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善用其心集--修行道上常會遇到種種障礙,這些障礙統稱為「魔」。

善用其心集 般若念佛會編輯







修行道上常會遇到種種障礙,這些障礙統稱為「魔」。

魔能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故如何降伏魔擾,防護戒體,安住本心,

實為行者修持之一大功課。



進而言之,魔可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及冤親債主魔等。

前三者屬於身心和環境的衝突與不平衡所產生的現象,

後二者則是精進修道,發出離心,行六度萬行,引起天魔或冤親債主的障礙。



然無論如何,魔擾根本還由貪、瞋、癡等自我中心之執著而妄現,

故我執越輕則離魔越遠,

蓮友不可不知。



欣逢勝緣,幸獲某淨業學人,採覽經論及祖德開示有關魔事對治之法語彙旨數篇,

其中理事性相,俱悉圓融,淺深精妙,前後互攝。

初學聞之,心蕩神怡,老參玩之,若深有味。仰體其苦心,諄諄悲切,倘不刊布,久必遺沒,

誠為大憾!

本會為增尚學者入道啟門之津糧,乃將之集結成書,嘉勉同參,速證菩提,則不負此生矣!



此書文分八篇,初學蓮友,

可由懺公上人之《防著魔》、印祖之《文鈔》、

省庵大師之《念佛著魔辨》和《大乘起信論》研讀受持,

至若憨山大師所開示念佛審實之功夫及《念佛三昧寶王論》所提示念三身破三障之法要,

讀來尤為親切。

功夫得力之老參,更宜細嚼《楞嚴經》五十陰魔及能海大師所教誡之二十四魔入之因、

共相不共相魔之加持和滅魔之六方便分等。

全書玉韞珠藏,不僅已含攝律儀(止惡)、攝善法,還兼圓饒益眾生之別解脫法,

實為行門之樞機也,其益豈淺哉?



人壽幾何?苟悠忽度日,

一旦無常猝至,嗟嘆何及!

願諸蓮友莫辜負佛祖洪恩,

並珍重自己久修之善根慧命,於此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劍及履及,歸真還鄉,當必有分矣!



般若念佛會 謹識

民國第二庚辰年(西元二000年)夏安居日





恭錄 善用其心集 般若念佛會編輯

http://book.bfnn.org/books3/2112.htm#a00

《念佛著魔辨》省庵大師

省庵大師 《念佛著魔辨》

《念佛著魔辨》 清.省庵大師



或問省庵曰:

參禪一門,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則仗他力,故承佛護念,魔事不生,

有諸否乎?」

省庵曰:

「唯唯!否否!夫參禪念佛,論其難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

若論魔事,二俱不免。」



或者曰:

「 敢問何謂也?」

曰:

「魔事之來,其由有三:

(一)者教理未明。

(二)者不遇善友。

(三)者自不覺察。



今夫人適千里之路,苟不按輿圖,又不逢引導,

復不識前路通塞,莽莽然而進,

吾知其難免於錯誤之患矣!



參禪念佛,譬如行路,經教如輿圖,善友如引導,覺察之心如識路通塞,

雖兩條途路,夷險不同,

俱不免錯誤之患。參禪且置,

只如念佛,

或有厭平坦而好奇特者,

或有捨直截而求紆曲者,

或兩路兼行兩路具失者,

或以途中為家舍、平地為高山者,

如是錯誤不可勝舉,皆教理未明之過也。



念佛一門,極圓極頓,至易至難,只如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四字,

淺言之,愚夫愚婦皆可為;

深言之,大聖大賢終不能過。

今初心行人,或暫得輕安,自謂已得事一心者;

初開淺解,復自謂得理一心者。

或粗念不生,細念猶生者。或勇猛過分,精進倍常,不知心外無佛,速求取證,

不達善巧方便,急欲捨身,魔鬼因之遂入其體,

為風為狂都不覺知,此善友不遇之過也。



夫眾生生死,以我見為本,我見不除,修行無益。

然我見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發幹,無處不有;



是故,見地高則我見俱高,

工夫進則我見亦進,若不時時檢點,刻刻提撕,

則念念發生,心心增長,隨逐行人,雖死不離。



是故,學人心不虛,則自不覺察;不覺察,故我見增長,少有所得,則生憍慢,

譏嫌同學,誹謗行人,

雖有修行,終成魔事,此自不覺察之過也。」





或曰:

「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

念佛祗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則決定往生, 何藉善友經教?」

省庵曰:

「 是何言歟!世間小技,尚不可無師,

況念佛為出生死要門。

若無善友經教,從何開發?

