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64.念佛有什麼規矩儀式?
念佛人,宜行、住、坐、臥、心常憶念。
平時須於潔淨處,衣冠整齊時,或出聲念,或默念皆可。
唯睡眠,及大小便,裸體澡浴時,只可默念,不宜出聲。
若遇刀兵水火災難,則任是何地,何種形儀,皆須出聲念,以出聲比默念更為得力故也。
若女人生兒子時,當於未生前即念。及至臨盆,雖裸體不潔,亦宜出聲。
此時有性命相關,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論儀式不莊,污穢不淨等也。
女人難產,不是與所生兒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許生,令其受苦。
能念佛,並旁邊料理之人同為念佛,則彼等怨家聞佛聲,當即退避,不敢為礙矣。
是以女子從小,便當令其念佛,以期預滅此難。
若平時常念佛之人,斷不至有此危難。即平時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
愚人執崖理,謂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則得罪。
此係執死方子醫變證者,只知其常,不知其變,可哀也已。
汝能將此義,與親鄰婦女說,其功德甚大,而毫無所費,可謂拯人於未危。
但須詳為分別,切不可謂女人生子,裸體污穢皆無礙,平常亦了無敬畏,不須淨潔,則又獲罪不淺。
平常須依常理,月經來,及生產,乃是變理。(文鈔續編卷上致自覺居士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64
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念佛人可以自殺以求早點往生嗎?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59.念佛人可以自殺以求早點往生嗎?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
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
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
況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
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
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文鈔續編卷下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59
59.念佛人可以自殺以求早點往生嗎?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念佛,求佛垂慈,早來接引,則亦有之。
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則便成枉死鬼矣。
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當其正戕時,已經心失正念。
況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
心失正念,何能與佛相應,蒙佛接引也。
此種邪見,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切勿說此話,免得無知受害。(文鈔續編卷下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59
請問永明禪淨四料簡的含義?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51.請問永明禪淨四料簡的含義?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
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觀經上品上生,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名喪膽。如虎之戴角,威猛無儔。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則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則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華開見佛,證無生忍。最下即證圓教初住。亦有頓超諸位,至等覺者。圓教初住,即能現身百界作佛。何況此後,位位倍勝,直至第四十一等覺位乎。故曰,來生作佛祖也。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
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復決志求生西方。以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止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然此雖念佛無幾,以極其猛烈,故能獲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然已高預聖流,永不退轉。隨其根性淺深,或漸或頓,證諸果位。既得證果,則開悟不待言矣。所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
其人雖徹悟禪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須歷緣煆練,令其淨盡無餘,則分段生死,方可出離。一毫未斷者,姑勿論。即斷至一毫未能淨盡,六道輸回依舊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尚未歸家,即便命終。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擔閣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此境一現,眨眼之間,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便去受生於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此猶其上焉者。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也。陰,音義與蔭同,蓋覆也。謂由此業力,蓋覆真性,不能顯現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為錯,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總因不識禪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說巴道也。豈有大徹大悟者,十有九人,錯走路頭,即隨五陰魔境而去,著魔發狂也。夫著魔發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練之增上慢種耳。何不識好歹以加於大徹大悟之人乎。所關甚大,不可不辯。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
有謂無禪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者,大錯大錯。夫法門無量,唯禪與淨,最為當機。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餘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以洞然之鐵床銅柱,久經長劫,寢臥抱持,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諸佛菩薩,雖垂慈愍,惡業障故,不能得益。
昔人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者,此之謂也。蓋以今生修行,來生享福,倚福作惡,即獲墮落。樂暫得於來生,苦永貽於長劫。縱令地獄業消,又復轉生鬼畜。欲復人身,難之難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問阿難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
阿難對佛,大地土多。
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
