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切願 老實念佛※歡迎翻印、轉載流通※ 本站大部分資料,下載于※般若文海繁體站※報佛恩網※http://www.bfnn.org/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index.htm ※免責聲明~望先進大德如有侵犯到著作權,不吝賜知。末學定盡快移除。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蕅益大師:「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
「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慚愧.....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
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上午 12:51:10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4:01:49
求生極樂的利益
求生極樂的利益
(一)滅罪生福卻病延年
人生多病或短命,都是由個人宿世惡業所招致;
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我本師阿彌陀佛,常須供養,尊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
民國初年,中國杭州有一姓邵的青年人,不幸患了絕症,在上海寶隆醫院診治,但醫藥罔效,唯有躺在病床等死。一晚,他忽見一隊牛頭馬面的鬼卒,向他奔來,他心想,既然有鬼,一定有佛,立刻大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正在向他奔來的小鬼隊,突然被他念佛的聲音,嚇退了幾步,停在那裡,不敢走近。他覺得念佛能夠驅鬼,很有功效,所以繼續大聲念佛,小鬼始終不敢前來捉他,後來閻羅王也出現了,身穿綠袍,頭戴平頂冠,長相十分威嚴,也被佛號檔駕,不能近他。
青年人見佛力不可思議,更大聲念佛,醫生認為他的聲浪太大,妨礙別的病人休息,勸他不要再念;但他正在生死關頭,怎肯停止?院方唯有將他遷往另一間空房,由他繼續大聲念佛。如是持續七天,他突然看見一團金光,由遠而近,由上而下,由小至大,頃刻間光明遍照病房,一尊金佛,在光中出現,身放毫光,足踏彩雲,左手持念珠,右手當胸,慈祥和藹的對他微笑。這時,他才想起是阿彌陀佛,再看看四周,小鬼隊不見了,閻羅王老爺也不見了,再回過頭來,佛也不見了,而自己的病卻好了,第二天就出院,醫生與護士們,都感覺莫明其妙,但這就是念佛,能夠卻病延年的事實。
我們的世界,往往是苦多於樂,但在佛眼看來,娑婆世界的眾生,簡直是純苦無樂。因為人除了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冤憎會,五陰熾盛等八苦交煎外,還要承受人事界的打擊,以及自然界寒暑風雪的逼害,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不過末法時代,眾生福簿障重,往往未能戒行清淨,又怎能生定發慧,斷煩惱,了生死?
所以釋尊特別教導我們,念佛法門,稱念佛號,就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橫出三界,帶業往生極樂。
持名念佛,但得十念專精,一心不亂,便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品蓮華化生,經二十小劫(下下品),或經六小劫(下中品),或經七七日(下上品),蓮華開敷,聞法歡喜,即發菩提心。
如屠夫張和,以殺生為業,臨終見牛群來索命,作人語:「你殺我。」張和恐怖,對妻子說:「快請大僧來救我」。
持名、觀像、或觀想念佛,若得一心不亂,兼持戒修福,即可往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中品蓮華化生,七日華開,聞法歡喜,得無生忍,即証阿羅漢道。
若然念佛,至一心不亂,又能兼發菩提心,廣修六度四攝等大乘法門,以此功德,回向發願,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品蓮華化生,見佛聞法,斷塵沙煩惱,伏無明惑,證不退轉。
若能實相念佛,進入理性一心不亂,即可往生極樂世界,常寂光土,上上品蓮華化生,見佛聞法,斷無明,證法身,蒙佛授記,一生補佛之處。
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有無;品位高下,端賴持名淺深。」
中國清朝,有一姓王的孩子,個性愚鈍,父母雙亡,無以為生,陳道人收他為徒,日間要他做苦工,晚上打坐時,教他坐在對面念佛。但他總是發音不正,又喜歡打瞌睡,
又有人名瑩可。平常飲酒食肉,殺生無數,後因讀往生論,即戒殺放生,精進念佛,發願求生淨土。
阿彌陀佛今正在極樂世界,說法利生,我們一生極樂國土,即得親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及海會聖眾,聞法修行;
阿彌陀經亦說:「其土眾生,常於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見佛聞法,如法修行,是修慧;廣修供養,植諸善根,是修福。如是福慧雙修,精進辦道,加以壽命無量,即得速證無生法忍,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蒙佛授記,一生補處。
大寶積經說:「極樂世界所有菩薩,於無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補處。」
楞伽經說;「十方諸佛剎,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身,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當我們明白求生極樂世界,有這麼多的理由和利益之後,就知道念佛法門,是何等的殊勝?