誰為引導?

觀經下三品,皆是臨終善友開發,故得往生,

其上中品則不必言矣!

須知從凡至聖,由易至難,莫不以善友經教為根本,

汝不因經教,何由而知淨土法門,而生信向耶?」





或曰:

「若因經教而知念佛,則彌陀一經足矣,奚以多為?」

曰:

「上根則可,中下根人,須遍閱淨土諸書,備識信行願三差別之相,

加之善友警策,內以虛心覺照,庶幾免於魔事,而後念佛之功可日進焉;

否則不為魔事,終成增上慢人,

一念不覺,遂成淪墜,其禍可勝言哉!」





或曰:

「行人心既念佛,佛豈不垂護念?如其護念,魔事何從?」

省庵曰:

「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亂,則佛護念不虛;

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輕安為禪定,淺解為深悟者,

隨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則自取過愆,非如來咎。



是故吾言善友、經教、覺察之心,

三者缺一不可;

而覺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須臾暫離,

若一念不覺,則一念顛倒;

念念不覺,則念念顛倒。

顛倒既起,魔事興焉,畢世工夫,一朝唐喪,可不畏歟!



淨土文云:『身無病苦,心不顛倒。』

當知,身無病苦,則求土於佛;心不顛倒,則求在於我。

在於佛者,非我敢必;在於我者,宗可不自勉焉!

設使臨終一念顛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塗難免,佛雖大慈,救我不得,

奈何奈何!

是故修淨業人,不可一念遠離善方,亦不可一念生顛倒心也。」





恭錄 省庵大師 《念佛著魔辨》http://book.bfnn.org/books3/2112.htm#a08

入定何如勤念佛

省菴法師 《蓮修起信錄》卷2 X62n1204_p0693c11(00)║



入定何如勤念佛。大乘方便易修持。


一心不亂歸空寂。自得蓮胎託寶池。




恭錄 省菴法師 《蓮修起信錄》卷2 X62n1204_p0693c11(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204_002.htm

阿彌陀佛像讚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40c11(00)║  



阿彌陀佛像讚


南無阿彌陀 何人不知念  

雖念不相應 母子難相見  

行住及坐臥 時將此心斂

念念自相續 念來成一片  

如此念彌陀 彌陀自然現  

西方決定生 終身無退轉




恭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40c11(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1.htm

念佛無難事  所難在一心

示呂居士偈 X62n1179_p0240b07(00)║  


念佛無難事  所難在一心  

一心亦無難 難在斷愛根  

當觀此身體  臭穢難具論

內外及中間  無一清淨物  

己身既如此 它身亦復然  

深生厭惡心  慎勿生貪著

當觀極樂國  純是蓮華生  

不假父母胎 壽命原無量  

一念念佛時  蓮華即化生

若能無間斷  決定生安養




恭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40b07(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1.htm

勿學虛頭  勿談雜語 

念佛警策 X62n1179_p0240b04(00)║  


生生難脫  輪回難避  

淨念難純  妄心難制

勿學虛頭  勿談雜語  

奉勸諸人  切莫容易




恭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40b04(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1.htm

現在即西方 何必臨終見

念佛開示   


樓上念彌陀  樓下彌陀念  

東房魚子響 西房佛聲現  

喫飯與穿衣  涕唾大小便

一句阿彌陀  打教成一片  

現在即西方 何必臨終見




恭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40a16(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1.htm

願我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心自在。正念分明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37b12(00)║



願我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心自在。正念分明。

彌陀聖眾。持金蓮華。來迎接我。

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令諸聞見。咸發信心。

皆得修行。生彼國土。




願我生淨土後。悟無生忍。

還來化度一切眾生。

同生極樂



恭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37b12(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1.htm

願同生淨土--省菴法師語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36c18(01)║



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

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受苦多生。

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

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



當知地獄罪人。 尚發菩提於往劫。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

無始昏迷。 往者既不可諫。

而今覺悟。將來猶尚可追。

然迷而未悟。 固可哀憐。

苟知而不行。尤為痛惜。



若懼地獄之苦。 則精進自生。

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

又須以佛法為鞭策。善友為提攜。

造次弗離。終身依賴。則無退失之虞矣。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心真則事實。 願廣則行深。

