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蓮花的故鄉 葉芳佐居士編錄
前言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末法時代邪說橫行,你我何其有幸值遇甚深難信之淨土法門。
一失人身,萬劫難後;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在此誠摯感謝全國各地大德鼎力支持與幫助,才能順利出版此書。
謹用以供養諸位行者,願人人皆能出離娑婆,回歸極樂;蓮華化生,證不退位,還度有情。
南無阿彌陀佛
編者敬識
敬錄 回歸蓮花的故鄉 葉芳佐居士編錄
http://book.bfnn.org/books/0582.htm
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一場大病換來了世間的無價之寶 楊牧貞博士著
一場大病換來了世間的無價之寶 楊牧貞博士著
和幾位菩薩教授,攜手合作出版此書,深深體會到一件事—她們辦利益大眾之事,可說比一般健康人都迅速切實而且熱誠樂意。她們聽聞佛法、及信受奉行的精神真讓我們慚愧感動。她們真懂得把握有生之年努力奉獻付出,而且珍惜佛法,時時在做反省改進的功夫,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有些佛法的錄音帶,若送給「健康人」聽,往往推三拖四,說「很忙沒空聽」,一年半載也難得聽完一卷。可能一般人多以為自己生命很長,死亡也和自己無關,所以總有很多「命」可耗於應酬,也有很多「命」可浪費於嘔氣抬槓,卻總沒空學佛,也不覺得該把握命光,珍惜「萬古一瞬」的因緣。所以常活得醉生夢死,大叫無聊。
而收到「癌病通知單」的人,猛然覺醒—世間無常,佛法難聞,人命在呼吸間,反而大大振作用功,活得更積極、合理,而身心更健康。
且奮力以此有限之命光,契入無量光壽之本性,得永恆極樂之慧命。
楊牧貞教授說,她原本也曾以為佛教是迷信,但歷經大病中的親身體驗,和佛理探討,現在,她說:「我信得不得了!」她認為這場病很有價值—換來了世間的無價寶。
她體會到了觀世音菩薩「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平等大悲,我們用「現代話」來說,觀世音菩薩的「網路」和能量遍一切處,遍於一切眾生心,當我們有一念誠懇助人的慈悲,有一念想覺醒的心,這心念的電波就會和菩薩的頻道對上。
「大悲咒」有如菩薩的傳真密碼,只要傳對了,(心念正確),人人可以和菩薩感應道交。若能把菩薩的精神融入生命,人人可成為菩薩化身。
細心恭讀這些心路歷程,相信您會和末學一樣感動,得到啟示和信心。
當一個人懂得迴光返照,由內心「消毒」,懂得把苦痛化為甘美慈悲,處處感恩報恩,隨喜讚歎又歡喜念佛解決生死大事時,就真是得了「寶」—
一場大病換來了世間的無價之寶
楊牧貞博士簡歷: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研究所博士
現任:東吳大學
心理學教授
敬錄 一場大病換來了世間的無價之寶 楊牧貞博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987.htm
和幾位菩薩教授,攜手合作出版此書,深深體會到一件事—她們辦利益大眾之事,可說比一般健康人都迅速切實而且熱誠樂意。她們聽聞佛法、及信受奉行的精神真讓我們慚愧感動。她們真懂得把握有生之年努力奉獻付出,而且珍惜佛法,時時在做反省改進的功夫,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有些佛法的錄音帶,若送給「健康人」聽,往往推三拖四,說「很忙沒空聽」,一年半載也難得聽完一卷。可能一般人多以為自己生命很長,死亡也和自己無關,所以總有很多「命」可耗於應酬,也有很多「命」可浪費於嘔氣抬槓,卻總沒空學佛,也不覺得該把握命光,珍惜「萬古一瞬」的因緣。所以常活得醉生夢死,大叫無聊。
而收到「癌病通知單」的人,猛然覺醒—世間無常,佛法難聞,人命在呼吸間,反而大大振作用功,活得更積極、合理,而身心更健康。
且奮力以此有限之命光,契入無量光壽之本性,得永恆極樂之慧命。
楊牧貞教授說,她原本也曾以為佛教是迷信,但歷經大病中的親身體驗,和佛理探討,現在,她說:「我信得不得了!」她認為這場病很有價值—換來了世間的無價寶。
她體會到了觀世音菩薩「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平等大悲,我們用「現代話」來說,觀世音菩薩的「網路」和能量遍一切處,遍於一切眾生心,當我們有一念誠懇助人的慈悲,有一念想覺醒的心,這心念的電波就會和菩薩的頻道對上。
「大悲咒」有如菩薩的傳真密碼,只要傳對了,(心念正確),人人可以和菩薩感應道交。若能把菩薩的精神融入生命,人人可成為菩薩化身。
細心恭讀這些心路歷程,相信您會和末學一樣感動,得到啟示和信心。
當一個人懂得迴光返照,由內心「消毒」,懂得把苦痛化為甘美慈悲,處處感恩報恩,隨喜讚歎又歡喜念佛解決生死大事時,就真是得了「寶」—
一場大病換來了世間的無價之寶
楊牧貞博士簡歷: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研究所博士
現任:東吳大學
心理學教授
敬錄 一場大病換來了世間的無價之寶 楊牧貞博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987.htm
問曰。觀經言。下品下生十聲念佛。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罪既滅除。何故華開已後觀世音菩薩為說實相除滅罪法耶。若有罪可除者。何因不障生淨土。而得往生耶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7
T47n1960_p0072b08(00)║問曰。觀經言。下品下生十聲念佛。
T47n1960_p0072b09(04)║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罪既滅除。
T47n1960_p0072b10(04)║何故華開已後觀世音菩薩為說實相除滅罪法耶。
T47n1960_p0072b11(01)║若有罪可除者。何因不障生淨土。而得往生耶。
T47n1960_p0072b12(00)║釋曰。此有微細障未盡。故經說除也。
T47n1960_p0072b13(03)║然罪障微劣念佛善強。乘佛威神不妨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72b14(01)║以彼罪人造眾重罪。業勢力能感惡道。
T47n1960_p0072b15(03)║受苦無窮。然由念佛功德善根。消彼重殃感果勢力。
T47n1960_p0072b16(00)║不能牽引惡趣受生。然念佛行麤細障猶在。
T47n1960_p0072b17(00)║故華開已後遇彼二尊為說甚深諸法實相。
T47n1960_p0072b18(00)║其人方能觀法身佛。
T47n1960_p0072b19(09)║境智微細始能除彼微細業障罪種功能。
T47n1960_p0072b20(10)║故言為說諸法實相除滅罪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7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7.htm
T47n1960_p0072b08(00)║問曰。觀經言。下品下生十聲念佛。
T47n1960_p0072b09(04)║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罪既滅除。
T47n1960_p0072b10(04)║何故華開已後觀世音菩薩為說實相除滅罪法耶。
T47n1960_p0072b11(01)║若有罪可除者。何因不障生淨土。而得往生耶。
T47n1960_p0072b12(00)║釋曰。此有微細障未盡。故經說除也。
T47n1960_p0072b13(03)║然罪障微劣念佛善強。乘佛威神不妨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72b14(01)║以彼罪人造眾重罪。業勢力能感惡道。
T47n1960_p0072b15(03)║受苦無窮。然由念佛功德善根。消彼重殃感果勢力。
T47n1960_p0072b16(00)║不能牽引惡趣受生。然念佛行麤細障猶在。
T47n1960_p0072b17(00)║故華開已後遇彼二尊為說甚深諸法實相。
T47n1960_p0072b18(00)║其人方能觀法身佛。
T47n1960_p0072b19(09)║境智微細始能除彼微細業障罪種功能。
T47n1960_p0072b20(10)║故言為說諸法實相除滅罪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7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7.htm
是以先須願生淨土長養菩薩菩提根牙令使堅牢。縱遇惡緣亦無退轉。方可離斯淨土還生娑婆....父母被溺將漂駛流。一子隨後入水即救。...一子歸舍備辦船艘。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T47n1960_p0061c09(00)║釋曰。夫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要須起大慈悲。
T47n1960_p0061c10(00)║憐愍含識。廣興濟度拔苦施安。然行有淺深。
T47n1960_p0061c11(00)║根有上下。若深學菩薩大悲增上。
T47n1960_p0061c12(04)║已得不退不畏己損。唯欲益他。並多在穢方廣行利物。
T47n1960_p0061c13(00)║少生淨土親承聖尊。
T47n1960_p0061c14(09)║或淺行菩薩大智增上猶有退轉。雖有悲愍苦惱眾生。
T47n1960_p0061c15(05)║隨遇惡緣退菩薩行。造眾惡業失菩提心。
T47n1960_p0061c16(06)║廣如菩薩本業瓔珞經說法才王子等。此即二利俱失。
T47n1960_p0061c17(02)║自他並損。為此願生淨土離彼惡緣。
T47n1960_p0061c18(05)║親近聖尊恒聞正法。與諸菩薩俱會一處。
T47n1960_p0061c19(06)║歷事他方散華供養。復聞大乘真淨妙法。
T47n1960_p0061c20(07)║念念增進無有退轉。更無二乘闡提外道俎壞初學無上道心。
T47n1960_p0061c21(00)║雖復拔苦之心念念不捨。
T47n1960_p0061c22(07)║自利之行是利他行本。本若不固末亦不堅。
T47n1960_p0061c23(07)║是以先須願生淨土長養菩薩菩提根牙令使堅牢。
T47n1960_p0061c24(04)║縱遇惡緣亦無退轉。方可離斯淨土還生娑婆。
T47n1960_p0061c25(03)║救攝無始沈淪有緣父母六親眷屬朋友知識法界含靈。
T47n1960_p0061c26(21)║此義於安樂集中。綽禪師已廣引。
T47n1960_p0061c27(03)║父母被溺將漂駛流。一子隨後入水即救。
T47n1960_p0061c28(03)║救之不得。遂被溺死。一子歸舍備辦船艘。
T47n1960_p0061c29(03)║直往深流救親困厄。此義亦爾。
T47n1960_p0062a01(08)║諸有智者以喻得解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T47n1960_p0061c09(00)║釋曰。夫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要須起大慈悲。
T47n1960_p0061c10(00)║憐愍含識。廣興濟度拔苦施安。然行有淺深。
T47n1960_p0061c11(00)║根有上下。若深學菩薩大悲增上。
T47n1960_p0061c12(04)║已得不退不畏己損。唯欲益他。並多在穢方廣行利物。
T47n1960_p0061c13(00)║少生淨土親承聖尊。
T47n1960_p0061c14(09)║或淺行菩薩大智增上猶有退轉。雖有悲愍苦惱眾生。
T47n1960_p0061c15(05)║隨遇惡緣退菩薩行。造眾惡業失菩提心。
T47n1960_p0061c16(06)║廣如菩薩本業瓔珞經說法才王子等。此即二利俱失。
T47n1960_p0061c17(02)║自他並損。為此願生淨土離彼惡緣。
T47n1960_p0061c18(05)║親近聖尊恒聞正法。與諸菩薩俱會一處。
T47n1960_p0061c19(06)║歷事他方散華供養。復聞大乘真淨妙法。
T47n1960_p0061c20(07)║念念增進無有退轉。更無二乘闡提外道俎壞初學無上道心。
T47n1960_p0061c21(00)║雖復拔苦之心念念不捨。
T47n1960_p0061c22(07)║自利之行是利他行本。本若不固末亦不堅。
T47n1960_p0061c23(07)║是以先須願生淨土長養菩薩菩提根牙令使堅牢。
T47n1960_p0061c24(04)║縱遇惡緣亦無退轉。方可離斯淨土還生娑婆。
T47n1960_p0061c25(03)║救攝無始沈淪有緣父母六親眷屬朋友知識法界含靈。
T47n1960_p0061c26(21)║此義於安樂集中。綽禪師已廣引。
T47n1960_p0061c27(03)║父母被溺將漂駛流。一子隨後入水即救。
T47n1960_p0061c28(03)║救之不得。遂被溺死。一子歸舍備辦船艘。
T47n1960_p0061c29(03)║直往深流救親困厄。此義亦爾。
T47n1960_p0062a01(08)║諸有智者以喻得解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問曰。稱讚淨土經說。生彼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既彼修道百歲當此一日。如何速證無上大菩提耶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T47n1960_p0059c03(00)║問曰。稱讚淨土經說。
T47n1960_p0059c04(09)║生彼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既彼修道百歲當此一日。
T47n1960_p0059c05(06)║如何速證無上大菩提耶。
T47n1960_p0059c06(00)║釋曰。計此苦中修道一日可勝彼百年。
T47n1960_p0059c07(02)║然逢惡緣。多劫退轉還復遲也。
T47n1960_p0059c08(07)║彼雖百年同此一日。唯進不退。得名速證無上菩提也。
T47n1960_p0059c09(03)║如人急行多時停息達前所遲。
T47n1960_p0059c10(08)║於此修道一日勝彼百年。佛不說此速證菩提也。
T47n1960_p0059c11(06)║如人緩行中間無停住速達前所。故名速證菩提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T47n1960_p0059c03(00)║問曰。稱讚淨土經說。
