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清時名士鄭板橋,有一首寓意深刻和傳誦千古的詠松詩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我們今天的身是業報身,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也是充滿天災人禍的娑婆世界,
正如詩中的松樹,立根原在高山上之破岩中。松樹因能咬定青山不放鬆,故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傲然屹立於天地間;
同樣的,我們若能牢牢抓緊 彌陀聖號不放鬆,一句佛號念到底,
也能夠不為邪魔外道所惑,不為五欲六塵所迷,
進而由充滿缺陷痛苦的娑婆世界,
往生到只有快樂沒有痛苦的極樂世界;
從眾生生死往來的穢土相對世界,
進入於諸佛菩薩美妙的淨土絕對世界,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啊!

一般俗人,只知求名求利;有智慧的人,求生西方。您呢?


敬錄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0.htm#a07

等覺菩薩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都修持念佛法門,都以極樂為歸宿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宋時之靈芝律師,初入佛門,曾發大願,常生娑婆濁世,提誘群生。又見高僧慧布法師說:「西土雖淨,非吾所願,若使十二劫蓮花中受樂,何如三塗極苦處救眾生也。」他更堅持己見,輕謗淨土。後來生了一場大病,色力痿羸,神識迷茫,莫知去向;
病癒之後,在天臺智者大師所著的《淨土十疑論》中看到:「初心菩薩,要須常不離佛。」
又在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中讀到:「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祇可傳枝。」由是頓悟前非,盡棄生平所學,專修淨土念佛法門。

其實,稍有智慧的人都可以看出,念佛求生西方,正如現代人出國留學一樣,等到將來學成歸來,再為國服務。往生的人,佛經說,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礙辯才,善說諸法秘要,而且教化隨意,來去自如。我們將來從極樂世界回來,那是「乘願再來」,那時可以任運自由,可以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化身千萬億,應以何身度之,則以何身度之,多麼自在!我們現在雖發心度眾生,但能力有限,猶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如何度眾生呢?所以對於那些輕蔑求生西方的人,我們只好借用古人的話說:「燕雀安知鴻鵠志」和「不可與夏蟲語冰也」。

佛為世人「量身定製」了如此一個易修易行之念佛法門,卻反而遭人毀謗而不信。殊不知《華嚴經》號稱「經中之王」,尚且弘揚淨土法門;
又等覺菩薩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都修持念佛法門,都以極樂為歸宿處。
不信念佛法門的人應該自問一下:這些大菩薩的智慧難道都不如我嗎?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世人不遵佛語,不聽祖師大德之教誡,自作聰明,平白錯失了於此生中,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的大好機緣?



敬錄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0.htm#a06

法門之王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今日,離佛世已經二千六百多年,當年佛所說之法,雖全部猶在,都記錄在集佛法之大成的《大藏經》裡,但時人障深慧淺,缺乏「自知之明」,面對八萬四千法門,個個都好,個個都妙,卻不知哪一個才最適合自己的根性?
哪一個才最適合自己修行?此情此景,又恰如名醫不在而其藥方在,面對無數的藥方,病人不知該服哪一個藥方才好的情形一樣。

其實,世人的這種困擾是多餘的、不必要的,無所不知的佛早就預知世人會有今日之困擾,因而早已預作安排了。古來名醫沒有一個留下能醫百病的藥方,但佛法卻有一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靈丹妙藥,
那就是淨土三經所提倡的、也是佛為一切世人「度身訂造」的念佛法門,
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無一人不適合修行。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有一次遊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他向菩薩請教:「末法時代的凡夫,距離佛世已經很遙遠,知識淺薄,根器陋劣,業障煩惱尤其深重,本來具足的佛性無法顯露出來。而佛法又浩瀚廣大無邊,不知要修什麼法門,才最符合佛法的心要?」

文殊菩薩告訴法照:「你現在所修的念佛法門,就是最適合末法時代了,而且在一切法門中,也沒有一個勝過念佛和供養三寶的了,它能使人快速圓滿福慧雙修。
念佛和供養三寶,是最重要的兩個法門。我文殊在過去劫中,因觀想佛的緣故,
因為念佛的緣故,並且由於供養三寶的緣故,得到如來的一切種智。
所以你應當知道,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以及甚深禪定,
乃至十方諸佛,都是從憶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之王!」

當時法照又問:「應該如何念呢?」
文殊菩薩說:「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所發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淨念相繼,不要令它間斷,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會退轉,直至成佛!」

釋迦牟尼佛自己也在《大集經》裡說:
「末世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佛的話說得很清楚,在末法時代,眾生根器低劣,障深慧淺,其他的法門,皆不適合世人的根器程度,若依之修行,難以得道;
唯有念佛一法,普契眾機,無論上上根人,或下下根人,一切適合,
依之修行,必能了生死、出三界,最終完成佛道。



敬錄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0.htm#a06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為了欲使世人都獲得這種「真實之利」,
大慈大悲的佛在《無量壽經》裡教導世人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在一般經論是指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
在《觀經》是指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在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是指直心、深心、大悲心;
蕅益大師卻在《彌陀要解》裡為我們說出一個最簡單的定義,那就是:深信和切願,
就是無上菩提心,所有一切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直心、大悲心等統統都包含在此「深信和切願」之中。所以只要你深信有極樂世界,和切願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發菩提心了。

「一向專念」,是指要一門深入地專念「阿彌陀佛」,也就是要一句佛號念到底,決不可轉換題目。

誰能這樣的「發菩提心」和「一向專念」,誰就能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



敬錄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0.htm#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