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覺照念佛
清范用和、元禮居士,錢塘人。幼習儒,事親孝,父母病,先後割肱和樂而癒。
甫壯年,親歿妻亡,慨卻塵緣,習玄功十餘年,頗著效。
後閱雲棲書有省,遂受歸戒,壹志堅持,乃至獸毛蠶絲,不以著體,盡棄所習,專修淨土。
好善樂施,放生恤貧,不惜勞瘁。遇貧難僧眾,供養不缺。
嗣掩念佛關百日,方靜息間,玄功忽現,覺天地之氣,於虛空中,縷縷然,汨汨然,從口鼻貫入,直至丹田,與己之元氣和,輕安不可言喻。頃有嬰兒長數寸,由頂門出,遊漾於前,經時許,仍由頂門入。此後,每至靜極忘念時,輒有嬰兒出入如前。初喜甚,繼轉念曰:「此非如楞嚴五十種陰魔之謂耶?若作奇特,將受群邪,念佛志在西方,聖境不現,奚以此為?」
遂時覺照,正念現前,嬰兒不復出。
於唯心之旨,深有契悟,信行願力,愈加純摯。
常語人曰:「此生平第一險關,少不省覺,便墮旁門,故修行不可不慎也。」
忽了結諸務,示子別友,念佛坐逝,殮猶頂溫,年六十三。
【按】曾習外道玄功,願常覺照,免墮旁門,正念現前,群邪自息。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5
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身痛心念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身痛心念
清周光、西蓮居士,江寧諸生。性純厚,淡於名利,雖家世貴顯,無紈習。
中年,長齋奉佛,日誦佛號萬聲,求生淨土。
戚友相見,寒喧數語,即以淨土法門諄諄勸勉。
集資重刊彌陀疏鈔,手自校讎,以廣流通。耄年,神氣矍鑠,念佛益銳。
忽患疝疾甚危,而執持名號不輟。疾旋癒,人或以此稱之,則云:「我於爾時,初亦痛苦難忍,繼想身既是假,苦亦非真,況身之與心,精粗判然,彼身自痛苦,我無如彼何,我心自念佛,彼亦無如我何。始猶身心角立,漸漸只知有心,不知有身,而痛苦遂絕矣。」後念佛而逝。
【按】念佛能治歷劫生死重病,況知身假苦非真,難忍能忍,不惟痛苦遂絕,且時至往生,因病危痛苦時作得主,臨終往生時自能作主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4
身痛心念
清周光、西蓮居士,江寧諸生。性純厚,淡於名利,雖家世貴顯,無紈習。
中年,長齋奉佛,日誦佛號萬聲,求生淨土。
戚友相見,寒喧數語,即以淨土法門諄諄勸勉。
集資重刊彌陀疏鈔,手自校讎,以廣流通。耄年,神氣矍鑠,念佛益銳。
忽患疝疾甚危,而執持名號不輟。疾旋癒,人或以此稱之,則云:「我於爾時,初亦痛苦難忍,繼想身既是假,苦亦非真,況身之與心,精粗判然,彼身自痛苦,我無如彼何,我心自念佛,彼亦無如我何。始猶身心角立,漸漸只知有心,不知有身,而痛苦遂絕矣。」後念佛而逝。
【按】念佛能治歷劫生死重病,況知身假苦非真,難忍能忍,不惟痛苦遂絕,且時至往生,因病危痛苦時作得主,臨終往生時自能作主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4
佛聲不絕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佛聲不絕
清沈廷瑜居士,嘉興人。性端謹,事必躬親,
而信口佛聲,滔滔不絕,人或笑之,皆所不顧,如是數十年,自云:「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
年七十三,示微疾,忽語家人曰:「佛來也,為我炳燭。」手自焚香而絕。
【按】胡蓮歸居士以「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此真動靜一如,深入三昧也。
營心名利者,動云我處事紛心,無暇念佛,直至生死到來,放下空手,是誰之過與?」
願猛省而急效法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2
佛聲不絕
清沈廷瑜居士,嘉興人。性端謹,事必躬親,
而信口佛聲,滔滔不絕,人或笑之,皆所不顧,如是數十年,自云:「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
年七十三,示微疾,忽語家人曰:「佛來也,為我炳燭。」手自焚香而絕。
【按】胡蓮歸居士以「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此真動靜一如,深入三昧也。
營心名利者,動云我處事紛心,無暇念佛,直至生死到來,放下空手,是誰之過與?」
願猛省而急效法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2
十念回向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十念回向
宋馬玗、仲玉居士,合肥人。父忠肅公亮,守杭州,慈雲式公授以淨土法門,遂全家奉佛。
居士遇僧廣初,得天臺十疑論,喜曰:「吾今得所歸矣。」遂依慈雲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餘年。
後與王古往還,益精進念佛,常以放生為佛事。歷守淄川、新定,以慈惠為政。課誦經咒,日有常法。
