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若疾病纏綿者:當痛念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淨業,誓求往生...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祇承天者、宜順受也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上) 會性法師敬記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接手書,知不廢淨業,洵足嘉美。

而云「身心不安之至」,為境遇不嘉,致不安耶?抑或疾病纏綿,致不安耶?

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飢不寒,何羨大富大貴

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

古德云:「前人騎馬我騎驢,千細思量我不如:回頭一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這就是「作退一步想」。

若疾病纏綿者:當痛念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淨業,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吾人當以病為藥,速求出離。

妙葉大師云:「行道不求無病」(即十大礙行第一)。又云:「識病因緣,如病性空,病不能惱。」(皆見「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下)。

須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于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于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

確極!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此段文,出「孟子」的「告子」章下。

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祇承天者、宜順受也

然孟子所謂「大任」、乃世間之爵位;尚須如此憂勞、方可不負天心。

何況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覺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貧病,則凡惑日熾,淨業難成;迷昧本心,永淪惡道;盡未來際,求出無期矣!

古德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者,正此之謂也。

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謂「因果虛幻,佛法不靈」。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華嚴經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盡也?

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痛念眾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法門;其宏慈大悲,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恆河沙分之一。

只宜發慚愧心,發懺悔心,自可蒙佛加被,業消身安耳。

讀以上這段文,宜參閱妙葉大師著的「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中「十大礙行」章。所謂十大礙行者:(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求無障,(四)立行不求無魔,(五)謀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於人不求順適,(八)施德不求望報,(九)見利不求霑分,(十)被抑不求申明。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上)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5.htm#a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