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
永明大師,恐世不知,故特料簡,以示將來。
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惜舉世之人,顢頇讀過,不加研窮。其眾生同分惡業之所感者歟。(增廣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8
51.請問永明禪淨四料簡的含義?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
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觀經上品上生,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名喪膽。如虎之戴角,威猛無儔。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則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則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華開見佛,證無生忍。最下即證圓教初住。亦有頓超諸位,至等覺者。圓教初住,即能現身百界作佛。何況此後,位位倍勝,直至第四十一等覺位乎。故曰,來生作佛祖也。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
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復決志求生西方。以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即蒙攝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苦逼,發大慚愧,稱念佛名,或至十聲,或止一聲,直下命終,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萬修萬人去乎。然此雖念佛無幾,以極其猛烈,故能獲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不同。然已高預聖流,永不退轉。隨其根性淺深,或漸或頓,證諸果位。既得證果,則開悟不待言矣。所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
其人雖徹悟禪宗,明心見性。而見思煩惱,不易斷除。直須歷緣煆練,令其淨盡無餘,則分段生死,方可出離。一毫未斷者,姑勿論。即斷至一毫未能淨盡,六道輸回依舊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尚未歸家,即便命終。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擔閣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此境一現,眨眼之間,隨其最猛烈之善惡業力,便去受生於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五祖戒再為東坡,草堂清復作魯公,此猶其上焉者。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也。陰,音義與蔭同,蓋覆也。謂由此業力,蓋覆真性,不能顯現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為錯,以陰境為五陰魔境者,總因不識禪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說巴道也。豈有大徹大悟者,十有九人,錯走路頭,即隨五陰魔境而去,著魔發狂也。夫著魔發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練之增上慢種耳。何不識好歹以加於大徹大悟之人乎。所關甚大,不可不辯。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
有謂無禪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者,大錯大錯。夫法門無量,唯禪與淨,最為當機。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餘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以洞然之鐵床銅柱,久經長劫,寢臥抱持,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諸佛菩薩,雖垂慈愍,惡業障故,不能得益。
昔人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者,此之謂也。蓋以今生修行,來生享福,倚福作惡,即獲墮落。樂暫得於來生,苦永貽於長劫。縱令地獄業消,又復轉生鬼畜。欲復人身,難之難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問阿難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
阿難對佛,大地土多。
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猶局於偈語,而淺近言之也。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
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
永明大師,恐世不知,故特料簡,以示將來。
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惜舉世之人,顢頇讀過,不加研窮。其眾生同分惡業之所感者歟。(增廣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8
可以教小兒念佛嗎?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48.可以教小兒念佛嗎?
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
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福臻於不知。
而關煞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
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殺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顯事跡。俾習以成性。
在兒時不敢殘暴微細蟲蟻,長而斷不至作奸作惡,為父母祖先之辱。(增廣文鈔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一(一至書九))至於幼時,又須以因果報應之事,與淨土法門之利益,於學堂回時,諄諄訓誨。
則子女現時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將來以為立家立業,及滅罪得福之本。(增廣文鈔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8
48.可以教小兒念佛嗎?
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
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福臻於不知。
而關煞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
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殺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顯事跡。俾習以成性。
在兒時不敢殘暴微細蟲蟻,長而斷不至作奸作惡,為父母祖先之辱。(增廣文鈔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一(一至書九))至於幼時,又須以因果報應之事,與淨土法門之利益,於學堂回時,諄諄訓誨。
則子女現時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將來以為立家立業,及滅罪得福之本。(增廣文鈔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8
請問信願行三法是什麼關係?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45.請問信願行三法是什麼關係?