時荊王夫人夢遊蓮池,見其朝服而坐華上。嗣得疾,盥沐易衣,端坐念佛而逝。
家人同夢其告曰:「吾已得生淨土上品矣。」
子永逸,亦行十念,閱三十餘年。後得疾,見佛及二菩薩接引,結印示寂,香氣滿室。
【按】晨朝十念,雖業忙之人,亦易做到,能每日至誠如此,無不往生,於馬公父子可資證驗。
因後精進念佛,且常放生,及以慈惠為政,福慧雙修,故生即神遊淨土,死得往生上品,誠居官者所宜效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34
十念回向
宋馬玗、仲玉居士,合肥人。父忠肅公亮,守杭州,慈雲式公授以淨土法門,遂全家奉佛。
居士遇僧廣初,得天臺十疑論,喜曰:「吾今得所歸矣。」遂依慈雲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餘年。
後與王古往還,益精進念佛,常以放生為佛事。歷守淄川、新定,以慈惠為政。課誦經咒,日有常法。
時荊王夫人夢遊蓮池,見其朝服而坐華上。嗣得疾,盥沐易衣,端坐念佛而逝。
家人同夢其告曰:「吾已得生淨土上品矣。」
子永逸,亦行十念,閱三十餘年。後得疾,見佛及二菩薩接引,結印示寂,香氣滿室。
【按】晨朝十念,雖業忙之人,亦易做到,能每日至誠如此,無不往生,於馬公父子可資證驗。
因後精進念佛,且常放生,及以慈惠為政,福慧雙修,故生即神遊淨土,死得往生上品,誠居官者所宜效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34
閉關精修 ~ 印光、聖量大師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閉關精修
民國常慚愧僧,印光、聖量大師,蓮宗十三祖也。
陝西郃陽趙氏子,少業儒,曾闢佛,病目幾喪明,始悟前非。
年二十一,出家受具戒,讀龍舒淨土文,知念佛乃了生脫死之要道,即專念佛號,工作時心不離佛。
旋往紅螺資福寺,專修淨土,並深入經藏,妙契佛心。
朝五臺至京,隨化聞和尚請藏回普陀,住法雨寺,勵志精修,閉關六載,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
徐蔚如居士等以師文鈔印行,道化遂廣,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不離因果,不涉玄妙,皈者廿餘萬,依教奉行,得生西者亦多。且化及囹圄異類,常持大悲水米,救諸病危。
嗣掩關蘇州報國寺,課餘重修普陀、清涼、峨眉、九華等山志。
宿誓不作住持,不收徒眾,因緇素歸往者眾,創靈巖山淨宗道場,俾眾共修。設弘化社,印贈佛書五百萬部,佛像百餘萬幀。維護法門,中興淨宗,救濟饑貧,捐助急賑,功難思議。
後移靈巖,預知時至,示眾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蒙佛接引,我去矣。」面西念佛坐化,年八十。荼毘,齒全存,五色舍利數千。
【按】祖師係大勢至菩薩再來,中興淨宗,猶常閉關精修,晝夜彌陀,我輩凡夫,豈可悠忽懈怠而不勇猛精進耶?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7
閉關精修
民國常慚愧僧,印光、聖量大師,蓮宗十三祖也。
陝西郃陽趙氏子,少業儒,曾闢佛,病目幾喪明,始悟前非。
年二十一,出家受具戒,讀龍舒淨土文,知念佛乃了生脫死之要道,即專念佛號,工作時心不離佛。
旋往紅螺資福寺,專修淨土,並深入經藏,妙契佛心。
朝五臺至京,隨化聞和尚請藏回普陀,住法雨寺,勵志精修,閉關六載,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
徐蔚如居士等以師文鈔印行,道化遂廣,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不離因果,不涉玄妙,皈者廿餘萬,依教奉行,得生西者亦多。且化及囹圄異類,常持大悲水米,救諸病危。
嗣掩關蘇州報國寺,課餘重修普陀、清涼、峨眉、九華等山志。
宿誓不作住持,不收徒眾,因緇素歸往者眾,創靈巖山淨宗道場,俾眾共修。設弘化社,印贈佛書五百萬部,佛像百餘萬幀。維護法門,中興淨宗,救濟饑貧,捐助急賑,功難思議。
後移靈巖,預知時至,示眾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蒙佛接引,我去矣。」面西念佛坐化,年八十。荼毘,齒全存,五色舍利數千。
【按】祖師係大勢至菩薩再來,中興淨宗,猶常閉關精修,晝夜彌陀,我輩凡夫,豈可悠忽懈怠而不勇猛精進耶?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7
工念無間 ~ 具行、日辯大師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工念無間
民國具行、日辯大師,雲南會理人,幼失怙恃,贅鹽源曾氏,生二子,家貧,工雞足山祝聖寺。
年二十一,率全家八人求出家,受具戒。
虛雲和尚教以念佛求生淨土法門,遂屏息諸緣,一心繫念。
耳聾貌醜,不識字,日種菜,夜禮拜念觀世音菩薩,間習坐,學課誦及諸經,自極精勸。
旋參四大名山,回滇,適雲公重興雲棲寺,問往視眷屬否?
