這一座星空下的機場。
這樣的夜、這樣的氣味,由地板上兩道簡單的行李輸送帶,一塊寫著「歡迎到加爾各答」的簡陋木牌子,幾張黝黑的臉孔,穿梭在各色的面孔中。
仔細品味,這一切均叫我心酸。
不知道為什麼在印度的第一關便遇上麻煩,朝聖豈能容易又簡單!
想當年,玄奘大師發「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之弘願,以雙足步行踩過今天我們飛機飛過的土地沙漠,風沙如旋、烈日如火,昏死荒野、飢渴交迫,都沒有令他生起一念的退悔心。
何況今日,我們舒適的凌空而來,豈有以小小挫折生懊惱之理?
幾位遺失行李的法師和居士看來都很沈著鎮靜,還有點幽默,彷彿一件衣服穿他三十天,無物一身輕,更像佛陀所說的「我是個一無所有,真理的追尋者」。
在機場周旋了好久,手續進行很慢,由於語言上的障礙,面孔又隔著一層黝黑,也很難讀懂他們真正的意思。彼此了解真的是很難,同樣的膚色、同樣的語言,有時都難以溝通了,何況談到「了解」這麼深的字眼。
常常在同一個教條下彼此的心都還是分歧的,要「知一切眾生心、說一切法」真是一條太遙遠、太遙遠的路。

向我們招手的華僑和將帶領我們的上悟下謙老法師已經出現在眼前,然而我們卻還出不去。
後來幸逢一位華僑正巧搭機回印,於是幫了我們大忙,帶領我們通過這個難關。從他驗關時,由檢查行李當中,露出了一部妙法蓮華經,我一眼看見,突然內心充滿了感動,一則喜見大乘佛法的流佈,一則感受到「於一切時中、遇一切境界,皆佛慈變化,應作如是觀。」
此時、此地、從此人袋中,一見此經,突然內心綻露一線光明。

敬錄 朝聖之旅—圖文並茂版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