T47n1960_p0059c04(09)║生彼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既彼修道百歲當此一日。
T47n1960_p0059c05(06)║如何速證無上大菩提耶。
T47n1960_p0059c06(00)║釋曰。計此苦中修道一日可勝彼百年。
T47n1960_p0059c07(02)║然逢惡緣。多劫退轉還復遲也。
T47n1960_p0059c08(07)║彼雖百年同此一日。唯進不退。得名速證無上菩提也。
T47n1960_p0059c09(03)║如人急行多時停息達前所遲。
T47n1960_p0059c10(08)║於此修道一日勝彼百年。佛不說此速證菩提也。
T47n1960_p0059c11(06)║如人緩行中間無停住速達前所。故名速證菩提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宜應發精進心除懈怠想。晝夜精勤學與時競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T47n1960_p0059a15(00)║問曰。若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59a16(05)║要假多日多年生淨土。亦須懃誠勉勵長時稱念佛名。
T47n1960_p0059a17(01)║如其臨死至誠念佛。亦生淨土者。且人生百歲。
T47n1960_p0059a18(00)║樂少憂多。別易會難。歡娛時促。
T47n1960_p0059a19(05)║但須馳騁五欲放縱六情。秉燭夜遊。連宵聚興。
T47n1960_p0059a20(04)║臨終之日念佛一聲即得往生。永超眾苦。
T47n1960_p0059a21(05)║何須長時苦行懃懇。四修不倦。三業靡空。同是得越娑婆。
T47n1960_p0059a22(00)║何勞長時苦行也。
T47n1960_p0059a23(00)║釋曰。此有數意。
T47n1960_p0059a24(11)║不可預聞淨教棄而不修待至終時方當念佛。一即汝欲願生淨佛國土。
T47n1960_p0059a25(00)║推欲避斯苦惱生彼西方。不求無上菩提。
T47n1960_p0059a26(01)║不行菩薩之行。但欲縱情寶樹恣意珍臺。
T47n1960_p0059a27(02)║不願悟無生。就此垂終一念也。
T47n1960_p0059a28(06)║若為志佛果證三菩提。愍諸有情速證正覺。
T47n1960_p0059a29(06)║於此穢土恐退菩提。就彼淨土方增修妙行。登不退位。
T47n1960_p0059b01(02)║救苦眾生。方欲無間長時具修萬行。
T47n1960_p0059b02(05)║何為今聞淨法。不肯修行。更事憍奢。廣行放逸。
T47n1960_p0059b03(04)║垂臨終日念佛生耶。若欲至求無上大果。發菩提心。
T47n1960_p0059b04(01)║願生淨土。所恨流浪生死。無始沈淪。
T47n1960_p0059b05(04)║聞說西方淨土教法。即須身毛皆豎猶如拔出。
T47n1960_p0059b06(03)║悲泣雨淚恨聞此法晚至今生。
T47n1960_p0059b07(09)║即須晝夜精勤一心匪懈。寧得聞佛淨教。更縱六情。
T47n1960_p0059b08(06)║繫日連宵造十惡罪。推至終日方念佛名。
T47n1960_p0059b09(07)║無慚愧言豈成道理。又若垂終念佛長時稱名。功行不殊。
T47n1960_p0059b10(02)║悟道無別。可須任汝此言推至在後。如其念增。
T47n1960_p0059b11(01)║念念增道。功不唐捐。罪業轉微福德漸勝。
T47n1960_p0059b12(02)║成其上輩速悟無生。利益不同。豈得唯修一念。
T47n1960_p0059b13(01)║且麤衣妙服好餐細食。一種蓋形。並除飢渴。
T47n1960_p0059b14(01)║爾即去斯弊服著彼羅紈。不食穢餐。欲求美膳。
T47n1960_p0059b15(00)║況念佛多少功行不同。便即棄彼長修。
T47n1960_p0059b16(02)║就斯促念。貪好衣食。曾無此言。聞修淨行。
T47n1960_p0059b17(03)║捨長就短。是汝煩惱無慚愧言。魔語。鬼語。
T47n1960_p0059b18(04)║壞亂佛法實無一念願生之心。見他長時專誠苦行。
T47n1960_p0059b19(01)║故為此語。壞他淨意自損損他。深須覺察。
T47n1960_p0059b20(02)║又汝今時聞說淨法。內無苦惱。外具善緣。
T47n1960_p0059b21(03)║不肯修行。待終念佛。臨終念佛雖亦得生。
T47n1960_p0059b22(04)║然此輩人萬不一往。或善友邂逅未必相逢。
T47n1960_p0059b23(04)║或眾苦纏身不遑念佛。或偏風不語不得稱名。
T47n1960_p0059b24(03)║或狂亂失心。豈能注想。或忽逢水火。不暇至誠。
T47n1960_p0059b25(02)║或輒遇豺狼。以斯夭命。或逢值惡友壞爾信心。
T47n1960_p0059b26(01)║或飲酒過差惛眠致殞。或軍陣鬥戰奄爾命終。
T47n1960_p0059b27(00)║或迥墜高巖。難修正行。眾多障難率述難周。
T47n1960_p0059b28(00)║無得一向不修耽茲五欲。
T47n1960_p0059b29(07)║但言終日一念即生。宜應發精進心除懈怠想。
T47n1960_p0059c01(06)║勵茲三業策彼六時。晝夜精勤學與時競。
T47n1960_p0059c02(07)║一生淨土永離蓋纏。乃至菩提常無退轉。利益弘廣宜須用心。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T47n1960_p0059a15(00)║問曰。若念阿彌陀佛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59a16(05)║要假多日多年生淨土。亦須懃誠勉勵長時稱念佛名。
T47n1960_p0059a17(01)║如其臨死至誠念佛。亦生淨土者。且人生百歲。
T47n1960_p0059a18(00)║樂少憂多。別易會難。歡娛時促。
T47n1960_p0059a19(05)║但須馳騁五欲放縱六情。秉燭夜遊。連宵聚興。
T47n1960_p0059a20(04)║臨終之日念佛一聲即得往生。永超眾苦。
T47n1960_p0059a21(05)║何須長時苦行懃懇。四修不倦。三業靡空。同是得越娑婆。
T47n1960_p0059a22(00)║何勞長時苦行也。
T47n1960_p0059a23(00)║釋曰。此有數意。
T47n1960_p0059a24(11)║不可預聞淨教棄而不修待至終時方當念佛。一即汝欲願生淨佛國土。
T47n1960_p0059a25(00)║推欲避斯苦惱生彼西方。不求無上菩提。
T47n1960_p0059a26(01)║不行菩薩之行。但欲縱情寶樹恣意珍臺。
T47n1960_p0059a27(02)║不願悟無生。就此垂終一念也。
T47n1960_p0059a28(06)║若為志佛果證三菩提。愍諸有情速證正覺。
T47n1960_p0059a29(06)║於此穢土恐退菩提。就彼淨土方增修妙行。登不退位。
T47n1960_p0059b01(02)║救苦眾生。方欲無間長時具修萬行。
T47n1960_p0059b02(05)║何為今聞淨法。不肯修行。更事憍奢。廣行放逸。
T47n1960_p0059b03(04)║垂臨終日念佛生耶。若欲至求無上大果。發菩提心。
T47n1960_p0059b04(01)║願生淨土。所恨流浪生死。無始沈淪。
T47n1960_p0059b05(04)║聞說西方淨土教法。即須身毛皆豎猶如拔出。
T47n1960_p0059b06(03)║悲泣雨淚恨聞此法晚至今生。
T47n1960_p0059b07(09)║即須晝夜精勤一心匪懈。寧得聞佛淨教。更縱六情。
T47n1960_p0059b08(06)║繫日連宵造十惡罪。推至終日方念佛名。
T47n1960_p0059b09(07)║無慚愧言豈成道理。又若垂終念佛長時稱名。功行不殊。
T47n1960_p0059b10(02)║悟道無別。可須任汝此言推至在後。如其念增。
T47n1960_p0059b11(01)║念念增道。功不唐捐。罪業轉微福德漸勝。
T47n1960_p0059b12(02)║成其上輩速悟無生。利益不同。豈得唯修一念。
T47n1960_p0059b13(01)║且麤衣妙服好餐細食。一種蓋形。並除飢渴。
T47n1960_p0059b14(01)║爾即去斯弊服著彼羅紈。不食穢餐。欲求美膳。
T47n1960_p0059b15(00)║況念佛多少功行不同。便即棄彼長修。
T47n1960_p0059b16(02)║就斯促念。貪好衣食。曾無此言。聞修淨行。
T47n1960_p0059b17(03)║捨長就短。是汝煩惱無慚愧言。魔語。鬼語。
T47n1960_p0059b18(04)║壞亂佛法實無一念願生之心。見他長時專誠苦行。
T47n1960_p0059b19(01)║故為此語。壞他淨意自損損他。深須覺察。
T47n1960_p0059b20(02)║又汝今時聞說淨法。內無苦惱。外具善緣。
T47n1960_p0059b21(03)║不肯修行。待終念佛。臨終念佛雖亦得生。
T47n1960_p0059b22(04)║然此輩人萬不一往。或善友邂逅未必相逢。
T47n1960_p0059b23(04)║或眾苦纏身不遑念佛。或偏風不語不得稱名。
T47n1960_p0059b24(03)║或狂亂失心。豈能注想。或忽逢水火。不暇至誠。
T47n1960_p0059b25(02)║或輒遇豺狼。以斯夭命。或逢值惡友壞爾信心。
T47n1960_p0059b26(01)║或飲酒過差惛眠致殞。或軍陣鬥戰奄爾命終。
T47n1960_p0059b27(00)║或迥墜高巖。難修正行。眾多障難率述難周。
T47n1960_p0059b28(00)║無得一向不修耽茲五欲。
T47n1960_p0059b29(07)║但言終日一念即生。宜應發精進心除懈怠想。
T47n1960_p0059c01(06)║勵茲三業策彼六時。晝夜精勤學與時競。
T47n1960_p0059c02(07)║一生淨土永離蓋纏。乃至菩提常無退轉。利益弘廣宜須用心。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5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5.htm
(複)提倡世善,不能以犧牲往生為代價...感恩引用 淨弘大德
感恩引用 淨弘大德
提倡世善,不能以犧牲往生為代價
淨宗法師
當世間法律、國家機器都阻擋不住無知瘋狂的人類的犯罪步伐時,整個的人類都在受苦,受著極大的苦楚,不是哪一個人,整個人類如洶湧的潮流向地獄奔進,這時更要在地獄口邊,急急打打開通往極樂的道口,招喚奔趨地獄的眾生,說:“請往這邊行,無障礙!淨土歡迎您,無條件!”給他們安慰,給他們喜樂。人間已經沒有了光,就要借助淨土的光,以淨土之光反射人間。
但有人卻在這裏堵塞一個大石頭,說:“沒有世善嗎?此路不通。”以此為標準,又能放行幾個人呢。根據佛法的因果律,阻礙他人者,必自受阻,深望警惕,莫等因果來說:“請君入甕!”
世善固要提倡,往生更是急迫。《無量壽經》言:“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
提倡世善,不能以犧牲往生為代價,這個代價太大了。比如說“沒有世善,雖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樣的話,就是出賣佛法,討好世情。讓人落於雜行觀念之中,千中無一往生者。不能往生,世善毫無意義,世善終也成惡,六道輪回故。但能往生,惡人也成善,決定成佛故。
當一個人行善力弱、造罪勇猛的人,自知罪重,心生悔意,欲求安慰,欲求後路,求願往生時,我們應當成全他、成就他、鼓勵他、安慰他,讓他知道專修念佛必定往生,同時善護他,說:“應當盡力行於世善,念佛人之本份故,彌陀慈心歡喜故,佛法因果道理故,人倫社會公德故,世間法律強制故。”而不是摒棄他、恐嚇他、討厭他、看不起他、阻礙他、破壞他,說:“你沒有世善,念佛怎麼能往生。”
這個人,他是無力行於世善,他自覺要墮落,才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救他,不要你一分錢,不費你一分力,求求你,行行好,就讓阿彌陀佛這樣救他吧,不要再障礙了,求你發發慈悲吧!南無阿彌陀佛。一個人落水,就要淹死了,你可以在岸上看,但有人願意下來救,就求你不要阻攔好嗎?
阿彌陀佛要把往生送給每一個人,善人,惡人,沒有代價,只要願意領取就行。但有人卻在那裏搭賣世善,說:“想往生嗎?請拿出善來,念佛加世善,往生才給你,不然不給。”可憐的眾生,也聽信他,任他這樣胡作非為,難道不是自己前世有障他人正法之緣,今世受此報應嗎?
雖然,還是期望那些坐在佛教旗下的“慈善買賣家”們,慈悲慈悲,別再如此冷酷無情。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4zN0rbeaBRlcYn1kJK_pFA--/article?mid=758
提倡世善,不能以犧牲往生為代價
淨宗法師
當世間法律、國家機器都阻擋不住無知瘋狂的人類的犯罪步伐時,整個的人類都在受苦,受著極大的苦楚,不是哪一個人,整個人類如洶湧的潮流向地獄奔進,這時更要在地獄口邊,急急打打開通往極樂的道口,招喚奔趨地獄的眾生,說:“請往這邊行,無障礙!淨土歡迎您,無條件!”給他們安慰,給他們喜樂。人間已經沒有了光,就要借助淨土的光,以淨土之光反射人間。
但有人卻在這裏堵塞一個大石頭,說:“沒有世善嗎?此路不通。”以此為標準,又能放行幾個人呢。根據佛法的因果律,阻礙他人者,必自受阻,深望警惕,莫等因果來說:“請君入甕!”
世善固要提倡,往生更是急迫。《無量壽經》言:“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
提倡世善,不能以犧牲往生為代價,這個代價太大了。比如說“沒有世善,雖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樣的話,就是出賣佛法,討好世情。讓人落於雜行觀念之中,千中無一往生者。不能往生,世善毫無意義,世善終也成惡,六道輪回故。但能往生,惡人也成善,決定成佛故。
當一個人行善力弱、造罪勇猛的人,自知罪重,心生悔意,欲求安慰,欲求後路,求願往生時,我們應當成全他、成就他、鼓勵他、安慰他,讓他知道專修念佛必定往生,同時善護他,說:“應當盡力行於世善,念佛人之本份故,彌陀慈心歡喜故,佛法因果道理故,人倫社會公德故,世間法律強制故。”而不是摒棄他、恐嚇他、討厭他、看不起他、阻礙他、破壞他,說:“你沒有世善,念佛怎麼能往生。”
這個人,他是無力行於世善,他自覺要墮落,才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救他,不要你一分錢,不費你一分力,求求你,行行好,就讓阿彌陀佛這樣救他吧,不要再障礙了,求你發發慈悲吧!南無阿彌陀佛。一個人落水,就要淹死了,你可以在岸上看,但有人願意下來救,就求你不要阻攔好嗎?
阿彌陀佛要把往生送給每一個人,善人,惡人,沒有代價,只要願意領取就行。但有人卻在那裏搭賣世善,說:“想往生嗎?請拿出善來,念佛加世善,往生才給你,不然不給。”可憐的眾生,也聽信他,任他這樣胡作非為,難道不是自己前世有障他人正法之緣,今世受此報應嗎?
