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專求脫苦
民國浙江慈溪一貧婦,忘其姓,家貧子逆。
一日被子罵,心苦難忍,往訴鄰僧,
僧曰:「汝已知苦,何不將苦賣去?」
問:「如何賣得了?」
僧曰:「汝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臨終佛來接去,則永離眾苦,但受諸樂,便把苦賣了。」
婦曰:「我母子共房,床灶同室,床下尚有豬圈,如此邋遢,何能念佛?」
僧曰:「無妨,汝在家時,祗管常念,暇時可來寺拜佛。」
即依教奉行,專求脫苦,念佛無間。
三年後,於將終前數月,預示子曰:「某月日我要生西,汝勿外出,為我料理後事,以盡子道。」
子不信,旋又言,仍不信。
前數日,忽聞異香,遍覓不知何來,始信母言是實,
至期在家守候,見母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而逝。
【按】以怖苦心念佛,為出苦第一妙法。如非家貧子逆,心苦難忍,豈肯專求脫苦,念佛生西耶?順逆皆方便,逆尤勝於順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7
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普願生西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普願生西
清周汪氏,華亭人。夫周文榮,家貧,遊幕遠方,客死湖北,久無音信,女工自活,長齋奉佛,撫子成立,命尋父骨歸葬,旌表節孝。
晚年,念佛益虔,願父母翁姑及夫,齊生蓮界。
後得疾,閉戶念佛,不問家事。
臨終謂子曰:「昨夢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均住蓮華世界。現前有五色雲,擁一蓮如舟,我即乘此往生也。」
言訖而逝,室香如蘭。
【按】夫亡而修淨業,願夫及父母翁姑,同生極樂,卒滿其願。世有青年殉夫者,徒博節烈之虛名,而失同歸安養之實益,願以此為法。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6
普願生西
清周汪氏,華亭人。夫周文榮,家貧,遊幕遠方,客死湖北,久無音信,女工自活,長齋奉佛,撫子成立,命尋父骨歸葬,旌表節孝。
晚年,念佛益虔,願父母翁姑及夫,齊生蓮界。
後得疾,閉戶念佛,不問家事。
臨終謂子曰:「昨夢汝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汝父,均住蓮華世界。現前有五色雲,擁一蓮如舟,我即乘此往生也。」
言訖而逝,室香如蘭。
【按】夫亡而修淨業,願夫及父母翁姑,同生極樂,卒滿其願。世有青年殉夫者,徒博節烈之虛名,而失同歸安養之實益,願以此為法。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6
捨身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捨身念佛
清楊媼,杭州人,年五十餘,得風疾,僵臥呻吟。
僧旅亭師偶過其居,子為設齋,請入視母,媼頻蹙曰:「病甚,師有妙方,能癒我否?」
師曰:「有,恐汝不肯服耳。」
曰:「誠有,安肯不服。」
師曰:「病從身起,身從假合,汝能捨身,病自去矣。」
問捨身奈何?
師曰:「汝但將身放下,一心西向念佛,阿彌陀佛是大醫王,能除一切眾生之病,但能至誠念佛者,自來救汝。」
問佛果來乎?
師曰:「來,但患汝念不切耳。」
遂持佛名,日益懇切。
居五月,語子曰:「阿彌陀佛至矣,四日後,吾將西歸。」
及期,請僧十人助念,起坐向西而化。
【按】人之患在於有身,既能捨身念佛,病自除而往生必矣。願趁無病時將身放下,一心念佛,莫待急時抱佛腳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4
捨身念佛
清楊媼,杭州人,年五十餘,得風疾,僵臥呻吟。
僧旅亭師偶過其居,子為設齋,請入視母,媼頻蹙曰:「病甚,師有妙方,能癒我否?」
師曰:「有,恐汝不肯服耳。」
曰:「誠有,安肯不服。」
師曰:「病從身起,身從假合,汝能捨身,病自去矣。」
問捨身奈何?
師曰:「汝但將身放下,一心西向念佛,阿彌陀佛是大醫王,能除一切眾生之病,但能至誠念佛者,自來救汝。」
問佛果來乎?
