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問:非惟外道修善不得解脫。依內教修。亦有不得道者何耶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西天九十六種外道。各立修行之門。勤苦兢兢非無善業。云何報盡還入輪迴不得解脫。

答:未達無生正理。惟修生滅有因。起貪著之心。懷希望之意。以苦捨苦從迷積迷。匍匐昇沈輪迴莫已。蒸砂之喻足可明之。

問:非惟外道修善不得解脫。依內教修。亦有不得道者何耶。

答:皆為有我故不得斷結。凡作之時皆云我能作。隨境所得住著因果。若了二無我理。證解一心不動塵勞。當處解脫。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6

問:佛行無上。眾哲所尊。儒道二教。既盡欽風。云何後代之中。而有毀謗不信者何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老子亦演行門。仲尼大興善誘。云何偏讚佛教。而稱獨美乎。

答:老子則絕聖棄智。抱一守雌。以清虛憺泊為主。務善嫉惡為教。報應在一生之內。保持惟一身之命。此並寰中之近唱。非象外之遐談。義乖兼濟之道。而無惠利也。

仲尼則行忠立孝。闡德垂仁。惟敷世善。未能忘言神解。故非大覺也。是以仲尼答季路曰。生與人事。汝尚未知。死與鬼神。余焉能事。

此上二教。並未逾俗柱。猶局塵籠。豈能洞法界之玄宗。運無邊之妙行乎。

問:佛行無上。眾哲所尊。儒道二教。既盡欽風。云何後代之中。而有毀謗不信者何。

答:儒道先宗皆是菩薩。示劣揚化同讚佛乘。

老子云。吾師號佛。覺一切民也。西昇經云。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

符子云。老氏之師名釋迦文。

列子云。商太宰嚭問孔子曰。夫子聖人歟。孔子對曰。丘博識強記。非聖人也。

又問。三王聖人歟。對曰。三王善用智勇。非聖人也。

又問。五帝聖人歟。對曰。五帝善用仁義。亦非丘所知。

又問。三皇聖人歟。對曰。三皇善任因時。亦非丘所知。

太宰嚭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夫子動容有言曰。丘聞西方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吳書云。吳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孔丘老子得與佛比對以不。闞澤曰。若將孔老二家。比校遠方佛法。遠則遠矣。所以言者。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設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

以此言之。實非比對明矣。吳主大悅。用闞澤為太子太傅。

起世界經云。佛言。我遣二聖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葉菩薩。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薩。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於人間者。皆是密化菩薩。惟大士之所明。非常情之所測。

遂使寡聞淺識起謗如煙。並是不了本宗。妄生愚執。事老君者。則飛符走印。鍊石燒金。施醮祭之腥羶。習神仙之誑誕。入孔門者。志乖淳朴。意尚浮華。騁鸚鵡之狂才。擅蜘蛛之小巧。

此皆違背先德。自失本宗。斯人不謗。焉顯其深。下士不笑。寧成其道。

是以佛法如海。無所不包。至理猶空。何門不入。眾哲冥會千聖交歸。真俗齊行愚智一照。開俗諦也則勸臣以忠。勸子以孝。勸國以紹。勸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樂。懲非顯地獄之苦。不惟一字以為褒。豈止五刑而作戒。敷真諦也則是非雙泯。能所俱空。收萬像為一真。會三乘歸圓極。非二諦之所齊。豈百家之所及。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6

問:上上根人頓悟自心。還假萬行助道熏修不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上上根人頓悟自心。還假萬行助道熏修不。

答:圭峰禪師有四句料簡。

一漸修頓悟。如伐樹片片漸斫一時頓倒。

二頓修漸悟。如人學射。頓者箭箭直注意在的。漸者久久方中。

三漸修漸悟。如登九層之臺。足履漸高所見漸遠。

四頓悟頓修。如染一綟絲萬條頓色。

上四句多約證悟。

惟頓悟漸修。此約解悟。如日頓出霜露漸消。

華嚴經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然後登地次第修證。若未悟而修。非真修也。

惟此頓悟漸修。既合佛乘不違圓旨。如頓悟頓修。亦是多生漸修今生頓熟。此在當人。時中自驗。

若所言如所行。所行如所言。量窮法界之邊。心合虛空之理。八風不動三受寂然。種現雙消根隨俱盡。

若約自利。則何假萬行熏修。無病不應服藥。

若約利他。亦不可廢。若不自作。爭勸他人。

故經云。若自持戒。勸他持戒。若自坐禪。勸他坐禪。

智論云。如百歲翁翁舞。為教授兒孫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如或現行未斷煩惱。習氣又濃。寓目生情。觸塵成滯。雖了無生之義。其力未充。不可執云我已悟了煩惱性空。