曰:「吾不顧他矣。」
問汝將何為?曰:「極勞瘁事,人不能任者,吾任之。」
凡築牆、蓋房、種菜、植樹、挑石、挖土、洒掃、炊爨等苦行,行工無一刻暇,念佛亦無一刻閒也。
夜開靜,禮金剛、藥師、淨土諸經,一字一拜。
黎明鳴大鐘,上殿課誦以為常,未嘗寢息。
偶自縫衣,或代同參縫補,一針一佛號隨之。
戒期請為尊證,售衣被用物盡,設齋供眾,問何往,但笑不語。
期滿,密往殿後,向西趺坐念佛,以火自焚,年三十六,形狀如生,異香遠聞。迨眾往觀,取引磬,忽倒下成灰。
【按】一字不識,尚於苦工時念佛無間,我輩讀書識字者,若悠忽虛度,豈不愧煞。
惟自焚,未得三昧者,切勿萌此妄念,以免著魔發狂,永墮惡道。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6
工念無間
民國具行、日辯大師,雲南會理人,幼失怙恃,贅鹽源曾氏,生二子,家貧,工雞足山祝聖寺。
年二十一,率全家八人求出家,受具戒。
虛雲和尚教以念佛求生淨土法門,遂屏息諸緣,一心繫念。
耳聾貌醜,不識字,日種菜,夜禮拜念觀世音菩薩,間習坐,學課誦及諸經,自極精勸。
旋參四大名山,回滇,適雲公重興雲棲寺,問往視眷屬否?
曰:「吾不顧他矣。」
問汝將何為?曰:「極勞瘁事,人不能任者,吾任之。」
凡築牆、蓋房、種菜、植樹、挑石、挖土、洒掃、炊爨等苦行,行工無一刻暇,念佛亦無一刻閒也。
夜開靜,禮金剛、藥師、淨土諸經,一字一拜。
黎明鳴大鐘,上殿課誦以為常,未嘗寢息。
偶自縫衣,或代同參縫補,一針一佛號隨之。
戒期請為尊證,售衣被用物盡,設齋供眾,問何往,但笑不語。
期滿,密往殿後,向西趺坐念佛,以火自焚,年三十六,形狀如生,異香遠聞。迨眾往觀,取引磬,忽倒下成灰。
【按】一字不識,尚於苦工時念佛無間,我輩讀書識字者,若悠忽虛度,豈不愧煞。
惟自焚,未得三昧者,切勿萌此妄念,以免著魔發狂,永墮惡道。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6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專念觀音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專念觀音
民國金濁大師,臺州人,八歲出家,旋受戒。
其師教誦大悲咒及觀世音菩薩聖號,即每日誦咒四十八遍,餘時專持聖號,未嘗間斷。視名利如泡影,習氣嗜好,淨盡無餘。
時與人治病,應手而癒,亦不受酬。住小廟,遇匪劫,除破衲,無餘物,匪恨,以槍擊之,右額中二,右臂中一,未死,旋即癒,槍痕宛然。
忽至寧波阿育王暫住,管堂師催單,則云:「我住不久,即往生西方,請慈悲!」
旋告眾云:「觀世音菩薩手執銀臺,時現我前,三日內即往生。
奉勸同參,老實念佛,或念菩薩,一心稱名,必定生西,佛不妄語。」
至期,向管堂師言:「午後一時,我即生西。」眾以為妄。午餐如常,各殿禮佛畢,面西坐化。
【按】此專念觀音菩薩,得免死難,亦必生西之榜樣,故不死於小廟,而坐化名剎阿育王寺,為眾現身說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5
專念觀音
民國金濁大師,臺州人,八歲出家,旋受戒。
其師教誦大悲咒及觀世音菩薩聖號,即每日誦咒四十八遍,餘時專持聖號,未嘗間斷。視名利如泡影,習氣嗜好,淨盡無餘。
時與人治病,應手而癒,亦不受酬。住小廟,遇匪劫,除破衲,無餘物,匪恨,以槍擊之,右額中二,右臂中一,未死,旋即癒,槍痕宛然。
忽至寧波阿育王暫住,管堂師催單,則云:「我住不久,即往生西方,請慈悲!」
旋告眾云:「觀世音菩薩手執銀臺,時現我前,三日內即往生。
奉勸同參,老實念佛,或念菩薩,一心稱名,必定生西,佛不妄語。」
至期,向管堂師言:「午後一時,我即生西。」眾以為妄。午餐如常,各殿禮佛畢,面西坐化。
【按】此專念觀音菩薩,得免死難,亦必生西之榜樣,故不死於小廟,而坐化名剎阿育王寺,為眾現身說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5
不念自念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不念自念
清默庵、真源、上仁大師,湖南衡州周氏子。幼潁捷,有出世想,父早逝,母為授室,潛出家,受具戒,精研三藏,深入教義。
遍參南北後,葺精舍於南岳祝聖,戒律精嚴,苦切密修,每日念佛六教觀為學者前導,以彌陀淨土為究竟指歸。
忽以寺務付上首,曰:「吾將西歸」。
旋舉佛七二週,定中見七寶池、八功德水。尋示微疾,卻醫藥一心念佛,徒屬輪念以助。
睹阿彌陀佛白毫炯炯,遂西向端坐,時助念木魚聲急,念止,但同念佛至百餘聲,合掌而寂,年六十四。
【按】不念自念,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非力極念熟而能若是耶?