師曰:「來,但患汝念不切耳。」
遂持佛名,日益懇切。
居五月,語子曰:「阿彌陀佛至矣,四日後,吾將西歸。」
及期,請僧十人助念,起坐向西而化。
【按】人之患在於有身,既能捨身念佛,病自除而往生必矣。願趁無病時將身放下,一心念佛,莫待急時抱佛腳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64
持齋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持齋念佛
宋廣平郡夫人馮氏,名法信。
少多病,及歸鎮洮軍承宣使陳思恭,病益劇,向慈受深禪師求卻病方,教以持齋念佛,即信受奉行,屏葷血,去裝飾,衣掃塔衣,專修淨業。
自誦經行道,起居動靜,及剎那之念,秋毫之善,一以西方為歸。旋病癒,理家事如初,亦不廢念佛。
如是十年,無惰無矜,心安體健,神氣旺盛。
忽書偈云:「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耕牛大可憐,打疊身心早脫去,免將鼻孔被人牽。」
見者怪之,曰:「行即西歸,何怪之有。」尋臥疾,一夕,語侍者云:「吾已神遊淨土,面禮慈尊,觀音左顧,勢至右盼,百千萬億清淨佛子,稽首慶我得生其國。
若宮殿林沼,光明神麗,與十六觀經所說無二無別,到者方知,非可以語汝曹也。」
侍者呼恭至,語其故,乃相與合掌念佛,至明晨,右脅而逝。
三日含殮,家人輒聞妙香,及荼毘,啟視,面如生時,年三十六。
【按】吾人終日造業,故隨業流轉,不能自主。願速持齋念佛,早求解脫,免鼻孔被人牽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9
持齋念佛
宋廣平郡夫人馮氏,名法信。
少多病,及歸鎮洮軍承宣使陳思恭,病益劇,向慈受深禪師求卻病方,教以持齋念佛,即信受奉行,屏葷血,去裝飾,衣掃塔衣,專修淨業。
自誦經行道,起居動靜,及剎那之念,秋毫之善,一以西方為歸。旋病癒,理家事如初,亦不廢念佛。
如是十年,無惰無矜,心安體健,神氣旺盛。
忽書偈云:「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耕牛大可憐,打疊身心早脫去,免將鼻孔被人牽。」
見者怪之,曰:「行即西歸,何怪之有。」尋臥疾,一夕,語侍者云:「吾已神遊淨土,面禮慈尊,觀音左顧,勢至右盼,百千萬億清淨佛子,稽首慶我得生其國。
若宮殿林沼,光明神麗,與十六觀經所說無二無別,到者方知,非可以語汝曹也。」
侍者呼恭至,語其故,乃相與合掌念佛,至明晨,右脅而逝。
三日含殮,家人輒聞妙香,及荼毘,啟視,面如生時,年三十六。
【按】吾人終日造業,故隨業流轉,不能自主。願速持齋念佛,早求解脫,免鼻孔被人牽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9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老實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老實念佛
清王癡頭道士,直隸人。極愚,親亡乏食,困臥敝廬,無所為計。或與之錢,莫辨多寡。
陳道人收為徒,令日掃地拾柴,晚課佛號數百,禮拜,炷香為度。
王誦佛不成韻,每昏沉欲睡,陳以長竿擊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進耶?」
如是者三年,一夕呵呵大笑,陳復擊之,王曰:「今日打我不得矣。」
詰其故?曰:「師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實禮念,早生西方見佛矣。」陳奇之,而莫測所謂。
翌日,登峭崖,西向合掌立化。闍維,得舍利二。
民國阿幼,遺其姓氏,臺灣省臺中縣人。惟生一女,招婿入贅,因一字不識,惟老實念佛。
靈山寺春秋佛七,均虔誠參加,見男女同修,均穿海青,莊嚴整齊,遂將金戒,交婿出售,希製海青,參加佛七。婿允為製,勸勿出售。
迄佛七之第一日清晨,沐浴更衣,穿新海青,正燒香燃燭,蓮友阿三妹,約往打七。幼云:「汝先去,我先在家拜佛。」
甫歡欣三拜,忽見三尊聖像,團團轉動,香亦隨轉,愈想愈奇,而愈看愈轉。即往邀鄰居數蓮友來看,均不見轉動,未聞回答,候回頭看時,已直立合掌,含笑歸西矣,年六十八。即為助念,並囑家屬,同聲念佛。
【按】孔子有教無類,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佛更慈航普渡,惟愚夫婦老實念佛。
此一癡道愚婦,雖未受歸戒,而能老實禮念,皆獲合掌立化,必見佛接引,往生必矣。
願自恃聰明,不屑念佛,或誤入外道,不肯念佛者,知所歸向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7
老實念佛
清王癡頭道士,直隸人。極愚,親亡乏食,困臥敝廬,無所為計。或與之錢,莫辨多寡。
陳道人收為徒,令日掃地拾柴,晚課佛號數百,禮拜,炷香為度。
王誦佛不成韻,每昏沉欲睡,陳以長竿擊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進耶?」
如是者三年,一夕呵呵大笑,陳復擊之,王曰:「今日打我不得矣。」
詰其故?曰:「師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實禮念,早生西方見佛矣。」陳奇之,而莫測所謂。
翌日,登峭崖,西向合掌立化。闍維,得舍利二。
民國阿幼,遺其姓氏,臺灣省臺中縣人。惟生一女,招婿入贅,因一字不識,惟老實念佛。
靈山寺春秋佛七,均虔誠參加,見男女同修,均穿海青,莊嚴整齊,遂將金戒,交婿出售,希製海青,參加佛七。婿允為製,勸勿出售。
迄佛七之第一日清晨,沐浴更衣,穿新海青,正燒香燃燭,蓮友阿三妹,約往打七。幼云:「汝先去,我先在家拜佛。」
甫歡欣三拜,忽見三尊聖像,團團轉動,香亦隨轉,愈想愈奇,而愈看愈轉。即往邀鄰居數蓮友來看,均不見轉動,未聞回答,候回頭看時,已直立合掌,含笑歸西矣,年六十八。即為助念,並囑家屬,同聲念佛。
【按】孔子有教無類,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佛更慈航普渡,惟愚夫婦老實念佛。
此一癡道愚婦,雖未受歸戒,而能老實禮念,皆獲合掌立化,必見佛接引,往生必矣。
願自恃聰明,不屑念佛,或誤入外道,不肯念佛者,知所歸向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7
修善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修善念佛
清吳毛,青陽吳氏僕也。持齋念佛,兼修眾善。
清兵渡江,吳氏合家逃避,毛獨居守,被兵七槍而死。
亂定主返,毛復甦曰:「我以宿業,當受豬身七次,因齋戒念佛,以七槍散怨,今佛來接引往生西方矣。」語畢,合掌念佛而逝。
【按】念佛修善而慘死,如非復活自言,安知其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蒙佛接引往生耶?
凡行善念佛而遭逆境者,即應省悟慶幸而更精進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6
修善念佛
清吳毛,青陽吳氏僕也。持齋念佛,兼修眾善。
清兵渡江,吳氏合家逃避,毛獨居守,被兵七槍而死。
亂定主返,毛復甦曰:「我以宿業,當受豬身七次,因齋戒念佛,以七槍散怨,今佛來接引往生西方矣。」語畢,合掌念佛而逝。
【按】念佛修善而慘死,如非復活自言,安知其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蒙佛接引往生耶?