雖然,還是期望那些坐在佛教旗下的“慈善買賣家”們,慈悲慈悲,別再如此冷酷無情。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4zN0rbeaBRlcYn1kJK_pFA--/article?mid=758
(複)不受第二支箭的苦...受苦如中箭,中第一箭,勿再中第二箭...別埋怨、自尋煩惱,連連中箭.....拔箭最佳妙法—念「阿彌陀佛」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受苦如中箭,中第一箭,勿再中第二箭
佛陀對待弟子的態度就像老師對待學生一樣,但是佛陀教導弟子的內容並不是數學、歷史這些課,而是做人處世的方法,所以我們也可以將佛陀稱為做人的老師。
佛陀為了考驗弟子們理解佛理的程度,有時候也會提出一些應用的題目,
看弟子能體會多少。
有一次,佛陀問弟子說:
「還沒有聽過佛理的人,會遭遇到快樂或痛苦的感受,聽過佛法的人,
也同樣會遇到這些感受,
這樣說來,聽過佛理和還沒有聽過的人他們的差別在哪裡?」
弟子們就向佛陀說:「但願佛陀能夠做我們的眼目,給予我們正確的啟示。」
佛陀就告訴弟子說:
「未曾受佛理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就好像中了第一支箭,
中箭以後,他心裡就執著這一支箭,愈來愈迷惑,愈來愈恐怖,
就好像中了一支箭之後,又中了第二支箭,感覺愈來愈痛苦。
但是受過佛理教化的人,如果遇到痛苦的事情,
他會平靜地觀察痛苦,去消除它。
他中了第一支箭之後,
不會再中第二支箭,
甚至可以拔掉第一支箭。」
佛陀教導我們,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受樂而迷失,亦如中第二箭
關於遇到快樂的事情,佛陀也說了同樣的話。
譬如看到很美麗的花,受過佛陀教化的人,也和一般人一樣會有快樂的感受,但是絕對不會因為快樂而迷失了自己。
倘若在快樂中迷失了自己,那麼第二支箭就會帶來痛苦,
所以佛陀說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學習佛,處理痛苦之智慧
別埋怨、自尋煩惱,連連中箭
我們在痛苦中的人,都應該好好來體會佛陀的教化,學習佛陀處理痛苦的智慧。
譬如我們生病躺在床上,如果每天都是在埋怨,埋怨自己為什麼這麼不幸,
得了這一種病,埋怨喉嚨這麼痛,不知道要怎麼吃飯,
埋怨自己的負擔為什麼這麼沈重,
回想自己這一生好像沒做過什麼壞事,為什麼老天讓我這麼難過呢?
想到家裡的孩子沒有人照顧,不知道該怎麼辦?
煩惱自己的病,不知道會不會好?
一直煩惱、憂慮到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連做夢都是面帶愁容。
我們想想看,這樣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生了病,肉體上的痛苦,就好傢中了第一支箭。
假如再自尋煩惱,操心這個、埋怨那個,那麼第二支箭、第三支箭、
乃至第四支箭、第五支箭就會不斷地射過來,
使我們更加痛苦、身心更混亂,使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光明和智慧,
沒辦法解決任何的問題。
拔箭最佳妙法—念「阿彌陀佛」
所以我們受苦中的人,最好都能夠學習佛陀的教化,
使心情能夠平靜下來,不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要使心情能夠平靜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念「阿彌陀佛」。
我們不論遇到任何痛苦、快樂的事,先練習念「阿彌陀佛」。
這是又簡單又能很快使我們心情平靜的方法,
我們在心中觀想佛陀的光明,
把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充滿我們的內心,充滿我們全身。
一旦我們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那麼第一支箭的痛苦也會很快地消失。
念「阿彌陀佛」就是把箭拔掉最好的辦法。
敬錄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http://book.bfnn.org/books/0985.htm#a06
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受苦如中箭,中第一箭,勿再中第二箭
佛陀對待弟子的態度就像老師對待學生一樣,但是佛陀教導弟子的內容並不是數學、歷史這些課,而是做人處世的方法,所以我們也可以將佛陀稱為做人的老師。
佛陀為了考驗弟子們理解佛理的程度,有時候也會提出一些應用的題目,
看弟子能體會多少。
有一次,佛陀問弟子說:
「還沒有聽過佛理的人,會遭遇到快樂或痛苦的感受,聽過佛法的人,
也同樣會遇到這些感受,
這樣說來,聽過佛理和還沒有聽過的人他們的差別在哪裡?」
弟子們就向佛陀說:「但願佛陀能夠做我們的眼目,給予我們正確的啟示。」
佛陀就告訴弟子說:
「未曾受佛理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就好像中了第一支箭,
中箭以後,他心裡就執著這一支箭,愈來愈迷惑,愈來愈恐怖,
就好像中了一支箭之後,又中了第二支箭,感覺愈來愈痛苦。
但是受過佛理教化的人,如果遇到痛苦的事情,
他會平靜地觀察痛苦,去消除它。
他中了第一支箭之後,
不會再中第二支箭,
甚至可以拔掉第一支箭。」
佛陀教導我們,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受樂而迷失,亦如中第二箭
關於遇到快樂的事情,佛陀也說了同樣的話。
譬如看到很美麗的花,受過佛陀教化的人,也和一般人一樣會有快樂的感受,但是絕對不會因為快樂而迷失了自己。
倘若在快樂中迷失了自己,那麼第二支箭就會帶來痛苦,
所以佛陀說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學習佛,處理痛苦之智慧
別埋怨、自尋煩惱,連連中箭
我們在痛苦中的人,都應該好好來體會佛陀的教化,學習佛陀處理痛苦的智慧。
譬如我們生病躺在床上,如果每天都是在埋怨,埋怨自己為什麼這麼不幸,
得了這一種病,埋怨喉嚨這麼痛,不知道要怎麼吃飯,
埋怨自己的負擔為什麼這麼沈重,
回想自己這一生好像沒做過什麼壞事,為什麼老天讓我這麼難過呢?
想到家裡的孩子沒有人照顧,不知道該怎麼辦?
煩惱自己的病,不知道會不會好?
一直煩惱、憂慮到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連做夢都是面帶愁容。
我們想想看,這樣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生了病,肉體上的痛苦,就好傢中了第一支箭。
假如再自尋煩惱,操心這個、埋怨那個,那麼第二支箭、第三支箭、
乃至第四支箭、第五支箭就會不斷地射過來,
使我們更加痛苦、身心更混亂,使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光明和智慧,
沒辦法解決任何的問題。
拔箭最佳妙法—念「阿彌陀佛」
所以我們受苦中的人,最好都能夠學習佛陀的教化,
使心情能夠平靜下來,不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要使心情能夠平靜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念「阿彌陀佛」。
我們不論遇到任何痛苦、快樂的事,先練習念「阿彌陀佛」。
這是又簡單又能很快使我們心情平靜的方法,
我們在心中觀想佛陀的光明,
把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充滿我們的內心,充滿我們全身。
一旦我們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那麼第一支箭的痛苦也會很快地消失。
念「阿彌陀佛」就是把箭拔掉最好的辦法。
敬錄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http://book.bfnn.org/books/0985.htm#a06
(複)超越肝癌的勇者...面對肝癌,慈悲、灑脫..如果那一天時間到了,我該回去,我一生就等待這一天,阿彌陀佛會來接我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超越肝癌的勇者
面對肝癌,慈悲、灑脫
但是大不簡單的事還在後面呢,隔天超音波檢查的結果,她的肝臟裡面長了一個腫瘤,切片檢查的
結果顯示是肝癌,因為她一直沒有痛苦,所以也沒有發現。
當時因為我認為她的修行功夫是一等一的好,所以考慮的結果就準備將她的病情老實告訴她。當時
我也擔憂萬一她要是想不開,受不了,那要如何是好呢?
因為生死總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但是我考慮再三,認為對一位真實修行的佛教徒還是對她說明
真相,讓她有準備比較好,所以我就老實對她說了。
沒有想到她好像老早就準備好台詞來回答我說:
「我多活一天,就要為眾生多做一些事,如果那一
天時間到了,我該回去,我一生就等待這一天,阿彌陀佛會來接我!」
我聽了她的話,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心中非常慚愧,
我再三反省著,自己是不是能有她這種偉大又瀟灑的胸懷呢?
在我的心目中,雖然她沒有錢,也沒有勢力、也沒有名聲、也沒有地位,
她只是靜靜地貢獻她自己,但是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那麼崇高,
我尊敬她就如同尊敬一位菩薩一樣。
敬錄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超越肝癌的勇者
http://book.bfnn.org/books/0985.htm#a07
面對肝癌,慈悲、灑脫
但是大不簡單的事還在後面呢,隔天超音波檢查的結果,她的肝臟裡面長了一個腫瘤,切片檢查的
結果顯示是肝癌,因為她一直沒有痛苦,所以也沒有發現。
當時因為我認為她的修行功夫是一等一的好,所以考慮的結果就準備將她的病情老實告訴她。當時
我也擔憂萬一她要是想不開,受不了,那要如何是好呢?
因為生死總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但是我考慮再三,認為對一位真實修行的佛教徒還是對她說明
真相,讓她有準備比較好,所以我就老實對她說了。
沒有想到她好像老早就準備好台詞來回答我說:
「我多活一天,就要為眾生多做一些事,如果那一
天時間到了,我該回去,我一生就等待這一天,阿彌陀佛會來接我!」
我聽了她的話,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心中非常慚愧,
我再三反省著,自己是不是能有她這種偉大又瀟灑的胸懷呢?
在我的心目中,雖然她沒有錢,也沒有勢力、也沒有名聲、也沒有地位,
她只是靜靜地貢獻她自己,但是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那麼崇高,
我尊敬她就如同尊敬一位菩薩一樣。
敬錄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講述 超越肝癌的勇者
http://book.bfnn.org/books/0985.htm#a07
(複)問曰。往生眾生修淨業者。有何相貌。知已即得定往西方。頗有教證知相不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T47n1960_p0042b13(00)║問曰。往生眾生修淨業者。有何相貌。
T47n1960_p0042b14(03)║知已即得定往西方。頗有教證知相不。
T47n1960_p0042b15(00)║釋曰。有三聖教。證已得生。以教驗人。即為證矣。
T47n1960_p0042b16(03)║一如稱讚淨土經云。
T47n1960_p0042b17(08)║於此雜染堪忍世界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又善女人。
T47n1960_p0042b18(01)║聞說如是一切世間難信法。能生信解。
T47n1960_p0042b19(03)║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T47n1960_p0042b20(04)║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42b21(01)║二如清淨平等覺經云。若人聞說淨土教門。
T47n1960_p0042b22(01)║身毛為豎。如拔出者。我說。此人定得解脫也。
T47n1960_p0042b23(01)║三如賢護經第一卷說。
T47n1960_p0042b24(09)║眾生學得諸佛現前三昧。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
T47n1960_p0042b25(02)║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
T47n1960_p0042b26(07)║分明睹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
T47n1960_p0042b27(00)║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
T47n1960_p0042b28(00)║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
T47n1960_p0042b29(07)║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
T47n1960_p0042c01(05)║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
T47n1960_p0042c02(06)║阿彌陀佛國便得生也。行者等自親於此三經。
T47n1960_p0042c03(05)║隨與一經相應。即知得生淨土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T47n1960_p0042b13(00)║問曰。往生眾生修淨業者。有何相貌。
T47n1960_p0042b14(03)║知已即得定往西方。頗有教證知相不。
T47n1960_p0042b15(00)║釋曰。有三聖教。證已得生。以教驗人。即為證矣。
T47n1960_p0042b16(03)║一如稱讚淨土經云。
T47n1960_p0042b17(08)║於此雜染堪忍世界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又善女人。
T47n1960_p0042b18(01)║聞說如是一切世間難信法。能生信解。
T47n1960_p0042b19(03)║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T47n1960_p0042b20(04)║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42b21(01)║二如清淨平等覺經云。若人聞說淨土教門。
T47n1960_p0042b22(01)║身毛為豎。如拔出者。我說。此人定得解脫也。
T47n1960_p0042b23(01)║三如賢護經第一卷說。
T47n1960_p0042b24(09)║眾生學得諸佛現前三昧。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
T47n1960_p0042b25(02)║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
T47n1960_p0042b26(07)║分明睹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
T47n1960_p0042b27(00)║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
T47n1960_p0042b28(00)║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
T47n1960_p0042b29(07)║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
T47n1960_p0042c01(05)║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
T47n1960_p0042c02(06)║阿彌陀佛國便得生也。行者等自親於此三經。
T47n1960_p0042c03(05)║隨與一經相應。即知得生淨土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複)何其幸運,不死而往生。生還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妙好人」—才市的詩:
「何其幸運,不死而往生。
生還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促我去,
未死便去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敬錄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338.htm#a05
「妙好人」—才市的詩:
「何其幸運,不死而往生。
生還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促我去,
未死便去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敬錄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338.htm#a05
(複)「一入耳根永為道種」...你今天喪失這個機會為他念佛,喪失了這個機會告訴他佛法,你以後可能永遠沒有辦法來補償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那些病人看到我就是應酬應酬,念個阿彌陀佛,也很難得,他臨命終的時候我去看他,他就會從床上合掌要念這聲阿彌陀佛,
只要念得出這一句佛號,起碼起碼不墮三惡道,
佛在《地藏經》裏頭有提到說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大乘經典一句一偈,不墮三惡道。」
憑著這個,憑著不讓眾生墮三惡道,我們應該鼓起勇氣,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等到他懂得的時候,那個機會已經錯過了!
你今天喪失這個機會為他念佛,喪失了這個機會告訴他佛法,你以後可能永遠沒有辦法來補償;也許躺在床上的這個人,有一天變成你最親愛的父母親、你的女朋友、你的太太、你的先生,
這個時候,你會希望有人為他那麼做,但是你平常不種這個因,到時候不會有人為他這麼做。
你千萬不要害怕,就這樣的做下去,我覺得大家都太缺乏這種勇氣,有時候在學校裏面解門念了一大篇,十四講表能夠從第一講表默寫到最後一表,
但是呢?
一出去的時候,你要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卻沒有這種勇氣啊!
為什麼?
為什麼不鼓起勇氣呢?「一入耳根永為道種」,請大家不要忘記啊!
我們總是愛護自己的面子,保護自己無微不至,總是怕人家用什麼眼光看我,我們寧可犧牲眾生的幸福,多少劫以來,我們都是這樣子,應做而不做,不應做而做,
到底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在這一生的勞碌中,我們真的捨得為別人貢獻什麼?
我們真的捨得為別人貢獻什麼?
其實這是我個人自行懺侮的話,在這裏講實在也是很慚愧,因為我覺得大家的修持都比我還好,每天總是一大早,就有人在樓上念佛,拜八十八佛,在那裏禮佛懺悔修行,大家這個年紀就會這樣子做,想當年我都還在睡大覺、做大夢。
一直到現在,到醫院裏頭去,常看到這個生死掙扎的痛苦,
回過頭來才想要快馬加鞭向各位看齊,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把握在學校的時間好好的修學,以後才有這種力量來幫助別人,你要負擔如來的家業啊!