臨終前,猶舉佛七,令眾助念,以求決定往生。木魚聲濁,不宜助念,故令止勿用,但同聲念佛可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3
不念自念
清默庵、真源、上仁大師,湖南衡州周氏子。幼潁捷,有出世想,父早逝,母為授室,潛出家,受具戒,精研三藏,深入教義。
遍參南北後,葺精舍於南岳祝聖,戒律精嚴,苦切密修,每日念佛六教觀為學者前導,以彌陀淨土為究竟指歸。
忽以寺務付上首,曰:「吾將西歸」。
旋舉佛七二週,定中見七寶池、八功德水。尋示微疾,卻醫藥一心念佛,徒屬輪念以助。
睹阿彌陀佛白毫炯炯,遂西向端坐,時助念木魚聲急,念止,但同念佛至百餘聲,合掌而寂,年六十四。
【按】不念自念,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非力極念熟而能若是耶?
臨終前,猶舉佛七,令眾助念,以求決定往生。木魚聲濁,不宜助念,故令止勿用,但同聲念佛可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3
攝禪歸淨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攝禪歸淨
清夢東、訥堂、徹悟、際醒大師,蓮宗十二祖也。姓馬,豐潤人。幼通經史,廿二歲病悟出家,遍歷講席,博通性相兩宗。
參粹如禪明,明向上事,繼席京都廣通寺,領眾參禪,宗風大振。
嗣以宿業深重,多諸病緣,因思教乘五停心觀,多障有情以念佛治,
且此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悉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
遂輟參念佛,專修淨業,日限尺香晤客,餘時禮念。
晚居紅螺山資福寺,歸者日眾,遂成蓮宗道場。為法為人,心終無厭,一以淨土為歸。
每演如來救苦與樂之恩,淚隨聲下,聽者亦未嘗不涕泗沾衣也。語錄二卷,尤為切至。
臨終前十月,預告歸期,囑諸外護:「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至期示疾,命眾助念,見空中幢旛無數,自西而來,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
旋復曰:「蒙佛親來接引,吾去矣。」
眾稱佛號愈厲,面西坐逝,年七十,眾聞異香浮空,靈龕七日,闍維,獲舍利百餘。
【按】通教通宗後,猶專修淨業,誠有禪有淨土,故獲為人師,作佛祖,但非禪淨雙修也。臨終命眾助念,為世示範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1
攝禪歸淨
清夢東、訥堂、徹悟、際醒大師,蓮宗十二祖也。姓馬,豐潤人。幼通經史,廿二歲病悟出家,遍歷講席,博通性相兩宗。
參粹如禪明,明向上事,繼席京都廣通寺,領眾參禪,宗風大振。
嗣以宿業深重,多諸病緣,因思教乘五停心觀,多障有情以念佛治,
且此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悉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
遂輟參念佛,專修淨業,日限尺香晤客,餘時禮念。
晚居紅螺山資福寺,歸者日眾,遂成蓮宗道場。為法為人,心終無厭,一以淨土為歸。
每演如來救苦與樂之恩,淚隨聲下,聽者亦未嘗不涕泗沾衣也。語錄二卷,尤為切至。
臨終前十月,預告歸期,囑諸外護:「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至期示疾,命眾助念,見空中幢旛無數,自西而來,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
旋復曰:「蒙佛親來接引,吾去矣。」
眾稱佛號愈厲,面西坐逝,年七十,眾聞異香浮空,靈龕七日,闍維,獲舍利百餘。
【按】通教通宗後,猶專修淨業,誠有禪有淨土,故獲為人師,作佛祖,但非禪淨雙修也。臨終命眾助念,為世示範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1
佛從意出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佛從意出
清慧明大師 鄞縣人,住杭州報國寺。性質宜,唯知念佛,每執持洪名,聲如潮沸,香盡不知也。
得施即放生,隨放隨稱佛名,回向西方。
見人不作寒暄語,但云「死到哉,快些念佛。」
或叩其所得?
曰:「憶昔熱病日甚,幾不能支,幸意根中佛號一句頂一句出,連綿不已,竟仗此癒。此後無論語默動靜,皆有一佛號從意根中一句頂一句而出也」。
後患頸疽,知宿業現前,絕不呻吟,臨終,色和悅,念佛而逝。
【按】念佛如潮沸,香盡不知,見人不作寒暄語,故能功臻純熟,雖病危仍有一佛號從意根中滾滾而出,所謂無念而念,病不為礙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0
佛從意出
清慧明大師 鄞縣人,住杭州報國寺。性質宜,唯知念佛,每執持洪名,聲如潮沸,香盡不知也。
得施即放生,隨放隨稱佛名,回向西方。
見人不作寒暄語,但云「死到哉,快些念佛。」
或叩其所得?
