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的智慧 天天天藍 聖印法師著
作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還初道人」。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
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吉田貴看得很淡泊,專心埋首於著述。
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談》、《筆疇》、
《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卻散放不朽的光明,歡
喜讀它的人不少。
從《菜根譚》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
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
書名為何叫《菜根譚》?
宋儒汪民曾說:「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
胡康侯聽了這話,擊節嘆賞。菜根者,即青菜的根,
如蘿蔔、番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
洪先生取斯語以為書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存在,
故本書是修身處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如果把東方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
味並不深遠。東方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義卻特別雋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畫一樣,東
方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方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要讀者自己去省
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
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推究「菜根」的意義,
「菜」就是所謂青菜的菜葉,
「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
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
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
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
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
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
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
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
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
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人間味道。
恭錄 菜根譚的智慧 天天天藍 聖印法師著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4.htm#a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