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鑽營求取。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分外營求。

【解釋】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鑽營求取。

【分析】

人之所以不肯依著本分,而只認為鑽營求取,就會得到益處;卻沒有想過:人生的富貴貧賤,都是

命裏註定,

怎麼可以分外的去營求呢?

而妄心貪念徼倖的希求,不但是毫無益處,而且恐怕會因此而折福呢!

何不認真的體會孟子所說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和六祖慧能大師說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的意思呢?



故事一:



唐朝長慶初年,負責管理新平縣治安監獄的官員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當時正在隴右做

客,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跟隨在他後面的隨從很多;

再仔細的一看,這位武官原來就是斐璞啊!

華元又驚又喜的說:「您不是已經過世了嗎?怎麼又擔任武官的職務呢?」

斐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要曉得世人的一飲一

啄,都是命裡註定的,更何況是錢財啊!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

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

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所掌管;

世間的農人,勤苦的耕種求獲糧食,商人勤奮的經營獲得的利潤,讀書人苦讀得到的官祿,都只是

得到了本分中所有的錢財,並沒有增加些許本分外所沒有的錢財;



若是不勤勞,則連本分中所有的都會失去啊!

你遇到了我,這也是前定;

你應得到白金二斤,若是給你超過了二斤,則超出的部分還是會被刷掠掉,所以我也不敢多給你

啊!」斐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故事二:



劉頏的文章寫得頗好,而且自認為可以早些取得功名。當時正逢詡聖真君在終南山降言,劉頏因此

就向真君叩問自己功名的事情。

真君說:「你的文章雖好,但是命太薄了;你若是能夠安分退守不營求,還可以保有餘年;若是過

分的營求,必定會折損你的壽命!」

劉頏未能聽從真君的勸告,最後竟然因考不取功名,過分營求而死了。



【再析】



要知道考取功名這件事情,能夠光宗耀祖福蔭子孫,怎麼可以用智巧的手段去營求獲得呢?

只有認真的積累陰功,即可在冥冥之中獲得功名,這就不是過分的營求啊!

對於錢財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的。



故事三:

張說退休之後,返回老家居住,從此就閉門不出;

此外對於一切公的私的事情,不再過問;

更加的身體力行崇尚節儉,以做為子孫的表率,

他曾提到揭屏間先生所說的:「客人來訪的時候,招呼客人吃飯,雖然簡單,也要合乎人情;菜餚

隨著家中已經有的而擺設,水果隨後再拿出來;雖然是新結的親戚,也不需要用豐盛的菜餚招待;

雖然是重要的貴賓來訪,也不需要宰殺牲禽,

這樣不只是可以戒除奢侈的毛病,而且能夠使得福報更加久遠,也能夠免除煩惱安頓身心啊!」



【再析】



張拱辰先生說:

「安貧守分,節儉用度,可以免得求人;也可以省事,

心地保持清淨;而分外營求,只是苦了自己;因為人生的福報享受,上天已有安排;

而富有和貧窮,發達與不發達,也是命中註定;

縱然是有人能夠運用智謀而獲得,那也是他時運當來應該得到的啊!

能夠認識看透了這個道理,心中就會感到非常的自在。

若是要等到滿足的地步,又有誰能夠達的到呢?

還不如得到多少就算多少,來得隨緣自在!」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a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