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飯粗衣未足羞 心田失種卻堪愁 趁早在生修淨土 莫教臨死怨閻羅

手把楊枝臨水坐 靜思往事似前身 鏡花水月皆幻相 知君有日悟歸程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複)趕快自我反省...鍛鍊自己在動心生氣的關頭,可以靜下來念十聲佛


毛毛蟲變蝴蝶—缺陷變寶蓮 道證法師


趕快自我反省

我們可以反省:平常我們是不是旁邊雖有念佛的聲音,我們也一樣會生氣?

甚至也會「專心」去想一些懊惱的事情,都沒聽到佛號(沒有用心恭敬地去聽佛的聲音),這就是我們煩惱的力量比念佛的願力更強,

所以我們會失敗。

我們想想看,是誰叫你愛煩惱勝過愛念佛呢

是誰叫你願意生氣,勝過願意往生呢

我們如果甘願留在這個世界繼續和人理論、計較,不甘願去西方過快樂的日子,阿彌陀佛也只好順我們的意啊!

為什麼佛與聖眾現前我們不看,偏要盯著仇人看

為什麼佛聲不聽偏要聽雜音

我們自甘墮落,和穢土、仇恨相應,不與淨土、佛聲相應,佛也只好十劫又十劫地等下去。

往生與否,該讓誰決定?

其實臨終的時候,什麼冤仇人現前,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遇到他,自己是什麼心念現前?

是不是自己可以作主?

我們先想清楚:要往生、不往生,到底是我們自己作決定,或是讓他決定?

冤仇人現前,我們也是一樣慈悲念佛,不要讓他拖下去生氣,自己若堅持把佛再念下去,冤家仇人現前也沒有影響啊!

我們管好自己,不要讓壞習慣、惡念頭現前就好了,

這就是我們平時須要用心鍛鍊的地方,鍛鍊做自己的主人,鍛鍊要往生快樂成佛由自己決定!

一天念多少聲的佛,這並不困難,而且念佛的數目,其實並不是往生的條件。

我們應鍛鍊自己在動心生氣的關頭,可以靜下來念十聲佛,才是更重要的,才是真正有願想要去西方。

否則的話,就只好留在這個世界繼續生氣了!

只好繼續作生氣習慣的奴隸了!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缺陷變寶蓮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922.htm#a08

(複)阿彌陀佛「遙垂金臂接娑婆」,「眾生度盡方回手」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難免沈溺!

佛欲令汝超凡入聖,汝卻願得有漏之福:

福報一盡,永墮三途!

如摩尼珠,用彈黃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來生」一則,值得一讀。其文曰: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落者。

有老僧搖手不之信。

予謂:無論隔世,親見一僧,給茅北峰之陰,十年頗著清修,一時善信敬慕,為別創菴,徙居之,遂致沈溺,前所微得俱喪。現世且然,況來生耶?

『此為誰』?

予云:『即老兄是』!其人默然。」

今時像此「老兄」者,多矣!

阿彌陀佛遙垂金臂接娑婆」,而且要「眾生度盡方回手」,曾奈我們這些愚疾眾生「不上船」何!

當知: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

不可以簡便易行、視作等閒。必須以勤懇志心,方能成辦。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38

(複)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印光實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獨得之「訣」,不妨由汝之請,以普為天下之諸佛子告。

其訣為何?

曰「誠」、曰「恭敬」!

此語、舉世咸知,此道、舉世咸昧!

印光由罪業深重,企消除罪業,以報佛恩,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範,由是而知: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 之 極妙秘訣,故常與有緣者諄諄言之。(中略)

曰「」、曰「」,拳世咸知,這是指印祖在世時而言;若當今之世,如者、恐亦聊聊耳!

