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與衛錦洲居士書(因鄰火延燒,物、屋一空,其妻驚駭病故,遂心神迷悶,如醉、如狂)
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難免遭遇逆境。熟讀此篇,心地釋然。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其可怖畏!」
見法華經卷二、譬喻品第三、偈頌中。
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樂,有逆、有順,有禍、有福,本無一定,唯在當人具通方眼,善體天心,則無苦非樂,無逆非順,無禍非福矣。是以君子樂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隨遇而安,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
樂天知命:謂順應天命而自樂也。易、繫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疏:順天施化,是歡樂於天;識物始終,是自知性命;任自然之理,故不憂也。(中文大辭典)
不怨天不尤人:謂不懷恨於天,不責怪於人也。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注:君子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
所以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者、現在也。行者、優游自得之意。富則周濟貧窮,貴則致君澤民。盡其富貴之分,是之謂「素富貴行乎富貴」也。)
素貧賤行乎貧賤,(若家無餘財,身未出仕,則守乎貧賤之節,不敢妄為。)
素夷狄行乎夷狄,(若盡忠被讒,貶之遠方,如雲、貴、兩廣、黑龍江等,則心平氣和,不怨君上,不恨讒人,若自己就是彼地之人一樣。)
素患難行乎患難。(或者不但遠貶,且加之以刑,輕則楚打監牢,重則斬首分尸,或至滅門,仍然不怨君上、不恨奸黨,若自己應該如此一樣。人與之患難,尚然如是,何況天降之患難,豈有怨恨者乎?如是之人,則人愛之,天護之,或在此生,或在後世,或在子孫,決定有無窮之福報,以酬其德矣。)
此「素富貴」等四句,出「中庸」。茲錄原文如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中庸新解,釋曰:
「素、是「現在」的意思。君子做人,在怎樣的地位,就怎樣法,不希望做地位以外的事。
在富貴的地位,就照富貴的地位去做人;
在貧賤的地位,就照貧賤的地位去做人:
就是在夷狹的地位,也就照夷狹的地位去做人;
在患難的地位,也照患難的地位去做人。
君子不論在什麼地位,都是隨遇而安,悠然自得,不作非分之望,所以能『無入而不自得焉』。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