虛空非大。心王為大。

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而聯姻。

蓮社宗盟。自今締好。

所願同生淨土。

同見彌陀。

同化眾生。

同成正覺。

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巖。

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

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恭錄 省菴法師語錄 卷1 X62n1179_p0236c18(01)║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9_001.htm

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省庵大師 X62n1185_p0389b20(00)║



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

譬如種樹。種久則根淺而日深。

又如磨刀。磨久則刀鈍而成利。

豈其因淺勿種。任其自枯。

因鈍勿磨。置之無用。



又若以修行為苦。則不知懈怠尤苦。

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

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況乎以淨土為舟舵。則何愁退轉。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

虛空非大。心王為大。

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

蓮社宗盟。自今締好。

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




恭錄 CBETA X62 No. 1185《徑中徑又徑》卷三 X62n1185_p0389b20(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85_003.htm

捨邪皈正

捨邪皈正



現今邪魔外道。不勝其多。

彼皆自謂最為第一。諸位莫被此種魔子所惑。

若前已經入過其門。則當捨之淨盡。

切勿謂入時已發咒。恐捨之。或致遭禍。

須知捨邪皈正。何得有禍。

不但無禍。尚有功德。





恭錄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341.htm#a092

179.勸父母念佛大孝之道..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179.勸父母念佛大孝之道

蓮池大師云:

人之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

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

勸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



180.堂上有佛二尊不遠求

彌勒佛曰:

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旃檀雕刻,即今現在雙親,

就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181.教於始

古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

天下之治亂,皆基於此,切勿以為老僧腐談,無關緊要也。



敬錄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638.htm#a179

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但能勤行,縱寡聞,亦先入道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170.佛法貴行

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但能勤行,縱寡聞,亦先入道。

《大智度論》



171.以德者為師

蓮池大師云:

從師,非只要學文藝,要以德行為本,

但教我以文藝,而不教我以德行者,非賢師也。

若遇賢師,須視如父母,敬如神明,終身依附也。



敬錄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638.htm#a169

心空業空..夫病從身生,身從業生,業從心生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166.心空業空

心空業空~

夫病從身生,身從業生,業從心生,心空則業空,業空則身空。身且空,病安從生。

《雲棲法彙》



敬錄 茅蓬札記第三輯 圓因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638.htm#a164

蓮池大師 老實念佛 ,無論莊嚴形跡,只貴真實修行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蓮池大師

(蓮宗八祖也,諱袾宏,沈姓,仁和人,弱冠後,依性天和尚披剃,尋受具,遍參知識,禮五台,

感文殊放光,見雲棲幽寂,有終止志,山民苦虎患,師誦經施食,患即除,歲旱,循田念佛,雨隨

足至,於是化道大盛,師以念佛法門,普攝三根,著雲棲法匯廿餘種,提倡淨土,臨終前遍辭緇

素,至期念佛坐化,眾請留囑,

曰,老實念佛,年八十一。)



師云,

念佛者,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

然高聲覺費力。默念亦昏沉。

只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

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復覺昏沉,則不妨高聲。



久亂之心,一時難定。念佛心不清,不必憂,只要功夫深爾,字字句句當心念。



雜念是病,念佛是藥,

念佛正治雜念,而不能治者,

因念佛不親切也。

雜念起時,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雜念自息矣。



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

旋收旋散,旋散旋收。

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一句佛爾。

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夫學佛者,無論莊嚴形跡,只貴真實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發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聲,

好靜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

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

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

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

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

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

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



一勸極閒人念佛,婚嫁都畢,子孫克家,安閒無事,正好盡心盡力念佛,

每日念幾千聲,乃至幾萬。

一勸半忙半閒人念佛,半了不了,或忙或閒,雖不極閒,亦可忙時治事,閒時念佛,

每日念幾百聲,乃至幾千。

一勸極忙人念佛,勤勞公務,奔波家業,雖無閒時,也須忙裏偷閒念佛,

每日晨朝十念,乃至日間或念幾百。



我出家後,到處參訪。時辯融大師,門庭大振。

予自京師叩之,膝行再請。



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求利,不要去攀緣。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

予受教而退,時同行者大笑。

謂這幾句話,那個說不出,千里遠來,只道有甚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錢。

予曰,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玄說妙,陵駕我們,

只老老實實,把自家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工夫,叮嚀開示,

故此是他好處。

我至今猶著實遵守,不會放失。



敬錄 思歸集 釋如岑敬輯 印光法師鑒定



http://book.bfnn.org/books3/2050.htm#a02

蓮池大師普勸念佛歌 若人修仙。求無量壽。正好念佛

淨土輯要 苦行居士原著

蓮池大師普勸念佛歌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應修福慧。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今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孤寡。孑然無礙。正好念佛。

