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福、惜福、如何惜福 于凌波居士著

福、惜福、如何惜福 于凌波居士著

人在福中不知福,有幾多人能夠珍惜現在呢?
古人有謂:「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兵燹而後知清平之可貴,
失業而後知行業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
幸福之事過後方知,
除了徒增悔恨與追憶外,於事何補?
我們何不珍惜現在,果能一念知足,約束個人無止境的欲望,當下娑婆即是樂土。
但是,此種境界,只有智慧高的人纔能體會得到。
世間芸芸眾生,以先天無明所覆蔽,迷闇無知者多,多又有幾個人能體會得「少欲知足」、
身心自在的安樂呢?

事實上,有福並不是好事,《韓非子‧解老篇》中有一段話說的很明白:「人有福,則富貴至。
富貴至則衣食美,
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
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
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
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相反的,有禍也不是壞事,同上文續曰:

「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
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
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可活盡天年;
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
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謂之福,
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

先儒焦澹園曰:「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
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
我們冷眼旁觀世間眾生相,每見奢靡放逸,揮霍無度之人,到老來而能豐衣足食,福壽雙全者,
極為罕見。何以致之,他們先把福享盡了,甚至於透支了。現在台北萬華街頭的流浪漢中,
就不乏早年的富家子弟,或擁有房舍田產的富人。

中國數千年來的農業社會,有一條「天道循環」的規律,
那就是「富貴生奢侈,奢侈生貧賤,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富貴生貧賤。......」
週而復始,循環無已。
或曰,現在是工商業社會,農業社會的規律不適用了。
事實不然,中國文化中的天道循環,無非就是佛家的因果。
宇宙之間,自物質世界至人類社會,自然現象到精神活動,
何事無因,何事無果?
所謂「果由因生,事待理成。」
惜福者受福,
不惜福者受禍,這是必然的因果。
福、好比存款簿上的存款,你節樽使用,細水長流,可以長久保有餘福;
你不知節制,浪費揮霍,自然餘額無多,甚而出現赤字。
而揮霍浪費、驕奢放逸的後果,不僅是消耗福報,更造下無量惡業,必然要承受惡果。

福、是前生善業感得的果報。
我人要珍惜這果報,繼續造作善業,以積蓄來生的福報;
如果不知珍惜,以前生福報的資源,作為今生造作惡業的條件,那來生就三途有分了。

恭錄 福、惜福、如何惜福 于凌波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