須知:誠與恭敬,非唯學宜然;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為基本。觀孟子「奕秋誨弈」一事,可以知矣。(中略)

「弈秋誨弈」:孟子曰:「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告子篇)弈、圍棋也。數、技藝也。弈秋、古之善弈者,名秋。誨、教也。謂如下棋小技,若不專心受教,則難成就。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29

(複)若有暗地裏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念佛人,以真切之信願,持萬德之洪名;喻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魎,鏟蹤滅跡;即歧路是非之念,亦無從生。

推而極之,不過曰:念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

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眾生之願。豈祕而不傳、獨傳於汝乎

若有暗地裏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佛法、平淡無奇,人人可學,則無所謂「祕」。

世人好奇,魔外投其所好,謂有不傳之「祕」:此「祕」、決非佛之正法。

熟讀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可知。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下)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7.htm#a29

(複)度人要有權巧方便,故「須漸磨漸染」。或有因學佛而使致家人反感者,此必不懂「漸」法,或是「猛攻」所致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

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

夫欲得神通,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若不致力於道、而唯求乎通,且無論通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放諸佛諸祖、皆嚴禁之、而不許人修學焉。以世每有此種見解人,故因亂縷及之。

得神通而反障道,如佛世之提婆達多。佛不許顯通;賓頭盧因現神通,佛不許其入涅槃。學佛、旨在斷或證其;或斷、則通自具矣。

夫勸一人生淨土,即成就一眾生作佛。凡成佛、必度無量眾生,而其功由我始,其功德利益,何可思議也哉!

又、自既修淨土,尚須以此法門,普告一切;況妻妾子女,豈可不勸令發心、而失此巨益乎?

倘天性相近,則何善如之:

如稍相遠,亦須漸磨漸染,俾即遠而成近耳

此所謂深愛,所謂宏慈;捨此而為慈愛,皆名有而實無耳。

度人要有權巧方便,故「須漸磨漸染」。

或有因學佛而使致家人反感者,此必不懂「漸」法,或是「猛攻」所致

當詳閱「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樂邦文類」等,則取法有地,懷疑無由矣。

「樂邦文類」:宋、沙門宗曉編。五卷。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卍續一0七。

「法苑珠林」一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可治近世排因撥果、肆無忌憚等膏肓痼疾。凡有信心讀書人,皆當令閱此書,豈但有益於身心性命,實於格物致知、文章學問,大有裨益也。安士全書,亦與此同其氣類耳。

「法苑珠林」:參閱一九八頁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6.htm#a24

(複)凡人改過遷善,並修淨業,惟貴真誠,最忌虛假..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欲學佛祖,先須取法聖賢。

倘躬行有玷,倫常乖舛,尚為名教罪人,何能為佛弟子?

佛教雖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淺而入深,下學而上達。熟讀安士全書,可以知其梗概矣。

太虛大師云:「學佛先從做人起」。又云:「人成即佛成」。

凡人改過遷善,並修淨業,惟貴真誠,最忌虛假。

不可外揚行善修行之名,內存不忠不恕之心。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如此方可希聖希賢、學佛學祖,為名教之功臣,作如來之真子,固不在窮達緇素上論也。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6.htm#a22

(複)佛度有緣人,無緣不能度。不求生者,如能強度,則世間眾生早已度盡矣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娑婆世界,一切眾生,於逆順境,起貪瞋癡,造殺盜淫,穢污本有妙覺明心,乃無底之廁坑。既造惡業,必受惡報,久經長劫,輪迴六道,乃不赦之牢獄。

阿彌陀佛,於往劫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願云:「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

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

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

明淨穢而令生欣厭,求生西方之願,才能真切,故以廁坑、 牢獄譬此土,必須急求出離。

「有一願」,即第十八願

文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佛度有緣人,無緣不能度。

不求生者,如能強度,則世間眾生早已度盡矣

故云:「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

「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

古人有偈云:

「引開大路透西方,西方本是我家鄉,家鄉望子回心轉,轉見初生一老娘」。

以「老娘」喻接引導師。

又有偈云:

「西方步步踏蓮華,指路開門謝釋迦,三復叮嚀無別囑,一心念佛早歸家」。

皆以西方極樂為本有家鄉,至為親切,我等皆是「窮子」,人已捨「父」逃逝矣!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中)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6.htm#a17

(複)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上) 會性法師敬記

專求往生,晨朝十念外,凡行住坐臥、語默動靜、著衣吃飯、屙屎放尿,一切時、一切處,皆當以六宇洪名,置之心口之間。

但於如法時處,聲默隨宜;若大小便、睡眠,則只許默念,切勿出聲;默則功德齊等,聲則不恭;睡則又加傷氣,不可不知

這類文字,鈔中多有,讀者或致厭繁,似不必再抄了。惟筆者覺得「一番提起一番新」,真是百讀不厭;以多讀此類文字,尤感 印祖之徹底悲心也!

