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念彌陀 果真法師著
清淨自心
常聽人說:「其對於人、事或一切周遭環境的感受,端賴當天的「心情」而定;處事的得宜或缺失,都與心情有關,而心情的變化,又是那麼令人捉摸不定!」乍聽之下,頗為訝然!深思之,則有所感慨!
大凡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間,除了要為本身地、水、火、風四大協調,及面對生、老、病、死的威脅外,更要適應四時的季節變化,物換星移,地利、人和......種種外在生存競爭的變動與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內心煎熬!在這種種的影響下,人的心情確實不易平靜。
所以,如何在人世間把持住「心」的如如不動,乃是吾等必須用功力行的。
佛說四十二章經「垢淨明存」章中「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人心由於不能清淨,而產生無明和煩惱,只要一念煩惱起,就障八萬四千法門,而能造業;形成個人、社會,乃至世界的不安。
要去心垢染,清淨吾行,除了時時保有一顆歡喜向善的真心外,遇事,能不退縮,從容不迫,全力以赴,動靜不亂,隨緣自如,隨喜布施且能返觀自省,改過遷善,滌淨其心;而「知足常樂」尤其是打住無明煩惱的良劑,人就是不知足,乃有「貪、瞋、癡」,一切妄見、妄情,使身、口、意,造出種種的業因而產生紛爭。
要「知足常樂」,必須有「戒、定、慧」的涵養工夫。而日常生活上,人只要認清自己,不為形役,不為物惑,就能減少欲望,知止而止;少生苦惱,則清淨自在的心,自然悠遊其中,生活就會愉悅而有趣!
平常,領悟情境時,總有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更到「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層次分別!於今思之,只不過在於「心」之轉境而已!
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能轉境,而不要被境所轉,則隨緣自若,喜悅自在其中!
人人心都清淨,則此世界,就是極樂淨土;
古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誠然!
敬錄 我願念彌陀 果真法師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