念佛法門,固然也要自己努力,但憑藉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扶持與接引,保證即生可以橫出三界,超越六道生死輪迴,到達最安全、最清淨、也最快樂的地方,安頓自己的身心,然後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妙環境中,跟隨著諸上善人,進修佛道,不但事半功倍,簡直是離苦的捷徑,成佛的妙莊嚴路。
所以,
有人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之事,或是老年人的專業。這種想法,簡直是最愚蠢的錯誤。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馬鳴菩薩說:念佛是最方便的法門。
龍樹菩薩說:念佛法門,是昜行疾至之道。
雲棲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蓮池大師說:「念佛求生西方,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事。」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念佛法門 文珠法師講述
念佛法門 文珠法師講述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
念是心念、想念、憶念,稱念,佛是佛的名號。
佛的名號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們最熟悉的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還有,晚課所誦念的八十八佛,究竟應該念那一尊佛的聖號呢?
在道理上說:念那尊佛的聖號都可以,都有功德,
但,如果我們發願求生淨土,希望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的話,就要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不但特別為我們的苦惱眾生,創造一個美妙極樂的世界,還發願親自來接引念佛的人,往生淨土。
所以,不止大慈菩薩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大勢至菩薩亦說:「念佛三昧,最為第一。」
佛在大寶積經,大般若經,大集經,大彌陀經以及其他大乘經典中,都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
同時告訴我們,十方諸佛,亦皆稱讚阿彌陀佛,願力殊勝,功德難思,勸導我們應當發願,往生彼國。
據說:中國唐朝法照大師,是一位戒行精嚴的高僧,朝五台山時,親見文殊菩薩,即頂禮啟問:「末代凡夫,去聖遙遠,知識淺劣,不知修行何種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菩薩說:「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禪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
照師問:「當云何念」?
文殊菩薩言:「此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憶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文殊菩薩不但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也發願,往生極樂,其回向偈是:「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在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說:觀世音菩薩變現種種身,救度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極樂世界,見無量壽如來,得聞法要,皆令當得,成菩提道。
唐朝慧日禪師,至北印度健馱羅國時,特別往城東大山,在觀音菩薩聖像前,斷食七日,至誠祈禱,請菩薩開示修行法門,觀音菩薩於空中出現,坐寶蓮華,身高丈餘,垂右手摩其頂言:「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應當念佛,誦經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既然諸佛菩薩,皆稱讚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皆勸導我們念佛發願,求生彼國;
我們當然應該信受佛語,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了。
敬錄 念佛法門 文珠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905.htm#a01
信佛法為寶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
信佛法為寶
當此大劫,宜勸大家一致進行求生西方。
否則後來之苦,比此更甚。
以人心愈趨愈惡,殺人之法愈趨愈妙,則成人間地獄矣。
況由此奮發惡心所感之真地獄乎。
倘有知識者聞之,當不至漠然置之。
(印祖文鈔--復德明居士書)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3:12:42
=============================
「靈巖道風」:(每週三印祖法語)--信佛法為寶
接手書,知由病中蒙三寶力,化險為夷。方知生死了手,非一門深入,不克濟事。
因研閱淨宗各書。方知彌陀為我發願立行,以期成佛。
我違彌陀行願,以故長劫恆淪六道,永作眾生。
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