須知:

西方極樂世界,其說凡夫不能到,即小乘聖人亦不能到,以彼係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

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

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餘一切勝行,并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

是以信願最為要緊。

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

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上)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5.htm#a15

(複)病時、難時、乃至被抑時,唯增念佛心...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上) 會性法師敬記

蕅益大師著「十大礙行跋」,尤為切要!茲錄之: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講者。

佛四聖諦,苦諦居初;又稱八苦為八師

苟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間哉?

美玉不琢不成器,頑金不鍛不致精,鐘不擊不鳴,刀不磨不利;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欲為聖賢佛祖,如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方名素患難行乎患難;方可於穢土植淨土因;方如蓮出汙泥:超登不退。

儻無事則駕言念佛求生淨土;一遇不如意,輒悔慍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

須於十大礙行,一一自驗

果於病時、難時、乃至被抑時,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觀,不尤、不怨;庶蓮萼日滋,稱三昧寶王矣!」(靈峰宗論七之二)


敬錄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上) 會性法師敬記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5.htm#a09

(複)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種種難受、不對勁都是業障在做祟!這是自己業障重,應生大慚愧!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有人問我:「老和尚!我念佛念了十幾年了,心怎麼還是靜不下來,散亂的很?」

也常有人提:「每一念佛時就妄想紛飛,坐的腿疼,跪的腰酸,拜的頭昏,感覺時間長的很,很是辛苦!」

噫,凡夫初心用功真是可憐,其實萬事起頭難,

若念佛功夫稍得相應就會感覺身心清涼、安詳自在,愈用功愈快樂,

否則自然苦的心煩。

現在僅就個人所瞭解之處,與諸位談談有關念佛應有的正知見,並提供念佛的方法作為參考。

—、修行唯樂何有苦

真正修行不要怕苦,怕苦就更苦。

發心念佛只有快樂,哪有苦?

一點也不苦。用功時感到苦,並非用功之苦;是以前之壞習氣難除,業障在反抗,不原改良才覺得苦

種種難受、不對勁都是業障在做祟!這是自己業障重,應生大慚愧

不論感覺怎麼苦都要忍耐,待壞習氣改良後,自然不苦,還覺得快樂呢!

因此,凡夫知見千萬要不得,要用佛知佛見來思維;凡是增進道業的助緣,怎能怕苦?怎能諱疾忌醫?

修行就是要和業障交戰、和魔鬼抗戰,切莫將敵人當朋友,切莫用妄想做智慧。

所謂:「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用功只有一個正見——接受訓練,服從磨練,經的起考驗

否則生死不了,無量諸苦難以斷除。欲除業障苦,唯有咬緊牙根,忍受磨練,方有解脫、得大自在之期。

若以修行為苦,難道懈怠不修就快樂?

難道追求世俗名利、在情欲塵勞中大滾就不苦?

其實都是醉生夢死,那才真苦!

貪愛汙濁以為樂,清淨修行反覺苦,這不是顛倒愚癡嗎?

不願老實修持,不等於戒毒者不受教導,逃出戒毒所?

跑出去又怎樣呢?毒癮不是染的更深?

能先明白此理念佛是才不以為苦。


敬錄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0705.htm

(複)阿彌陀佛救我..的秘訣..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五、阿彌陀佛救我(一名:小龍女的故事)

民國七十八年,南普陀第三屆佛學院時,我因七十七年腦水腫住院,認識了很多台中榮總的醫生,有一天其中一位周醫生,告訴我他那來了一位小龍女,這位小龍女是龍王第三公主,已經投胎轉世,我早上八點多在南普陀方丈室與那時的副院長日常法師談話,順便問日常法師下午有沒空一起去看看。我們在南普陀談話,龍王馬上知道立刻到小龍女那裏,對小龍女說:「下午有兩位禪師要來,怕你年紀小不懂事,不會招待,特趕來幫妳整理佈置。」說完就用龍鼻一吸,把屋內的灰塵吸盡,到外面一吐,屋內就乾淨了,小龍女笑著說:「比吸塵器還好用」,龍王用手一比,屋子都舖上了黃布,再點上龍宮帶來的龍涎香。