若人遇難。遭逢如此。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裏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經史。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學禪。悟得唯心。正好念佛。

若人修仙。求無量壽。正好念佛。



敬錄 淨土輯要 苦行居士原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867.htm

孝親之行 ◎蘭盆勝會,大孝之大孝也,目犍連以之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孝親之行第四



◎蘭盆勝會



佛世,大目犍連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進行道,得六神通。見亡母生餓鬼中,持飯往餉;飯化猛

火,目犍連痛哭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之力所奈何,必假十方眾僧威神之力。當於七

月十五日一佛歡喜日(僧自恣日),為母設盂蘭盆齋,供佛及僧,始克濟拔。」



目連如教設齋,其母即以是日脫餓鬼苦,轉更資薦,遂生天上。繇此,蘭盆勝會,流通萬世焉。



贊曰:「生養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

生導其正信,死薦其靈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連以之。」



敬錄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998.htm#a04

兵難不離 ...「虎豹尚不相食,況人乎?」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兵難不離



元印簡,山西寧遠人,八歲禮中觀沼公為師,十八,元兵下寧遠,四眾逃難,簡侍中觀如故。觀

曰:「吾迫桑榆,汝方富有春秋,何當玉石俱焚?宜自逃遁。」



簡泣曰:「因果無差,死生有命,安可離師苟免乎?」



明日城降,元帥史公天澤問曰;「汝何人?」



對曰:「沙門」。



「食肉否?」



對曰:「何肉?」



史曰:「人肉」。



對曰:「虎豹尚不相食,況人乎?」史喜而釋之。



敬錄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998.htm#a03

晉道安法師, 力役田舍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尊師之行第三



◎力役田舍



晉道安法師,十二出家,神性聰敏,而形貌甚陋,不為師所重,

驅役田舍;至於三年,執勤就勞,曾無怨色。

數歲之後,方啟師求經。

師與辨意經一卷,可五千言。安齎經入田,因息就覽,暮歸更求餘經,

師曰:「昨經未讀,乃復求耶?」

答曰:「即已成誦。」,師雖異之,而未信也,更與成具光明經一卷,將一千萬言,齎之如初,暮

復還經。

師令誦之,不差一字,方大驚歎。



贊曰:「安,清廟之圭璋也,置至耒耜而服勤不怨,今弟子才負寸長,禮貌衰則去矣!況田役耶?

況久於田役耶?吾於是三歎。」



敬錄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998.htm#a03

不作齋會 旻曰:「大齋難得盡理,米菜鹽醋,樵水湯炭,踐踏洗炙,傷害微蟲,故不為也。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清素之行第一



◎不作齋會



劉宋僧旻,七歲出家,以經義宗海內,號旻法師。修繕寺宇,造設經像,放生布施,未嘗倦廢。



或問:「和尚所修功德多矣!不聞建大齋會,恐福事未圓。」

旻曰:「大齋難得盡理,米菜鹽醋,樵水湯炭,踐踏洗炙,傷害微蟲,故不為也。

如復求寄王宮,官府有勢之家,彌難盡意,不如已之。」



贊曰:「今人作一福事,必起齋會,名曰圓滿;

乃至掩關僧半期之後,即於關中營營焉,晝夜經畫,預辦齋會,無復正念。

嗟乎!旻師之言,真萬世龜鑒也!」





敬錄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998.htm#a01

雲棲蓮池袾宏禪師----最後垂示

CBETA X62 No. 1177《角虎集》卷2


X62n1177_p0226a06(00)║   杭州雲棲蓮池袾宏禪師


X62n1177_p0226a20(00)║    最後垂示


X62n1177_p0226a21(00)║師云。參禪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淨業一心不亂。


X62n1177_p0226a22(02)║正謂無念。若有念者。不名一心。但得一心。何法不寂。


X62n1177_p0226a23(02)║良以雖名念佛。蓋無念之念也。念而無念。是名一心。


X62n1177_p0226a24(02)║如是之心。心無其心。強名曰一。尚無一相。豈非頓歟。


X62n1177_p0226b01(02)║誠哉末法之要津。曉得此意。禪宗淨土。殊途同歸。


X62n1177_p0226b02(00)║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


X62n1177_p0226b03(03)║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


X62n1177_p0226b04(00)║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


X62n1177_p0226b05(04)║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


X62n1177_p0226b06(02)║其有自負修行者。秪是不失人身而已。


X62n1177_p0226b07(07)║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


X62n1177_p0226b08(03)║不足為報。


敬錄 CBETA X62 No. 1177《角虎集》卷2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7_002.htm