阿彌陀佛!
郭惠珍醫師生病時,血書慈雲懺主淨土文,與台中蓮社結緣。
敬錄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338.htm#a04
那些病人看到我就是應酬應酬,念個阿彌陀佛,也很難得,他臨命終的時候我去看他,他就會從床上合掌要念這聲阿彌陀佛,
只要念得出這一句佛號,起碼起碼不墮三惡道,
佛在《地藏經》裏頭有提到說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大乘經典一句一偈,不墮三惡道。」
憑著這個,憑著不讓眾生墮三惡道,我們應該鼓起勇氣,
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等到他懂得的時候,那個機會已經錯過了!
你今天喪失這個機會為他念佛,喪失了這個機會告訴他佛法,你以後可能永遠沒有辦法來補償;也許躺在床上的這個人,有一天變成你最親愛的父母親、你的女朋友、你的太太、你的先生,
這個時候,你會希望有人為他那麼做,但是你平常不種這個因,到時候不會有人為他這麼做。
你千萬不要害怕,就這樣的做下去,我覺得大家都太缺乏這種勇氣,有時候在學校裏面解門念了一大篇,十四講表能夠從第一講表默寫到最後一表,
但是呢?
一出去的時候,你要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卻沒有這種勇氣啊!
為什麼?
為什麼不鼓起勇氣呢?「一入耳根永為道種」,請大家不要忘記啊!
我們總是愛護自己的面子,保護自己無微不至,總是怕人家用什麼眼光看我,我們寧可犧牲眾生的幸福,多少劫以來,我們都是這樣子,應做而不做,不應做而做,
到底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在這一生的勞碌中,我們真的捨得為別人貢獻什麼?
我們真的捨得為別人貢獻什麼?
其實這是我個人自行懺侮的話,在這裏講實在也是很慚愧,因為我覺得大家的修持都比我還好,每天總是一大早,就有人在樓上念佛,拜八十八佛,在那裏禮佛懺悔修行,大家這個年紀就會這樣子做,想當年我都還在睡大覺、做大夢。
一直到現在,到醫院裏頭去,常看到這個生死掙扎的痛苦,
回過頭來才想要快馬加鞭向各位看齊,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把握在學校的時間好好的修學,以後才有這種力量來幫助別人,你要負擔如來的家業啊!
阿彌陀佛!
郭惠珍醫師生病時,血書慈雲懺主淨土文,與台中蓮社結緣。
敬錄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338.htm#a04
(複)木屐工匠說:「好極了!娑婆的種種,家業的營運,一變而為極樂的莊嚴。奇妙啊!難以思議,南無阿彌陀佛是何種的良藥!南無阿彌陀佛是何等的仙丹!」「讓我換個國土,在這浮世時。」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學醫與學佛
各位老師、各位學長,每當我站在臺上的時候,總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實在是應該坐在一個角落的地方,或者甚至是坐在門外的地方,來聆聽師長的教誨,末學所知十分有限,站在講臺,只有深覺慚愧。貴社社長,為我選了個叫「學醫與學佛」的題目,這也很讓我覺得為難,因為末學「學醫」只是皮毛而已,「學佛」也只是探頭罷了。在這裏,只敢說是拋磚引玉,請各位老師、各位學長能夠好好的來指導我,以便讓我今後謀求改進。
末學是學醫的,所以就「學醫與學拂」來探討,在人生的歷程當中,我們凡夫總是比較喜歡賣瓜說瓜甜,如果今天是學教育的、當老師的人,他站在臺上,或許要說:「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好像叩鐘一樣,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如果今天是企業家王永慶學佛,他站在這臺上,或許要說:「佛陀是最偉大的企業家,每天用很智慧的方法,賺了很多的功德法財。」
如果是農夫的話,他或許要說:「佛陀是一個偉大的耕作家,他以信心為種子,以智慧為耕犁,以大悲水灌溉,結出智慧菩提的果子來。」如果從事保險業的話,他可能要說:「佛陀是一個最偉大的保險事業家,他開了一家盡虛空、遍法界的大保險公司,讓眾生能夠免得六道輪迴。」
我們是學醫的人,難免也要貼金一下,說:「佛陀是最偉大的醫王、最偉大的醫學院教授,佛陀在鹿野苑的初轉法輪,是史上最美的醫學演講。」
我們覺得很慶幸,就是能夠在學醫的道路上學佛,能夠在學佛的道路上學醫。
事實上,這是一條不可分割的路啊!
在這裏,我想先提出來,一位在日本念佛的人,他是一個釘木屐的工匠,他過去曾為非作歹,也曾聽過法師演講,但是他聽不懂,有一次法師教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淨土法門的時候,他聽懂了,回家以後,每次在釘木屐的時候,他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每釘一根釘子,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子,
他寫了一些詩句在木屐的木片中,有人把它收集起來。當我在值班的夜晚裏,身心疲憊的時候,有一天突然看到他這樣的詩句,
他說:「好極了!娑婆的種種,家業的營運,一變而為極樂的莊嚴。奇妙啊!難以思議,南無阿彌陀佛是何種的良藥!南無阿彌陀佛是何等的仙丹!」「讓我換個國土,在這浮世時。」
看起來是一些很簡單的句子,卻令我深深感動,尤其「讓我換個國土,在這浮世時」。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紛亂的娑婆世界,大家在學校裏面,或許還沒有感覺到,當我們走到醫院的時候,面對生死掙扎的場面,在內心能換個國土嗎?
真的能夠內心換個境界,換個國土的人,那就要像他這個樣子,把「南無阿彌陀佛」,把佛法貫徹在他的生活當中。
我們學醫的人,難道不能像這一位釘木屐的木匠一樣?
難道我們不能把佛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莊嚴,貫徹到我們學醫、行醫的生活中嗎?
敬錄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338.htm#a04
學醫與學佛
各位老師、各位學長,每當我站在臺上的時候,總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實在是應該坐在一個角落的地方,或者甚至是坐在門外的地方,來聆聽師長的教誨,末學所知十分有限,站在講臺,只有深覺慚愧。貴社社長,為我選了個叫「學醫與學佛」的題目,這也很讓我覺得為難,因為末學「學醫」只是皮毛而已,「學佛」也只是探頭罷了。在這裏,只敢說是拋磚引玉,請各位老師、各位學長能夠好好的來指導我,以便讓我今後謀求改進。
末學是學醫的,所以就「學醫與學拂」來探討,在人生的歷程當中,我們凡夫總是比較喜歡賣瓜說瓜甜,如果今天是學教育的、當老師的人,他站在臺上,或許要說:「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好像叩鐘一樣,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如果今天是企業家王永慶學佛,他站在這臺上,或許要說:「佛陀是最偉大的企業家,每天用很智慧的方法,賺了很多的功德法財。」
如果是農夫的話,他或許要說:「佛陀是一個偉大的耕作家,他以信心為種子,以智慧為耕犁,以大悲水灌溉,結出智慧菩提的果子來。」如果從事保險業的話,他可能要說:「佛陀是一個最偉大的保險事業家,他開了一家盡虛空、遍法界的大保險公司,讓眾生能夠免得六道輪迴。」
我們是學醫的人,難免也要貼金一下,說:「佛陀是最偉大的醫王、最偉大的醫學院教授,佛陀在鹿野苑的初轉法輪,是史上最美的醫學演講。」
我們覺得很慶幸,就是能夠在學醫的道路上學佛,能夠在學佛的道路上學醫。
事實上,這是一條不可分割的路啊!
在這裏,我想先提出來,一位在日本念佛的人,他是一個釘木屐的工匠,他過去曾為非作歹,也曾聽過法師演講,但是他聽不懂,有一次法師教了「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淨土法門的時候,他聽懂了,回家以後,每次在釘木屐的時候,他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每釘一根釘子,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子,
他寫了一些詩句在木屐的木片中,有人把它收集起來。當我在值班的夜晚裏,身心疲憊的時候,有一天突然看到他這樣的詩句,
他說:「好極了!娑婆的種種,家業的營運,一變而為極樂的莊嚴。奇妙啊!難以思議,南無阿彌陀佛是何種的良藥!南無阿彌陀佛是何等的仙丹!」「讓我換個國土,在這浮世時。」
看起來是一些很簡單的句子,卻令我深深感動,尤其「讓我換個國土,在這浮世時」。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紛亂的娑婆世界,大家在學校裏面,或許還沒有感覺到,當我們走到醫院的時候,面對生死掙扎的場面,在內心能換個國土嗎?
真的能夠內心換個境界,換個國土的人,那就要像他這個樣子,把「南無阿彌陀佛」,把佛法貫徹在他的生活當中。
我們學醫的人,難道不能像這一位釘木屐的木匠一樣?
難道我們不能把佛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莊嚴,貫徹到我們學醫、行醫的生活中嗎?
敬錄 學醫與學佛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338.htm#a04
(複)能否「臨時」助念,勸往生?...只要心中雜有一個「懷疑」的話,就不是老實念「佛」,而是念「疑」了,這等於是跟佛抬槓...念佛的心,必須和「懺悔業障」相應!
佛要救你 道證法師講述
能否「臨時」助念,勸往生?
還有人問:「如果這個臨終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念佛,我們能不能臨時為他開導、助念讓他往生呢?」——請問大家,是能?還是不能?(能!極樂童子們都說「能」,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導。)
我們先說明是能?還是不能?能,就一定有辦法,(待會兒我們再舉例,就舉純華的例來說明。)先把這些疑點弄清楚,因為我們心裡真很相信的話,到時候看事辦事,一定有辦法,有話說。但是如果你自己有疑點的話,心會怯弱,不敢講話。
剛剛那問題是說:「一個人一生不信佛,也不念佛,能不能臨時助念,讓他往生?」這個問題就好比:「有人一生都不相信果農,他自己也不種水果,那我們可不可以臨時勸他吃水果?」那麼,就很簡單嘛,就像大家說的,一定可以。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不是很深信,懷疑:「他一生都胡作非為又不信佛,可以嗎?」
只要心中雜有一個「懷疑」的話,就不是老實念「佛」,而是念「疑」了,這等於是跟佛抬槓——佛說他有辦法,你偏說他沒辦法,這就是跟佛抬槓!懷疑佛的本願大慈,懷疑佛力會不會沒辦法救?懷疑佛會不會不慈悲不來救?這都是自己胡思亂想!不老實念佛。
比如我們有急病去看醫生——掛急診之前,我們對那醫生根本也不認識,更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在家裡也沒有先念他,也沒有先求他,甚至根本不知道那醫生可信不可信,我們一有急病就跑去掛急診,就等於驟然把生命交給他,而,一掛號請醫生,醫生不就來了嗎?他一來,他所學的醫學,他所有的能力全部都用上來了,他是用全力來救我們。
凡夫的醫生尚且可以這樣,何況是 阿彌陀佛呢!
眾生臨時有狀況來「掛急診」,佛是大醫王怎麼會不趕快來救呢!
難道佛還會說:「你平日又不念我,我才不管你呢!」若這樣就不叫慈悲了。
又如:我們平常也沒有去研究飛機或去看航空公司,也沒有認識駕駛員,而臨時受傷了,要到遠地去治療;假設有很慈悲的人勸我們搭飛機,又代我們訂機票,我們雖受傷不能走路,而到時候,他又用擔架、輪椅把我們送上飛機。上了飛機就由空中小姐負責照顧,由飛機負責運載,這樣,也能把我們送達目的地。
這是比喻「助念」,助念就好像是去勸搭飛機,又代訂機票,又用擔架輪椅送人上飛機,那麼受傷的人怎麼樣呢?他只要一個念頭:「好吧,接受你的好意!」這樣就信願具足,他只要不刻意去跳飛機的話,就在盛情難卻之下到彼岸了。
所以「臨時助念」也是可以往生,這個代訂機票、又輪椅擔架送人上機的助念者,追根究底其實是彌陀化身,搭機的人一上機就到彼岸,根本不需要懷疑,因為駕駛大願飛機的是 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失事的!
末學很羨慕臨終能有人代訂機票,又硬送上機的事,所以我很喜歡這樣作——去勸搭機、自訂機票、訂機票送人。什麼叫「訂機票送人」呢?——就是我念佛給你聽,你聽聞到佛號,就等於我把機票送給你了。
像我們上次到台北上課,回程時就是當當先幫我們訂飛機,我們什麼事都沒有,只要上機就好了,而且去的時候還已太遲,機場還廣播:「某、某某人啊,請趕快上機喔!」我們就匆匆忙忙地趕快跑步上機,一坐上飛機,很快就到了!(都還沒吃點心呢!
那 阿彌陀佛的飛機要怎麼到彼岸,是 阿彌陀佛的事,不是我們的事,我們也不需要會開飛機,因為開「蓮花飛機」來迎接我們的事, 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就已經成就了,我們現在只要作個廣告員,讓大家知道有這班飛機可以搭,又願意幫人家推輪椅送上機,那就好了!輪到我臨終的時候,人家推我上機,我只要「不跳機」就好了!(即「不改變願生極樂之心」)一下子就到了!
那怎麼開導勸搭機呢?「開導」末學是不會,末學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求佛哀祐......,
(台語說:沒半步,就只有「死皮賴臉求佛」一步)——而,佛大悲大智、大雄大力他自有辦法!我們只要求最有辦法,又最慈悲的佛來辦,就成辦了!
講到這裡,舉一件真人真事來幫助大家了解。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房有一位太太,臉色鐵青、滿面惶恐,跑來問同行的居士說:「可不可以請師父去看看我先生?」居士問她說:「妳先生怎麼回事?」她說:「舌癌末期!早已昏迷兩個多月,血壓也幾乎量不到!兩個月前,醫師就告訴我說他隨時會斷氣,可是他到現在一口氣不斷,也不清醒,經常眼神怪異,把我嚇得要死!我被折騰地很苦,不知該如何才好?於是今天早上就去樓上佛堂求佛!」
末學知道後,就應她的要求去附近病房看她先生。一進去,看到他插著管子,呼吸困難,但是眼睛半開半閉,有一種怒氣!
