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一)
小不孝所以養成的原因有四種。
第一是驕寵:
為人父母過度的憐憫自己的孩子,例如經常順著孩子的個性,稍微不如他的意,他便不堪忍受了。
經常讓他便宜,任隨他安逸享樂,教他執勞奉養父母,他便不習慣了。在別人面前孩子稍有過失,
父親不忍心督責孩子,而孩子竟然敢冒犯父親。父親讚譽孩子的文學品行才藝能力,惟恐不在自己
之上,而孩子則必定要父親的文行藝能在我之下;積下了這些驕縱的習氣,在別人面前展不出手,
卻獨在父母面前展得出手,於是就真得認為,老成之人沒有見聞知識了!
第二是習慣:
孩子的語言粗率慣了,便敢衝撞父母;行為簡易慣了,便敢不守禮節,任意的作為;父母分甘絕少
慣了,孩子於是就不記得父母把美味食品留給他吃的恩德;父母抱病忍受病苦慣了,孩子於是就不
再聞問父母的痛癢。
第三是樂縱:
孩子見到同輩,就不勝意氣風發,面對父母,就感到沒有意思;進入妻子的房間,就露出千般的趣
態;走進高大的廳堂,就感到悶悶不樂,甚至敢明白的表示,父子兄弟是俗物,不喜歡和他們見
面;則他的心中,怎麼還會有孝悌的想法呢?
第四是忘恩記怨:
俗話講:「恩習久則愈忘,怨習久則愈積。」
這也是人之常情啊!
所以招待他人吃一餐飯的恩德,別人容易記在心裡;若是招待習慣久了之後,則嫌棄怨恨就會生出
來了。
一次的布施,別人會感恩;若是經常的接濟,則多寡的分別就會生出來了。
一次的見面,令人倍感親切;連續的見面,則猜測嫌疑就會生出來了。
況且是父母兄弟,天生就習以為常,以為父母兄弟的親愛,是必然不會變的,眼前父母的大恩,根
本就不知道;況且還能夠想到母親懷胎養育的辛苦,生病時候的擔心受怕嗎?
所以人情有的時候,會顯得至為顛倒,至為古怪,而且還不自覺;孩子對於父母,往往就會如此,
因此不以恩而獲怨的父母,就很少了啊!
以上所說的幾種,都是人之習情;
然而子女未嘗沒有真性,只是積習久了,就不知道錯誤所在。
所以應該要急急的喚醒,
早早的克治,時時的思量;
不要認為父母慈心,自然就會原諒我;
不要認為世風澆薄,我還比別人好些;
要知道小不孝漸漸的積久了,就會變成大不孝啊!
又說:大不孝所以養成的原因也有四種。
第一是私財:
錢財入我手,便為我所有;而在父母手中的錢財,又認為是我有的錢財。
自己的錢財足夠了,就忘記了父母;而錢財不夠的時候,則覬覦父母的錢財;
父母不能自己養自己,要靠孩子養的時候,則又怨恨父母;甚至還發生了單身的父親、獨生的兒
子,因為錢財而互相殺害的事情;
兄弟互相推諉而拋棄父母不養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身體是從誰的身體而來的?
自己的錢財是從誰而來的?我既然是不帶一個錢財來到世間,從嬰孩到現在生活都沒有缺乏,這是
誰的幫助呢?而今卻為了自己要多賺幾文錢,便想要跟父母斤斤計較啊!
第二是戀妻子:
愛戀妻子兒女,而不孝父母就嚴重了。有了美味的飲食和金錢,就想要娛樂妻子寵愛孩子;
遇到了良辰美景,就想要擁抱妻子兒女,
而使父母歡喜的念頭,也就愈來愈微弱了。
不想孩子是我的孩子,而我又是誰的孩子呢?
父母撫養我,而我卻不照顧父母,則我養孩子又有何用呢?
夫妻和好,固然是一家的樂事,然而當我呱呱待哺屎尿未分的時候,怎麼會了解愛戀妻子呢?而妻
子在那時候又怎麼能夠照顧養育我呢?父母看見兒子長大成人、娶妻,不勝歡喜之至,怎麼可以有
了妻子,就使得父母反而失去了兒子呢?
第三是嫖蕩:
心中的欲火正是熾盛,加上對方誘惑非常的厲害;
這時候,就算家中有倚門傷心的人,他也不能夠了解啊!嫖蕩非常的浪費錢財,婆媳之間,為此而
發生了口角,甚至還激烈的責怪對方的不是,他也不能夠分辨啊!
妻子抱著小孩,整夜都為著先生在外面嫖蕩睡不著,連屋外的風雨也為她傷心落淚;
年邁的雙親鬢髮已白,卻無人承歡膝下;甚至連微薄的物質供養,也因為兒子的嫖蕩而發生了危
機。
唉!嫖蕩的時候,瘋狂的意興能夠維持多久呢?卻忍心令自己最親愛的人傷心若此啊!
第四是爭妒:
以天地的無私,人尚且感到有所遺憾;所以父母對於孩子們的感情,豈有不偏的道理;於是子女們
就互相的爭奪父母的寵愛,或是兄弟而觭觤不平,或是姊妹而纖悉計較,彼此相互的讒言毒害,而
家道就因此而衰微了;累積了瞋恨喜怒,而孝心就因此而衰弱了。
這四種狀況乃是人之常情,恐怕連孝子也難避免,而其流弊遂成了大不孝啊!
宋朝的韓魏公(韓琦)說:
「父慈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獨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此古今所以稱大舜也。」
處在父母不慈情況下的子女,心中不可以存有一絲毫的火氣,要比平常為子女的,更要加倍謹慎的
事奉父母;
有仁慈心的父母,自然就會受到感動,轉而憐憫孩子;
若是沒有仁慈心的父母,既然不能夠感化他們,就更不可以觸犯他們啊!
