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管他散心、一心,還是安守本分、老實念佛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六、道交感應難思義

言及拜佛相應,在此順便提及我所見之情形。旨在勉勵大家思維:他人能做到,為何我們做不到?

並非要標榜何人如何高超。其實人人都高超,最怕自己不立志向上,不勉為其難、自甘墮落等死!

我有一位好同參,他拜佛曾有三十六個鐘頭未離開蒲團之經驗,也就是二天一夜的時間都在拜佛、念佛

或有人懷疑:「三十六小時不離開蒲團,那不要吃飯、喝茶、大小便啊?」

告訴諸位!真的不喝茶,口念佛號自然有甘露津液湧出,也無大小便;功夫相應,這些都沒了。而且也沒吃飯,因那時他在靜室中,用起功來覺得吃飯實在太打岔,於是打「餓七」,一星期沒吃東西。(這只是一種方便,佛陀並未叫人不吃飯哦!)

「這不辛苦嗎?」辛苦怎能拜三十六小時?用功相應,拜佛、念佛毫無辛苦!若繼續拜還是可以,不過他心動了一念:「已二天一夜了,停一下吧!」因此停下來洗把臉、漱個口,又繼續再拜,精進再精進,才可快步到西方呀!

其實幾日不食又算什麼?虛雲老和尚不也經常在終南山入定,且一定就是一、二個月?禪定中自能禪悅為食嘛!

念佛亦如此,當我們將全部精神住在一句佛號時,「阿彌陀佛」四字聽得清清楚楚;到達身心靜極時,連四字佛號也無。亦不分何者是我,何者是佛,至佛我一如、物我不分之境,入於無爭的佛國。唯念佛人才有如此最淨之樂。

一法之成就,除因緣和合,尚須加諸時間。念佛人欲求功夫相應,切莫心急;縱個人善根福的因緣深厚,還得時間夠,方有所成。

多少修行者常有急功近利的通病,然遊子背佛離家已甚久遠,怎能在短期內返家?所謂「欲速則不達?

諸位只要精進用功,管他散心、一心,你還是安守本分、老實念佛;從朝至暮,不論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切順逆境界,還是一聲阿彌陀佛。

加諸時間執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運而持。

時候一到,淨業自成,即可得到寂靜輕安的法樂,證得念佛三昧。到那時你的妄想已成正智,光明普照了。

以上所速甚為粗淺,亦頗繁複,因讀者根性、不同,對治非一,故一再嚕囌。

倘有錯誤,敢請上根大士慈悲指教。

敬祝大家!

以今心誠敬念佛,將來同生西方、圓滿佛果、同度眾生!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a06

今心念佛樂無窮...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更重在用心念啊!用什麼心?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五、今心念佛樂無窮

要想轉凡成聖、滿菩提願,還得大家老實念佛

如何念法?

普通皆知有四法,所謂:實相、觀想、觀像、持名。「實相」無相,末世凡夫根基陋劣,尚無般若慧念實相佛;至於「觀想」、「觀相」,眾生心粗境細,也不易如法觀之,故重在「持名念佛」。

念佛的「念」字是「今、心」所合成

一般人以為念佛是口念,故在念字旁加個「口」,

其實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更重在用心念啊

用什麼心

「今心。今者現在、此時此刻;當下這一秒是現在,到第二秒時,第一秒已經過去了。鐘一秒一秒很有規律的運轉著,我們的心也如鐘一般,滴滴答答的不斷保持著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念無間。當下這句一念過就不再理會,心念緊跟隨下一句佛號;句句保住「今心」,念茲在茲,不思前不想後。

經云:「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最重要的還有「現在心不可得」?心即不可得,萬法亦了不可得,煩惱虛妄也無自性;故念佛時先保持現在心,則一切煩惱、妄想之心就沒有了呀!為什麼?實相無相,三心不可得;能如是正念做觀,即持名而入實相,則可直生上品蓮台!

然保持「今心」念佛時,仍不可忘加上自己虔誠之心、恭敬之力,使所持之每句佛號皆發自內心。

如何知有用心念?

即念每句佛號時,耳都聽得清清楚楚、心記的明明白白;能聽清楚,表示心在;

否則一念忘了現在心,雖口念佛,耳未聽明,表心跑走了,雜亂心攻入也。此即「心不在焉,聽而不聞」,

憨山大師也言:「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口不能離心,一離心即無功夫。

此乃用功之命脈處,多散亂眾生能由此加功用行,散亂自然減少。

如果你睡著了,仍能聽到念佛聲,這就對了

若一躺下就呼呼大睡什麼也不知,就是還未達聖境界。

念佛功夫好的人雖睡眠中作夢,仍於夢中在念佛,用功應至此境;時到功成,終能得一心不亂,入實相定。

要知佛者「覺」也,念佛 當下就應 時時覺悟,不可隨其昏散

果能以「今心」念佛,將心住於當下所念之佛號,那只有愈念愈快樂、愈念愈清淨自在。

只要能得一念相應,這種法樂絕非世間任何五欲之樂所能相比!五欲是包裹甜蜜的毒藥,甜是甜,卻毒死人的法身慧命。凡夫以之為樂,癡到此亦太可憐了!

若念念保住此時此刻,誠敬心一發,心性歸於正念,即能「忘我」,入於「無我」之境。那時念佛、拜佛,那有辛苦、昏散?