己事辦方可為人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己事辦方可為人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醭;

龍天推出,方乃為人。

故辭法席者,願生生居學地而自鍛鍊。

予出家時,篤奉此語,佩之胸襟。

後以病入山,久久不覺漸成叢林。

然至今不敢目所居為方丈,不敢開大口妄論宗乘,

蓋與眾同修,非領眾行道也,

忝一日之長,互相激勸而已。

諸仁者以友道待我而責善焉,幸甚!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7.htm#a003

畜魚鶴--嗟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畜魚鶴



世俗畜小金魚者飼以蟣蝦,畜鶴者飼以細魚。

飼鶴則一食動以百計,

飼金魚則一食動以千計,積日而月,積月而年,殺業無邊矣!

夫養蠶也,孳生六畜也,為飽暖而造此殺業也;

魚與鶴,供一翫視而已。

嗟乎!是亦不可以已乎?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7.htm#a074

出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出神(一)

或問:「仙出神,禪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為也。

楞嚴云:『其心離身,反觀其面』是也。

而繼之曰:『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是能之而不為也。」



又問:「神之出也,有陰有陽,楞嚴所云:陰神也,仙出陽神,禪者能之乎?」

曰:「亦能之而不為也。」或者愕。

曰:「毋愕也。爾不見初祖已沒,隻履西歸乎?

爾不見寶誌公獄中一身、市中一身乎?

爾不見溈山晏坐靜室,乃於庄上喫油[米*茲]乎?

然亦不名聖證,宗門呵之。



昔一僧入定出神,自言:『我之出神,不論遠近,皆能往來,亦能取物,正陽神也。』

先德責云:『圓頂方袍,參禪學道,奈何作此鬼神活計?』

是故吾宗大禁,不許出神。」



出神(二)



又問神有何過?

曰:神即識也,而分麤細。有出有入者麤也。

直饒出入俱泯,尚住細識。細之又細,悉皆渾化,始得本體耳。

而著於出入以為奇妙,

前所謂「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也。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99

聞謗--若知我空,誰受謗者?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聞謗



經言:

「人之謗我也,出初一字時,後字未生;出後一字時,初字已滅。

是乃風氣鼓動,全無真實。若因此發瞋,則鵲噪鴉鳴,皆應發瞋矣!」



其說甚妙。而或謂:「設彼作為謗書,則一覽之下,字字具足,又永存不滅,將何法以破之?」

獨不思白者是紙,黑者是墨,何者是謗?

況一字一字,皆從篇韻湊合而成,然則置一部篇韻在案,是百千萬億謗書,無時不現前也。

何惑之甚也!雖然,此猶是對治法門;

若知我空,誰受謗者?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85

語錄--慎勿筆吾一時偶爾之談,刊為語錄。亦恐有誤人之過也

語錄



古人道明德立,足為人天師表,然後有語錄垂世。

大率有二:或門人所記,如六祖壇經之類是也。

或手自作之,如中峰廣錄之類是也。



我實凡夫,自救不了,為吾徒者,慎勿筆吾一時偶爾之談,刊為語錄。

不唯妄自尊大,又偶爾之談,

或有為而發,或因人而施,

未是究竟了義,而況聽者草草入耳,便形諸紙墨,

亦恐有誤人之過也。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85

口頭三昧,祇自瞞耳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湯厄(三)



予平日論到病中做工夫處,

亦知畢陵伽婆蹉所謂「純覺遺身」矣;

亦知馬大師所謂「有不病者」矣;

亦知永嘉所謂「縱遇風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

矣;亦知肇公所謂「四大本空,五蘊非有」





矣。及乎足入沸湯,從頭簡點,痛覺在身,誰是遺身者?

我今受病,誰是不病者?

鋒刀毒藥切於肌膚,誰是坦坦閒閒者?

四大五蘊實為吾身,實為吾累,誰是本空非有者?