末學就先到病房外面私下問這位太太說:「你們中間有什麼過節、不愉快嗎?」她說:「我先生是個賭徒,把家裡的錢賭光了!還經常回來要錢去賭!每次他回來要錢,我就很生氣、很討厭,也不給他,他拿不到錢,就說:『好!妳不給我好過,我以後也要讓妳不好過!』現在他這樣,我果然是非常地不好過!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末學聽了她這段話,明白她先生所發的「惡願」——『好!妳不給我好過,我以後也要讓妳不好過!』就是關鍵所在,於是勸慰她說:「你的先生賭博,這樣對你,當然你一定很難過,支撐一個家也很辛苦,可是如果我們想要化解怨氣,那就必須先回想、反省自己的過失,誠懇地向對方求懺悔,如此怨氣才能化解!」
她聽了剛開始有點委屈,想說是她先生對不起她,跑去賭博,家庭都是她在撐,現在還要跟他求懺悔,真是不平!末學說:「當然!妳有妳的苦衷,可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對,而對方錯,那麼怨氣永難平!」
末學問這位太太說:「妳在結婚之前知道他賭博嗎?」她說:「知道。」末學說:「那你是明知他賭博而嫁給他的。」末學就在她先生的床前,問這位太太說:「他每次回家,妳是不是都給他不好的臉色,把他貶得一文不值,使他不願意在家裡待下去,而要去外面尋找快樂和價值感?妳體諒過他的感覺嗎?如果我是妳的話,我現在就跟他懺悔,當初都沒有好好地體諒他那邊痛苦的心境,只有想到家裡的經濟,沒有給他體貼和鼓勵。」
末學說到這裡,觀察到病人的表情有點變化!於是末學接著說:「如果妳希望妳的先生身心能夠安樂,放下他對妳的惡誓,妳現在就跪在他床前,至誠懇切跟他求懺悔!想想妳所以會跟他結婚,他的種種好處、種種優點。並懺悔妳對他多年來沒有一個好臉色,和一句好話!雖然妳很認真地在維持家計,但這樣的態度,對妳先生來講確實是痛苦的!」
這位太太聽了也有所觸動,就跪在地上跟她先生求懺悔,認真地數落自己的不是,聲淚俱下!
這時,她先生的眼睛就可以閉起來,呼吸也平順得多,沒有先前那種含恨的樣子。末學就勸這位先生說:「某某先生,你太太既然已經知道她自己的錯處,跟你虔誠懺悔,你就寬宏大量,大人不計小人過。每個人原先都想做好,而不小心走上了岔路,彼此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你們彼此包容原諒才好!」
後來,末學再勸他們,冤仇宜解不宜結!求 阿彌陀佛幫他們化解內心的冤結!又勸這位先生說:「與其在這裡堅持這一口怒氣,讓自己痛苦,不如找尋一條讓你能快樂的路!」
然後就向他簡介 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勸他念佛求生西方。
請他一起念佛,求 阿彌陀佛慈悲接引,不要在這裡冤枉受苦......
勸說之後,末學又回去某甲的病房繼續助念,沒過幾小時,那位太太又慌慌張張地跑進某甲病人的病房,拉著末學說:「師父,怎麼辦?他斷氣了!怎麼這麼快?」她嚇得手腳發抖,要末學趕快去幫忙。
末學說:「妳不要怕!趕快念佛,求 阿彌陀佛接他去西方!妳原來不是嫌他拖太久,彼此很痛苦嗎?現在佛慈悲馬上幫妳解決,妳又嫌怎麼這麼快!念佛,佛菩薩就會來,就不用怕!」
我們一群人就先過去幫他助念。看起來,病人接受了她的懺悔,放下了怒氣......
念佛的心,必須和「懺悔業障」相應!
當一個人能夠見到自己的過失,發覺自己虧欠別人的地方,這才是心中佛光的顯現,與佛的頻道才相通啊!如果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對,錯在對方。」這樣雖然心中念佛,還是不相應的。
敬錄 佛要救你 道證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971.htm#a21
能否「臨時」助念,勸往生?
還有人問:「如果這個臨終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念佛,我們能不能臨時為他開導、助念讓他往生呢?」——請問大家,是能?還是不能?(能!極樂童子們都說「能」,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導。)
我們先說明是能?還是不能?能,就一定有辦法,(待會兒我們再舉例,就舉純華的例來說明。)先把這些疑點弄清楚,因為我們心裡真很相信的話,到時候看事辦事,一定有辦法,有話說。但是如果你自己有疑點的話,心會怯弱,不敢講話。
剛剛那問題是說:「一個人一生不信佛,也不念佛,能不能臨時助念,讓他往生?」這個問題就好比:「有人一生都不相信果農,他自己也不種水果,那我們可不可以臨時勸他吃水果?」那麼,就很簡單嘛,就像大家說的,一定可以。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不是很深信,懷疑:「他一生都胡作非為又不信佛,可以嗎?」
只要心中雜有一個「懷疑」的話,就不是老實念「佛」,而是念「疑」了,這等於是跟佛抬槓——佛說他有辦法,你偏說他沒辦法,這就是跟佛抬槓!懷疑佛的本願大慈,懷疑佛力會不會沒辦法救?懷疑佛會不會不慈悲不來救?這都是自己胡思亂想!不老實念佛。
比如我們有急病去看醫生——掛急診之前,我們對那醫生根本也不認識,更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在家裡也沒有先念他,也沒有先求他,甚至根本不知道那醫生可信不可信,我們一有急病就跑去掛急診,就等於驟然把生命交給他,而,一掛號請醫生,醫生不就來了嗎?他一來,他所學的醫學,他所有的能力全部都用上來了,他是用全力來救我們。
凡夫的醫生尚且可以這樣,何況是 阿彌陀佛呢!
眾生臨時有狀況來「掛急診」,佛是大醫王怎麼會不趕快來救呢!
難道佛還會說:「你平日又不念我,我才不管你呢!」若這樣就不叫慈悲了。
又如:我們平常也沒有去研究飛機或去看航空公司,也沒有認識駕駛員,而臨時受傷了,要到遠地去治療;假設有很慈悲的人勸我們搭飛機,又代我們訂機票,我們雖受傷不能走路,而到時候,他又用擔架、輪椅把我們送上飛機。上了飛機就由空中小姐負責照顧,由飛機負責運載,這樣,也能把我們送達目的地。
這是比喻「助念」,助念就好像是去勸搭飛機,又代訂機票,又用擔架輪椅送人上飛機,那麼受傷的人怎麼樣呢?他只要一個念頭:「好吧,接受你的好意!」這樣就信願具足,他只要不刻意去跳飛機的話,就在盛情難卻之下到彼岸了。
所以「臨時助念」也是可以往生,這個代訂機票、又輪椅擔架送人上機的助念者,追根究底其實是彌陀化身,搭機的人一上機就到彼岸,根本不需要懷疑,因為駕駛大願飛機的是 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失事的!
末學很羨慕臨終能有人代訂機票,又硬送上機的事,所以我很喜歡這樣作——去勸搭機、自訂機票、訂機票送人。什麼叫「訂機票送人」呢?——就是我念佛給你聽,你聽聞到佛號,就等於我把機票送給你了。
像我們上次到台北上課,回程時就是當當先幫我們訂飛機,我們什麼事都沒有,只要上機就好了,而且去的時候還已太遲,機場還廣播:「某、某某人啊,請趕快上機喔!」我們就匆匆忙忙地趕快跑步上機,一坐上飛機,很快就到了!(都還沒吃點心呢!
那 阿彌陀佛的飛機要怎麼到彼岸,是 阿彌陀佛的事,不是我們的事,我們也不需要會開飛機,因為開「蓮花飛機」來迎接我們的事, 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就已經成就了,我們現在只要作個廣告員,讓大家知道有這班飛機可以搭,又願意幫人家推輪椅送上機,那就好了!輪到我臨終的時候,人家推我上機,我只要「不跳機」就好了!(即「不改變願生極樂之心」)一下子就到了!
那怎麼開導勸搭機呢?「開導」末學是不會,末學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求佛哀祐......,
(台語說:沒半步,就只有「死皮賴臉求佛」一步)——而,佛大悲大智、大雄大力他自有辦法!我們只要求最有辦法,又最慈悲的佛來辦,就成辦了!
講到這裡,舉一件真人真事來幫助大家了解。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房有一位太太,臉色鐵青、滿面惶恐,跑來問同行的居士說:「可不可以請師父去看看我先生?」居士問她說:「妳先生怎麼回事?」她說:「舌癌末期!早已昏迷兩個多月,血壓也幾乎量不到!兩個月前,醫師就告訴我說他隨時會斷氣,可是他到現在一口氣不斷,也不清醒,經常眼神怪異,把我嚇得要死!我被折騰地很苦,不知該如何才好?於是今天早上就去樓上佛堂求佛!」
末學知道後,就應她的要求去附近病房看她先生。一進去,看到他插著管子,呼吸困難,但是眼睛半開半閉,有一種怒氣!
末學就先到病房外面私下問這位太太說:「你們中間有什麼過節、不愉快嗎?」她說:「我先生是個賭徒,把家裡的錢賭光了!還經常回來要錢去賭!每次他回來要錢,我就很生氣、很討厭,也不給他,他拿不到錢,就說:『好!妳不給我好過,我以後也要讓妳不好過!』現在他這樣,我果然是非常地不好過!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末學聽了她這段話,明白她先生所發的「惡願」——『好!妳不給我好過,我以後也要讓妳不好過!』就是關鍵所在,於是勸慰她說:「你的先生賭博,這樣對你,當然你一定很難過,支撐一個家也很辛苦,可是如果我們想要化解怨氣,那就必須先回想、反省自己的過失,誠懇地向對方求懺悔,如此怨氣才能化解!」
她聽了剛開始有點委屈,想說是她先生對不起她,跑去賭博,家庭都是她在撐,現在還要跟他求懺悔,真是不平!末學說:「當然!妳有妳的苦衷,可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對,而對方錯,那麼怨氣永難平!」
末學問這位太太說:「妳在結婚之前知道他賭博嗎?」她說:「知道。」末學說:「那你是明知他賭博而嫁給他的。」末學就在她先生的床前,問這位太太說:「他每次回家,妳是不是都給他不好的臉色,把他貶得一文不值,使他不願意在家裡待下去,而要去外面尋找快樂和價值感?妳體諒過他的感覺嗎?如果我是妳的話,我現在就跟他懺悔,當初都沒有好好地體諒他那邊痛苦的心境,只有想到家裡的經濟,沒有給他體貼和鼓勵。」
末學說到這裡,觀察到病人的表情有點變化!於是末學接著說:「如果妳希望妳的先生身心能夠安樂,放下他對妳的惡誓,妳現在就跪在他床前,至誠懇切跟他求懺悔!想想妳所以會跟他結婚,他的種種好處、種種優點。並懺悔妳對他多年來沒有一個好臉色,和一句好話!雖然妳很認真地在維持家計,但這樣的態度,對妳先生來講確實是痛苦的!」
這位太太聽了也有所觸動,就跪在地上跟她先生求懺悔,認真地數落自己的不是,聲淚俱下!
這時,她先生的眼睛就可以閉起來,呼吸也平順得多,沒有先前那種含恨的樣子。末學就勸這位先生說:「某某先生,你太太既然已經知道她自己的錯處,跟你虔誠懺悔,你就寬宏大量,大人不計小人過。每個人原先都想做好,而不小心走上了岔路,彼此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你們彼此包容原諒才好!」
後來,末學再勸他們,冤仇宜解不宜結!求 阿彌陀佛幫他們化解內心的冤結!又勸這位先生說:「與其在這裡堅持這一口怒氣,讓自己痛苦,不如找尋一條讓你能快樂的路!」
然後就向他簡介 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勸他念佛求生西方。
請他一起念佛,求 阿彌陀佛慈悲接引,不要在這裡冤枉受苦......
勸說之後,末學又回去某甲的病房繼續助念,沒過幾小時,那位太太又慌慌張張地跑進某甲病人的病房,拉著末學說:「師父,怎麼辦?他斷氣了!怎麼這麼快?」她嚇得手腳發抖,要末學趕快去幫忙。
末學說:「妳不要怕!趕快念佛,求 阿彌陀佛接他去西方!妳原來不是嫌他拖太久,彼此很痛苦嗎?現在佛慈悲馬上幫妳解決,妳又嫌怎麼這麼快!念佛,佛菩薩就會來,就不用怕!」
我們一群人就先過去幫他助念。看起來,病人接受了她的懺悔,放下了怒氣......
念佛的心,必須和「懺悔業障」相應!