功夫一相應,念佛是心境寂然。

常寂自在;佛號猶如天樂盈滿兩耳、念念不絕;拜佛時身輕柔軟如童子,若彈簧般自然上上下下欲罷不能,經年累月的禮拜,日夜間精進自如。拜佛至此,只要禮敬之樂,何來勞苦啊?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a05

甘露不死之藥...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四、阿彌陀佛最第一

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淨土持名念佛法門更是徑中又徑,不須經三大阿僧祗劫就能一生成辦。

得聞如此超勝、方便、直接的特別法門,若不一心奉持,失之交臂,太可惜了。

聰明人!好好想一想!要放下五欲,不要自找受苦!其實諸凡果報,皆是唯人自招,請不要再自找苦吃了!

佛陀無上大醫王,能治眾生一切生死大病。他有的是甘露不死之藥。

什麼甘露不死之藥?

諸佛之聖號。諸佛之聖號中。「阿彌陀佛」聖號最尊第一

所謂:「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淨土持名念佛即是念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非一般所說的十方佛。

何以故?

念一佛心易專,且一句「阿彌陀佛」具足無量光、無量壽,圓具萬德莊嚴;稱念聖號,能令我們亦得無量光壽:聲聲業障消、福慧長

縱然不知佛功德之不可思議,只要稱名,彌陀智慧之光、功德之水自然加臨身上,洗盡無始一切塵染。

或有人以為:「心即佛,佛即心」,自己即是佛,何必念他佛?

當知,我們雖是佛,只是理即佛,實罪障深重,故要念佛

念佛才能轉凡夫心為佛心。

什麼是佛心?清淨心即是!眾生心與佛心原本無二,凡性即是佛性,現念佛仗彌陀萬德洪名之力,即能淨除業障、六根圓明,乃至成就佛道。此時方真是: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平等平等!

再說,為何要念佛?

就是為了成佛。成佛做什麼?為廣度眾生。

為什麼要令眾生離苦得樂。得什麼樂?佛法清靜無為之樂,涅槃寂靜之樂。

因此,我們要發大菩提心來念佛——為菩提道求生淨土,這才是念佛的正確目標。捨此而別求是外道邪眾,非真佛子也。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a04

作觀無常道可成...「今晚上了床,不知明早穿不穿?」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三、作觀無常道可成

有人想發至誠心來念佛,偏又發不起來;或乍發即失,念念又散亂了。那該如何呢?

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能安心念,還是欠福德因緣,那就要多在善事功德上修福。若是能力可及之事卻不發一點心,那真是凡情貪念不捨。

為何不捨?因為還不想捨,還想著要如何的追求。果真求到了,究竟有何寶貴之處?念念不捨,還防著他人來奪取;難道就像蒼蠅般,捨不得離開那些臭爛之物?

在人間的沙灘是永尋不到金剛寶的啊!

萬法無常,此散亂心亦是無常,要多修善積福、多念佛,日久散亂自除。再者應觀生命亦無常,別自以為能活一百歲,所以拼命追求五欲。

閻王要是哪天請你去,這一去又如何了?功夫未成,生死不了,輪迴之苦也無盡期!

能如此作觀,既可修福無障礙;修福無礙,善根成就快,心就易淨了。

說到無常,古人有言:「今晚上了床,不知明早穿不穿?」

佛陀更告訴我們:「人命無常呼吸間」,這一口氣出去,能否再吸回來呢?

「閻王要你三更死,誰能留你到五更?」不要老是打著「財色名食睡」的妄想了!

沒有無常觀的人,怎能發至誠心來念佛?真是苦惱的眾生!

念了十幾年的佛,仍是妄想紛飛,那有否將「死」字掛在眉梢?

若還是徹頭徹尾的凡夫心,只是掛名學佛,念佛是有口無心,當然靜不下來了

印光大師就是以「死」字為座右銘,他警策我們:「修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則道業自成。」

古來高僧大德都是將了生死視為大事——「大事未明,如喪考妣」,故修起行來皆能至誠、精進勇猛,功夫很快得相應。

念佛之人若能發慚愧心、至誠心、常觀人生無常,又怎念不好佛?

有什麼放不下?

哪還有什麼想當達官貴人種種好高務遠的妄想?

能依此作觀,功夫必可進步。

若無常觀還覺得不切實,那請到醫院急診室或加護病房看看,再不然到太平間、殯儀館參觀

想想:為何活生生的人一定要死呢?

見此情景還會打什麼妄想嗎?

不論多懈怠、懶惰之人,這時總能發點道心吧!

只要放下凡夫心,沒什麼佛念不好的看破放下就自在;不放下,一事無成。

為何放不下?功夫不夠啊!

老老實實的多念聖號吧!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a03

一句彌陀法中王,雜亂紛飛也無妨...至誠除昏散...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二、精進至誠除昏散

大家畢竟是具縛凡夫,雖發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

念佛時非昏沈即散亂,此是用功之魔敵。散亂不除,昏沈亦解不了。

人雖靜坐,若妄想又浮動,散亂即來。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強敵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戰,不能散散漫漫,懈懈怠怠地空過命光。

不過凡夫都有昏沈之障,只是輕重有別,切勿因此而起大煩惱

功夫愈是用不上,就愈要精進莫生退心;唯有精進才能道業相應。

猶如茶可止渴、飯能止饑,可是半口茶、一口飯何能止饑?

飯量大者,吃二、三碗不能飽,令其吃個五、六碗總有飽的時候吧

念佛的功夫也是要多念常念,才能消妄想入正定啊。

若功夫一直用不上,就應念念生大慚愧心;自覺業深障重,方致多生障礙。

慚愧心一生,就能發出至誠心來念佛

古德云:「一分誠敬一分感應,十分誠敬十分感應。」只要至誠念佛,雖妄想仍多,可先不必理會,否則亂上加亂,此之謂:「欲免煩惱徒增妄,趨向真如亦是邪。」

當知前人曾言:「一句彌陀法中王,雜亂紛飛也無妨;萬里浮雲遮天日,人間處處有餘光。

只要能抱定至誠心,驀直念去,保住身口不造惡,

雖散心持名,亦能得生,此既是淨土法門帶業往生」之廣大殊勝處。

念佛念了十幾年還是沒功夫,究竟有否用至誠心在念?