若起心修卻為顛倒。然則煩惱性雖空。能令受業。業果無性。亦作苦因。

苦痛雖虛。秖麼難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醫人。遍服藥餌。

故知言行相違。虛實可驗。

但量根力不可自謾。察念防非切宜仔細。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6

問:凡修萬善。皆助菩提。云何有稽滯不成。復云何速得圓滿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凡修萬善。皆助菩提。云何有稽滯不成。復云何速得圓滿。

答:因放逸懈怠故無成。因勇猛精進故速辦。

譬喻經云。有一比丘飽食入室。閉房靜眠愛身快樂。卻後七日其命將終。

佛愍傷之告比丘言。汝維衛佛時。曾得出家。不念經戒飽食卻眠。命終魂神生蜈蚣蟲中。積五萬歲壽盡。復為螺蚌之蟲樹中螜蟲。各五萬歲。此四品蟲。生在冥中貪身愛命。樂處幽隱為家。不喜光明。一眠之時百歲乃覺。纏綿罪網不求出要。今世罪畢得為沙門。如何睡眠不知厭足。比丘聞已慚怖自責。五蓋即除成阿羅漢。

大寶積經云。佛言。譬如綵帛繫在頭上。火來燒綵帛。無暇救火。何以故。究實理急。

此上一一親明教行。豈敢造次輒有浪陳。願遵懇苦之言。不違究竟之說。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5

問: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今何偏讚眾行。廣明散善乎......若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今何偏讚眾行。廣明散善乎。

答:今所論眾善者。秖為成就般若故。教中或訶有為。

但是破其貪執。如若取捨不生一切無閡。若未明般若。以萬行為助緣。

法華經云。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

華嚴經云。譬如一切法。眾緣故生起。見佛亦復然。必假眾善業。若已明般若用眾行為嚴飾。

法華經云。其車高廣眾寶裝校。乃至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故云。萬善同歸集。離般若外更無一法。

如眾川投滄海皆同一味。雜鳥近妙高。更無異色。

或不謂般若但習有為。秖成生死之因。豈得涅槃之果。

若布施無般若。惟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債。

若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

若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

若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

若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

若萬善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

故知般若是險惡徑中之導師。迷闇室中之明炬。生死海中之智戢。煩惱病中之良醫。碎邪山之大風。破魔軍之猛將。照幽途之赫日。驚昏識之迅雷。抉愚盲之金鎞沃渴愛之甘露。截癡網之慧刃。給貧乏之寶珠。

若般若不明。萬行虛設。

祖師云。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不可剎那忘照率爾相違。乃至成佛究竟位中定慧力莊嚴。以此度含識。

故佛云。我於二夜中間。常說般若。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5

問:一切法空。悉宗無相。何陳眾善。起有相之心耶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一切法空。悉宗無相。何陳眾善。起有相之心耶。

答:以諸法畢竟無所有故。則有萬善施為。若諸法有決定性者。則一切不立。

故般若經云。若諸法不空。即無道無果。

法句經云。菩薩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

金剛三昧經云。若說法有一。是相如毛輪如焰水。迷倒為諸虛妄故。若見於法無。是法同虛空。如盲無目倒。說法如龜毛。又經云。寧可謗有如須彌不可謗無如芥子。

論云。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非無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又云。邪見人破諸法令空。觀空人知諸法真空不破不壞。

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貴人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

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

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貴人語言癡人。比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純食鹽。

無智人聞空解脫門。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是為邪見斷諸善根。

廬山遠夫師釋涅槃經。問云。若無所得云何作善。佛答明諸眾生現有佛性當必。因果。如子在胎定生不久。理須修善。

又問。我今不知所趣入處。云何作善。佛答。有如來藏可以趣入。宜修善業。

弘明集云。或有惡取於空。以生斷見。說之於口若同。用之於心則異。正法以空去其貪。邪說以空資其愛。

大士體空而進德。小人說空而退善。良由反用正言。以生邪執矣。不觀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廢善。

又善惡諸法。等空無相。而善法助道。惡法生障。故知萬法真性。同一如矣。無妨因緣法中有萬殊矣。

故經云。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三世因果。佛不誑欺。十力勸誡。聞當不疑。而謂善惡都空無損益乎。

夫法眼明了無法不悉。舌相廣長言無不實。其析有也則一毫為萬。其等空也則萬像皆一。防斷常之生尤。兼空有而除疾。非聖者必凶。順道者終吉。勿謂不信。有如皎日。

故中論云。諸佛說空法。為治於有故。若復著於空。諸佛所不化。

金剛三昧經云。若離無取有。破有取空。此偽妄空。而非真無令雖離有而不存空。如是乃得諸法真無。

故肇論云。若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有既不有。則無無也。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見法實性矣。