也只有自己克盡人子之道,不要使自己陷入了忤逆不孝的大罪;
若是一昧的見父母的不是,心中充滿了憤恨,消遣不能,擺脫不下,就必定將有遏抑不住的時候;
這就是微根不除去,遂至橫決成災啊!
恐怕到那時候,責備父母不慈的罪輕,
而忤逆父母不孝的大罪,就沒有辦法逃脫了啊!
【嘉言】
羅先生曾說:
「孝子事奉雙親,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煩惱心;
不可使父母有驚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悶心;
不可使父母有難言的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
唐先生的親恩歌說道:「我今未說淚先淋,難報爹娘養育恩;自是斷腸談不得,斷腸談與眾人聽。
惟有懷胎受折磨,百般魔障好難過;莫言產育無凶吉,生死須臾可奈何。肚裡如今痛得慌,叫人為
我簡衣裳;千生萬死多難算,只靠神天作主張。生下兒來血奔心,牙關緊閉眼翻生;直從剪下胞衣
後,再過三朝纔是人。尿屎時常撒滿身,腥臊臭穢不堪聞;卻無半點嫌憎意,洗換頻番極苦辛。聽
得娃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想他歲半週年內,一覺何曾睡得成。大雪紛紛臘月天,偎頭偎臉
抱兒眠;只因乳是孩兒喫,徹夜開胸在外邊。聽得孩兒出痘瘡,登時嚇得眼翻黃;一從放出標來
後,盡日何曾喫米湯。磕箇頭來上炷香,聲聲只叫痘娘娘;若還叫得娘娘應,何怕頭穿出腦漿。幸
得兒生兩歲零,依檯傍凳自能行;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生得孩兒性氣歪,任他情性
使將來;如何父母偏憐愛,還說乖乖這樣乖。兒今頭髮已披肩,轉眼成人在面前;痛殺親心難割
捨,不能常在膝頭邊。雖然掙得少田園,受怕擔辛苦萬千;不是為兒還為女,自家喫得幾文錢。娘
看爹來爹看娘,為何終日臉焦黃;只因兒女將婚嫁,相對愁眉做一房。寸寸絲絲總是恩,誰能描得
半毫真;蓼莪縱使能描畫,只好依稀六七分。」
金少嵩先生說:「按喪禮的敗壞,至今已是到了極點了。現代人事事都認為,古人的喪禮不正確;
而且現在還有在服喪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內,趕著辦完結婚的事情,這尤其是荒誕不經啊!古代的君
子在為父母居喪守孝期間,就是吃到好的食物,都不會覺得甘美;聽到音樂也不會覺得快樂;平日
生活起居,還仍然為父母的逝世感到難過,三年之中都是這個樣子。現在居然有人昧著良知不顧天
理,反而在七七之中結婚,置父母之喪於不顧,而去追求夫妻之間的快樂;為人子女的,若是這
樣,簡直就是大不孝啊!若是父母教其子女這樣做,就是教子女大不孝啊!而且在凶中而行吉事,
對夫妻雙方都不好;這種習俗,不知道是誰始作俑者,到今天已經是相習成風了。甚至連詩禮之
家,也發生了這種的事情,實在是周公孔子的罪人,這種壞風俗,實在應當要痛切的戒除!」
沈龍江先生說:「為人子女事奉雙親,沒有比送終這件事情更大了。若是連為父母送終的這件大
事,都無法盡心的話,那麼其他的事情,也就不可能盡心了啊!有的是因為家裡的兄弟多,就彼此
的互相推諉;因而將父母的喪事草率的處理完事,導致了日後的後悔和遺憾。我認為為人長子的,
力量能夠獨自辦理的,就應該獨力的去辦;不必再派其他的弟弟;做人家弟弟的,自己能夠獨力去
辦,也應該當作是自己的責任,不要使長兄的負擔過重;各人各自的盡心,爭先的出力,這樣才是
做人家兒子的道理啊!若是有心想靠別人一分,便是在自己的心上,就有了一分不能盡心的地方
啊!」
故事一:
太和人楊黼,辭別了家中的老母親,獨自的前往四川,去拜訪無際大師;
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問楊黼說:「到那兒去啊?」
楊黼回答說:「我去四川拜訪無際大師。」
老僧說道:「你去拜訪無際大師,還不如去見佛啊!」
楊黼就問:「那麼佛在那裡呢?」
老僧說:「你只要回家,就會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黃色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
楊黼聽了之後,就馬上的趕回家去。當楊黼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夜深人靜門已關了;
楊黼就敲著門,在外面等候著;這時候,他的老母親一聽,是兒子在外面叫門的聲音,就喜出望
外、急急忙忙的,隨手拿了一件黃色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兒子太過興奮,跑出去開門的時
候,連木屐都穿反了;
楊黼一見到母親這個樣子,就是老僧所講的佛的樣子完全一樣;因此而突然的驚醒覺悟了。
從此以後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親,並且還為孝經做了好幾萬字的註解;
楊黼在為孝經做註解的時候,硯台的水快用乾了,忽然之間,硯台裡面的水,卻又盈滿了。別人都
認為:這是因為楊黼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所得到的感應啊!
【嘉言】
彌勒菩薩說:
「堂上有佛二尊,惱恨世人不識;不用金彩裝成,非是栴檀彫刻;
即今現在雙親,就是釋迦彌勒;若能誠敬得他,何用別求功德。」
恭錄 集福消災之道—太上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一)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7.htm#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