果真至誠念佛,怎不得感應?

所謂:「誠則靈,不誠無物」。而且「誠於中,形於外」,內心有誠,外行自然恭敬;端身合掌、威儀嚴整、眼不張望,心也靜下來、不胡思亂想,久之功夫就能用上路。

心毫無至誠,當然一切都定不住了;站也辛苦、坐也難受,又是昏沈、又是散亂了!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a02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種種難受、不對勁都是業障在做祟!這是自己業障重,應生大慚愧!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有人問我:「老和尚!我念佛念了十幾年了,心怎麼還是靜不下來,散亂的很?」

也常有人提:「每一念佛時就妄想紛飛,坐的腿疼,跪的腰酸,拜的頭昏,感覺時間長的很,很是辛苦!」

噫,凡夫初心用功真是可憐,其實萬事起頭難,

若念佛功夫稍得相應就會感覺身心清涼、安詳自在,愈用功愈快樂,

否則自然苦的心煩。

現在僅就個人所瞭解之處,與諸位談談有關念佛應有的正知見,並提供念佛的方法作為參考。

—、修行唯樂何有苦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

發心念佛只有快樂,哪有苦?

一點也不苦。用功時感到苦,並非用功之苦;是以前之壞習氣難除,業障在反抗,不原改良才覺得苦

種種難受、不對勁都是業障在做祟!這是自己業障重,應生大慚愧

不論感覺怎麼苦都要忍耐,待壞習氣改良後,自然不苦,還覺得快樂呢!

因此,凡夫知見千萬要不得,要用佛知佛見來思維;凡是增進道業的助緣,怎能怕苦?怎能諱疾忌醫?

修行就是要和業障交戰、和魔鬼抗戰,切莫將敵人當朋友,切莫用妄想做智慧。

所謂:「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用功只有一個正見——接受訓練,服從磨練,經的起考驗

否則生死不了,無量諸苦難以斷除。欲除業障苦,唯有咬緊牙根,忍受磨練,方有解脫、得大自在之期。

若以修行為苦,難道懈怠不修就快樂?

難道追求世俗名利、在情欲塵勞中大滾就不苦?

其實都是醉生夢死,那才真苦!

貪愛汙濁以為樂,清淨修行反覺苦,這不是顛倒愚癡嗎?

不願老實修持,不等於戒毒者不受教導,逃出戒毒所?

跑出去又怎樣呢?毒癮不是染的更深?

能先明白此理念佛是才不以為苦。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

阿彌陀佛救我..的秘訣..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五、阿彌陀佛救我(一名:小龍女的故事)

民國七十八年,南普陀第三屆佛學院時,我因七十七年腦水腫住院,認識了很多台中榮總的醫生,有一天其中一位周醫生,告訴我他那來了一位小龍女,這位小龍女是龍王第三公主,已經投胎轉世,我早上八點多在南普陀方丈室與那時的副院長日常法師談話,順便問日常法師下午有沒空一起去看看。我們在南普陀談話,龍王馬上知道立刻到小龍女那裏,對小龍女說:「下午有兩位禪師要來,怕你年紀小不懂事,不會招待,特趕來幫妳整理佈置。」說完就用龍鼻一吸,把屋內的灰塵吸盡,到外面一吐,屋內就乾淨了,小龍女笑著說:「比吸塵器還好用」,龍王用手一比,屋子都舖上了黃布,再點上龍宮帶來的龍涎香。

那天我同日常法師,我的侍者淨莊沙彌和一位開車居士林順泉,四個人一起到的時候,小龍女說:「咦,怎麼四位」原來兩位侍者沒算在內,很奇怪,在屋內可以聞到龍涎香的味道,一到屋外就聞不到味道。我給她做皈依三寶的儀式,然後我同她講開示:「妳們女孩子同觀世音菩薩比較有緣,有災難時念觀世音菩薩,他會來救妳的,尤其妳又是龍王的女兒,觀世音菩薩會保佑妳的。」結果她卻反駁我:「我不要麻煩觀世音菩薩,有災難我叫我父王就好了。我已經有四次經歷,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台中榮總時,有一天突然被黑色的異物附身,來的速度很快,「啪」就進入身體,情況危急,那時我就叫:父王救我,父王救我。剎那間空中現出龍爪,一抓,把那些黑色的異物,一把抓起,一丟,丟進龍王口中吞進肚子去了,我的病就好了。」

當她說這話時,我非常的感動,龍王對他的女兒能有如此照顧。

我的佛陀,他是出三界的大賢者,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佛陀的慈悲心,對我的慈悲絕對不會比龍王對他的女兒差,他的神通力也不會比龍王小,

以後如果我有碰到災難的時候,我要念佛陀救我或阿彌陀佛救我,他一定會救我的。

說過這話不出三個月,農曆六月三十日那天,晚上十點三十分,突然呼吸困難,非常痛苦,情況緊急一口氣不來,馬上就會死,立刻助念,倒下來吉祥臥,準備往生,呼吸愈來愈困難,眼看就要完了,突然我想到龍王救小龍女的故事