凡行善念佛而遭逆境者,即應省悟慶幸而更精進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6
懺悔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懺悔念佛
宋吳瓊,為僧還俗,而作屠沽庖人。
每殺雞鴨等物命,先云:「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連稱佛數聲。切肉時亦念佛不輟。
常教人誦經念佛。忽眼上生瘤如雞卵,始惶怖,分遣妻子,造一草庵,晝夜念佛修懺。
後告村人曰:「瓊來日戌時去也。」
次晚,報諸道友曰:「時至矣,好來念佛相助。」
寫頌端坐,合掌念佛,忽大聲曰:「佛來也。」即化去。
【按】還俗犯戒,豈堪示範,但因病惶怖,即分遣妻子,念佛修懺,仍獲往生。
足證靈峰宗論云:「雖誤作惡行,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懺悔之力,亦能往生。」益信而有徵。
凡誤作惡行者,願急起效法,慎勿自甘墮落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5
懺悔念佛
宋吳瓊,為僧還俗,而作屠沽庖人。
每殺雞鴨等物命,先云:「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連稱佛數聲。切肉時亦念佛不輟。
常教人誦經念佛。忽眼上生瘤如雞卵,始惶怖,分遣妻子,造一草庵,晝夜念佛修懺。
後告村人曰:「瓊來日戌時去也。」
次晚,報諸道友曰:「時至矣,好來念佛相助。」
寫頌端坐,合掌念佛,忽大聲曰:「佛來也。」即化去。
【按】還俗犯戒,豈堪示範,但因病惶怖,即分遣妻子,念佛修懺,仍獲往生。
足證靈峰宗論云:「雖誤作惡行,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懺悔之力,亦能往生。」益信而有徵。
凡誤作惡行者,願急起效法,慎勿自甘墮落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5
作務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作務念佛
宋黃打鐵,潭州人,打鐵為生。
見遊方僧至,請入奉茶,告以窮苦,求示修行之法。
僧即授以「持名法門,可不花錢,不妨工作,能一生持念不輟,臨終,佛必接引往生其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黃甚喜,依教奉行,每打鐵時,念佛不絕聲。
妻曰:「打鐵本辛苦,再加念佛,豈不更苦?」
黃云:「是法極好,往日爐邊覺火熱,念佛則不熱,打鐵覺臂酸,念佛則不酸。」
數年後,忽沐浴更衣,謂其妻曰:「我今天要回家去。」
妻曰:「此非汝家,家在何處?」
曰:「我家在西方。」
妻笑曰:「汝去好了。」
仍打鐵念佛如故。
旋說偈曰:「釘釘鐺鐺,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即執槌立亡,面不改容。異香芬郁,天樂鳴空,眾所共聞。
明吳澆燭,居蘇州,澆燭為業。孑身無偶,長齋念佛,每傾油一杓,必念佛數聲,以為常。
年七十餘,忽語主人曰:「吾積有薄資,本為身後計,今念佛功成,某日當往生善處,無用此矣,敬以相贈。」
主人請為作福事,吳喜,引至一窖,出千金,主人為盡分諸大寺以飯僧。至期,合掌念佛坐逝。
清沈承先,崑山人,業木工。年七十餘,持齋念佛,專修淨土,手不停斧斤,口亦不絕佛聲。
嗣知時至,三日前,遍別親友,謂將往西方,不復相見。
後告家人曰:「明日當行矣。」
次晨,沐浴更衣,向西趺坐念佛而終。
清陳嫗,常熟人,以紡為業,篤信佛法,隨紡車聲念阿彌陀佛,終日不絕,如是三十年。
忽呼其子,曰:「汝不見空中寶蓋幢旛乎?吾其逝矣。」
因拍手大笑,即沐浴合掌坐化,香氣襲人。
民國賴祥麟,江西興國人,務農嗜酒。
年六十餘,子夭,仍領寡媳孤孫,躬耕自食。深厭人世煩苦,思念出離,聞賴禪融居士講淨土法門,遂長齋念佛,專志往生。
久則念愈純熟,雖終日作務,而念佛無間,鄰人皆以阿彌陀佛呼之,亦隨聲應曰:「阿彌陀佛。」
七十餘忽足稍腫,命孫向西陳列香供,云:「西方境界甚好,汝看許多蓮華,吾今日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孫云:「祖足腫,如何得去?」曰:「非身去,乃心去。」正焚香時,面西趺坐念佛而逝。
【按】修淨業者,不分男女貴賤,信深則入,誠積而通。
諸君雖各忙其業,未受歸戒,而作務時念佛無間,均獲功臻純熟,時至往生。
凡謂事忙,無暇念佛者,願以此為法。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4
作務念佛
宋黃打鐵,潭州人,打鐵為生。
見遊方僧至,請入奉茶,告以窮苦,求示修行之法。
僧即授以「持名法門,可不花錢,不妨工作,能一生持念不輟,臨終,佛必接引往生其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黃甚喜,依教奉行,每打鐵時,念佛不絕聲。
妻曰:「打鐵本辛苦,再加念佛,豈不更苦?」
黃云:「是法極好,往日爐邊覺火熱,念佛則不熱,打鐵覺臂酸,念佛則不酸。」
數年後,忽沐浴更衣,謂其妻曰:「我今天要回家去。」
妻曰:「此非汝家,家在何處?」
曰:「我家在西方。」
妻笑曰:「汝去好了。」
仍打鐵念佛如故。
旋說偈曰:「釘釘鐺鐺,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即執槌立亡,面不改容。異香芬郁,天樂鳴空,眾所共聞。
明吳澆燭,居蘇州,澆燭為業。孑身無偶,長齋念佛,每傾油一杓,必念佛數聲,以為常。
年七十餘,忽語主人曰:「吾積有薄資,本為身後計,今念佛功成,某日當往生善處,無用此矣,敬以相贈。」