曰:「憶昔熱病日甚,幾不能支,幸意根中佛號一句頂一句出,連綿不已,竟仗此癒。此後無論語默動靜,皆有一佛號從意根中一句頂一句而出也」。
後患頸疽,知宿業現前,絕不呻吟,臨終,色和悅,念佛而逝。
【按】念佛如潮沸,香盡不知,見人不作寒暄語,故能功臻純熟,雖病危仍有一佛號從意根中滾滾而出,所謂無念而念,病不為礙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0
病困益切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病困益切
清道徹大師,錢塘人。出家參師,發明本有後,專修淨業。
居杭州文殊庵,結期閉關,室無長物,唯一几一單而已,甫數日,得疾困甚,自奮曰:「念佛正為生死,奈何以病輟耶?」持佛名益切。
俄而金光照室,佛為摩頂,病立癒,遂得念佛三昧,行住坐臥,了無異念,如是三年,於三月望日出關,升座說法畢,
謂眾曰:「吾將於七月望後西歸,汝等可來送。」
及期,方設盂蘭盆會,眾集,理前語,
師曰:「有之,可少待。」
次日,交卸住持,設齋別眾,入龕,暝坐氣絕。
頃復蘇,曰:「與諸君遠別,可無一言,娑婆之苦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倘蒙記憶,但念阿彌陀佛,不久當相見。錯過此生,輪轉長夜,痛哉痛哉,」語訖而逝!年四十八。
【按】病困益切,故得念佛三昧,誠以病苦為良藥,居礙反通也。病中作得主,故死時亦能作主,來去自如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9
病困益切
清道徹大師,錢塘人。出家參師,發明本有後,專修淨業。
居杭州文殊庵,結期閉關,室無長物,唯一几一單而已,甫數日,得疾困甚,自奮曰:「念佛正為生死,奈何以病輟耶?」持佛名益切。
俄而金光照室,佛為摩頂,病立癒,遂得念佛三昧,行住坐臥,了無異念,如是三年,於三月望日出關,升座說法畢,
謂眾曰:「吾將於七月望後西歸,汝等可來送。」
及期,方設盂蘭盆會,眾集,理前語,
師曰:「有之,可少待。」
次日,交卸住持,設齋別眾,入龕,暝坐氣絕。
頃復蘇,曰:「與諸君遠別,可無一言,娑婆之苦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倘蒙記憶,但念阿彌陀佛,不久當相見。錯過此生,輪轉長夜,痛哉痛哉,」語訖而逝!年四十八。
【按】病困益切,故得念佛三昧,誠以病苦為良藥,居礙反通也。病中作得主,故死時亦能作主,來去自如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9
捨禪修淨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捨禪修淨
清蕅益、智旭大師,蓮宗九祖也。姓鍾,吳縣人。
少以聖學自任,著書闢佛,及閱雲棲竹窗隨筆,乃焚所著。年二十,讀地藏經,發出世志,日誦佛名。
二十四,聽古德法師講經,疑情忽發,用心參究,已而豁然。尋關吳江,疾且殆,始一意求生淨土。
疾少間,結壇持往生咒七。後隱靈峰,著述宏博,闡揚淨宗。忽示疾,遺命闍維後,屑骨和粉,分施禽魚,結西方緣。旋病良已,趺坐向西舉手而逝,年五十七。閱三年啟龕,髮長覆耳,面如生,門人不忍從遺命,塔於靈峰。
【按】遇疾且,殆始捨禪修淨。念佛宜指云:「精進者,不為大小病緣而怠其行,若有宿業所使,當誦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持一遍,即滅身中所有五逆十惡等罪,持三十萬遍,決生淨土,」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云:「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命終時,任運往生。」故疾少間,即持此咒七日。好禪淨雙修者,願效法專修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6
捨禪修淨
清蕅益、智旭大師,蓮宗九祖也。姓鍾,吳縣人。
少以聖學自任,著書闢佛,及閱雲棲竹窗隨筆,乃焚所著。年二十,讀地藏經,發出世志,日誦佛名。
二十四,聽古德法師講經,疑情忽發,用心參究,已而豁然。尋關吳江,疾且殆,始一意求生淨土。
疾少間,結壇持往生咒七。後隱靈峰,著述宏博,闡揚淨宗。忽示疾,遺命闍維後,屑骨和粉,分施禽魚,結西方緣。旋病良已,趺坐向西舉手而逝,年五十七。閱三年啟龕,髮長覆耳,面如生,門人不忍從遺命,塔於靈峰。
【按】遇疾且,殆始捨禪修淨。念佛宜指云:「精進者,不為大小病緣而怠其行,若有宿業所使,當誦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持一遍,即滅身中所有五逆十惡等罪,持三十萬遍,決生淨土,」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云:「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穩,臨命終時,任運往生。」故疾少間,即持此咒七日。好禪淨雙修者,願效法專修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6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專心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專心念佛
