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徹悟大師遺集 喚醒、了睿輯錄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如鬱頭藍弗。習非非想定於水邊林下。每定將成。多為魚鳥所驚。因發惡願曰。吾他日後。當作飛貍。入林食鳥。入水食魚。後非想定成。遂生天上。壽活八萬大劫。天報既終。遂墮為飛貍。入林水以食魚鳥。此惡願也。與性相違。尚有大力用。八萬劫後能滿。況稱性之善願乎

神僧傳。載一僧於石佛前。戲發願曰。如今生 生死不了。願來生作威武大臣。後果作大將軍。此戲發之願也。尚終得遂。況至誠所發之願乎

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咨嗟歎息。傍 一僧曰。汝學佛法。獨不聞未成佛果。先結人緣。汝雖明佛法。其如無緣何。

其僧曰。我即終於此乎。傍僧曰。吾代汝為之。問其僧有何所蓄。

曰。無他。僅餘一衣料耳。傍僧曰。此亦足矣。遂變價置買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鳥昆蟲甚多之處。置食於地。復教以發願。乃囑曰。汝二十年後。方可開法。其僧如所囑。至二十年後始開法。受化者多少年。蓋皆受食之禽鳥昆蟲也。此願力之不可思議也

尚能以他人之願。攝彼蟲鳥。脫異類而入人道。豈自願不能自度耶

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此則直以發願。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

瑩珂。酒肉無擇之人。後閱往生傳。每讀一傳。為一首肯。遂斷食念佛。至七日。感佛現身慰之曰。汝陽壽尚有十年。當好念佛。吾十年後來接汝。珂曰。娑婆濁惡。易失正念。願早生淨土。承事諸聖佛曰。汝志如此。我三日後來接汝。三日後果得往生。

懷玉禪師。精修淨業。一日見佛菩薩滿虛空中。一人執銀臺而入。懷玉禪師念曰。吾一生精進。志在金臺。今胡不然。銀臺遂隱。玉彌加精進。

二十一日後。復見佛菩薩遍滿虛空。前持銀臺者易金臺而至。懷玉禪師遂泊然而逝。

劉遺民。依東林。結社念佛。一日想念佛次。見佛現身。劉念曰。安得如來手摩我頭乎。佛即手摩其頭。復念曰。安得如來衣覆我體乎。佛即以衣覆其體。

嗚呼。佛之於眾生。無所不至。真可謂大慈悲父母矣

欲速生即令速生。欲金臺即易金臺。欲手摩頭即摩頭。欲衣覆體即覆體。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願。豈獨不滿我之願乎。大慈悲心。無有揀擇。安有此理。

是以真能發。則信在其中。信願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 信 願 行三種資糧。唯一 字盡之矣。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則不浪用。則念念執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熏修淨業

倘置佛名而別修三乘聖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鈞之弩。為鼷鼠而發機。況造六凡生死之業乎。

倘置淨業而別取權乘小果。亦是虛度光陰。亦是以如意寶珠。而貿一衣一食。況取人天有漏之果乎

如是珍重。如是愛惜。則心專而佛易感。行勤而業易精。

果得真生淨土。親見彌陀。時承開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證法界。延一念為長劫。促長劫為一念。念劫圓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愛惜之報乎。

敬錄 徹悟大師遺集 喚醒、了睿輯錄

http://book.bfnn.org/books/0097.htm#a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