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專為自利,捨離眾生,毋乃闕大慈悲,障菩提道耶?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
生淨土,專為自利,捨離眾生,毋乃闕大慈悲,障菩提道耶?

〔答〕菩薩有二種:
一、久修行菩薩,已曾親近諸佛,證得無生法忍者;
二、初發心菩薩,未嘗親近諸佛,未得無生法忍者。

久修行菩薩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為天為仙,為帝為王,為鬼為畜,出入生死,廣度眾生。
若初修行人,力量淺薄,雖發菩提之心,猶住凡夫之地,自疾不能救,焉能救他人?

故《智度論》云:
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濁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
五濁世中,聲色貨利,刻刻糾纏;煩惱怨家,重重密布。
略一失足,便成墮落。
縱使得生人中,難逢有佛之世;
縱使有佛出世,難生信向之心。
幸而信向佛乘,修行出家,轉生若遇大富大貴,未免耽著塵緣,廣造眾惡。
從此一失人身,何時更當解脫?
所以有智慧人,將欲度生,先求見佛,
果能一心不亂,念佛往生,業已為金剛不壞之身,然後可行隨類度生之願。
譬如救溺,須自乘舟筏,方能引人出水,若徒從井救人,未有不與之俱溺者。
非闕慈悲也,正善用其慈悲也。

敬錄 西歸直指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5.htm#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