(附來書)鄙人信從淨土,已決定奉行,而於願行兩字,尚須乞教,願與行是否兩種分運,抑須同運,一,若以兩種而論,則念佛時先發願求生,如慈雲十念求生文然後再念,惟念佛時只存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之旨,心口如一,歷歷而轉,於念念中但存這麼念,並亦無求生之願,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屬上品,此是照徹悟禪師之語,二,若以願行同運而論,則念佛時聲聲如嬰兒墮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禪師之說,又若堅密大師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間,欣厭具足,與玉峰師說正同,惟以上兩說,第一說所云,念佛時似少懇切之旨,蕅益大師曾云,求生淨土,全賴信願,若無信願,則雖念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亦無得生之理,然則雖念到一心不亂,恐未能十足穩當,照第二說所云,雖念佛時願行具足,而念念之間,心中多存一願,則於一心不亂,似又嫌不純,近時杭僧口口師亦以不能兼顧,不能不顧為慮,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學純根未明究竟,想高賢必有確論以作後學津梁。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閣下既已篤修淨業,信之一字,諒已全體擔荷,究竟無疑矣。至於願行二法,似猶有彼此對待之執,不能融會貫通。
致於圓融無礙法中,生起許多障礙。
俾徹悟堅密澫益三大師之普照萬彙圓滿月光,祗因一絲當目,便成分隔矣。
惜哉。
今謂真念佛人,當念佛時,信願行三,全體具足。
如子憶母,其間斷無狐疑不信,與不願見母之念頭可得。說甚同運分運,說甚願存則一心不純。原是一個,何得頭上安頭,以不能兼顧及不能不兼顧為慮。
觀閣下之所說,與某僧之論,皆實未能著實從事,乃於未發足前,先擬議到家景象。
故於古人對治分別之法言,反生出種種分別。試問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懇切而能然乎,無信願而能然乎。
徹悟堅密二師之語雖有異,而意實相資而相成。認做分運同運,可謂無擇法眼。
至於澫益所說,乃是為一輩倚傍宗門,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及不依淨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亂為究竟極則事者之法藥也。
何可引此淨宗門外之事,以例信願具足之真修,致門徑混濫也。
此上約理通說也。
若約事別說,發願當於朝暮念佛畢時,(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後發願)
或用小淨土文。
若身心有暇,宜用蓮池大師新定淨土文。此文詞理周到,為古今冠。
須知發願讀文,乃令依文發願耳。
非以讀文一遍,即為發願也。
除朝暮發願外,一切時但以至誠懇切念佛即已。(增廣文鈔卷一擬答某居士書(附某居士原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5
45.請問信願行三法是什麼關係?
(附來書)鄙人信從淨土,已決定奉行,而於願行兩字,尚須乞教,願與行是否兩種分運,抑須同運,一,若以兩種而論,則念佛時先發願求生,如慈雲十念求生文然後再念,惟念佛時只存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之旨,心口如一,歷歷而轉,於念念中但存這麼念,並亦無求生之願,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屬上品,此是照徹悟禪師之語,二,若以願行同運而論,則念佛時聲聲如嬰兒墮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禪師之說,又若堅密大師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間,欣厭具足,與玉峰師說正同,惟以上兩說,第一說所云,念佛時似少懇切之旨,蕅益大師曾云,求生淨土,全賴信願,若無信願,則雖念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亦無得生之理,然則雖念到一心不亂,恐未能十足穩當,照第二說所云,雖念佛時願行具足,而念念之間,心中多存一願,則於一心不亂,似又嫌不純,近時杭僧口口師亦以不能兼顧,不能不顧為慮,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學純根未明究竟,想高賢必有確論以作後學津梁。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閣下既已篤修淨業,信之一字,諒已全體擔荷,究竟無疑矣。至於願行二法,似猶有彼此對待之執,不能融會貫通。
致於圓融無礙法中,生起許多障礙。
俾徹悟堅密澫益三大師之普照萬彙圓滿月光,祗因一絲當目,便成分隔矣。
惜哉。
今謂真念佛人,當念佛時,信願行三,全體具足。
如子憶母,其間斷無狐疑不信,與不願見母之念頭可得。說甚同運分運,說甚願存則一心不純。原是一個,何得頭上安頭,以不能兼顧及不能不兼顧為慮。
觀閣下之所說,與某僧之論,皆實未能著實從事,乃於未發足前,先擬議到家景象。
故於古人對治分別之法言,反生出種種分別。試問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懇切而能然乎,無信願而能然乎。
徹悟堅密二師之語雖有異,而意實相資而相成。認做分運同運,可謂無擇法眼。
至於澫益所說,乃是為一輩倚傍宗門,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及不依淨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亂為究竟極則事者之法藥也。
何可引此淨宗門外之事,以例信願具足之真修,致門徑混濫也。
此上約理通說也。
若約事別說,發願當於朝暮念佛畢時,(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後發願)
或用小淨土文。
若身心有暇,宜用蓮池大師新定淨土文。此文詞理周到,為古今冠。
須知發願讀文,乃令依文發願耳。
非以讀文一遍,即為發願也。
除朝暮發願外,一切時但以至誠懇切念佛即已。(增廣文鈔卷一擬答某居士書(附某居士原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5
若不研究經典,遍參知識,怎麼知道該不該學淨土法門?....淨土法門, 釋迦 彌陀 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賢之所指歸也。馬鳴 龍樹之所弘揚也。匡廬,天臺,清涼,永明,蓮池,蕅益之所發揮倡導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41.若不研究經典,遍參知識,怎麼知道該不該學淨土法門?
