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44. 如何練習觀照?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44. 如何練習觀照?

練習觀照要從心著手,就是用「心」去觀察,才能照見,
客觀的、直接的、當下的,不透過思維的觀察。

觀照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只有觀照才能看到問題的本源,也就是妄念,分別意識、批判、高低、好壞、美醜等等二分法,
只有看清楚,才能斷分別意識,「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最後才能悟空。

入手處從自己下手,
觀察自己的身、口、意……
先從速度較慢的著手,記得的時候就練習,忘了就算了,

只有放下執著去練習,如觀察自己吃飯、穿衣、洗澡等速度較慢,
較容易觀察到的;
一段時間後,觀察言語就此較容易了,到最後心念的觀察才能得力。

觀照就如同我們看電視或電影一樣,只是「看」,
並不一定要將注意力放在特定的某一點上,
電影上的風景、人物、音樂、對話、劇情不斷在變,
看,是平行、同步的運作,
錄影帶還可以倒帶再看,
但我們過去所發生的種種,只能回憶,不可能再重來一次,
所以禪宗強調「當下」,也就是普門品所云「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每個人的個性、所受的教育、價值觀、認知,行為模式都不一樣,
所以觀察的模式也不一樣,事實上沒有必要特別修正,
唯一需要的是客觀,
雖然面對同一部影片,但所觀察到的內容、重點及內心的感受、反應完全不一樣,
隨著自己的好惡,看到喜歡的情境還不斷的回味,
看到醜陋的畫面產生厭惡,看到恐怖的畫面會想逃避,刺激的畫面覺得很過癮……,

因為喜歡就產生執著,因為討厭、恐怖就不想面對;
因為刺激還想更刺激,
這就是無明,
事實上人生的旅途,不管好或不好,我們都要面對,
客觀的面對,想躲也躲不掉,雖然外境可不必面對,
但內心是無法躲藏的,
當看清楚時,才能不斷自我調整,只有不執意著觀察,才能減低妄念的幹擾,
解除自我模式的束縛,
事實上觀察沒有任何模式,日久功深,觀察方自然會細膩、敏銳,深度、廣度皆有,
才能認清萬事萬物的本源,
事實上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都是自己,
沒有差別也就是「心」,也就是智慧的源頭。

恭錄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605.htm#a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