馬上念「阿彌陀佛救我,阿彌陀佛救我,阿彌陀佛救我。」叫三聲就停下來一心念阿彌陀佛,看阿彌陀佛如何救我,不出三分鐘好了,「大家回去睡覺」。

第二天,有位毛立富同學來問我:「為什麼有的人念佛有感應,有的人念佛沒有感應?昨天老和尚一念就感應原因何在?」我回答說:「這是有秘訣的」。

一聽到有秘訣,大家才會耳朵豎起來注意聽。

第一:對阿彌陀佛要有信心,相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神通廣大,有求必應,我念他,他一定會聽到,一定會來救我。

第二:要誠懇發願,願意要往生極樂世界

第三:要一心實行,老老實實念佛,不夾雜,不間斷

所以各位同學聽了故事後,要在故事中得到利益。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307

菩薩灌頂...天天在 觀世音菩薩座前拜、跪、念,求佛菩薩加持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二)菩薩灌頂

真華法師講的故事,大致如下:於民國三十幾年,在江蘇靈巖山印光大師的道場做知客師。

在大陸叢林裏能擔任職事,就等於世俗人當官,是很光榮的事情,於是寄封信回鄉向父親家人稟告。他爸爸知道後很高興,心想自己的兒子做知客師,當了官,想要他拿二、三個大頭(編案:當時所用的錢幣)來做小本生意,是不成問題了,因此就上靈巖山。

沒想到真華法師沒給錢,反而要度他爸爸出家,於是他爸爸氣壞了,開口說:「我是要來向你拿錢做小本生意,你卻要我出家做和尚。」氣得不再跟兒子講話了,就睡在床上,臉朝向牆壁,看都不看真華法師一眼。足足經過了十天都不理人。

到了第十天,他突然坐起來了。真華法師「嗯」一聲,心想今天怪得很,老爸怎麼坐起來!「吃了飯,帶我去見和尚,我要出家。」這個轉變太奇特了,十天不講話,突然之間要出家做和尚。

真華法師驚訝問:「是什麼原因,讓老爸您想出家?」

他回答說:「我昨天晚上啊!睡覺啊!看到一個穿白衣服的人(他不曉得是觀世音菩薩)拿著一瓶水,從我頭上灌了一整瓶的水下去,感覺上很舒服,病也沒有了,所以我就想做和尚了。」真華法師的爸爸,就是這樣出家了。

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一位老人家會無緣無故坐起來,想要出家呢?

那就是真華法師想度他爸爸出家,而祈求菩薩加被的感應—在他爸爸理都不理他的情形下,真華法師是沒有辦法勸他爸爸,只好跪在觀世音菩薩座前,祈求菩薩一定要度他爸爸,天天至誠懇切的祈禱,才有這種感應啊!

我說這個故事,同學們聽到了,有爸爸不信佛,或是不贊成你出家,甚至生你的氣都不理你了,你最好跟真華法師學,天天在觀世音菩薩座前拜、跪、念,求佛菩薩加持你的爸爸,歡喜你學佛,完成你出家用功修行的大願。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304

真正佛菩薩再來,說露身份之後必須立即圓寂...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四十一則:延壽大師是彌陀

今時有人為貪名利,自言:我是某佛再來,或言某菩薩再來,或言我是大迦葉......等,

薄地凡夫,妄稱尊聖,佛記是人,永殞善根,沈三苦海。

經文又云:「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以各種不同身份,人王宰官,乃至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入道,決不自說,我是某佛,我是某菩薩,或說我是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

如因緣和合,必須說明真相者,說明之後,立即圓寂

如錢鏐王有次問國師永明延壽大師言:「傳聞設千僧齋,必有聖者應供,果真耶?」

大師答:「然也。」

王遂辦千僧齋,虛留上座,以待聖者應供,然眾僧皆互相謙讓,無人坐此上座。

忽來一位其貌不揚,名不見經傳的大耳和尚,大模大樣的逕自坐於上座,眾皆不悅,知客師更上去抓住其耳,拉下三次。

齋後,王延壽大師:「此次有聖人應供否?」

答曰:「有,坐上座之大耳和尚即定光佛也。」

王大驚訝,立即擺駕去見大耳和尚,請求開示。

和尚曰:「彌陀饒舌!」又曰:「汝師即阿彌陀佛,你不找他,尋我何為?」言訖立即圓寂。

王急急趕回尋延壽大師,剛到方丈室門前,即聞侍者向大眾宣布:「大師往生。」

這故事表示真正佛菩薩再來,說露身份之後必須立即圓寂,

現代人說完不圓寂者,可見其心是貪圖名利,名眼人應識破其真偽。

又,真正證阿羅漢者,有六神通,如他心通可知吾人心念,天眼通可見遠近及障礙物後之事務,請以此二通試探之;

更何況有神通尚不一定證果也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註》頁一三○~一三一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41

不向俗人說僧過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三十九則:不向俗人說僧過

現時有些僧尼,為了拉信徒,不惜用妄言、惡口,誹謗鄰近寺院,妄以為這樣可使鄰近寺院的信徒,到自己的寺院來拜拜,豈知信徒聽到你們出家人,互相攻訐,為避免是非起見,乾脆以後都不到寺院去了。

如此蠢行,既損人又損己,切須痛改。

薩婆多論》云;「若向白衣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不向俗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惡,則壞法身。」

這意思就是,向俗人說出家人的過惡,會永遠不得成佛的,因為他的法身已壞了。

輪轉五道經》云:「為人喜傳人惡,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耕之。後轉生為惡鳥,人聞其聲,莫不驚怖,咒令其死。」

觀乎此,好揭發他人陰私者,等於自找苦吃,何苦來哉!