那天我同日常法師,我的侍者淨莊沙彌和一位開車居士林順泉,四個人一起到的時候,小龍女說:「咦,怎麼四位」原來兩位侍者沒算在內,很奇怪,在屋內可以聞到龍涎香的味道,一到屋外就聞不到味道。我給她做皈依三寶的儀式,然後我同她講開示:「妳們女孩子同觀世音菩薩比較有緣,有災難時念觀世音菩薩,他會來救妳的,尤其妳又是龍王的女兒,觀世音菩薩會保佑妳的。」結果她卻反駁我:「我不要麻煩觀世音菩薩,有災難我叫我父王就好了。我已經有四次經歷,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台中榮總時,有一天突然被黑色的異物附身,來的速度很快,「啪」就進入身體,情況危急,那時我就叫:父王救我,父王救我。剎那間空中現出龍爪,一抓,把那些黑色的異物,一把抓起,一丟,丟進龍王口中吞進肚子去了,我的病就好了。」

當她說這話時,我非常的感動,龍王對他的女兒能有如此照顧。

我的佛陀,他是出三界的大賢者,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佛陀的慈悲心,對我的慈悲絕對不會比龍王對他的女兒差,他的神通力也不會比龍王小,

以後如果我有碰到災難的時候,我要念佛陀救我或阿彌陀佛救我,他一定會救我的。

說過這話不出三個月,農曆六月三十日那天,晚上十點三十分,突然呼吸困難,非常痛苦,情況緊急一口氣不來,馬上就會死,立刻助念,倒下來吉祥臥,準備往生,呼吸愈來愈困難,眼看就要完了,突然我想到龍王救小龍女的故事

馬上念「阿彌陀佛救我,阿彌陀佛救我,阿彌陀佛救我。」叫三聲就停下來一心念阿彌陀佛,看阿彌陀佛如何救我,不出三分鐘好了,「大家回去睡覺」。

第二天,有位毛立富同學來問我:「為什麼有的人念佛有感應,有的人念佛沒有感應?昨天老和尚一念就感應原因何在?」我回答說:「這是有秘訣的」。

一聽到有秘訣,大家才會耳朵豎起來注意聽。

第一:對阿彌陀佛要有信心,相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神通廣大,有求必應,我念他,他一定會聽到,一定會來救我。

第二:要誠懇發願,願意要往生極樂世界

第三:要一心實行,老老實實念佛,不夾雜,不間斷

所以各位同學聽了故事後,要在故事中得到利益。


敬錄 見賢思齊(廣化律師弘法故事集)廣化法師講述

http://book.bfnn.org/books2/1868.htm#a307

(複)念佛能成佛,只因妄想入六道.....生死、涅槃之路在你眼前,自己去選擇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念佛人要守戒,保持身心清淨,等於把自己從苦海中救到彼岸上來,如果輕易破戒、犯戒,等於自己陷入苦海裡,這樣不是自己誤自己嗎?」

生死、涅槃之路在你眼前,自己去選擇,聖凡之路擺在你眼前,自己去走。」

「千念萬念,只為臨終一念,遇到了臨終時候,你的功夫,能提起正念否?你的身心所受的痛苦,豈會此生死輪迴痛苦?現在拼不過,你就要墮落三惡道了。」

我們若能至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我們的身心便已經進入佛的清淨法界與佛的心相應,感受到無限清淨光明。

「若問為何要念佛,因吾身本來是佛,又因現在不是佛,亦因念佛能成佛,只因妄想入六道。」

古德云:

「財、色、名、食、睡、地獄根,五慾不除塵不可出。」

若求來生福報,轉生富貴之家,享受福樂,那知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只恐福中,不肯修行,福報終必墮落苦趣。其愛樂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長也。

獅子峰云:「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捷徑,日日飲酒、食肉,無非地獄根,眼前圖快樂一時,死後受苦千萬劫。念佛本來可以離苦得樂,若不求出離娑婆,求生極樂淨土,則永遠在娑婆苦海,受無盡苦報。」