明憨山、澄印、德清大師,金陵蔡氏子。
十九出家,專心念佛,夢阿彌陀佛現身空中,光相分明,自此聖相炳然,時時在自。
旋至五臺習定,發明本有。
刺血書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久之,動靜一如。
嗣隱牢山,乃外道生長地,不聞三寶名,久之,皆知念佛。
李太后命輸金造寺,賜額海印。上怒,遣戍雷州,因中興曹溪祖庭。後蒙恩詔還,結庵廬山,修淨業益精。
忽往曹溪,示微疾,沐浴焚香,示眾曰:「當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端坐而逝,有光燭天,年七十八,肉身現存。
【按】聖相常見,動靜一如,尤修淨業益精,當不以得少為足,故能肉身永存,諒必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之實報淨土、或常寂光淨土地。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5
專心念佛
明憨山、澄印、德清大師,金陵蔡氏子。
十九出家,專心念佛,夢阿彌陀佛現身空中,光相分明,自此聖相炳然,時時在自。
旋至五臺習定,發明本有。
刺血書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久之,動靜一如。
嗣隱牢山,乃外道生長地,不聞三寶名,久之,皆知念佛。
李太后命輸金造寺,賜額海印。上怒,遣戍雷州,因中興曹溪祖庭。後蒙恩詔還,結庵廬山,修淨業益精。
忽往曹溪,示微疾,沐浴焚香,示眾曰:「當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端坐而逝,有光燭天,年七十八,肉身現存。
【按】聖相常見,動靜一如,尤修淨業益精,當不以得少為足,故能肉身永存,諒必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之實報淨土、或常寂光淨土地。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5
廣修眾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廣修眾善
明蓮池、佛慧袾宏大師,蓮宗八祖也。
仁和沈氏子,年十七,補諸生,以學行稱。
聞鄰人持佛名,無疾而終,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即棲心淨土,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策。
三十二出家,謁遍融、笑巖諸大老,參念佛是誰有省。
旋居雲棲,山故多虎,為誦經施食,虎患遂寧。
歲旱,居民乞禱雨,循田念佛,雨隨足至。眾悅,相與庀材造屋,僧日歸附,遂成叢林。
乃提倡淨土,痛斥狂禪,廣修眾善,以資淨業。
時戒壇久禁,令求戒者,具三衣於佛前受之,為作證明。定水陸儀文,及瑜伽燄口,開放生池,著戒殺文,以拯冥陽之苦。著阿彌陀經疏鈔,及雲棲法彙,融會事理,統攝三根,從化者甚眾。
忽遍別緇素,曰:「吾將他往。」至期,示諸弟子,老實念佛,向西念佛而逝。年八十一。
【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常念及此,念佛自真切也。廣修眾善,老實念佛,淨宗法要,二語盡矣。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4
廣修眾善
明蓮池、佛慧袾宏大師,蓮宗八祖也。
仁和沈氏子,年十七,補諸生,以學行稱。
聞鄰人持佛名,無疾而終,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即棲心淨土,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策。
三十二出家,謁遍融、笑巖諸大老,參念佛是誰有省。
旋居雲棲,山故多虎,為誦經施食,虎患遂寧。
歲旱,居民乞禱雨,循田念佛,雨隨足至。眾悅,相與庀材造屋,僧日歸附,遂成叢林。
乃提倡淨土,痛斥狂禪,廣修眾善,以資淨業。
時戒壇久禁,令求戒者,具三衣於佛前受之,為作證明。定水陸儀文,及瑜伽燄口,開放生池,著戒殺文,以拯冥陽之苦。著阿彌陀經疏鈔,及雲棲法彙,融會事理,統攝三根,從化者甚眾。
忽遍別緇素,曰:「吾將他往。」至期,示諸弟子,老實念佛,向西念佛而逝。年八十一。
【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常念及此,念佛自真切也。廣修眾善,老實念佛,淨宗法要,二語盡矣。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4
經行成槽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經行成槽
明義秀大師,溫里人。居蒲之讚歎庵,日課阿彌陀佛十萬餘聲,朝夕無間,歷五十餘年。
經行之所,磚砌成槽,或穿及底,人試補之,久復如故。
初有不自活之貧子來依,久不善其所為,呵曰:「汝真賊也。」旋果約其黨,乘夜擊師,初擊,念佛聲猶洪,再擊,念佛聲弗斷,氣盡乃寂。
【按】紫柏大師贊其「垂絕之時,佛聲弗斷,至於股折,能趺而逝,非五十年志氣堅強勁正,烏能至此?」
此殆多生業債,因緣會遇,於往生前酬償耳。慎勿誤以一生念佛,仍得惡報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3