主人請為作福事,吳喜,引至一窖,出千金,主人為盡分諸大寺以飯僧。至期,合掌念佛坐逝。
清沈承先,崑山人,業木工。年七十餘,持齋念佛,專修淨土,手不停斧斤,口亦不絕佛聲。
嗣知時至,三日前,遍別親友,謂將往西方,不復相見。
後告家人曰:「明日當行矣。」
次晨,沐浴更衣,向西趺坐念佛而終。
清陳嫗,常熟人,以紡為業,篤信佛法,隨紡車聲念阿彌陀佛,終日不絕,如是三十年。
忽呼其子,曰:「汝不見空中寶蓋幢旛乎?吾其逝矣。」
因拍手大笑,即沐浴合掌坐化,香氣襲人。
民國賴祥麟,江西興國人,務農嗜酒。
年六十餘,子夭,仍領寡媳孤孫,躬耕自食。深厭人世煩苦,思念出離,聞賴禪融居士講淨土法門,遂長齋念佛,專志往生。
久則念愈純熟,雖終日作務,而念佛無間,鄰人皆以阿彌陀佛呼之,亦隨聲應曰:「阿彌陀佛。」
七十餘忽足稍腫,命孫向西陳列香供,云:「西方境界甚好,汝看許多蓮華,吾今日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孫云:「祖足腫,如何得去?」曰:「非身去,乃心去。」正焚香時,面西趺坐念佛而逝。
【按】修淨業者,不分男女貴賤,信深則入,誠積而通。
諸君雖各忙其業,未受歸戒,而作務時念佛無間,均獲功臻純熟,時至往生。
凡謂事忙,無暇念佛者,願以此為法。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4
臨終十念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臨終十念
唐張善和,殺牛為業。
臨終,見群牛競來索命,大恐,呼妻:「速請僧來救我。」
僧至云:「經言: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臨終至心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張云:「地獄至急,不暇取香爐矣。」即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厲聲稱佛,
未滿十聲,遽云:「牛去佛來,已與我寶座」,含笑而逝。
清施靜巖,華亭人。性端謹,作事周密,為人謀,必盡心,親族多賴之。
忽病刻苦甚,表兄鄭慧庵憫之曰:「弟病亟矣,何不念佛?
經云:臨終十念,亦得往生。」
施曰:「我恨平日未知念佛,今不能念矣,奈何!」遂大哭。
鄭曰:「無妨,弟聽我念,心中想念可也。」即朗唱佛名,施亦高聲隨誦,纔數十聲,忽曰:「阿彌陀佛與諸菩薩,都在目前」,言畢而終。
【按】念佛不在時之久,而在信之篤。
法集要領經云:「若人百歲中,懈怠劣精進,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進。」
故無論善惡,皆可臨終十念往生無疑也。
但此係宿種今熟,方遇善知識勸令念佛,亦由以怖苦心勇猛精進之信願行力,與佛慈願力,感應道交,親蒙接引耳。
否則,恐為業障所牽,善友難值,病苦所逼,正念難成。十念雖易,實難倖致,願早辦資糧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3
臨終十念
唐張善和,殺牛為業。
臨終,見群牛競來索命,大恐,呼妻:「速請僧來救我。」
僧至云:「經言: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臨終至心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張云:「地獄至急,不暇取香爐矣。」即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厲聲稱佛,
未滿十聲,遽云:「牛去佛來,已與我寶座」,含笑而逝。
清施靜巖,華亭人。性端謹,作事周密,為人謀,必盡心,親族多賴之。
忽病刻苦甚,表兄鄭慧庵憫之曰:「弟病亟矣,何不念佛?
經云:臨終十念,亦得往生。」
施曰:「我恨平日未知念佛,今不能念矣,奈何!」遂大哭。
鄭曰:「無妨,弟聽我念,心中想念可也。」即朗唱佛名,施亦高聲隨誦,纔數十聲,忽曰:「阿彌陀佛與諸菩薩,都在目前」,言畢而終。
【按】念佛不在時之久,而在信之篤。
法集要領經云:「若人百歲中,懈怠劣精進,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進。」
故無論善惡,皆可臨終十念往生無疑也。
但此係宿種今熟,方遇善知識勸令念佛,亦由以怖苦心勇猛精進之信願行力,與佛慈願力,感應道交,親蒙接引耳。
否則,恐為業障所牽,善友難值,病苦所逼,正念難成。十念雖易,實難倖致,願早辦資糧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53
捨咒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捨咒念佛
民國張珍午居士,旅日學醫,兼學密宗。後患腫病,業境現前,平日持咒靈驗,此時全不得力,乃轉而念佛,始業境消滅。
遂屏醫藥,一心持名。
其妻勸進飲食曰:「汝勿擾我,但助我念佛,並集道友助念,我今日行矣。」
道友至,同聲助念,自亦隨聲朗念,尋結印念佛而逝。
【按】臨終業境現前,詎非惡道之先見耶?
此時持咒全不得力,幸轉而念佛,並集道友助念,始業消往生。捨淨修密者,可為殷鑑!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9
捨咒念佛
民國張珍午居士,旅日學醫,兼學密宗。後患腫病,業境現前,平日持咒靈驗,此時全不得力,乃轉而念佛,始業境消滅。
遂屏醫藥,一心持名。
其妻勸進飲食曰:「汝勿擾我,但助我念佛,並集道友助念,我今日行矣。」
道友至,同聲助念,自亦隨聲朗念,尋結印念佛而逝。
【按】臨終業境現前,詎非惡道之先見耶?