錄自《沙彌律儀要略集註》頁四八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39

舉頭三尺有神明...功過簿,劃得稀疤爛!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三十七則:舉頭三尺有神明

中國人有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神明。

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這句話是叫我們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止惡行善。

佛家的說法是:每個人身上有兩個神,一個叫「同名神」,另一個是「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是白的、是計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黑的、是計惡的神。我們任何一個起心動念,是善是惡,他們都會記下來。所以我們最好不要隨便起心動念,以免造惡因。

萬一造了惡因,就要趕快回頭,不要一直繼續下去,觸犯了戒律。

無量壽經》說:「神明記識,犯者不赦。」有神明記下我們所造的善惡,如果犯了罪,他是不會饒恕你的。他們是每個月六次以上,到天堂、地獄去校對那裡的善惡簿,我們要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而去受苦受樂。

講這些都是為了警惕大家持戒。現在,我講一個我學佛以前,看過一本世間法的雜誌,上面所記載的故事給大家聽。

清朝末年,有一個舉子要到北京去考狀元,狀元是春榜,是過了年才考的。一般遠地方的人,就要在冬天時出發赴京,才能趕上春天的考期。在大陸上,一到冬天,北方就是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根本分不出路在那裡,出外的人,若是遇上了大雪封路,就只有等,根本沒地方可走。

這位舉子在赴京城的途中,就遭遇到這種情況,無法向前行,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棧裡面。這家客棧的老闆娘是位年輕的寡婦,先生才去世不久。這位舉子原來只打算在這家客棧住一晚,第二天就繼續趕路,沒想到大雪連綿不斷,道路上的積雪很高,無法成行,就只好繼續在客棧住下去。

一天復過一天,一個是青年男子,一個是年輕寡婦,孤男寡女,天天對望,日久生情,就動了念頭了。在動了婬念時,就犯了「遠方便」的輕罪。在起了婬念之後,男的就起身走向女的房間,在他舉手敲門前,這個舉子想到:「不可以!我是去考狀元的,這一進去要是犯了婬,天庭會除名的,回去吧!」他這邊回去了;她那邊起了念頭,想去找他了。一出門,心裡想到:「咦!不可以,我是個寡婦,應該為丈夫守住貞節才對,怎麼看到年輕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

在我們中國,女子若是嫁了丈夫,就要為丈夫守節,丈夫去世,要為他守寡,守得貞操清白,死後可以昇天的;但若是寡婦犯婬,這個罪惡也足以令她下地獄的。所以這個寡婦想到這裡,就回房去了。那個男的回去以後,又禁不住慾火的煎熬,又來到女的這門邊了,到了門邊就是「中方便」,敲了門,那個寡婦就起來開門時,那男的又趕快跑掉,因為他又覺得不可以這樣做,怕犯了婬會被革名。

我們古時候有這種說法,縱然你有很好的學問,命中註定是狀元,倘若是犯了婬、或是造了惡,天庭會除去你的狀元名份的。所以他趁女的將要開門,趕快回頭去了。但是那個女的已經知道了,也跟過來敲他的門,而內心又掙扎的告訴自己,不可以失節,又回去了。就這樣來來回回的走了兩三次。

最後一次,這個男的起來開了門,這時候就是「近方便」了,兩個人在那邊半推半就,又想要,又想不可以這樣做,

就在這要成不成的時候,聽到空中有聲音說話了:「你們兩個王八蛋,要幹又不幹,把我的功過簿,劃得稀疤爛!」說完就用下一個東西來。

他們兩個在床上聽到這些話,嚇得發抖,趕快撿起來看,原來是一本「功過簿」,

上面有他們的名字

一個今科狀元,犯婬革名,打差劃掉了;

一個是守節寡婦,死後昇天,現在犯婬,也劃掉了。

看看,又寫「不犯」,勾上去。又再看下面,又寫「犯」,又劃掉了。

然後又是「不犯」,勾上去。「犯」,劃掉。

把這本功過簿又劃又勾的弄得一塌糊塗,連神祇都生氣得破口大罵。

這兩個人一看,趕快各自回房,從此再也不敢犯婬念了。

書上雖然把狀元的名字隱藏起來,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大陸上凡是書香家庭的子弟,都會聽到這類故事的告誡,學問好,道德操守也不能虧損,才有求取到功名的可能。

出家人尤其要注意到這一點,一犯婬戒,什麼功德都沒有了,所以要特別小心。

錄自《戒學淺談》頁二○九~二一三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37

一心修道報親恩...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五則:一心修道報親恩

唐朝的黃檗希運禪師,當初去出家的時候,他母親天天巴望著他還俗回家去孝養她,但是禪師並沒有回去,只是一心修道。結果,他的母親因此傷心而掉到水裡淹死了,鄉人很不諒解,都責備他不孝。禪師非常悲痛傷心的說:「我之所以沒有回來孝養母親,就是因為想以出家修道的功德來超度母親啊!

佛陀說過『一子出家、七祖昇天』,現在我要以所有出家修行的功德迴向給母親昇天。」

於是,他把母親的屍體從水裡撈起,就在現場火葬,舉火的時候,他說了四句話:「一子出家,七祖昇天;若不昇天,諸佛妄語。」說完這話,引火一點,他母親就在烈火濃煙的現場昇天了。

還對他說:「兒啊!我真得好好感謝你,你為了我忍那麼大的痛苦,不回來見我而努力修道,也正因為有你這個出家功德的迴向,我現在才能昇天,倘若當初把你叫回來而不讓你出家,那麼我今天就要下地獄了。」

說完,嬝嬝上升,昇天去了,眾人見了這個景象,才瞭解禪師的苦心,並且讚嘆不已。以上是黃檗禪師的公案,可以給我們作見證:佛陀是不會妄語的。

也由於這一段公案,我們可以知道:為人子女的,出家好好修行,以此功德迴向給父母,使他們死後能昇天享福,

這種孝行比起俗家人那些做皇帝,做總統的,對父母所報答的恩德還要殊勝得多了。

怎麼說呢?