何得以空害有以有害空。乖一味之源成二見之垢乎。並是依語失義。遺智存情。

雖言破有未達有源。強復執空罔窮空旨。今略辨之以消邪滯。夫有是不有之有非實有。空是不空之空非斷空。若決定為有。非是幻有。而生隔閡。

若虛豁為空。即同太虛。而無妙用。

所以從緣而有。無性之空。無性之空。空不閡有。從緣之有。有不妨空。有因空立。成圓智而萬行沸騰。空從有生。起妙慧而一真虛寂。

豈同執但空而生斷見。福海傾消。據實有而起常心。慢山高峙。

是以諸佛說空。為空無明而成福業。破遍計而了圓成。

愚人說空即生妄解。而謗佛意。增空見而滅善因。又斷滅空。

則無善無惡。無因無果。第一義空。有業有報不見作者。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5

問:法句經云。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何故立事興心。而乖無作道乎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法句經云。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何故立事興心。而乖無作道乎。

答:即心無心。事不妨理。作而無作。性不閡緣。

故賢首國師云。緣起體寂。起恒不起。達體隨緣。不起恒起。

大集經云。佛言。精進有二種。

一始發精進。

二終成精進。

菩薩以始發精進。習成一切善法。以終成精進。分別一切法不得自性。

金光明經中。雖得佛果精進不休。故於眾中起禮身骨。況餘凡下端拱成耶。故十八不共法中。精進無減。

大論云。菩薩知一切精進皆是虛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真實精進。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5

問:菩提理。本性自周圓。何假發心故興妄念


萬善同歸集卷第四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菩提理。本性自周圓。何假發心故興妄念。

答:般若經云。若菩薩知心性即是菩提。而能發起大菩提心。是名菩薩。

又上首菩薩云。吾於無所求中。而故求之。又無所發。

菩薩云。知一切法皆無所發。而發菩提心。然於所證真如。如外無智。能發妙智。智外無如。雙照雙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自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次即歸命三寶無上福田。起堅固心。具不壞信。離五怖畏。成三菩提。最初之因緣。攝一切善法。

大報恩經云。如阿闍世王。雖有逆罪應入阿鼻獄。以誠心向佛故。滅阿鼻罪。是謂三寶救護力也。

又如在山林曠野恐怖之處。若念佛功德。恐怖即滅。是故歸憑三寶。救護不虛。

古德云。山有玉則草木潤。泉有龍則水不竭。住處有三寶則善根增長。謂三寶救護力也。

法句經云。帝釋命終入驢母腹中。因歸命三寶。驢韁解走。破壞坏器。其主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卻復天身。佛為說偈。帝釋聞之。達罪福之變。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得須陀洹道。

木□子經云。時有難國王名波金璃。白佛言。我國邊小。頻歲賊寇。五穀勇貴。疾病災行。人民困苦。我恒不安。法藏深廣。不得修行。惟願垂矜。賜我法要。

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者。當穿木□子一百八箇。常以自隨志心無散。稱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乃至能滿百萬遍者。當斷百八結業獲無上果。

王聞歡喜。我當奉行。佛告王言。有莎斗比丘。誦三寶名。經歷十歲。得成斯陀含果。漸次修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聞是已。倍復修行。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四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4

華嚴經云。身為正法藏。心為無閡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


萬善同歸集卷第四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眾生之界。如二頭三手。若實見度者。何異撈水月而捉鏡像。削鳥跡而植焦芽。未審究竟以何為眾生而興濟度。


答:夫眾生者。即是自身日夜所起無量妄念之心。

大集經云。汝日夜念念常起無量百千眾生。

淨度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種後世身體骨皮毛。遍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故云度妄眾生。了念即空無有起處。

復云。不見眾生可度。亦云。度盡一切眾生。方成正覺。即斯旨也。

華嚴經云。身為正法藏。心為無閡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

既自行已立。還說示人。普令觀心還依是學。是為真實之慈究竟之度矣。

夫從凡入聖。萬善之門。先發菩提心最為第一。乃眾行之首。履道之初。終始該羅不可暫廢。

梵網經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乃至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若菩薩不發教化眾生心者。犯輕垢罪。

華嚴經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

又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閡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四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4

問:人法本空。身心自離。既無能作。誰行眾善乎


萬善同歸集卷第四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問:無緣不強化。機熟自相應。若愚惡不信之人。如何誘度。


答:捨愚從智。平等理乖。棄惡歸善。同體悲廢。眾生本妙不可度量。忽遇因緣機發不定。設未得度亦作度緣。以此而推。應須等化。

問:人法本空。身心自離。既無能作。誰行眾善乎。

答:涅槃經云。雖本自空。亦由菩薩修空見空。

又師子吼菩薩言。世尊。眾生五陰空無所有。誰有受教修習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皆有念心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念念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名修道。

乃至如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暗冥。念等諸法亦復如是。

如眾生食雖念念滅。亦能令飢者而得飽滿。

譬如上藥雖念念滅。亦能愈病。日月光明雖念念滅。亦能增長草木樹林。善男子。汝言念念滅云何增長者。心不斷故名為增長。


敬錄 萬善同歸集卷第四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0.htm#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