此時持咒全不得力,幸轉而念佛,並集道友助念,始業消往生。捨淨修密者,可為殷鑑!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9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覺照念佛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覺照念佛
清范用和、元禮居士,錢塘人。幼習儒,事親孝,父母病,先後割肱和樂而癒。
甫壯年,親歿妻亡,慨卻塵緣,習玄功十餘年,頗著效。
後閱雲棲書有省,遂受歸戒,壹志堅持,乃至獸毛蠶絲,不以著體,盡棄所習,專修淨土。
好善樂施,放生恤貧,不惜勞瘁。遇貧難僧眾,供養不缺。
嗣掩念佛關百日,方靜息間,玄功忽現,覺天地之氣,於虛空中,縷縷然,汨汨然,從口鼻貫入,直至丹田,與己之元氣和,輕安不可言喻。頃有嬰兒長數寸,由頂門出,遊漾於前,經時許,仍由頂門入。此後,每至靜極忘念時,輒有嬰兒出入如前。初喜甚,繼轉念曰:「此非如楞嚴五十種陰魔之謂耶?若作奇特,將受群邪,念佛志在西方,聖境不現,奚以此為?」
遂時覺照,正念現前,嬰兒不復出。
於唯心之旨,深有契悟,信行願力,愈加純摯。
常語人曰:「此生平第一險關,少不省覺,便墮旁門,故修行不可不慎也。」
忽了結諸務,示子別友,念佛坐逝,殮猶頂溫,年六十三。
【按】曾習外道玄功,願常覺照,免墮旁門,正念現前,群邪自息。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5
覺照念佛
清范用和、元禮居士,錢塘人。幼習儒,事親孝,父母病,先後割肱和樂而癒。
甫壯年,親歿妻亡,慨卻塵緣,習玄功十餘年,頗著效。
後閱雲棲書有省,遂受歸戒,壹志堅持,乃至獸毛蠶絲,不以著體,盡棄所習,專修淨土。
好善樂施,放生恤貧,不惜勞瘁。遇貧難僧眾,供養不缺。
嗣掩念佛關百日,方靜息間,玄功忽現,覺天地之氣,於虛空中,縷縷然,汨汨然,從口鼻貫入,直至丹田,與己之元氣和,輕安不可言喻。頃有嬰兒長數寸,由頂門出,遊漾於前,經時許,仍由頂門入。此後,每至靜極忘念時,輒有嬰兒出入如前。初喜甚,繼轉念曰:「此非如楞嚴五十種陰魔之謂耶?若作奇特,將受群邪,念佛志在西方,聖境不現,奚以此為?」
遂時覺照,正念現前,嬰兒不復出。
於唯心之旨,深有契悟,信行願力,愈加純摯。
常語人曰:「此生平第一險關,少不省覺,便墮旁門,故修行不可不慎也。」
忽了結諸務,示子別友,念佛坐逝,殮猶頂溫,年六十三。
【按】曾習外道玄功,願常覺照,免墮旁門,正念現前,群邪自息。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5
身痛心念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身痛心念
清周光、西蓮居士,江寧諸生。性純厚,淡於名利,雖家世貴顯,無紈習。
中年,長齋奉佛,日誦佛號萬聲,求生淨土。
戚友相見,寒喧數語,即以淨土法門諄諄勸勉。
集資重刊彌陀疏鈔,手自校讎,以廣流通。耄年,神氣矍鑠,念佛益銳。
忽患疝疾甚危,而執持名號不輟。疾旋癒,人或以此稱之,則云:「我於爾時,初亦痛苦難忍,繼想身既是假,苦亦非真,況身之與心,精粗判然,彼身自痛苦,我無如彼何,我心自念佛,彼亦無如我何。始猶身心角立,漸漸只知有心,不知有身,而痛苦遂絕矣。」後念佛而逝。
【按】念佛能治歷劫生死重病,況知身假苦非真,難忍能忍,不惟痛苦遂絕,且時至往生,因病危痛苦時作得主,臨終往生時自能作主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4
身痛心念
清周光、西蓮居士,江寧諸生。性純厚,淡於名利,雖家世貴顯,無紈習。
中年,長齋奉佛,日誦佛號萬聲,求生淨土。
戚友相見,寒喧數語,即以淨土法門諄諄勸勉。
集資重刊彌陀疏鈔,手自校讎,以廣流通。耄年,神氣矍鑠,念佛益銳。
忽患疝疾甚危,而執持名號不輟。疾旋癒,人或以此稱之,則云:「我於爾時,初亦痛苦難忍,繼想身既是假,苦亦非真,況身之與心,精粗判然,彼身自痛苦,我無如彼何,我心自念佛,彼亦無如我何。始猶身心角立,漸漸只知有心,不知有身,而痛苦遂絕矣。」後念佛而逝。
【按】念佛能治歷劫生死重病,況知身假苦非真,難忍能忍,不惟痛苦遂絕,且時至往生,因病危痛苦時作得主,臨終往生時自能作主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4
佛聲不絕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佛聲不絕
清沈廷瑜居士,嘉興人。性端謹,事必躬親,
而信口佛聲,滔滔不絕,人或笑之,皆所不顧,如是數十年,自云:「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
年七十三,示微疾,忽語家人曰:「佛來也,為我炳燭。」手自焚香而絕。
【按】胡蓮歸居士以「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此真動靜一如,深入三昧也。
營心名利者,動云我處事紛心,無暇念佛,直至生死到來,放下空手,是誰之過與?」
願猛省而急效法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2
佛聲不絕
清沈廷瑜居士,嘉興人。性端謹,事必躬親,
而信口佛聲,滔滔不絕,人或笑之,皆所不顧,如是數十年,自云:「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
年七十三,示微疾,忽語家人曰:「佛來也,為我炳燭。」手自焚香而絕。
【按】胡蓮歸居士以「念佛愈能熟,處事愈詳明,此真動靜一如,深入三昧也。
營心名利者,動云我處事紛心,無暇念佛,直至生死到來,放下空手,是誰之過與?」