等你能做皇帝、做總統的時候,父母年紀也大了,還能享多久的福呢?

況且人間的福報比起天上,實在相差一大截。天上的福報不但殊勝,時間又長;人間的福報有限,時間又很短促。

所以,妳們若想真正報答父母的深恩,就要好好修行,一心辦道,要想辦道,首先要從持戒著手。如果妳的戒行清淨,功德殊勝,用這功德迴向給父母,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錄自《戒學淺談》頁五二~五四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05

風清月白.....只顧名利,不問道德「一代當官,三代打磚」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三十二則:風清月白拒美色

明朝時,太倉有一位讀書人陸容,長的英俊挺拔,儀表出眾。天順三年,到南京應試,借住在一家旅館中。

旅館主人有一個女兒,因中意陸容不凡的相貌,晚間就到他窗外,流連不去,百般挑逗。

陸公題詩拒之,女見之大哭而去,詩云:「風清月白夜窗虛,有女來窺笑讀書,欲把琴心通一語,十年前已薄相如。」

該年春季大考,陸公金榜題名。之前陸容父親曾作一夢,夢見郡守率領眾人抬著匾額,敲鑼打鼓而來,匾上題了「月白風清」四字,不知何故,到此才知是中進士的預兆,於是寫了一封信告訴陸容這個夢,陸公更覺警惕。後來官高極品,直至參政。

古人為政,著重修德,故官愈高而德愈大。

今人為政,多只顧名利,不問道德,故有「一代當官,三代打磚」之語。

噫!可不戒哉!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註》頁一一二~一二三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32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二十八則:天道福善而禍淫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

若問天神得知人們心念之後,又將怎樣?

答曰:『天道福善而禍淫』。

行善以積陰德為最善,陰德又以護生及不淫為上。

故見色不動心者必獲福,犯淫行者定遭殃。善惡昭彰,無人倖免,

今錄幾則歷史上知名人物陰德獲福的故事,以資激勸青少年朋友。

宇文公諒,少年時有操行。為富家任家庭教師,夜半有叩門者,問之,乃一女人,公諒厲聲叱去。次日即借故辭歸,終不將此事說出。明年遂登進士第,後官至廉訪司。—見《元史》。

王陽明的 父親王華,年少時,借寓居一富翁家,富翁無子。

有一天晚上,叫他的小妾去和王華通姦,妾至拿出一紙條說:這是主人之意。

紙上寫著:「欲求人間種。」

王華提筆在旁寫道:「恐驚天上神。」

任她百般誘惑,終不動心。第二天就離開富翁家。

後來富翁家修醮,一道士拜呈奏章,伏地久不起,富翁感到奇怪?

道士說:剛纔送奏章至南天門,巧遇天上迎狀元榜,所以許久才送到。

問狀元是誰?

道士不敢說,只說道:狀元榜前面有副楹聯「欲求人間種,恐驚天上神」。不久,王華果然狀元及第。後官至吏部尚書。—見《淵鑒類函》。

明朝羅文毅公名倫,道德學問,四方景從。

少時赴蘇州考舉人,夢范文正公來,說道:你某月某日在某某樓中之事,感動上天,明年的狀元屬你的了。倫回憶從前確曾拒絕向他求歡的少女於某樓,這晚聽了范文正公在夢裡告訴他的話,自驚自喜,及廷試果然高中狀元。—見《感應集證》。

智度論》:「佛說邪淫有十罪:(一)被自己的丈夫或者被妻子所危害。(二)夫婦不和,時常諍吵。(三)壞事日增,幸福日減。(四)丈夫不愛護或者妻子如孤寡。(五)財產日漸消耗。(六)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旁人總疑心是她(他)幹的。(七)親友日漸疏遠。(八)遭怨恨,種惡業因。(九)死後入地獄受苦。(十)來世為人,女的和眾多女人共侍一夫,男的妻不貞良。」

本文所舉陰德獲福者,皆屬信史可靠之事;而所錄邪淫犯罪之語,乃出自佛經誠實之言,兩相比照,善惡昭彰,禍福分明。聰明的讀者,當知抉擇自己所應走的途徑了。

錄自《醒世週刊》第三十六期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28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二十二則:拾金不昧宅心厚

報載臺中市大榮汽車裝璜行店員柯吉安(家住彰化福興鄉定興村一二○號)深夜拾獲鉅金,立刻送警招領,拒受任何報酬,獲得各界一致讚佩。在此盜竊貪污案件,時有所聞之際,而柯君於『深夜』拾『鉅金』,送警拒領,『拒受報酬』,這種好人好事,當可使那班竊賊貪官,慚愧無地,回過頭來。

柯君此一善舉,從任何方面看,都是利益無盡的:

第一、拾金不昧,未做虧心之事,精神感到安慰,這就是最大的報酬,再多金錢買不來的。

第二、柯君的店東和親友,由這件善事—拾金不昧,得知他不貪非份之財,忠厚可靠,以後一切經營交易,都信任他,這種無形的財富,不可估計。

第三、報載失主曾以數百元酬謝,但為柯所拒受。足徵柯君對『拾金不昧』,不自衒德色,如此宅心仁厚,必定『厚德載福』。有歷史事實,可資佐證,例如:

