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之念佛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廖榮尉居士編述
念佛感應道交,先以二人為喻,親友猶疏;再以母子為喻,母子骨肉更親也。
大勢至菩薩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上五句同前,喻單憶無益,下四句同前,喻雙憶不離。又首三句一專為憶,次二句合前一人專忘。
如來母也,眾生子也;
世間慈愛最切者,莫過於母親,子不聽教,猶復念念不捨。
子若悖逆,忘恩負德,種種不孝,母念或衰,心生悔恨,
佛念眾生,更 過 於 母,逆惡重者,佛念更生。
又母念子,慈止一世,
佛念眾生,慈心無盡,世世 相 隨,無 有 退 轉。
此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憐香哀憐,念者護念,眾生久在輪迴,備受諸苦,
故為佛之所哀憐;雖在生死,佛性不失,又為佛之所護念。
三昧經云: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
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如母親見子受苦,憶念之心更無有異也。
問:前二人一專為憶,喻彌陀念眾生;一人專忘,喻眾生不念佛;云何此之十方如來耶?
答:此有二意:
一、即指彌陀一佛。以三世十方,有無量彌陀故。
觀經云: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
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故曰十方如來。
二、通指十方諸佛。謂不唯彌陀一佛,悲願如是,
即十方如來,憐念亦然,正顯佛佛道同故。
若子逃逝:喻眾生不念佛,隨惡趣,受極苦。
雖憶何為:喻佛念眾生,單憶無用,不能成益。
問:「逃逝與上專忘,同耶?異耶?」
答:不念佛不能見佛,雖遇佛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不蒙法益則同;
而異者,此人專忘,但是不肯念佛,
佛若憶念,或可發心,而能成益。
此逃逝,非唯專忘,或且誘佛,以不信招愆,墮落三途,
佛雖憶念,亦復何為,即言無益也。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上二句合前,二人相憶,二憶念深;
下二句合上,生生不離,此則雙憶成益。
子若憶念母親,能如母親念子之心,心心相契,母為慈母,子成孝子,
不但今生,母子不離,乃至經歷多生,母子之緣未盡,不相違背遠離。
子是眾生,母是佛,
眾生若能憶念如來,猶如如來憐念眾生一樣,則生佛感應道交,
自然生生世世,常得見佛,常隨佛學,不至遠離。
彼佛既教念佛三昧,又舉疏、親二喻,
蓋欲念佛眾生,念佛之功,漸次增進,日親日近,
非特見佛可必,而且成佛有望矣!
敬錄 大勢至菩薩之念佛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廖榮尉居士編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721.htm#a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