願猛省而急效法為要。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42
十念回向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十念回向
宋馬玗、仲玉居士,合肥人。父忠肅公亮,守杭州,慈雲式公授以淨土法門,遂全家奉佛。
居士遇僧廣初,得天臺十疑論,喜曰:「吾今得所歸矣。」遂依慈雲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餘年。
後與王古往還,益精進念佛,常以放生為佛事。歷守淄川、新定,以慈惠為政。課誦經咒,日有常法。
時荊王夫人夢遊蓮池,見其朝服而坐華上。嗣得疾,盥沐易衣,端坐念佛而逝。
家人同夢其告曰:「吾已得生淨土上品矣。」
子永逸,亦行十念,閱三十餘年。後得疾,見佛及二菩薩接引,結印示寂,香氣滿室。
【按】晨朝十念,雖業忙之人,亦易做到,能每日至誠如此,無不往生,於馬公父子可資證驗。
因後精進念佛,且常放生,及以慈惠為政,福慧雙修,故生即神遊淨土,死得往生上品,誠居官者所宜效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34
十念回向
宋馬玗、仲玉居士,合肥人。父忠肅公亮,守杭州,慈雲式公授以淨土法門,遂全家奉佛。
居士遇僧廣初,得天臺十疑論,喜曰:「吾今得所歸矣。」遂依慈雲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餘年。
後與王古往還,益精進念佛,常以放生為佛事。歷守淄川、新定,以慈惠為政。課誦經咒,日有常法。
時荊王夫人夢遊蓮池,見其朝服而坐華上。嗣得疾,盥沐易衣,端坐念佛而逝。
家人同夢其告曰:「吾已得生淨土上品矣。」
子永逸,亦行十念,閱三十餘年。後得疾,見佛及二菩薩接引,結印示寂,香氣滿室。
【按】晨朝十念,雖業忙之人,亦易做到,能每日至誠如此,無不往生,於馬公父子可資證驗。
因後精進念佛,且常放生,及以慈惠為政,福慧雙修,故生即神遊淨土,死得往生上品,誠居官者所宜效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34
閉關精修 ~ 印光、聖量大師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閉關精修
民國常慚愧僧,印光、聖量大師,蓮宗十三祖也。
陝西郃陽趙氏子,少業儒,曾闢佛,病目幾喪明,始悟前非。
年二十一,出家受具戒,讀龍舒淨土文,知念佛乃了生脫死之要道,即專念佛號,工作時心不離佛。
旋往紅螺資福寺,專修淨土,並深入經藏,妙契佛心。
朝五臺至京,隨化聞和尚請藏回普陀,住法雨寺,勵志精修,閉關六載,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
徐蔚如居士等以師文鈔印行,道化遂廣,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不離因果,不涉玄妙,皈者廿餘萬,依教奉行,得生西者亦多。且化及囹圄異類,常持大悲水米,救諸病危。
嗣掩關蘇州報國寺,課餘重修普陀、清涼、峨眉、九華等山志。
宿誓不作住持,不收徒眾,因緇素歸往者眾,創靈巖山淨宗道場,俾眾共修。設弘化社,印贈佛書五百萬部,佛像百餘萬幀。維護法門,中興淨宗,救濟饑貧,捐助急賑,功難思議。
後移靈巖,預知時至,示眾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蒙佛接引,我去矣。」面西念佛坐化,年八十。荼毘,齒全存,五色舍利數千。
【按】祖師係大勢至菩薩再來,中興淨宗,猶常閉關精修,晝夜彌陀,我輩凡夫,豈可悠忽懈怠而不勇猛精進耶?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7
閉關精修
民國常慚愧僧,印光、聖量大師,蓮宗十三祖也。
陝西郃陽趙氏子,少業儒,曾闢佛,病目幾喪明,始悟前非。
年二十一,出家受具戒,讀龍舒淨土文,知念佛乃了生脫死之要道,即專念佛號,工作時心不離佛。
旋往紅螺資福寺,專修淨土,並深入經藏,妙契佛心。
朝五臺至京,隨化聞和尚請藏回普陀,住法雨寺,勵志精修,閉關六載,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
徐蔚如居士等以師文鈔印行,道化遂廣,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不離因果,不涉玄妙,皈者廿餘萬,依教奉行,得生西者亦多。且化及囹圄異類,常持大悲水米,救諸病危。
嗣掩關蘇州報國寺,課餘重修普陀、清涼、峨眉、九華等山志。
宿誓不作住持,不收徒眾,因緇素歸往者眾,創靈巖山淨宗道場,俾眾共修。設弘化社,印贈佛書五百萬部,佛像百餘萬幀。維護法門,中興淨宗,救濟饑貧,捐助急賑,功難思議。
後移靈巖,預知時至,示眾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蒙佛接引,我去矣。」面西念佛坐化,年八十。荼毘,齒全存,五色舍利數千。
【按】祖師係大勢至菩薩再來,中興淨宗,猶常閉關精修,晝夜彌陀,我輩凡夫,豈可悠忽懈怠而不勇猛精進耶?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7
工念無間 ~ 具行、日辯大師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工念無間
民國具行、日辯大師,雲南會理人,幼失怙恃,贅鹽源曾氏,生二子,家貧,工雞足山祝聖寺。
年二十一,率全家八人求出家,受具戒。
虛雲和尚教以念佛求生淨土法門,遂屏息諸緣,一心繫念。
耳聾貌醜,不識字,日種菜,夜禮拜念觀世音菩薩,間習坐,學課誦及諸經,自極精勸。
旋參四大名山,回滇,適雲公重興雲棲寺,問往視眷屬否?
