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一)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解釋】
太上老君說:「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
【分析】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也就是周朝的聖人老子;
得道成仙以後,稱天立教,為道教的始祖,
是上天至尊之聖。
感應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惡行善的書;
感是感召,應是報應,告訴人們如果以善惡感召之因,必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
所謂有感必有應,隨感而隨應,用以彰顯天道好還的道理,而啟發世人的敬畏之心;
知道作惡必定會得到災禍病夭的惡報,因此心有所畏懼而不敢去做;
知道行善必定會得到福壽天仙的善報,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
所以才以感應作為本篇的篇名。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報應,如影隨形;
這四句話是此一篇的總綱領,也是太上垂示訓誨的宗旨所在。
講到聖賢之心,不是為了要祈求福報,避免災禍而後才去斷惡行善;
說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積善,必定會福蔭子孫;而若是積惡,則必定會禍延子孫;
也就是易經所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理,
而且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差錯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來的意思,所謂自作還是自受啊!
要知道天地是沒有私心的,而吉凶禍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來的啊!
然而人在沒起念頭的時候,這顆心是湛然清淨,就如同虛空一樣,那裡有什麼善惡呢!
只是因為這個念頭才動,所向著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著的是壞事,就是惡;
其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做了一件事情而已;
但是到了後來,經過了日積月累,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
所以一個人得禍或是得福,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時候啊!
所以太上開口便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啊!
其中若是有了絲毫的差錯,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一)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7.htm#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