當一個人能夠見到自己的過失,發覺自己虧欠別人的地方,這才是心中佛光的顯現,與佛的頻道才相通啊!如果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對,錯在對方。」這樣雖然心中念佛,還是不相應的。
敬錄 佛要救你 道證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971.htm#a21
總合而言乃至十念得生淨土。經意說言。若不造逆人論念之多少。一聲十聲俱生淨土。如其造逆。必須滿十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3
T47n1960_p0044a09(00)║問曰。古今大德雖有十五種釋。為當俱是。
T47n1960_p0044a10(01)║亦有非耶。
T47n1960_p0044a11(00)║釋曰。諸家解釋各有一途。難分勝劣。
T47n1960_p0044a12(03)║其第一釋。取是懺人除非懺者。一徵此釋。
T47n1960_p0044a13(04)║未知念佛能滅罪不。若不能滅者。
T47n1960_p0044a14(08)║何因經言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念佛能滅罪者。
T47n1960_p0044a15(01)║何因言不懺悔遂被除也。又觀經取逆經文。
T47n1960_p0044a16(01)║何處有懺悔之語。准此以下諸說等一一徵詰。
T47n1960_p0044a17(01)║未是全得經意。經意者何。觀經取逆。
T47n1960_p0044a18(04)║經言具足十念。以具十念即得往生。壽經除逆。
T47n1960_p0044a19(03)║經言乃至十念。以乃至十念不得往生。
T47n1960_p0044a20(05)║經既有乃至具足十念之言。豈得由諸義也。
T47n1960_p0044a21(05)║且如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稱佛念佛。不言具足十念。
T47n1960_p0044a22(02)║一念已上悉皆得生。以罪少故。不要滿十。
T47n1960_p0044a23(03)║下品下生為有逆罪。經即說言具足十念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44a24(00)║壽經含此三品。
T47n1960_p0044a25(11)║總合而言乃至十念得生淨土。經意說言。若不造逆人論念之多少。
T47n1960_p0044a26(01)║一聲十聲俱生淨土。如其造逆。必須滿十。
T47n1960_p0044a27(02)║闕一不生。故言除也。此即不造逆者。不限十聲。
T47n1960_p0044a28(01)║若少若多。俱生淨土。造逆之輩。即不得然。
T47n1960_p0044a29(02)║滿十即得生。少便不往。此乃由此說除。
T47n1960_p0044b01(04)║不關諸義也。古來大德雖釋。今更為茲異說耳。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3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3.htm
T47n1960_p0044a09(00)║問曰。古今大德雖有十五種釋。為當俱是。
T47n1960_p0044a10(01)║亦有非耶。
T47n1960_p0044a11(00)║釋曰。諸家解釋各有一途。難分勝劣。
T47n1960_p0044a12(03)║其第一釋。取是懺人除非懺者。一徵此釋。
T47n1960_p0044a13(04)║未知念佛能滅罪不。若不能滅者。
T47n1960_p0044a14(08)║何因經言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念佛能滅罪者。
T47n1960_p0044a15(01)║何因言不懺悔遂被除也。又觀經取逆經文。
T47n1960_p0044a16(01)║何處有懺悔之語。准此以下諸說等一一徵詰。
T47n1960_p0044a17(01)║未是全得經意。經意者何。觀經取逆。
T47n1960_p0044a18(04)║經言具足十念。以具十念即得往生。壽經除逆。
T47n1960_p0044a19(03)║經言乃至十念。以乃至十念不得往生。
T47n1960_p0044a20(05)║經既有乃至具足十念之言。豈得由諸義也。
T47n1960_p0044a21(05)║且如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稱佛念佛。不言具足十念。
T47n1960_p0044a22(02)║一念已上悉皆得生。以罪少故。不要滿十。
T47n1960_p0044a23(03)║下品下生為有逆罪。經即說言具足十念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44a24(00)║壽經含此三品。
T47n1960_p0044a25(11)║總合而言乃至十念得生淨土。經意說言。若不造逆人論念之多少。
T47n1960_p0044a26(01)║一聲十聲俱生淨土。如其造逆。必須滿十。
T47n1960_p0044a27(02)║闕一不生。故言除也。此即不造逆者。不限十聲。
T47n1960_p0044a28(01)║若少若多。俱生淨土。造逆之輩。即不得然。
T47n1960_p0044a29(02)║滿十即得生。少便不往。此乃由此說除。
T47n1960_p0044b01(04)║不關諸義也。古來大德雖釋。今更為茲異說耳。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3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3.htm
總合而言乃至十念得生淨土。經意說言。若不造逆人論念之多少。一聲十聲俱生淨土。如其造逆。必須滿十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3
T47n1960_p0044a09(00)║問曰。古今大德雖有十五種釋。為當俱是。
T47n1960_p0044a10(01)║亦有非耶。
T47n1960_p0044a11(00)║釋曰。諸家解釋各有一途。難分勝劣。
T47n1960_p0044a12(03)║其第一釋。取是懺人除非懺者。一徵此釋。
T47n1960_p0044a13(04)║未知念佛能滅罪不。若不能滅者。
T47n1960_p0044a14(08)║何因經言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念佛能滅罪者。
T47n1960_p0044a15(01)║何因言不懺悔遂被除也。又觀經取逆經文。
T47n1960_p0044a16(01)║何處有懺悔之語。准此以下諸說等一一徵詰。
T47n1960_p0044a17(01)║未是全得經意。經意者何。觀經取逆。
T47n1960_p0044a18(04)║經言具足十念。以具十念即得往生。壽經除逆。
T47n1960_p0044a19(03)║經言乃至十念。以乃至十念不得往生。
T47n1960_p0044a20(05)║經既有乃至具足十念之言。豈得由諸義也。
T47n1960_p0044a21(05)║且如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稱佛念佛。不言具足十念。
T47n1960_p0044a22(02)║一念已上悉皆得生。以罪少故。不要滿十。
T47n1960_p0044a23(03)║下品下生為有逆罪。經即說言具足十念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44a24(00)║壽經含此三品。
T47n1960_p0044a25(11)║總合而言乃至十念得生淨土。經意說言。若不造逆人論念之多少。
T47n1960_p0044a26(01)║一聲十聲俱生淨土。如其造逆。必須滿十。
T47n1960_p0044a27(02)║闕一不生。故言除也。此即不造逆者。不限十聲。
T47n1960_p0044a28(01)║若少若多。俱生淨土。造逆之輩。即不得然。
T47n1960_p0044a29(02)║滿十即得生。少便不往。此乃由此說除。
T47n1960_p0044b01(04)║不關諸義也。古來大德雖釋。今更為茲異說耳。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3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3.htm
T47n1960_p0044a09(00)║問曰。古今大德雖有十五種釋。為當俱是。
T47n1960_p0044a10(01)║亦有非耶。
T47n1960_p0044a11(00)║釋曰。諸家解釋各有一途。難分勝劣。
T47n1960_p0044a12(03)║其第一釋。取是懺人除非懺者。一徵此釋。
T47n1960_p0044a13(04)║未知念佛能滅罪不。若不能滅者。
T47n1960_p0044a14(08)║何因經言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念佛能滅罪者。
T47n1960_p0044a15(01)║何因言不懺悔遂被除也。又觀經取逆經文。
T47n1960_p0044a16(01)║何處有懺悔之語。准此以下諸說等一一徵詰。
T47n1960_p0044a17(01)║未是全得經意。經意者何。觀經取逆。
T47n1960_p0044a18(04)║經言具足十念。以具十念即得往生。壽經除逆。
T47n1960_p0044a19(03)║經言乃至十念。以乃至十念不得往生。
T47n1960_p0044a20(05)║經既有乃至具足十念之言。豈得由諸義也。
T47n1960_p0044a21(05)║且如下品上生下品中生。稱佛念佛。不言具足十念。
T47n1960_p0044a22(02)║一念已上悉皆得生。以罪少故。不要滿十。
T47n1960_p0044a23(03)║下品下生為有逆罪。經即說言具足十念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44a24(00)║壽經含此三品。
T47n1960_p0044a25(11)║總合而言乃至十念得生淨土。經意說言。若不造逆人論念之多少。
T47n1960_p0044a26(01)║一聲十聲俱生淨土。如其造逆。必須滿十。
T47n1960_p0044a27(02)║闕一不生。故言除也。此即不造逆者。不限十聲。
T47n1960_p0044a28(01)║若少若多。俱生淨土。造逆之輩。即不得然。
T47n1960_p0044a29(02)║滿十即得生。少便不往。此乃由此說除。
T47n1960_p0044b01(04)║不關諸義也。古來大德雖釋。今更為茲異說耳。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3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3.htm
問曰。往生眾生修淨業者。有何相貌。知已即得定往西方。頗有教證知相不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T47n1960_p0042b13(00)║問曰。往生眾生修淨業者。有何相貌。
T47n1960_p0042b14(03)║知已即得定往西方。頗有教證知相不。
T47n1960_p0042b15(00)║釋曰。有三聖教。證已得生。以教驗人。即為證矣。
T47n1960_p0042b16(03)║一如稱讚淨土經云。
T47n1960_p0042b17(08)║於此雜染堪忍世界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又善女人。
T47n1960_p0042b18(01)║聞說如是一切世間難信法。能生信解。
T47n1960_p0042b19(03)║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T47n1960_p0042b20(04)║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42b21(01)║二如清淨平等覺經云。若人聞說淨土教門。
T47n1960_p0042b22(01)║身毛為豎。如拔出者。我說。此人定得解脫也。
T47n1960_p0042b23(01)║三如賢護經第一卷說。
T47n1960_p0042b24(09)║眾生學得諸佛現前三昧。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
T47n1960_p0042b25(02)║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
T47n1960_p0042b26(07)║分明睹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
T47n1960_p0042b27(00)║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
T47n1960_p0042b28(00)║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
T47n1960_p0042b29(07)║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
T47n1960_p0042c01(05)║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
T47n1960_p0042c02(06)║阿彌陀佛國便得生也。行者等自親於此三經。
T47n1960_p0042c03(05)║隨與一經相應。即知得生淨土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T47n1960_p0042b13(00)║問曰。往生眾生修淨業者。有何相貌。
T47n1960_p0042b14(03)║知已即得定往西方。頗有教證知相不。
T47n1960_p0042b15(00)║釋曰。有三聖教。證已得生。以教驗人。即為證矣。
T47n1960_p0042b16(03)║一如稱讚淨土經云。
T47n1960_p0042b17(08)║於此雜染堪忍世界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又善女人。
T47n1960_p0042b18(01)║聞說如是一切世間難信法。能生信解。
T47n1960_p0042b19(03)║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T47n1960_p0042b20(04)║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42b21(01)║二如清淨平等覺經云。若人聞說淨土教門。
T47n1960_p0042b22(01)║身毛為豎。如拔出者。我說。此人定得解脫也。
T47n1960_p0042b23(01)║三如賢護經第一卷說。
T47n1960_p0042b24(09)║眾生學得諸佛現前三昧。聞彼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
T47n1960_p0042b25(02)║而能繫心相續思惟。次第不亂。
T47n1960_p0042b26(07)║分明睹彼阿彌陀佛。是為菩薩思惟具足成就諸佛現前三昧。
T47n1960_p0042b27(00)║因此三昧得見佛故。遂請問彼阿彌陀佛言。
T47n1960_p0042b28(00)║世尊諸菩薩等成就何法。
T47n1960_p0042b29(07)║而得生此佛剎中耶。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
T47n1960_p0042c01(05)║若人發心求生此者。常當繫心正念相續。
T47n1960_p0042c02(06)║阿彌陀佛國便得生也。行者等自親於此三經。
T47n1960_p0042c03(05)║隨與一經相應。即知得生淨土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難信難說。...言五逆十惡罪根眾生唯能念佛皆生淨土。罪惡凡夫。一念十念。至誠徹到。乘佛本願。得生西方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T47n1960_p0041c04(00)║釋迦牟尼佛。既得諸佛同聲讚歎。告舍利弗。
T47n1960_p0041c05(00)║我於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T47n1960_p0041c06(01)║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T47n1960_p0041c07(00)║如來雖說百千等經。不言難說。
T47n1960_p0041c08(05)║唯稱讚淨土經。有九張紙。恒沙諸佛及釋迦牟尼世尊。
T47n1960_p0041c09(01)║咸說此經難信難說。蓋以佛說十二部經。
T47n1960_p0041c10(02)║一切外道皆生誹謗。是佛弟子咸發信心。
T47n1960_p0041c11(03)║今說阿彌陀經。
T47n1960_p0041c12(14)║言五逆十惡罪根眾生唯能念佛皆生淨土。雖佛弟子信向之者。亦生疑惑。
T47n1960_p0041c13(02)║不信此言。現見今時四部眾。咸有正信。
T47n1960_p0041c14(04)║尚疑念佛不即得生。故知此經甚難生信。
T47n1960_p0041c15(05)║一切種智預知。未來有此眾生。懷疑者眾。
T47n1960_p0041c16(01)║故同舒舌相。表法至真。勸物修學。又往生淨土。
T47n1960_p0041c17(04)║解行已上三賢菩薩或龍樹等。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41c18(04)║極惡凡夫亦生正信。彼諸勝人福多罪少。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41c19(00)║有何可怪。五逆十惡罪惡凡夫。一念十念。
T47n1960_p0041c20(01)║至誠徹到。乘佛本願。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41c21(06)║十地三賢諸菩薩眾。亦信此事。不起疑心。
T47n1960_p0041c22(07)║唯說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如此愚人。無惡不造。
T47n1960_p0041c23(06)║逢善知識教稱佛名。具足十念即生淨土。
T47n1960_p0041c24(07)║還是斯輩十惡眾生。不信念佛得生淨域。我等既是罪惡凡夫。
T47n1960_p0041c25(00)║無始已來是愆皆犯。念佛十聲有何功德。
T47n1960_p0041c26(01)║令我重罪則得除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41c27(02)║此但是佛接引之言。或是遠聲作近聲說。