曰:「吾不顧他矣。」
問汝將何為?曰:「極勞瘁事,人不能任者,吾任之。」
凡築牆、蓋房、種菜、植樹、挑石、挖土、洒掃、炊爨等苦行,行工無一刻暇,念佛亦無一刻閒也。
夜開靜,禮金剛、藥師、淨土諸經,一字一拜。
黎明鳴大鐘,上殿課誦以為常,未嘗寢息。
偶自縫衣,或代同參縫補,一針一佛號隨之。
戒期請為尊證,售衣被用物盡,設齋供眾,問何往,但笑不語。
期滿,密往殿後,向西趺坐念佛,以火自焚,年三十六,形狀如生,異香遠聞。迨眾往觀,取引磬,忽倒下成灰。
【按】一字不識,尚於苦工時念佛無間,我輩讀書識字者,若悠忽虛度,豈不愧煞。
惟自焚,未得三昧者,切勿萌此妄念,以免著魔發狂,永墮惡道。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6
工念無間
民國具行、日辯大師,雲南會理人,幼失怙恃,贅鹽源曾氏,生二子,家貧,工雞足山祝聖寺。
年二十一,率全家八人求出家,受具戒。
虛雲和尚教以念佛求生淨土法門,遂屏息諸緣,一心繫念。
耳聾貌醜,不識字,日種菜,夜禮拜念觀世音菩薩,間習坐,學課誦及諸經,自極精勸。
旋參四大名山,回滇,適雲公重興雲棲寺,問往視眷屬否?
曰:「吾不顧他矣。」
問汝將何為?曰:「極勞瘁事,人不能任者,吾任之。」
凡築牆、蓋房、種菜、植樹、挑石、挖土、洒掃、炊爨等苦行,行工無一刻暇,念佛亦無一刻閒也。
夜開靜,禮金剛、藥師、淨土諸經,一字一拜。
黎明鳴大鐘,上殿課誦以為常,未嘗寢息。
偶自縫衣,或代同參縫補,一針一佛號隨之。
戒期請為尊證,售衣被用物盡,設齋供眾,問何往,但笑不語。
期滿,密往殿後,向西趺坐念佛,以火自焚,年三十六,形狀如生,異香遠聞。迨眾往觀,取引磬,忽倒下成灰。
【按】一字不識,尚於苦工時念佛無間,我輩讀書識字者,若悠忽虛度,豈不愧煞。
惟自焚,未得三昧者,切勿萌此妄念,以免著魔發狂,永墮惡道。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6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專念觀音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專念觀音
民國金濁大師,臺州人,八歲出家,旋受戒。
其師教誦大悲咒及觀世音菩薩聖號,即每日誦咒四十八遍,餘時專持聖號,未嘗間斷。視名利如泡影,習氣嗜好,淨盡無餘。
時與人治病,應手而癒,亦不受酬。住小廟,遇匪劫,除破衲,無餘物,匪恨,以槍擊之,右額中二,右臂中一,未死,旋即癒,槍痕宛然。
忽至寧波阿育王暫住,管堂師催單,則云:「我住不久,即往生西方,請慈悲!」
旋告眾云:「觀世音菩薩手執銀臺,時現我前,三日內即往生。
奉勸同參,老實念佛,或念菩薩,一心稱名,必定生西,佛不妄語。」
至期,向管堂師言:「午後一時,我即生西。」眾以為妄。午餐如常,各殿禮佛畢,面西坐化。
【按】此專念觀音菩薩,得免死難,亦必生西之榜樣,故不死於小廟,而坐化名剎阿育王寺,為眾現身說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5
專念觀音
民國金濁大師,臺州人,八歲出家,旋受戒。
其師教誦大悲咒及觀世音菩薩聖號,即每日誦咒四十八遍,餘時專持聖號,未嘗間斷。視名利如泡影,習氣嗜好,淨盡無餘。
時與人治病,應手而癒,亦不受酬。住小廟,遇匪劫,除破衲,無餘物,匪恨,以槍擊之,右額中二,右臂中一,未死,旋即癒,槍痕宛然。
忽至寧波阿育王暫住,管堂師催單,則云:「我住不久,即往生西方,請慈悲!」
旋告眾云:「觀世音菩薩手執銀臺,時現我前,三日內即往生。
奉勸同參,老實念佛,或念菩薩,一心稱名,必定生西,佛不妄語。」
至期,向管堂師言:「午後一時,我即生西。」眾以為妄。午餐如常,各殿禮佛畢,面西坐化。
【按】此專念觀音菩薩,得免死難,亦必生西之榜樣,故不死於小廟,而坐化名剎阿育王寺,為眾現身說法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5
不念自念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不念自念
清默庵、真源、上仁大師,湖南衡州周氏子。幼潁捷,有出世想,父早逝,母為授室,潛出家,受具戒,精研三藏,深入教義。
遍參南北後,葺精舍於南岳祝聖,戒律精嚴,苦切密修,每日念佛六教觀為學者前導,以彌陀淨土為究竟指歸。
忽以寺務付上首,曰:「吾將西歸」。
旋舉佛七二週,定中見七寶池、八功德水。尋示微疾,卻醫藥一心念佛,徒屬輪念以助。
睹阿彌陀佛白毫炯炯,遂西向端坐,時助念木魚聲急,念止,但同念佛至百餘聲,合掌而寂,年六十四。
【按】不念自念,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非力極念熟而能若是耶?