唐朝晉國公裴度,年少之時,相命先生說他當餓死。

有一天到香山寺,見一女人,入寺拜佛祈求保佑,臨去遺留一包袱,公收藏守待之,明日女人悽惶來找,說是父親因案被囚,家中典假得玉帶一及犀帶二,欲以賄賂有關人士,寬解父獄,不幸昨天在此遺失了。

公將原物交還,女人感激淚零,伏地拜謝。並留一帶酬謝,公拒絕不受。

次日相命先生說他相貌變了,轉貧賤為富貴,陰德救人,前程萬里,不可限量。公後來官做到宰相,封晉國公,位極人臣,威震四夷,身繫天下安危者垂三十年,以全德始終。大家都說他這種福氣,是由以歸還寶帶的陰德所致。

亦許還會有人說柯君這是做傻事,現成的幾十萬元不知受用。其實柯君並不傻,說柯君傻的人,才是大傻瓜

佛說人生在世,無論貧富、貴賤,壽夭、窮通,都是因緣果報,自作自受。貧窮的人,因於過去未培福,所以今生貧苦;若欲轉貧為富,應當努力工作,多積陰德,這叫『自求多福』。

如果捨此他圖,以不正當之手段,竊取不義之財,萬無一得。縱然取得,亦只是空花幻景,轉眼成空,而後世必定變牛變馬,償還孽債。古今以來變作畜生還債的故事,不知多少,最近四十六年恒春林新淦變牛還債,便是個好例子。貪圖一時的揮霍,換來累世作牛馬,豈不是大傻瓜嗎!

何況,取了不義之財,常恐東窗事發,內心惴惴惶惶,痛苦萬分。求財本圖快樂,若得不義之財反增痛苦,那不等於自討苦吃嗎?

人是血肉之軀,需要衣食住行,自不免有金錢費用。

但必須循正當的途徑求得的錢財,方能安樂享受;

若以非法手段勉強竊取的錢財,不但不能保有享受,而且反更增加罪惡和痛苦。

試看那些貪官、竊賊、騙子、奸商,天天在攪錢,可是,誰個發了財?

所以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錄自《醒世週刊》第九期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22

「六道輪迴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唐.寒山大師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十七則:六道輪迴的史事

「六道輪迴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這是唐時寒山大師看到一個俗家人娶媳婦,這新娘原是他的老祖母轉世,

同時再看到坐在筵席上飲酒食肉的來賓,原是過去他家裏的牛馬,而鍋裏的豬羊魚肉,都是他們家的六親眷屬轉生。

大師看了,可憐六道凡夫眾生,不明因果,顛倒妄為,不禁悲從心起,號啕大哭,唱出了上面這個偈子。

不信佛教的人,也許會巧辯,這是佛教徒勸人素食,假造出來的故事,可是事實勝於雄辯,我國歷史上人死為畜的紀錄不少。

最早的記載為遠在佛教尚未傳入中國,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即記:「帝堯之時,洪水滔天,堯求能治水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四嶽請試之。鯀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視鯀治水無狀,殛之於羽山以死。注云鯀死化為黃熊(熊讀作能字音,黃熊者三足鱉也)。

此外齊公子彭生死變大豬報仇,見於左傳。

趙王如意死化蒼犬,撲殺呂后以報仇,見諸漢史。

宋士宗之母化為鱉,宣騫之老母化為黿,見於晉書。

我國歷朝史家執筆記事,皆尚翔實,決不虛誕,故我國之史書,號稱信史。又佛教的在家五戒弟子,尚不妄語,何況出家之人,怎敢妄語。

由此可見儒佛兩的聖賢之言,足堪信受。自當從速戒殺素食,若是大家都戒殺素食,就無「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之因果循環,人世間亦就永無「六親鍋內煮」之業報了。

錄自《素食的利益》頁一九~二十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217

安心受報...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六則:安心受報出三界

修行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祐,怎麼老修行的人災難還這麼多?

妳們看,反而是愈有修行的老和尚,臨命終時,可能大病一場、這是什麼原因呢?

就是他今生、前生、無始劫以來,一定多多少少造了惡業,宿生的冤家債主看到他有修行,快要出離三界,怕找不到人可以還債,所以趕快找上門來討債,因此他業障大、病苦多。

最明顯的例子是玄奘大師的師父——印度的戒賢論師,晚年的病苦難堪,文殊菩薩告訴戒賢論師:「你過去二十世前是國王,因為暴虐人民,死了應該下臼杵地獄去受苦。為什麼你沒墮入地獄呢?因為你在臨命終時聞佛號、經聲,所以就沒下地獄。之後,轉世做和尚,而且是做了二十世的持戒和尚,累世冤家債主找不到機會向你要債。為什麼今生找到你呢?因為你今生修持太好,加上前二十世的功德,今生一斷氣就直昇兜率內院,等將來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時成佛,不再受輪迴。那你二十世以前的那些冤家債主怎麼辦呢?所以今生叫你把臼杵地獄的重罪,轉為重報輕受,你現在雖然沒下地獄,這病苦的滋味,就如同地獄一樣的痛苦。」

