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節引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節引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名超日月光,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
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
如 母憶子,若 子逃逝,雖憶 何為,
子 若 憶 母 , 如 母 憶 時 , 母 子 歷 生 ,不 相 違 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
一。

【按】此經的示念佛圓通,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返流旋一,六用不行也。
印光大師此為「念佛用功最妙方法。都攝六根者,
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
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
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
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
念佛時眼宜垂簾,即眼皮放下,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
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
六根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方為淨念。
若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
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
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云正定,亦示正受。
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
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
足證憶佛念佛,必定見佛,自得心開也。

恭錄 念佛法要(卷三)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144.htm#a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