又念佛的心念,不與六塵相對,其心清淨的緣故,所以叫「淨念」這也是往生淨土的淨因。」

「如何得,念佛不閒斷,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問,即是不閒斷也。』」

「念佛一定要生死心切,不可大意,心中只有阿彌陀佛一念,不可起其他亂想。如果有其他亂想的時候,就趕緊提起佛號。」

「念佛法門,但能發起深信之心,切願求生淨土,實行念去,即不參究,不觀想,就能得往生。」

若依其他法門修持,因這全部要靠自力,所以成就非常困難。

例如:誤入歧路、中途成魔或功行未成,世緣已盡,再投胎轉世,假使能再做人,因隔了一世前世的事情全部忘記了。所以不能繼續修行,而且念圖五慾,以致依舊沈淪苦海不能解脫。

舉一個例,宋朝青草堂為禪門宗匠。一生精進,晚年見宰相,告老還鄉,十分榮耀。忽動了羨慕之心。命終後竟生曾氏為子。年少登科、官至宰相,以前生千辛萬苦所修的光明道業換一世之功名富貴,豈不惜乎

宰相身後,升沉莫卜。

敬錄 高僧大德開示錄 林慈超居士輯錄

http://www.bfnn.org/book/books3/2130.htm#a03

(複)「憨慢」又「厚性地」(台語)(笨、又脾氣大)...為爭一口氣,寧堅持缺點..十年二十年,還是老脾氣

毛毛蟲變蝴蝶—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一無可取—「憨慢」又「厚性地」(台語)(笨、又脾氣大)

為爭一口氣,寧堅持缺點

十年二十年,還是老脾氣

有的人,別人如果勸他要怎麼樣,他就會趕緊反駁說:「你自己還不是如何如何!你自己做不好還說我!」

他為了要贏一口氣,寧可堅持自己的缺點,結果十年、二十年過去,還是那樣的脾氣。

這種人是不怕自己不往生,不怕自己沒有進步,只怕別人不知道他脾氣大、反應快,只怕別人不知道他「我執」很重,隨時都要趕緊表現一下。

老和尚形容這叫做「憨慢,又厚性地」(台語)—能力差又脾氣大。(貪、嗔、痴、慢具足)

本來我們對某一件事,做得比較不好,能力差、笨一點,是不太要緊的,但是如果脾氣又大,不堪勸導就發脾氣,這樣「憨慢,又厚性地」—能力差脾氣又大,就沒有什麼優點可取的了。

到底修行是為誰修?

(別人不好,我就有藉口,也不必改好嗎?)

別人幫助我們修行改進,沒有生感恩的心,反而生氣想要反咬人。

意思是—別人如果做不好,你就有理由也可以不必改好,到底你修行是為了他修,還是為你自己修呢?

別人如果沒有修行,你就有理由跟著不修行,有人很有修持,你為什麼不效法他修持呢?

阿彌陀佛那麼有修持,你不去跟著佛學習,修正自己,只會拿著「別人不夠好」,來做自己不肯修正的藉口,這有什麼用呢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601.htm#a15

(複)誰最用功?...(這樣講幾句,就動心。唉,功夫還早咧!)

毛毛蟲變蝴蝶—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誰最用功?

(這樣講幾句,就動心。唉,功夫還早咧!)

恩師告訴我說,廣欽老和尚平時大約早上六點,就會在寺裏面經行巡視,他平常都靜靜觀察,看什麼人拜佛念佛最認真,最早起來用功,就找那個最用功的弟子來,不分青紅皂白就罵一頓,甚至說一些讓他冤枉委屈的話,

老和尚演技又很逼真,那位弟子聽了如果動心,甚至生氣起來,老和尚就搖搖頭,笑笑說:「我以為你多用功,這樣講幾句就受不了,唉!功夫還早咧!」

不知這是考題—就是「不覺」!(沒學佛!)