T47n1960_p0041c28(02)║是第二階法。或言別時之意。種種異解不信即生。
T47n1960_p0042a01(00)║欺謗極多。信順甚少。故此言教為信者希。
T47n1960_p0042a02(01)║諸佛同舒舌相。遍覆三千之界。
T47n1960_p0042a03(06)║證法不謬決定得生。護念行人。令生淨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T47n1960_p0041c04(00)║釋迦牟尼佛。既得諸佛同聲讚歎。告舍利弗。
T47n1960_p0041c05(00)║我於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T47n1960_p0041c06(01)║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T47n1960_p0041c07(00)║如來雖說百千等經。不言難說。
T47n1960_p0041c08(05)║唯稱讚淨土經。有九張紙。恒沙諸佛及釋迦牟尼世尊。
T47n1960_p0041c09(01)║咸說此經難信難說。蓋以佛說十二部經。
T47n1960_p0041c10(02)║一切外道皆生誹謗。是佛弟子咸發信心。
T47n1960_p0041c11(03)║今說阿彌陀經。
T47n1960_p0041c12(14)║言五逆十惡罪根眾生唯能念佛皆生淨土。雖佛弟子信向之者。亦生疑惑。
T47n1960_p0041c13(02)║不信此言。現見今時四部眾。咸有正信。
T47n1960_p0041c14(04)║尚疑念佛不即得生。故知此經甚難生信。
T47n1960_p0041c15(05)║一切種智預知。未來有此眾生。懷疑者眾。
T47n1960_p0041c16(01)║故同舒舌相。表法至真。勸物修學。又往生淨土。
T47n1960_p0041c17(04)║解行已上三賢菩薩或龍樹等。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41c18(04)║極惡凡夫亦生正信。彼諸勝人福多罪少。得生淨土。
T47n1960_p0041c19(00)║有何可怪。五逆十惡罪惡凡夫。一念十念。
T47n1960_p0041c20(01)║至誠徹到。乘佛本願。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41c21(06)║十地三賢諸菩薩眾。亦信此事。不起疑心。
T47n1960_p0041c22(07)║唯說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如此愚人。無惡不造。
T47n1960_p0041c23(06)║逢善知識教稱佛名。具足十念即生淨土。
T47n1960_p0041c24(07)║還是斯輩十惡眾生。不信念佛得生淨域。我等既是罪惡凡夫。
T47n1960_p0041c25(00)║無始已來是愆皆犯。念佛十聲有何功德。
T47n1960_p0041c26(01)║令我重罪則得除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41c27(02)║此但是佛接引之言。或是遠聲作近聲說。
T47n1960_p0041c28(02)║是第二階法。或言別時之意。種種異解不信即生。
T47n1960_p0042a01(00)║欺謗極多。信順甚少。故此言教為信者希。
T47n1960_p0042a02(01)║諸佛同舒舌相。遍覆三千之界。
T47n1960_p0042a03(06)║證法不謬決定得生。護念行人。令生淨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念佛至心。即意業善行也。稱佛名號。即語業善行也合掌禮拜。即身業善行也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T47n1960_p0039a05(00)║釋曰。攝論言。唯由發願而得往生者。
T47n1960_p0039a06(03)║此別時意也。然古來諸德。咸以此文證。是別時之意。
T47n1960_p0039a07(00)║言未即得生。今詳此文。證是即得往生。
T47n1960_p0039a08(02)║顯其論主之意。何者。論言唯由發願者。是簡持義。
T47n1960_p0039a09(00)║簡去念佛之行。持取唯空發願。更無有行。
T47n1960_p0039a10(01)║孤有此願。故曰唯由發願。若唯發願而得生者。
T47n1960_p0039a11(00)║此即是別時意也。非即發願之時。終後即生淨土。故曰別時。
T47n1960_p0039a12(04)║今時念佛至心。即意業善行也。
T47n1960_p0039a13(05)║稱佛名號。即語業善行也。
T47n1960_p0039a14(02)║合掌禮拜。即身業善行也。
T47n1960_p0039a15(07)║由此三業善行。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行願相扶。即得往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T47n1960_p0039a05(00)║釋曰。攝論言。唯由發願而得往生者。
T47n1960_p0039a06(03)║此別時意也。然古來諸德。咸以此文證。是別時之意。
T47n1960_p0039a07(00)║言未即得生。今詳此文。證是即得往生。
T47n1960_p0039a08(02)║顯其論主之意。何者。論言唯由發願者。是簡持義。
T47n1960_p0039a09(00)║簡去念佛之行。持取唯空發願。更無有行。
T47n1960_p0039a10(01)║孤有此願。故曰唯由發願。若唯發願而得生者。
T47n1960_p0039a11(00)║此即是別時意也。非即發願之時。終後即生淨土。故曰別時。
T47n1960_p0039a12(04)║今時念佛至心。即意業善行也。
T47n1960_p0039a13(05)║稱佛名號。即語業善行也。
T47n1960_p0039a14(02)║合掌禮拜。即身業善行也。
T47n1960_p0039a15(07)║由此三業善行。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行願相扶。即得往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問曰。生彼西方。為過去心生現在心生未來心生。若過去心生。過去心已滅。不可言生。若未來心生。未來心未至。如何說生。若現在心生。現在心不住。復如何生。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勸生西方耶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T47n1960_p0037a05(00)║問曰。生彼西方。
T47n1960_p0037a06(11)║為過去心生現在心生未來心生。若過去心生。過去心已滅。不可言生。
T47n1960_p0037a07(01)║若未來心生。未來心未至。如何說生。
T47n1960_p0037a08(04)║若現在心生。現在心不住。復如何生。
T47n1960_p0037a09(07)║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勸生西方耶。
T47n1960_p0037a10(00)║釋曰。以三世推。已滅未生及現不住。
T47n1960_p0037a11(03)║無有生理真實可得。猶如燈炷。非過去焰燒炷。
T47n1960_p0037a12(02)║已滅故。非未來焰燒炷。未生故。非現在焰燒炷。
T47n1960_p0037a13(01)║不住故。非不燒炷。破闇發明。念念相續。
T47n1960_p0037a14(03)║新新謝滅。相似相續。猶如水流。能一時中有於四用。
T47n1960_p0037a15(00)║破闇發明。熱器燒炷。此亦如是。
T47n1960_p0037a16(05)║由淨土業感生時熟。聖眾來迎。歸趣淨土。捨娑婆穢質。
T47n1960_p0037a17(01)║成極樂淨身。三世緣生。不常不斷。
T47n1960_p0037a18(05)║雖復諸法寂滅。業報宛然。諸法無生。生死相續。
T47n1960_p0037a19(04)║即不壞世諦。建立第一義諦。即其義也。故維摩經。
T47n1960_p0037a20(02)║淨名大士詰身子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
T47n1960_p0037a21(03)║舍利弗言。無沒生也。維摩詰言。若諸法無沒生相。
T47n1960_p0037a22(01)║云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
T47n1960_p0037a23(07)║此明第一義諦諸法寂靜無去無來。故言無沒生也。下經言。
T47n1960_p0037a24(01)║有世界。名曰妙喜。佛號無動。
T47n1960_p0037a25(07)║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維摩詰言。
T47n1960_p0037a26(08)║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生者相續之相。
T47n1960_p0037a27(09)║此明世諦假名非真生滅相。今勸捨茲穢土生彼淨方。
T47n1960_p0037a28(05)║而於第一義諦之中。三世推之。竟無往生之義。
T47n1960_p0037a29(04)║世諦因緣假名生滅。非無捨此娑婆往生佛國也。
T47n1960_p0037b01(02)║子豈得直論第一義諦之理。
T47n1960_p0037b02(08)║而壞世諦種種因果作用等法耶。此亦於世諦因果門中說。
T47n1960_p0037b03(02)║勸往生淨佛土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T47n1960_p0037a05(00)║問曰。生彼西方。
T47n1960_p0037a06(11)║為過去心生現在心生未來心生。若過去心生。過去心已滅。不可言生。
T47n1960_p0037a07(01)║若未來心生。未來心未至。如何說生。
T47n1960_p0037a08(04)║若現在心生。現在心不住。復如何生。
T47n1960_p0037a09(07)║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勸生西方耶。
T47n1960_p0037a10(00)║釋曰。以三世推。已滅未生及現不住。
T47n1960_p0037a11(03)║無有生理真實可得。猶如燈炷。非過去焰燒炷。
T47n1960_p0037a12(02)║已滅故。非未來焰燒炷。未生故。非現在焰燒炷。
T47n1960_p0037a13(01)║不住故。非不燒炷。破闇發明。念念相續。
T47n1960_p0037a14(03)║新新謝滅。相似相續。猶如水流。能一時中有於四用。
T47n1960_p0037a15(00)║破闇發明。熱器燒炷。此亦如是。
T47n1960_p0037a16(05)║由淨土業感生時熟。聖眾來迎。歸趣淨土。捨娑婆穢質。
T47n1960_p0037a17(01)║成極樂淨身。三世緣生。不常不斷。
T47n1960_p0037a18(05)║雖復諸法寂滅。業報宛然。諸法無生。生死相續。
T47n1960_p0037a19(04)║即不壞世諦。建立第一義諦。即其義也。故維摩經。
T47n1960_p0037a20(02)║淨名大士詰身子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
T47n1960_p0037a21(03)║舍利弗言。無沒生也。維摩詰言。若諸法無沒生相。
T47n1960_p0037a22(01)║云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
T47n1960_p0037a23(07)║此明第一義諦諸法寂靜無去無來。故言無沒生也。下經言。
T47n1960_p0037a24(01)║有世界。名曰妙喜。佛號無動。
T47n1960_p0037a25(07)║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維摩詰言。
T47n1960_p0037a26(08)║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生者相續之相。
T47n1960_p0037a27(09)║此明世諦假名非真生滅相。今勸捨茲穢土生彼淨方。
T47n1960_p0037a28(05)║而於第一義諦之中。三世推之。竟無往生之義。
T47n1960_p0037a29(04)║世諦因緣假名生滅。非無捨此娑婆往生佛國也。
T47n1960_p0037b01(02)║子豈得直論第一義諦之理。
T47n1960_p0037b02(08)║而壞世諦種種因果作用等法耶。此亦於世諦因果門中說。
T47n1960_p0037b03(02)║勸往生淨佛土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2.htm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T47n1960_p0036b12(00)║釋曰。若能觀一切諸法畢竟空寂。
T47n1960_p0036b13(04)║無能觀所觀。離諸分別及不分別。作此觀察。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36b14(00)║咸為上輩生也。如觀經中說。
T47n1960_p0036b15(06)║上品生等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此人臨命終時。
T47n1960_p0036b16(05)║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行人。讚言。
T47n1960_p0036b17(08)║法子由汝解第一義諦。我來迎汝。即生西方無量壽國。
T47n1960_p0036b18(04)║然凡愚之人在俗。紛擾不能廣習諸大乘經。
T47n1960_p0036b19(04)║觀第一義諦。作無所得觀。或復淨持禁戒。孝養尊親。
T47n1960_p0036b20(01)║或修行十善。專稱念佛。
T47n1960_p0036b21(09)║雖有所得亦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皆得往生西方淨土。如經具說。
T47n1960_p0036b22(00)║但往生淨土行門非一。往生之人九品差別。
T47n1960_p0036b23(00)║豈得唯言無所得法而得往生。
T47n1960_p0036b24(05)║不信三福十六觀等往生淨土也。又有所得心通於三性。
T47n1960_p0036b25(00)║善不善業咸能感報。今三福等悉是善業。
T47n1960_p0036b26(01)║經言。是三世諸佛善業正因。既是善業。
T47n1960_p0036b27(03)║寧容不感淨土之報。
T47n1960_p0036b28(12)║子今云何唯以無所得而得往生。有所得心不得生者。出何經教。既無聖典。
T47n1960_p0036b29(00)║何所依憑。今觀經等具明三福十六觀等。
T47n1960_p0036c01(01)║作此相業。說得往生。文義顯然。不可誹謗。
T47n1960_p0036c02(02)║寧容不依聖教自率凡情。
T47n1960_p0036c03(09)║言有所得心不得生於淨土。以有所得心是善性有殊勝福。
T47n1960_p0036c04(03)║能滅娑婆重罪。得生西方淨土。如地觀等言。
T47n1960_p0036c05(03)║作是觀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T47n1960_p0036c06(07)║捨身他世必生淨土。心得無疑。
T47n1960_p0036c07(12)║此豈不是作有相觀等生西方也。若不信如是等言教。便成不信受佛語輪。
T47n1960_p0036c08(00)║成就十惡輪罪也。又言。稱佛名故。
T47n1960_p0036c09(04)║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36c10(00)║如此等經文誠證非一。不可非廢眾多聖教。
T47n1960_p0036c11(00)║言不得生唯言學無所得而得往生也。
T47n1960_p0036c12(02)║以往生眾生有凡有聖。通小通大。有相無相。
T47n1960_p0036c13(02)║或定或散。利根鈍根。長時短時。多修少修。
T47n1960_p0036c14(03)║咸得往生。而有三輩九品差別。花開早晚有異。
T47n1960_p0036c15(02)║悟道遲速不同。故知往生既有品類差殊。
T47n1960_p0036c16(03)║修因亦有淺深各別。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T47n1960_p0036b12(00)║釋曰。若能觀一切諸法畢竟空寂。
T47n1960_p0036b13(04)║無能觀所觀。離諸分別及不分別。作此觀察。得生西方。
T47n1960_p0036b14(00)║咸為上輩生也。如觀經中說。
T47n1960_p0036b15(06)║上品生等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此人臨命終時。
T47n1960_p0036b16(05)║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行人。讚言。
T47n1960_p0036b17(08)║法子由汝解第一義諦。我來迎汝。即生西方無量壽國。
T47n1960_p0036b18(04)║然凡愚之人在俗。紛擾不能廣習諸大乘經。
T47n1960_p0036b19(04)║觀第一義諦。作無所得觀。或復淨持禁戒。孝養尊親。
T47n1960_p0036b20(01)║或修行十善。專稱念佛。
T47n1960_p0036b21(09)║雖有所得亦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皆得往生西方淨土。如經具說。
T47n1960_p0036b22(00)║但往生淨土行門非一。往生之人九品差別。
T47n1960_p0036b23(00)║豈得唯言無所得法而得往生。
T47n1960_p0036b24(05)║不信三福十六觀等往生淨土也。又有所得心通於三性。
T47n1960_p0036b25(00)║善不善業咸能感報。今三福等悉是善業。
T47n1960_p0036b26(01)║經言。是三世諸佛善業正因。既是善業。
T47n1960_p0036b27(03)║寧容不感淨土之報。
T47n1960_p0036b28(12)║子今云何唯以無所得而得往生。有所得心不得生者。出何經教。既無聖典。
T47n1960_p0036b29(00)║何所依憑。今觀經等具明三福十六觀等。
T47n1960_p0036c01(01)║作此相業。說得往生。文義顯然。不可誹謗。
T47n1960_p0036c02(02)║寧容不依聖教自率凡情。
T47n1960_p0036c03(09)║言有所得心不得生於淨土。以有所得心是善性有殊勝福。