臨終前,猶舉佛七,令眾助念,以求決定往生。木魚聲濁,不宜助念,故令止勿用,但同聲念佛可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3
不念自念
清默庵、真源、上仁大師,湖南衡州周氏子。幼潁捷,有出世想,父早逝,母為授室,潛出家,受具戒,精研三藏,深入教義。
遍參南北後,葺精舍於南岳祝聖,戒律精嚴,苦切密修,每日念佛六教觀為學者前導,以彌陀淨土為究竟指歸。
忽以寺務付上首,曰:「吾將西歸」。
旋舉佛七二週,定中見七寶池、八功德水。尋示微疾,卻醫藥一心念佛,徒屬輪念以助。
睹阿彌陀佛白毫炯炯,遂西向端坐,時助念木魚聲急,念止,但同念佛至百餘聲,合掌而寂,年六十四。
【按】不念自念,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非力極念熟而能若是耶?
臨終前,猶舉佛七,令眾助念,以求決定往生。木魚聲濁,不宜助念,故令止勿用,但同聲念佛可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3
攝禪歸淨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攝禪歸淨
清夢東、訥堂、徹悟、際醒大師,蓮宗十二祖也。姓馬,豐潤人。幼通經史,廿二歲病悟出家,遍歷講席,博通性相兩宗。
參粹如禪明,明向上事,繼席京都廣通寺,領眾參禪,宗風大振。
嗣以宿業深重,多諸病緣,因思教乘五停心觀,多障有情以念佛治,
且此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悉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
遂輟參念佛,專修淨業,日限尺香晤客,餘時禮念。
晚居紅螺山資福寺,歸者日眾,遂成蓮宗道場。為法為人,心終無厭,一以淨土為歸。
每演如來救苦與樂之恩,淚隨聲下,聽者亦未嘗不涕泗沾衣也。語錄二卷,尤為切至。
臨終前十月,預告歸期,囑諸外護:「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至期示疾,命眾助念,見空中幢旛無數,自西而來,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
旋復曰:「蒙佛親來接引,吾去矣。」
眾稱佛號愈厲,面西坐逝,年七十,眾聞異香浮空,靈龕七日,闍維,獲舍利百餘。
【按】通教通宗後,猶專修淨業,誠有禪有淨土,故獲為人師,作佛祖,但非禪淨雙修也。臨終命眾助念,為世示範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1
攝禪歸淨
清夢東、訥堂、徹悟、際醒大師,蓮宗十二祖也。姓馬,豐潤人。幼通經史,廿二歲病悟出家,遍歷講席,博通性相兩宗。
參粹如禪明,明向上事,繼席京都廣通寺,領眾參禪,宗風大振。
嗣以宿業深重,多諸病緣,因思教乘五停心觀,多障有情以念佛治,
且此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悉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
遂輟參念佛,專修淨業,日限尺香晤客,餘時禮念。
晚居紅螺山資福寺,歸者日眾,遂成蓮宗道場。為法為人,心終無厭,一以淨土為歸。
每演如來救苦與樂之恩,淚隨聲下,聽者亦未嘗不涕泗沾衣也。語錄二卷,尤為切至。
臨終前十月,預告歸期,囑諸外護:「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至期示疾,命眾助念,見空中幢旛無數,自西而來,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
旋復曰:「蒙佛親來接引,吾去矣。」
眾稱佛號愈厲,面西坐逝,年七十,眾聞異香浮空,靈龕七日,闍維,獲舍利百餘。
【按】通教通宗後,猶專修淨業,誠有禪有淨土,故獲為人師,作佛祖,但非禪淨雙修也。臨終命眾助念,為世示範耳。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1
佛從意出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
佛從意出
清慧明大師 鄞縣人,住杭州報國寺。性質宜,唯知念佛,每執持洪名,聲如潮沸,香盡不知也。
得施即放生,隨放隨稱佛名,回向西方。
見人不作寒暄語,但云「死到哉,快些念佛。」
或叩其所得?
曰:「憶昔熱病日甚,幾不能支,幸意根中佛號一句頂一句出,連綿不已,竟仗此癒。此後無論語默動靜,皆有一佛號從意根中一句頂一句而出也」。
後患頸疽,知宿業現前,絕不呻吟,臨終,色和悅,念佛而逝。
【按】念佛如潮沸,香盡不知,見人不作寒暄語,故能功臻純熟,雖病危仍有一佛號從意根中滾滾而出,所謂無念而念,病不為礙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0
佛從意出
清慧明大師 鄞縣人,住杭州報國寺。性質宜,唯知念佛,每執持洪名,聲如潮沸,香盡不知也。
得施即放生,隨放隨稱佛名,回向西方。
見人不作寒暄語,但云「死到哉,快些念佛。」
或叩其所得?
曰:「憶昔熱病日甚,幾不能支,幸意根中佛號一句頂一句出,連綿不已,竟仗此癒。此後無論語默動靜,皆有一佛號從意根中一句頂一句而出也」。
後患頸疽,知宿業現前,絕不呻吟,臨終,色和悅,念佛而逝。
【按】念佛如潮沸,香盡不知,見人不作寒暄語,故能功臻純熟,雖病危仍有一佛號從意根中滾滾而出,所謂無念而念,病不為礙也。
敬錄 念佛法要(卷一) 淨業弟子惕園毛凌雲敬輯http://book.bfnn.org/books2/1143.htm#a2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