經行成槽
明義秀大師,溫里人。居蒲之讚歎庵,日課阿彌陀佛十萬餘聲,朝夕無間,歷五十餘年。
經行之所,磚砌成槽,或穿及底,人試補之,久復如故。
初有不自活之貧子來依,久不善其所為,呵曰:「汝真賊也。」旋果約其黨,乘夜擊師,初擊,念佛聲猶洪,再擊,念佛聲弗斷,氣盡乃寂。
【按】紫柏大師贊其「垂絕之時,佛聲弗斷,至於股折,能趺而逝,非五十年志氣堅強勁正,烏能至此?」
此殆多生業債,因緣會遇,於往生前酬償耳。慎勿誤以一生念佛,仍得惡報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3
以死自誓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以死自誓
宋慈雲、知白,遵式大師,寧海葉氏子。
初學律,繼研臺教,勤苦自勵。嗣往寶雲寺行般舟三昧,積勞嘔血,兩足皮裂,以死自誓。
夢觀音指其口,引出數蟲,灌以甘露,覺身心清涼,所患頓失,慧辯無礙。作誓生西方記,結緇素專修淨業。旋歸東掖,建精舍,率眾修念佛三昧。
晚主杭州昭慶、靈山等寺,請州判王欣若、奏准以西湖為放生池。撰集諸懺法,圓融三觀,以淨土為歸,述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及晨朝十念、往生略傳等行世。忽作謝緣詩,與眾訣別,示將歸寂。尋示疾,卻醫藥,仍為眾略說法要,炷香禮佛,請佛證明,往生安養。
或叩所歸,對以寂光淨土。至晚坐脫,年六十九。
【按】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況欲了生脫死,超凡人入聖耶?非以死自誓,安得即生坐脫,往生寂光淨土乎?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1
以死自誓
宋慈雲、知白,遵式大師,寧海葉氏子。
初學律,繼研臺教,勤苦自勵。嗣往寶雲寺行般舟三昧,積勞嘔血,兩足皮裂,以死自誓。
夢觀音指其口,引出數蟲,灌以甘露,覺身心清涼,所患頓失,慧辯無礙。作誓生西方記,結緇素專修淨業。旋歸東掖,建精舍,率眾修念佛三昧。
晚主杭州昭慶、靈山等寺,請州判王欣若、奏准以西湖為放生池。撰集諸懺法,圓融三觀,以淨土為歸,述淨土決疑行願二門、及晨朝十念、往生略傳等行世。忽作謝緣詩,與眾訣別,示將歸寂。尋示疾,卻醫藥,仍為眾略說法要,炷香禮佛,請佛證明,往生安養。
或叩所歸,對以寂光淨土。至晚坐脫,年六十九。
【按】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況欲了生脫死,超凡人入聖耶?非以死自誓,安得即生坐脫,往生寂光淨土乎?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11
萬行莊嚴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萬行莊嚴
宋永明、智覺、沖玄、延壽大師,蓮宗六祖也。
錢塘王氏子,知稅務,多用官錢,買放生命,罪當死,臨刑,錢文穆王使人瞷之,色不變,命釋之。遂出家,參天臺韶國師,發明心要。
以宿願未決,登智者,巖作「一心禪定」與「萬行莊嚴淨土」二鬥鬮,冥心精禱,七拈皆淨土鬮,於是一意修淨業,蒙觀音以甘露灌口,獲大辯才,著宗鏡錄及萬善同歸集,指歸淨土,
後往永明寺,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行峰,行道念佛,人聞天樂鳴空。
誦法華經積一萬三千卷,弟子一千七百人,常與眾授菩薩戒,施鬼神食,買贖生命,皆以回向淨土。忽焚香告眾,趺坐而化,年七十二。
後有僧病人冥,見王供像殿左,勤致禮拜,詢知為師,已往生上上品矣,王重其德,故禮敬耳。
【按】大師係阿隬陀佛化身,猶七拈皆淨土鬮,始一意淨業,上品上生。為志在禪定,而行必捨禪修淨者示範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9
萬行莊嚴
宋永明、智覺、沖玄、延壽大師,蓮宗六祖也。
錢塘王氏子,知稅務,多用官錢,買放生命,罪當死,臨刑,錢文穆王使人瞷之,色不變,命釋之。遂出家,參天臺韶國師,發明心要。
以宿願未決,登智者,巖作「一心禪定」與「萬行莊嚴淨土」二鬥鬮,冥心精禱,七拈皆淨土鬮,於是一意修淨業,蒙觀音以甘露灌口,獲大辯才,著宗鏡錄及萬善同歸集,指歸淨土,
後往永明寺,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行峰,行道念佛,人聞天樂鳴空。
誦法華經積一萬三千卷,弟子一千七百人,常與眾授菩薩戒,施鬼神食,買贖生命,皆以回向淨土。忽焚香告眾,趺坐而化,年七十二。
後有僧病人冥,見王供像殿左,勤致禮拜,詢知為師,已往生上上品矣,王重其德,故禮敬耳。
【按】大師係阿隬陀佛化身,猶七拈皆淨土鬮,始一意淨業,上品上生。為志在禪定,而行必捨禪修淨者示範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9
福慧雙修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福慧雙修
唐五會、法照大師,蓮宗四祖也。
居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蒙文殊以威神,攝入五臺聖境,禮問:「佛法浩瀚,修何法門,最為其要?」
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令無休息。」
問云何念?