T47n1960_p0036c04(03)║能滅娑婆重罪。得生西方淨土。如地觀等言。
T47n1960_p0036c05(03)║作是觀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T47n1960_p0036c06(07)║捨身他世必生淨土。心得無疑。
T47n1960_p0036c07(12)║此豈不是作有相觀等生西方也。若不信如是等言教。便成不信受佛語輪。
T47n1960_p0036c08(00)║成就十惡輪罪也。又言。稱佛名故。
T47n1960_p0036c09(04)║於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T47n1960_p0036c10(00)║如此等經文誠證非一。不可非廢眾多聖教。
T47n1960_p0036c11(00)║言不得生唯言學無所得而得往生也。
T47n1960_p0036c12(02)║以往生眾生有凡有聖。通小通大。有相無相。
T47n1960_p0036c13(02)║或定或散。利根鈍根。長時短時。多修少修。
T47n1960_p0036c14(03)║咸得往生。而有三輩九品差別。花開早晚有異。
T47n1960_p0036c15(02)║悟道遲速不同。故知往生既有品類差殊。
T47n1960_p0036c16(03)║修因亦有淺深各別。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若感淨土遂得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豈欲界業能感彼命無量阿僧祇劫耶。斯亦乘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弘誓願力...諸佛境界非凡所測。但知仰信專誠修學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T47n1960_p0033c01(00)║問曰。此義更難。若爾者即應身非三界之身。
T47n1960_p0033c02(00)║業非三界之業。若業非三界者。
T47n1960_p0033c03(05)║當在娑婆孝養父母。修行三福。作十六觀念佛等業。
T47n1960_p0033c04(02)║此等業當起之時。未得色界心。
T47n1960_p0033c05(07)║即是欲界生得善聞慧思慧心。若得色界定。
T47n1960_p0033c06(07)║即是色界修慧之心。生色界已。願生西方。
T47n1960_p0033c07(08)║即是色界生得善聞慧修慧心。無漏之心不能感報。
T47n1960_p0033c08(05)║業既是其界所攝。以業招報。還須三界所收。因果決然。
T47n1960_p0033c09(01)║豈得乖斯道理。而言生淨土非是三界之身耶。
T47n1960_p0033c10(00)║釋曰。前言是其有漏非是三界。已廣成立。
T47n1960_p0033c11(00)║此但失名。而不失體。斯有何過更復重徵。
T47n1960_p0033c12(01)║雖知造業之時此業是於欲色二界有漏善心。
T47n1960_p0033c13(00)║有漏善心所感之報。即是淨土之形。
T47n1960_p0033c14(03)║不名欲色界攝。而此業報以果攝因。
T47n1960_p0033c15(06)║不得名為欲色界業。但得名為淨土之業。
T47n1960_p0033c16(07)║若言是欲色界身起欲色界心而造於業者。
T47n1960_p0033c17(07)║寧容不是欲色業者。欲界之業所感人天受報。
T47n1960_p0033c18(06)║極長不過萬六千歲。
T47n1960_p0033c19(15)║若感淨土遂得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豈欲界業能感彼命無量阿僧祇劫耶。
T47n1960_p0033c20(01)║斯亦乘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弘誓願力。
T47n1960_p0033c21(03)║令其業力感報極長。非是凡夫所測度。經文顯然。
T47n1960_p0033c22(01)║不可不信。大乘道理意趣難知。
T47n1960_p0033c23(06)║諸佛境界非凡所測。但知仰信專誠修學。
T47n1960_p0033c24(07)║不可一一依諸法相楷定是非。論是三界非三界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T47n1960_p0033c01(00)║問曰。此義更難。若爾者即應身非三界之身。
T47n1960_p0033c02(00)║業非三界之業。若業非三界者。
T47n1960_p0033c03(05)║當在娑婆孝養父母。修行三福。作十六觀念佛等業。
T47n1960_p0033c04(02)║此等業當起之時。未得色界心。
T47n1960_p0033c05(07)║即是欲界生得善聞慧思慧心。若得色界定。
T47n1960_p0033c06(07)║即是色界修慧之心。生色界已。願生西方。
T47n1960_p0033c07(08)║即是色界生得善聞慧修慧心。無漏之心不能感報。
T47n1960_p0033c08(05)║業既是其界所攝。以業招報。還須三界所收。因果決然。
T47n1960_p0033c09(01)║豈得乖斯道理。而言生淨土非是三界之身耶。
T47n1960_p0033c10(00)║釋曰。前言是其有漏非是三界。已廣成立。
T47n1960_p0033c11(00)║此但失名。而不失體。斯有何過更復重徵。
T47n1960_p0033c12(01)║雖知造業之時此業是於欲色二界有漏善心。
T47n1960_p0033c13(00)║有漏善心所感之報。即是淨土之形。
T47n1960_p0033c14(03)║不名欲色界攝。而此業報以果攝因。
T47n1960_p0033c15(06)║不得名為欲色界業。但得名為淨土之業。
T47n1960_p0033c16(07)║若言是欲色界身起欲色界心而造於業者。
T47n1960_p0033c17(07)║寧容不是欲色業者。欲界之業所感人天受報。
T47n1960_p0033c18(06)║極長不過萬六千歲。
T47n1960_p0033c19(15)║若感淨土遂得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豈欲界業能感彼命無量阿僧祇劫耶。
T47n1960_p0033c20(01)║斯亦乘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弘誓願力。
T47n1960_p0033c21(03)║令其業力感報極長。非是凡夫所測度。經文顯然。
T47n1960_p0033c22(01)║不可不信。大乘道理意趣難知。
T47n1960_p0033c23(06)║諸佛境界非凡所測。但知仰信專誠修學。
T47n1960_p0033c24(07)║不可一一依諸法相楷定是非。論是三界非三界也。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問。若不許是欲色界攝者。何因無量壽經言乃至淨居天等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T47n1960_p0033b04(00)║問。若不許是欲色界攝者。
T47n1960_p0033b05(07)║何因無量壽經言乃至淨居天等。
T47n1960_p0033b06(00)║答。此是施設為天。
T47n1960_p0033b07(10)║不可即為實天分欲色界也。若實天者。如來淨心所變。豈是欲色界攝。
T47n1960_p0033b08(00)║又言若是色界者。已下欲天為勝為劣。
T47n1960_p0033b09(02)║若劣者。如何色界反劣欲界。若勝者。
T47n1960_p0033b10(05)║如此娑婆世界欲色兩界勝劣不同。欲色有情優劣差別。
T47n1960_p0033b11(00)║彼土亦爾。生色界者勝生欲界。
T47n1960_p0033b12(05)║何因四十八弘誓願。說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
T47n1960_p0033b13(01)║不取正覺。彼色界形既勝欲形。如何說同。
T47n1960_p0033b14(01)║故知假安立說為淨居天等。
T47n1960_p0033b15(07)║非實即是欲色界也。於前二解初釋為正。異熟識體是實有情。
T47n1960_p0033b16(00)║生彼眾生諸菩薩等未滅異熟。
T47n1960_p0033b17(05)║何得說彼非實天人。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T47n1960_p0033b04(00)║問。若不許是欲色界攝者。
T47n1960_p0033b05(07)║何因無量壽經言乃至淨居天等。
T47n1960_p0033b06(00)║答。此是施設為天。
T47n1960_p0033b07(10)║不可即為實天分欲色界也。若實天者。如來淨心所變。豈是欲色界攝。
T47n1960_p0033b08(00)║又言若是色界者。已下欲天為勝為劣。
T47n1960_p0033b09(02)║若劣者。如何色界反劣欲界。若勝者。
T47n1960_p0033b10(05)║如此娑婆世界欲色兩界勝劣不同。欲色有情優劣差別。
T47n1960_p0033b11(00)║彼土亦爾。生色界者勝生欲界。
T47n1960_p0033b12(05)║何因四十八弘誓願。說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
T47n1960_p0033b13(01)║不取正覺。彼色界形既勝欲形。如何說同。
T47n1960_p0033b14(01)║故知假安立說為淨居天等。
T47n1960_p0033b15(07)║非實即是欲色界也。於前二解初釋為正。異熟識體是實有情。
T47n1960_p0033b16(00)║生彼眾生諸菩薩等未滅異熟。
T47n1960_p0033b17(05)║何得說彼非實天人。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釋淨土群疑論序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T47n1960_p0030b04(00)║ 釋淨土群疑論序T47n1960_p0030b05(00)║T47n1960_p0030b06(00)║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T47n1960_p0030b07(00)║虛空無際。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
T47n1960_p0030b08(04)║品庶滋其內。於是群生競起。眾識齊奔。沈浮愛欲之河。
T47n1960_p0030b09(00)║驅馳生死之躅。因報紛糾。
T47n1960_p0030b10(07)║非累墨之能分緣對循環。豈積塵之可計。前佛後佛。
T47n1960_p0030b11(03)║報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喪。敞三明以濟俗。
T47n1960_p0030b12(02)║臨八苦已宣慈。皇矣彌陀聿采淨國。發弘誓願。
T47n1960_p0030b13(01)║現大光明。既疏方便之門。又闡感通之路。
T47n1960_p0030b14(02)║十念云就。俄引伏於金地。九輩往生。
T47n1960_p0030b15(05)║遽偕遊於銀國。理浮敻劫。事驗無邊。道安幽贊於秦中。
T47n1960_p0030b16(01)║慧遠始通於晉末。爰茲已降。同贊前聲。
T47n1960_p0030b17(03)║其有克任紹隆。遙膺付囑。思成就於往法。
T47n1960_p0030b18(04)║將究竟於來今。疏奧旨於貫華。讚微言於貝葉者。
T47n1960_p0030b19(02)║其唯懷感法師乎。法師以本無今有。既生則逝。
T47n1960_p0030b20(01)║信力堅正。戒品清嚴。妒路之文。既弘宣而走譽。
T47n1960_p0030b21(00)║毘尼之旨。乃演暢以馳聲。雖善說而不窮。
T47n1960_p0030b22(00)║恐有言之為累。思練神以息際。
T47n1960_p0030b23(05)║佇依定而保光。捨義學共遺蹤。遂誠求而取證。霜懷特發。
T47n1960_p0030b24(00)║冰踐孤超。功由理諧。機與神會。斂容赴寂。
T47n1960_p0030b25(01)║乃覲安養。法師則意歸真。即是阿鞞聖侶。
T47n1960_p0030b26(02)║雖念存有相。而情體無著。眾所知識。俗共歸仰。
T47n1960_p0030b27(00)║勝幢雖建。魔壘尚高。未悟聖力所牽。
T47n1960_p0030b28(03)║多以常途致惑。青眼以之鶚視。赤髭由其蝟張。
T47n1960_p0030b29(02)║始則干非。後遂淩讟。請戰之曹踵武。
T47n1960_p0030c01(05)║設伏之黨肩隨。法師先據不竭之貲。次命無前之語。
T47n1960_p0030c02(02)║洪鐘纔振。短兵已北。燒須之渠折角。
T47n1960_p0030c03(05)║鍱腹之侶流腸。領屈者。拔旗以祈生。吞負之者。
T47n1960_p0030c04(04)║與櫬而歸西。安養之師告捷。般舟之旅載寧。
T47n1960_p0030c05(04)║式詮詶問之機。遂有釋疑之論。
T47n1960_p0030c06(09)║當其詰朝相見任氣爭前。問既直錐以起心。詶亦推鋒而陷腦。
T47n1960_p0030c07(02)║故有疑必問。客無問而不深。有問必詶。
T47n1960_p0030c08(04)║主無詶不當。因權告實。語為四部所宗。即生宣常。
T47n1960_p0030c09(02)║理為五眾攸報。信往生之逸路。乃淨域之亭衢。
T47n1960_p0030c10(01)║撰次未修。門成乃化。遺編累復。
T47n1960_p0030c11(06)║有懷惲法師惲與感師。并為導公神足。四禪俱寂。十勝齊高。
T47n1960_p0030c12(00)║契悟之深。詎止同遊七淨。緣習之重。
T47n1960_p0030c13(03)║寧唯共趣一乘。[門@外]歲易掩。長年先逝。三門徒然。
T47n1960_p0030c14(02)║七眾同悲。惲以。昌言之書。既成之於舊友。
T47n1960_p0030c15(03)║釋疑之論。敢行之故人。以平昌孟銑早修淨業。
T47n1960_p0030c16(02)║憑為序引。資以播揚。輒課蕪旨。式旌寶昌。
T47n1960_p0030c17(03)║言之為七卷。宣之為一部。云爾。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T47n1960_p0030b04(00)║ 釋淨土群疑論序T47n1960_p0030b05(00)║T47n1960_p0030b06(00)║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T47n1960_p0030b07(00)║虛空無際。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
T47n1960_p0030b08(04)║品庶滋其內。於是群生競起。眾識齊奔。沈浮愛欲之河。
T47n1960_p0030b09(00)║驅馳生死之躅。因報紛糾。
T47n1960_p0030b10(07)║非累墨之能分緣對循環。豈積塵之可計。前佛後佛。
T47n1960_p0030b11(03)║報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喪。敞三明以濟俗。
T47n1960_p0030b12(02)║臨八苦已宣慈。皇矣彌陀聿采淨國。發弘誓願。
T47n1960_p0030b13(01)║現大光明。既疏方便之門。又闡感通之路。
T47n1960_p0030b14(02)║十念云就。俄引伏於金地。九輩往生。
T47n1960_p0030b15(05)║遽偕遊於銀國。理浮敻劫。事驗無邊。道安幽贊於秦中。
T47n1960_p0030b16(01)║慧遠始通於晉末。爰茲已降。同贊前聲。
T47n1960_p0030b17(03)║其有克任紹隆。遙膺付囑。思成就於往法。
T47n1960_p0030b18(04)║將究竟於來今。疏奧旨於貫華。讚微言於貝葉者。
T47n1960_p0030b19(02)║其唯懷感法師乎。法師以本無今有。既生則逝。
T47n1960_p0030b20(01)║信力堅正。戒品清嚴。妒路之文。既弘宣而走譽。
T47n1960_p0030b21(00)║毘尼之旨。乃演暢以馳聲。雖善說而不窮。
T47n1960_p0030b22(00)║恐有言之為累。思練神以息際。
T47n1960_p0030b23(05)║佇依定而保光。捨義學共遺蹤。遂誠求而取證。霜懷特發。
T47n1960_p0030b24(00)║冰踐孤超。功由理諧。機與神會。斂容赴寂。
T47n1960_p0030b25(01)║乃覲安養。法師則意歸真。即是阿鞞聖侶。
T47n1960_p0030b26(02)║雖念存有相。而情體無著。眾所知識。俗共歸仰。
T47n1960_p0030b27(00)║勝幢雖建。魔壘尚高。未悟聖力所牽。
T47n1960_p0030b28(03)║多以常途致惑。青眼以之鶚視。赤髭由其蝟張。
T47n1960_p0030b29(02)║始則干非。後遂淩讟。請戰之曹踵武。
T47n1960_p0030c01(05)║設伏之黨肩隨。法師先據不竭之貲。次命無前之語。
T47n1960_p0030c02(02)║洪鐘纔振。短兵已北。燒須之渠折角。
T47n1960_p0030c03(05)║鍱腹之侶流腸。領屈者。拔旗以祈生。吞負之者。
T47n1960_p0030c04(04)║與櫬而歸西。安養之師告捷。般舟之旅載寧。
T47n1960_p0030c05(04)║式詮詶問之機。遂有釋疑之論。
T47n1960_p0030c06(09)║當其詰朝相見任氣爭前。問既直錐以起心。詶亦推鋒而陷腦。
T47n1960_p0030c07(02)║故有疑必問。客無問而不深。有問必詶。
T47n1960_p0030c08(04)║主無詶不當。因權告實。語為四部所宗。即生宣常。
T47n1960_p0030c09(02)║理為五眾攸報。信往生之逸路。乃淨域之亭衢。
T47n1960_p0030c10(01)║撰次未修。門成乃化。遺編累復。
T47n1960_p0030c11(06)║有懷惲法師惲與感師。并為導公神足。四禪俱寂。十勝齊高。
T47n1960_p0030c12(00)║契悟之深。詎止同遊七淨。緣習之重。
T47n1960_p0030c13(03)║寧唯共趣一乘。[門@外]歲易掩。長年先逝。三門徒然。
T47n1960_p0030c14(02)║七眾同悲。惲以。昌言之書。既成之於舊友。
T47n1960_p0030c15(03)║釋疑之論。敢行之故人。以平昌孟銑早修淨業。
T47n1960_p0030c16(02)║憑為序引。資以播揚。輒課蕪旨。式旌寶昌。
T47n1960_p0030c17(03)║言之為七卷。宣之為一部。云爾。
敬錄 CBETA T47 No. 1960《釋淨土群疑論》卷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7/1960_001.ht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