戒賢論師聽完了文殊菩薩的話,就說:「我受不了,我想自殺。」

文殊菩薩說:「如果自殺,就會掉到地獄去,直接受地獄的苦報。」

從這一點,妳們要提高警覺,有修行的人,如果自問平生沒有犯戒,到了晚年要是受了一點病苦,可能是了生死的情況,一定要忍耐下來,「安心受報」,加速修行,必能出離三界。

錄自《戒學淺談》頁三四三~三四五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125

素食可青春永駐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二十五則:素食可青春永駐

前五十二軍軍長趙公武,為抗日名將,

其夫人趙陸蕭蓉居士,自幼長齋奉佛,雖廁身富貴場中,仍堅持素食,

因持齋念佛故,體泰神怡,不知老之將至;行近六十歲之老婦,看上去猶如花信年華之少女。

她五十九歲那年,去美國探望在美留學的兒子,當下飛機時,她兒子的同學們看到她,還誤以為是他的未婚妻呢!趙夫人信佛虔誠,了知此身,四大假合,終歸幻滅,所以從不作特別保養,她的青春永駐,實由於虔誠信佛,了知因果業報之理,萬事隨緣,心中無煩無惱,精神愉快,故不覺得老;而日常三餐素食,令血液保持鹼性(其血液清),暢流無礙,身體清爽,精力充沛,不減青青少年,亦有極大關係。

又據傳聞:老牌電影明星胡蝶,以日常素食故,雖屆古稀之年,依然風韻猶存,此為素食可以駐顏之又一佐證。

錄自《素食的利益》頁十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125

持戒為本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九則:出家以持戒為本

我們南普陀佛學院,最近剛好有幾位從泰國來的同學,他們一年到頭,不管冬天、夏天,一定堅持只穿一件衣。

他們來的時候剛好是冬天,我們裡面都穿棉襖了,他們還是一樣,裡面也沒別的衣服,只有下面一條裙子。

我問他們:「你們這樣穿不會感冒嗎?」

他們說:「我們在韓國零下十度的氣溫,住了十天,還是穿這樣,也沒有感冒哩!」這就可以知道了,佛陀的智慧與見解,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得來的,所以他老人家所制定的戒律,必有很深的意義在。

我們真正照著去做,絕對不會行不通的。

如果行不通,不是佛的制度不合時宜,是自己本身業障太重

如果還說佛制的戒律不合時宜的這種話,就入了「邪見林」,失去正見,這種人會引無量無邊的人墮入邪見的深坑。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二四~一二五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109

願以己身代師死...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第五則:願以己身代師死

師為法身父母,恩深大海,德高須彌。

故師有病,當細心調治。......若師病重,不得哭泣,但勤念佛,亦勸師提起正念念佛,求生西方。若師圓寂,遵照遺囑行事,不得違逆。

余友某師,四十九年正月初六日自外歸寺,見其和尚患重病,頭面皆腫。

已定翌日去痳瘋院棲蓮精舍主七,乃勸請止,和尚堅持要去「生病是我的業障,佛七是大眾的道業,豈可因我個人業障,妨礙大眾辦道。」

既無法勸止,是夜某師乃長跪佛前,發願捨十年陽壽,轉求和尚病癒。感應道交,次晨和尚之病,果然弗藥而癒。遂赴棲蓮精舍主七,寄宿迴龍寺。

佛七第三天夜半,和尚忽患高血壓症、頭痛欲裂。鄉間古寺,時當夜半,無救無依。某師徬徨無奈,伏和尚足邊,竭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願以己身代師死,求師住世度生。不知念了多久,昏昏睡去,一覺醒來,見和尚無聲無息,呼喚不應,乃用紙片近鼻端,試測有無氣息,紙忽觸鼻尖,和尚驚醒,而病已痊癒。由此可知,弟子於師,竭誠盡孝,能獲不可思議之感應。

錄自《沙彌律儀要略集註》頁一○六~一○七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105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編輯序

我們都知道:做人處世,要擇善固執;修行辦道,也要選擇應機的善法而行。但是初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往往迷惘於脫序的亂象中,導致無所事從,乃至同流合污,犯下滔天大罪,令人感慨萬千。而從另一方面來談,發好心出家投入佛門的初心道人,也面對相同的情形,佛教界的亂象,今日時有見聞,真叫人寒心膽怯。基於此,「廣化律師全集」編輯委員會認為,若能將律師弘法著述中所說的故事收錄成一冊,讓世人有因緣多讀高僧大德們的行儀,或許將有利益於改善今日動盪不安的社會亂象,同時也可以提昇讀者們的精神生活,是故《見賢思齊》(一名《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應時而出。

書名《見賢思齊》係取自《論語》(述而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也。是希冀讀者能從故事中,不論故事人物是行善或為惡,都看作是我們修行的善知識,使我們有所借鏡,能夠朝著「斷惡修善度眾生」的真、善、美、聖這方向前進,方不致於走上歹路,而能在正道上勇猛精進修行辦道,是為編輯本書的用意。

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上,是以律師生前即有刊載或記事簿上已有的文獻資料為收錄依據,並於每則故事末,標出出處:對於口口相傳及律師圓寂後的事蹟,因礙於考證且免落入口實,將師之德行誤導成「神通、感應」傾向,是故一律不收集。這可以從律師弘法的心志得知,因為其講故事的出發點,是以弘揚正法,利樂有情為前題,希望每一位見聞者,皆能從故事中人物的表現中,用心去體會內在所含的深義,藉此達到以故事弘法的具體效用。

再來談談本書的內容大綱,主要分類為上、下篇,上篇:是關於律師親身經歷或周遭見聞的故事:如第一則〈你不要賴佛逃生〉、第四十則〈振教廣化諸眾生〉。下篇:是有關律師引敘佛經世典或祖師事蹟的因果律:如第一則〈養徒不教師之過〉、第四十八則〈見僧過長夜受苦〉等。

序末,再次提醒諸位讀者大人,本書所集的每一則故事都是真實的,並非荒謬的寓言故事。對於故事中的人物,不論是善是惡,都是我們在修行上的善知識,切莫以自己的分別心妄自評論,只要平心靜氣去閱讀故事,不要滲入主觀的偏見,相信您將能獲得最高且深遠的修行寶藏。

編輯委員會 敬序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