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四祖
法照大師
緬維四祖.懿德堪欽。樂邦得師佛指陳.文殊示宿因。普令群倫.即生達本真。衡州缽中見聖境.臺山一一悉親造。淨土得睹承遠師.竹林恭承文殊教。并州佛聲達宮闈.代宗遣使優旨詔。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
二.法照大師佛學思想
淨土五會念佛,是法照大師一生自行化他的主要法門,也可以說是大師佛學思想的中樞。五會念佛
之法是以《佛說無量壽經》為理論基礎,大師根據《無量壽經》上經文中佛所描述的極樂國
土:“或有寶樹,硨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晶為葉,珊瑚為花,瑪瑙為實,
行行相植,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花花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
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各,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其聞音者,得深法忍,不退轉至成佛
道”的旨意,結合此土眾生的根性而創立五會念佛之法。經文中所謂:出五音聲,微妙宮商,指的
是古樂譜曲所用的“宮、商、角、徵、羽”五種音節。然則極樂世界六塵說法,種種妙樂,絕非此
界粗音俗樂所能比擬。大師倡導的五會念佛,結合五音的曲調與節奏,一方面可以誘導眾生生念佛
之興致,再一方面則可以使念佛者全憑一心專稱佛號而成就念佛三昧。
在大師的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曾不止一次於定中親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眾等。這對於一般的修
行者來說,的確難以企及。大師之所以具此德能,這基於他修持般舟三昧所得的成就。同時也得益
于他起初修學的禪定功夫。
從參禪到念佛,這不但是大師在修持形式上的轉變,而且在思想上也有極大幅度的變更,從禪宗的
呵佛罵祖,不立文字,以音聲語言為著相等觀點轉為淨宗的以音聲作佛事,以觀佛念佛之名相為修
行之主題,這樣的轉折的確需要很的勇氣與智慧。
大師認為若離念求無念,離生求無生,離相好求法身,離文字求解脫,是住斷滅見,謗佛毀經,成
破法之惡業,墮無間地獄。
是以大師極力稱讚念佛法門之殊勝,提倡五會念佛之法,
視念佛三昧于諸三昧中為最上之王,同時將念佛三昧比作無上深妙的禪法,是諸佛共所印定的如來
禪。認為此二者稱謂雖殊,然則實際之境界並無異樣。
這從他在解說五會念佛之法時所講的“第五(會)震動天魔散,能令念者入深禪”一語可以見得。
對於大師一生中那些難以備述的殊勝感應,我等凡夫固然覺得神奇,然若依經典中佛所說的教義來
看,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般舟三昧經》雲:“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繫念,於三昧中,得見阿彌陀佛。”
由此可知,般舟三昧修成就時,修行者之色身可不離此界而直接面見阿彌陀佛,請法於佛。是以大
師以般舟三昧之功,感應無數的靈異跡象,激發無數行人修淨土念佛法門,求生極樂國土。其中最
為殊勝的當屬感得當朝帝王信淨土教,使得朝野上下廣行念佛法門,這對於淨土宗的發展起了很大
促進作用。
大師一生之言行堪為淨宗行者之榜樣,其德業功行,實不愧一代祖師之榮稱。他對於淨土宗所作的
巍巍功德,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於五內。
敬錄 法寶下載網站 淨宗法脈
http://www.buddhist.idv.tw/H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