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節要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清截流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節要

念佛須具真實信心,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積劫輪轉,覺性未曾動,
故曰: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為佛,名為眾生矣。
三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應,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
具如上真信者,雖一毫之善,一塵之福,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何況持齋秉戒,放生布施,讀誦大乘,供養三寶,種種善行,豈不足充淨土資糧?
唯其信處不真,遂乃淪於有漏。
故今修行,別無要術,但於二六時中,加此三種真信,則一切行履,無須改轍矣。

若娑婆事業,在在縈懷,一暴十寒,心不專篤,遇五欲時,如膠如漆,遭逢逆境,結怨銜恨,及臨命終,重處偏墜,淨因微弱,難脫苦輪,袛是重處放捨不下故也。
宜各痛念娑婆險惡,早求出離,六道之匍匐,九品之逍遙,利害天淵,大須猛省!
必也生大欣厭,捨穢取淨,信此取捨,與不取捨,原非異轍。
毋騖虛名,毋執空見,毋受高帽禪和口頭三昧惑亂,
毋求旦夕速效,妄冀心外有佛來迎,動諸魔事。
恒以念佛為正行,勉修眾善為助行,更於貪瞋習氣,刻意揩磨,使重處得輕,生處漸熟,淨念相繼,願行相資,自然千穩百當也。

敬勸諸友:必具真實願,發忻厭心,視三界如牢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鴆毒,視名利如韁鎖,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視娑婆一期報命,如在逆旅,信宿捨離,惟以歸家為務,如意亦得,不如意亦得,捨得寸陰,一心念佛。果能如是,若不生淨土,諸佛皆成誑語,願共勉之!

七日持名,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喫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亦不沉沒,如是持名,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者矣。

今時淨業學人,終日念佛懺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
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現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鑠無餘。
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花國裏,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按】持名固非以快念多念為勝,但不可輕鬆養識,古德晝夜持名十萬,非快念多念耶?
毋求速效,妄冀心外有佛來迎,動諸魔事,此指修觀想而言。若遇魔事,即提起正念,默持佛號,則邪不勝正,魔即消滅,不必憂懼。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http://book.bfnn.org/books2/1142.htm#a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