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1. 禪定的前行是什麼?

修習禪定是屬於比較高級的修行方式,
若想在禪定上,減少障礙,懺悔及守戒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步驟。


2. 為什麼修習禪定之前,要先懺悔業障呢?

佛法講因果輪迴,
不只是今生曾造下惡業,連過去生在廣大無窮的時空中,每個人都曾造下無邊的惡業。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裏的懺悔業障中云:「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鎮疑發身口意作
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如果不透過懺悔就貿然靜坐,很可能會障礙重重,
縱使有小小境界現前,那也只是到此為止,難以更上一層樓。
即使是大修行人再來人間,也必需透過懺悔業障,才能化解隔陰之迷,
更何況是一般人呢?

最簡單的懺業障的方法,就是行住坐臥中不斷的念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鎮疑,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3. 為什麼修習禪定之前,要有守戒的基礎呢?

戒、定、慧三無漏學,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若能以戒律作為基礎,就不容易再造惡業,自然就容易增長定力。

大乘菩薩道需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其中也提到了持戒,可見持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持戒要有善巧,不要把自己弄得精神緊張,
動輒得咎。
因為戒律的本質是陶冶並非是束縛,當我們透過戒律的陶冶時,就能慢慢的清淨身口意,也容易增
長定境。

最簡單的持戒方法是:
諸惡莫作。
若犯了戒,懊悔只是浪費時間、精神,只要至誠懇切的懺悔,就能消重罪。


恭錄 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0605.htm#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