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佛因緣 道證法師
曾有一位念佛的老婦人,她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她說:「如今才知道,觀無量壽經裡的阿闍世王、頻婆娑羅王,和韋提希夫人,原來都是我自己。」
看到這老婦人的感受,末學會心地流淚了。
靜靜地反省自己的內心,以及自己的一切言行念頭,和五逆十惡的阿闍世王,又有什麼不同呢?
阿闍世王隨順了惡友調達(提婆達多)的教唆,將父王幽閉在七重室內,又險些怒殺母親。
我何嘗不是常隨順內心惡念—提婆達多的教唆,來幽閉自己的智慧之父和慈悲之母呢!
其臣耆婆和月光的勸諫,正是一向心內的正邪交戰,善惡交爭—我一向都是昏昧十惡的阿閻世王,而我也是那知錯勸諫的臣子耆婆和月光。
此心關閉在軀體之中,誤受六根的束縛,又何嘗不是幽閉在七重室內的頻婆娑羅王呢!
而有幸聽聞了淨土的妙法,知道了阿彌陀佛願力的不可思議,和極樂國依正莊嚴,我們又何嘗不是淨土法門的當機者—韋提希夫人呢?
韋提希夫人當初被逆子阿闍世閉置深宮不令復出,原本是愁憂憔悴,悲泣雨淚,號泣著不知宿世何罪,竟生此惡子!
她本不敢祈求得見威重的佛,而佛即知道她的心念,慈悲地現在她的面前,讓她聆聽妙法,得見淨土。
韋提希由最初的號泣向佛,到聞法後得見極樂之妙,得見佛身及觀音、勢至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末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身都沒有離開幽閉的深宮。
頻婆娑羅王也是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
當末學發現了這事時,內心是多麼慚愧歡喜交加,
上廣下欽老和尚開示:「心開就是華開,華開就是心開。」
「身雖不自由,念佛,給心自由!」
也許您也有身不自由之苦,但請記得念佛給心自由,心開,華就開,佛會自動來到您的眼前。
當處在逆境中時,人們常不由得哭泣自問:「我到底造了什麼罪,為什麼有如此的遭遇!」
當我們細細地念誦經典,會發現韋提希正是身處逆境的代表性人物,她原來貴為皇后,卻因親生子受惡人唆使奪王位,突然由天堂般的生活,落入黑暗的深淵,丈夫—老國王被逆子關在七重室內,計劃活活餓死他,韋提希偷偷在瓔珞中盛葡萄漿,去探望老王,卻激怒了逆子,逆子當場拔劍要殺死她,經二大臣勸諫,逆子才放下了劍,但從此將她關在深宮,不准再出來,韋提希幽閉中見到佛時的號泣:「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
也是千古逆境中人的號泣與疑問,
只是每人的遭遇略有不同,
有人的「惡子」是怨家般的配偶;有人真的生了惡子;
有的人所生的「惡子」,可能是腫瘤,或其他惡病,
有的人「惡子」可能是壞朋友,
末學感覺這「惡子」兩字真是絕妙,
因為一切逆境,就像個惡子,都是自己生出來的,也是自己前因招來的,自己竟生五逆十惡的兒子,真是無可奈何到極點!
但此時若再問「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
就可以釋然了,提婆達多本來是佛的堂兄弟,因忌妒,一直要害佛,
但是佛卻把他當作老師,善知識,提婆達多成了促使佛成就的功臣。
同樣的,後來惡子也正是促使韋提希豁然大悟得無生忍的最佳因緣。
您是否曾細思,當面對著一個「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
又哭問著「我宿何罪,生此惡子」的韋提希時,佛竟然一語不發,也沒有回答解釋,
到底是因何罪,才生惡子,也沒回答自己是何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
只是靜默地「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通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台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
換句話說,佛只靜靜把韋提希的眼引向十方清淨佛國,讓她選擇願往生的國土,韋提希選了最殊勝的阿彌陀佛國,當她在佛的妙法引導下,把眼光望向淨土時,由整部經我們可以發現到阿闍世這惡子再也不成為她的痛苦與困擾,甚至不曾再出現在她心中來逼使她愁憂悲泣。
原來的「我宿何罪,生此惡子」,變成了一個不須再問,多餘的問題!
在清淨心大歡喜中,一切都解決了,後來的韋提希一直都只問著要如何使未來世一切眾生得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這問題比前面的問題,不是美妙開闊多了嗎?
末學是寧可用這問題,代替一切痛苦的問題的!
敬錄 畫佛因緣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267.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