今代為答曰,吾已遍研教理,普親諸聖,故能如是。豈尋常所謂研究親近者哉。
何以言之。
淨土法門, 釋迦 彌陀 之所建立也。
文殊普賢之所指歸也。馬鳴 龍樹之所弘揚也。
匡廬,天臺,清涼,永明,蓮池,蕅益之所發揮倡導,以普勸夫 若聖 若凡 或愚 或智也。
此諸菩薩大士,於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
特地揀出此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
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吾信仰佛祖,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
華藏海眾,悉證法身,咸求往生,企圓佛果。
吾何人斯,敢不景從。
捨爾狂心,力行斯道。功德利益,當自證知。
何待遍參,方為知法哉。(增廣文鈔卷一三七之五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1
41.若不研究經典,遍參知識,怎麼知道該不該學淨土法門?
今代為答曰,吾已遍研教理,普親諸聖,故能如是。豈尋常所謂研究親近者哉。
何以言之。
淨土法門, 釋迦 彌陀 之所建立也。
文殊普賢之所指歸也。馬鳴 龍樹之所弘揚也。
匡廬,天臺,清涼,永明,蓮池,蕅益之所發揮倡導,以普勸夫 若聖 若凡 或愚 或智也。
此諸菩薩大士,於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
特地揀出此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
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攝禪教律而高出禪教律,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吾信仰佛祖,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
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
華藏海眾,悉證法身,咸求往生,企圓佛果。
吾何人斯,敢不景從。
捨爾狂心,力行斯道。功德利益,當自證知。
何待遍參,方為知法哉。(增廣文鈔卷一三七之五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41
37.念佛人怎樣看待死亡?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37.念佛人怎樣看待死亡?
況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
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
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
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
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
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
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增廣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7
37.念佛人怎樣看待死亡?
況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
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
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
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
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
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
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增廣文鈔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7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
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
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
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增廣文鈔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3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
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
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
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增廣文鈔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3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
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
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
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增廣文鈔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3
34.在家人是不是念佛最方便?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
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
以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攝心參禪,及靜室誦經等,或勢不能為,或力不暇及。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向發願。
除此之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
但於潔淨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
若至不潔淨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
睡出聲念,不但不恭敬,又且傷氣,久則成病。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增廣文鈔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3
31.盲聾喑啞等殘疾人念佛能夠往生嗎?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30.不識字念佛能往生嗎?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續編卷上書第一百六五頁「復智樂居士書」)
31.盲聾喑啞等殘疾人念佛能夠往生嗎?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
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
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
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
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
偈云,大乘善根界,等無饑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
下即列出議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
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文鈔三編卷一復宗靈法師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0
30.不識字念佛能往生嗎?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續編卷上書第一百六五頁「復智樂居士書」)
31.盲聾喑啞等殘疾人念佛能夠往生嗎?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
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
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
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
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
偈云,大乘善根界,等無饑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
下即列出議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
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文鈔三編卷一復宗靈法師書)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30
28.我工夫淺薄,業力深厚,怎麼能往生淨土呢?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28.我工夫淺薄,業力深厚,怎麼能往生淨土呢?
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已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
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
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
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
觀經所說,何可不信。
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校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
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增廣文鈔卷三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28
28.我工夫淺薄,業力深厚,怎麼能往生淨土呢?
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已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
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
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
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
觀經所說,何可不信。
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校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
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增廣文鈔卷三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敬錄 印光大師淨土開示84題 慧明居士整理
http://book.bfnn.org/books/0425.htm#a28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