乃知平日乾慧都不濟事。

若無定力,甘伏死門,彼口頭三昧,祇自瞞耳。

噫!可不勉歟?!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82

醉生夢死。貧賤-富貴。受用不同,其忙一也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醉生夢死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

世人大約貧賤、富貴二種:

貧賤者,固朝忙夕忙以營衣食,

富貴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樂,

受用不同,其忙一也。

忙至死而後已,而心未已也。

齎此心以往,而復生,而復忙,而復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夢,經百千劫,曾無了期。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73

戒殺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戒殺



天地生物以供人食,如種種穀、種種果、種種蔬菜、種種水陸珍味。

而人又以智巧餅之、餌之、鹽之、酢之、烹之、炮之,可謂千足萬足,

何苦復將同有血氣、同有子母、同有知覺、覺痛覺癢、覺生覺死之物而殺食之,豈理也哉?

尋常說:「只要心好,不在齋素。」

嗟乎!戮其身而啖其肉,天下之言凶心、慘心、毒心、惡心,孰甚焉?

好心當在何處?

予昔作戒殺放生文勸世,而頗有翻刻此文,不下一二十本。

善哉斯世,何幸猶有如是仁人君子在也!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56

世智當悟--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謂大徹大悟者,何謬昧之甚!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世智當悟



智有二:

有世間智,

有出世間智。



世智又二:

一者博學宏辭,長技遠略,但以多知多解而勝乎人者是也。

二者明善惡、別邪正,行其所當行而止其所當止者是也。

僅得其初,是謂狂智,當墮三塗。

兼得其後,是謂正智,報在人天。

何以故?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也。



出世間智亦二:

一者善能分別如來正法四諦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

二者破無明惑,如實了了,見自本心者是也。

僅得其初,是出世間智也,名為漸入。

兼得其後,是出世間上上智也,乃名頓超。

何以故?

但得本,不愁末。

得末者,未必得本也。

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謂大徹大悟者,何謬昧之甚!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28

好樂--人處世各有所好,亦各隨所好以度日而終老,但清濁不同耳。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好樂

人處世各有所好,亦各隨所好以度日而終老,但清濁不同耳。

至濁者好財,其次好色,其次好飲。

稍清,則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詠。

又進之,則好讀書。開卷有益,諸好之中,讀書為勝矣!



然此猶世間法。又進之,則好讀內典。

又進之,則好淨其心。好至於淨其心,

而世出世間之好最勝矣!漸入佳境如食蔗喻。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28

況垂死而不悟,悲夫!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人命呼吸間



一僧瘵疾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

,語之死,輒不懌。



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後事,一心正念。」



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

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

吁!人命在呼吸間,佛為無病人言之也。

況垂死而不悟,悲夫!





恭錄 蓮池大師 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002

菩薩不現今時

雲棲竹窗隨筆

菩薩不現今時



竊怪今時造業者多,信道者寡,

菩薩既度生無已,何不分身示現,化誘群迷?



且昔佛法東流,自漢魏以迄宋元,

善知識出世,若鱗次然;元季國初,猶見一二;

近胡寥寥無聞?



如地藏願度盡眾生,觀音稱無剎不現,

豈其忍遺未度之生,亦有不現之剎耶?



久而思之,乃知菩薩隨緣度生,眾生無緣則不能度;

喻如月在天上,本無絕水之心,

水自不清,月則不現。



況今末法漸深,心垢彌甚,

菩薩固時時度生,而生無受度之地,

是則臨濁水而求明月,奚可得乎?



恭錄 《雲棲竹窗隨筆》

http://book.bfnn.org/books/0995.htm#a141

讀佛。非念佛也

念佛 X62n1170_p0014c05(00)║   




世人稍利根。便輕視念佛。謂是愚夫愚婦勾當。

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心遊千里。

而不知此等是名讀佛。非念佛也。

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14c05(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二念乎

X62n1170_p0009b16(00)║ 



問。 一心稱名時。又著求生。不幾二念乎。


答。 求生須於早晚發願時。若稱名時。

一心一念不可夾雜。

譬如舉業家。讀書作文。其行也。

其所以讀書作文者為何。要中舉中進士。其願也。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9b16(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

紅爐點雪。未至即化

X62n1170_p0008c20(00)║ 



問。 一心不亂。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

或一日七日內一心。

此後。復不一心。可得生否。




答。 既能一心以後。心即少散。定不至大散。

如顏子三月不違仁。難道三月後。便是惡人。

此等人心中縱有妄生。如紅爐點雪。未至即化焉得不生。




恭錄 《雲棲淨土彙語》卷1 X62n1170_p0008c20(00)║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62/1170_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