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並舒金臂摩頂授記:「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菩提。」
師歡喜作禮而退。
於是篤志念佛,日夜無曠,誓生淨土。
忽見梵僧佛陀波利曰:「汝華已就,後三年華開矣。」
至期,謂眾曰:「吾行矣,」端坐而逝。
【按】大師蒙文殊開示:念佛供養,福慧雙修,最為徑要。願即信受奉行,日夜無曠,誓生淨土,速證菩提。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7
福慧雙修
唐五會、法照大師,蓮宗四祖也。
居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蒙文殊以威神,攝入五臺聖境,禮問:「佛法浩瀚,修何法門,最為其要?」
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令無休息。」
問云何念?
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並舒金臂摩頂授記:「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菩提。」
師歡喜作禮而退。
於是篤志念佛,日夜無曠,誓生淨土。
忽見梵僧佛陀波利曰:「汝華已就,後三年華開矣。」
至期,謂眾曰:「吾行矣,」端坐而逝。
【按】大師蒙文殊開示:念佛供養,福慧雙修,最為徑要。願即信受奉行,日夜無曠,誓生淨土,速證菩提。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7
念佛不休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念佛不休
唐善導大師,蓮宗二祖也。
因見道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
於是,精勤禮念。
旋至京師,激發四眾。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雖寒冰亦須流汗,以表至誠。
常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百千,光亦如之,人皆能見。
出則演說淨土法門,無暫時不為利生事。
三十餘年,未嘗睡眠,除沐浴外,從不脫衣,護持戒品,纖毫不犯,絕意名利,離諸戲笑。每自獨行,不與人共,恐談世事,妨修道業。三衣瓶缽,躬自持洗,好食供眾,粗惡自奉,乳酪醍醐,皆不飲噉。
所有襯施,用寫阿彌陀經十餘萬卷,畫西方聖境三百餘壁,修營塔寺,然燈續明,終歲不絕。道俗從化者眾,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日課佛名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三昧,生淨土者,不可勝紀。
忽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將西歸。」乃登寺前柳樹,向西祝曰:「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端身立化
【按】大師係阿彌陀佛化身,為念佛示範,廣度眾生。願即效法,絕意名利,念佛不休。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3
念佛不休
唐善導大師,蓮宗二祖也。
因見道綽禪師淨土九品道場,喜曰:「此真入佛津要,修餘行業,迂僻難成,唯此法門,速超生死。」
於是,精勤禮念。
旋至京師,激發四眾。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雖寒冰亦須流汗,以表至誠。
常念佛一聲,有一光明從其口出,十至百千,光亦如之,人皆能見。
出則演說淨土法門,無暫時不為利生事。
三十餘年,未嘗睡眠,除沐浴外,從不脫衣,護持戒品,纖毫不犯,絕意名利,離諸戲笑。每自獨行,不與人共,恐談世事,妨修道業。三衣瓶缽,躬自持洗,好食供眾,粗惡自奉,乳酪醍醐,皆不飲噉。
所有襯施,用寫阿彌陀經十餘萬卷,畫西方聖境三百餘壁,修營塔寺,然燈續明,終歲不絕。道俗從化者眾,有誦彌陀經十萬至五十萬遍,日課佛名一萬至十萬者,其間得三昧,生淨土者,不可勝紀。
忽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將西歸。」乃登寺前柳樹,向西祝曰:「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端身立化
【按】大師係阿彌陀佛化身,為念佛示範,廣度眾生。願即效法,絕意名利,念佛不休。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3
見相不言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見相不言
晉慧遠大師,蓮宗初祖也,姓賈,雁門人。
學精儒老,年廿一,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豁然大悟,嘆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
安歎曰:「使道流中國,其在遠乎。」
後居廬山東林寺,率眾行道,鑿池種蓮,於水上十二葉蓮華,因波隨轉,分刻晝夜,以為行道之節。
與劉遺民等僧俗百廿三人,創立蓮社,六時念佛,求生西方。
在山三十年,跡不入俗,專志淨土,澄心繫念,三見聖相,而沉厚不言。
一夕,方從定起,見阿隬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說妙法。
佛言:「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社中佛陀耶舍、劉遺民等,已往生者,皆在佛側。
師曰:「吾始居此,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必生淨土,」至期,端坐入寂,年八十三。東林傳
【按】如見好相,先欲明說,必為魔惑,願行退失。願效法三見不言,但除臨終時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1
見相不言
晉慧遠大師,蓮宗初祖也,姓賈,雁門人。
學精儒老,年廿一,聞道安法師講般若經,豁然大悟,嘆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
安歎曰:「使道流中國,其在遠乎。」
後居廬山東林寺,率眾行道,鑿池種蓮,於水上十二葉蓮華,因波隨轉,分刻晝夜,以為行道之節。
與劉遺民等僧俗百廿三人,創立蓮社,六時念佛,求生西方。
在山三十年,跡不入俗,專志淨土,澄心繫念,三見聖相,而沉厚不言。
一夕,方從定起,見阿隬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說妙法。
佛言:「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社中佛陀耶舍、劉遺民等,已往生者,皆在佛側。
師曰:「吾始居此,三睹聖相,今復再見,必生淨土,」至期,端坐入寂,年八十三。東林傳
【按】如見好相,先欲明說,必為魔惑,願行退失。願效法三見不言,但除臨終時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01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