心既是一而凡聖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
如是信心,可為真信,從此信心上,發決定往生之願,行決定念佛之行。
(印祖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八)
靈嚴道風 明倫法雨--下午 04:45:20
敬錄 印祖法語 明倫海會
http://www.minlun.org.tw/haihui/minlun/index.asp?page=6&Review=office2
觀一切煩惱根原。即是自心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79 永明大師
T48n2016_p0852b07(01)║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
T48n2016_p0852b08(08)║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善男子。當修學者。但有一德。
T48n2016_p0852b09(01)║是人應住阿蘭若處求無上道。云何為一。
T48n2016_p0852b10(02)║謂觀一切煩惱根原。即是自心。了達此法。
T48n2016_p0852b11(02)║堪能住止阿蘭若處。所以者何。譬如狂犬。
T48n2016_p0852b12(03)║被人驅打。但逐瓦石。不逐於人。未來世中。住阿蘭若。
T48n2016_p0852b13(00)║新發心者。亦復如是。若見色聲。香味觸法。
T48n2016_p0852b14(01)║其心染著。是人不知煩惱根本。
T48n2016_p0852b15(06)║不知五境從自心生。即此名為未能善住阿蘭若處。
T48n2016_p0852b16(03)║以是因緣。樂住寂靜求無上道。一切菩薩摩訶薩等。
T48n2016_p0852b17(00)║若五欲境現前之時。觀察自心。應作是念。
T48n2016_p0852b18(01)║我從無始。至于今日。輪迴六趣。無有出期。
T48n2016_p0852b19(02)║皆自妄心。而生迷倒。於五欲境貪愛染著。
T48n2016_p0852b20(03)║如是菩薩。名為堪住阿蘭若處。是知不悟自心。
T48n2016_p0852b21(02)║徒栖遠谷。避喧求靜。古人云。舉世未有其方。
T48n2016_p0852b22(02)║若頓了自心。是真阿蘭若。乃至光明遍照。
T48n2016_p0852b23(03)║萬德俱圓。若不自明。則輪迴諸趣。
T48n2016_p0852b24(07)║如頓證毘盧遮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釋。如來法身觀者。
T48n2016_p0852b25(02)║先觀發起普賢菩薩微妙行願。
T48n2016_p0852b26(07)║復應以三密加持身心。則能入文殊師利大智慧海。
T48n2016_p0852b27(04)║然修行最初。於空閑處。攝念安心。閉目端身。結加趺坐。
T48n2016_p0852b28(00)║運心普緣無邊剎海。諦觀三世一切如來。
T48n2016_p0852b29(01)║遍於一一佛菩薩前。慇懃恭敬。禮拜旋遶。
T48n2016_p0852c01(02)║又以種種供具雲海。奉獻如是等一切聖眾。
T48n2016_p0852c02(02)║廣大供養已。復應觀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
T48n2016_p0852c03(01)║光明遍照。猶如虛空。復應深起悲念。哀愍眾生。
T48n2016_p0852c04(00)║不悟自心。輪迴諸趣。我當普化拔濟。
T48n2016_p0852c05(03)║令其開悟。盡無有餘。復應觀察自心。諸眾生心。
T48n2016_p0852c06(02)║及諸佛心。本無有異。平等一相。成大菩提心。
T48n2016_p0852c07(02)║瑩徹清淨廊然周遍。圓明皎潔。成大月輪。
T48n2016_p0852c08(03)║量等虛空。無有邊際。故知心無際故。猶若虛空。
T48n2016_p0852c09(02)║豈存初後。如華嚴經頌云。心住於世間。
T48n2016_p0852c10(04)║世間住於心。於此不妄起。二非二分別。是以說一說二。
T48n2016_p0852c11(00)║是世間語言。立是立非。屬意地分別。
T48n2016_p0852c12(03)║若頓悟自心。直入宗鏡。尚不見無分別。
T48n2016_p0852c13(05)║豈特生分別乎。如經頌云。了知非一二。非染亦非。
T48n2016_p0852c14(03)║淨亦復無雜。亂皆從自想。起不唯世法施為。
T48n2016_p0852c15(03)║乃至諸聖作用。起盡根由。皆不出宗鏡。故經偈云。
T48n2016_p0852c16(01)║剎海無邊妙莊嚴。於一塵中無不入。
T48n2016_p0852c17(04)║如是諸佛神通力。一切皆由業性起。如斯妙旨。
T48n2016_p0852c18(03)║是現證法門。但初生比信。猶可虛襟。況證入之時。
T48n2016_p0852c19(00)║自斷餘惑。言亡象絕。識滅情消。故祖師云。
T48n2016_p0852c20(01)║唯證乃知難可測。起信論云。證發心者。
T48n2016_p0852c21(03)║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謂真如。
T48n2016_p0852c22(00)║以彼轉識。說為境界。而此證者。無有境界。
T48n2016_p0852c23(01)║唯真如智。名為法身。
敬錄 CBETA T48 No. 2016《宗鏡錄》卷79 永明大師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48/2016_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