老和尚如果沒有說出末後這一句,可能挨罵的弟子怎麼樣都想不到,這是一個考題,因為沒有發現是考題,

不知道老和尚這樣做原來是要看看我們怎樣交答案。

不知道是老和尚要看我們對佛法的體會實行如何,故意演出的境界,因為統統不知道,所以叫做「不覺」。

沒有隨時覺醒的心,就是無明、糊塗

佛是覺悟的,我們沒有時時覺醒,就是沒有在學佛,

阿彌陀佛是「無量覺」,我們常不覺,就是沒念佛

雖然一大早就起來做功課,做了半天還是「不覺」。

這樣就是枉費功夫,等於讀書很用功,考試都不及格

聽故事,要會拿來用(銷歸自性)

有一位女居士聽到這裏,她就很歡喜地告訴我說:

「這樣我知道了!我那個先生,經常一大早起來就隨便罵我,罵東罵西,罵得很冤枉,我都埋怨,前世不知道欠了他多少罵債?

現在我知道了,我就當他是廣欽老和尚,早上出來巡視,給我出去考題,這樣,我就很快活了。我就把它考過,很歡喜去西方!」

這位女居士真是有覺性,聽了故事公案,能夠拿來自己用,銷歸自性,

會講的人,不如她會聽的人。能活用考古題的人,必然成績優秀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601.htm#a01

(複)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毛毛蟲變蝴蝶—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前言

在學時,對教授考過學長的題目,通常戲稱為「考古題」學生研究考古題,可以瞭解考試重點,使今考,及未來之考,成績優異。修行亦然。修行道上,天天有考題,時時有考題。

行者研究大德之考古題,可知修行重點,提高警覺,於今,於未來生命考驗中,無往不利!

筆試—記憶清楚‧說一、二、三、

臨床—血肉模糊‧考驗百般

我們在醫學院讀書,講到要怎樣急救病人,就說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第三步如何。

考筆試的時候,只要照書本,背得清楚就算及格了,但是臨床上實際看病人,情形就大大不一樣!

比如說,半夜值班,送來一個和卡車相撞受傷的人,一看整條腿都被車壓過去,血肉模糊,整隻腳又鑲著很多玻璃碎片,這個人又是會痛,會流血,會哀叫的人,一方面處理,他還一面慘叫,用「三字經」罵醫生,我們一心要救他,既不能手軟,也不能夠生氣更不能夠不耐煩,還要清楚明白,照書上所說的,第一步,第二步去處理。考筆試寫答案是比較快,真正要照做是不簡單,要一塊一塊的玻璃碎片處理乾淨,骨頭要接得好,傷口又要一層一層縫好,

有時候站一整個晚上,站到早上還不能處理好,要忍飢、耐累,甚至還不能上廁所,這種忍耐的過程,和在學校考筆試就大大不一樣!

研經—由文解義‧苦功百般

修行—死去活來‧考驗難堪

我們的人生修行過程也像這樣,讀佛經,做早、晚功課已苦功百般,照著經本去實行更困難,時常都考不及格,跌得頭破血流,還是得繼續照做下去。

總是,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此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心中邪知邪見「死」的當下,正知正見「生」。

煩惱妄想寂滅了,法身慧命就活潑起來。

感謝菩提道上師長恩

很幸運,我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很好的師長,就像臨床上遇到很好的教授一樣,他們平常就會運用機緣出考題,幫我們培養實力,遇到境界的時候,也會用他們自己修行的經驗,以適當的啟示,幫助我們走過難關。

上廣下欽老和尚—突擊考、演技派、教學天才

心不在道,保證考得哭哭啼啼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尚,修行將近二十年的比丘尼,他們時常會提出廣欽老和尚種種的開示和考題,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證的功夫很高深,而且我們用現在的形容詞來講,他真的是一位教學的天才,他出考題都不必思議,都是在學生沒有準備當中,出臨時考題,如果不是時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就一定會考得哭哭啼啼的,他如果先告訴你要考試,你當然會提高警覺,問題是他不會事先通知你,都是臨時用境界來考,看你在沒有準備當中的實力如何,我常聽恩師說他們自己修行的經過,時常都很感動,比起他們的境界和考題,我的考題實在是太簡單了。

實際生活中

是否會發現,這是在考「是非題」呢?

如果我們在學校考是非題,老師出個題目說,過十字路看見紅燈應該走過,看見綠燈應該停止,你就自然會曉得要打個X,知道老師在考你—是否知道交通規則,

但是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有人故意把事實歪曲了,或是把事情做錯了,我們是不是會發現,這就是在考是非題呢?

我們能不能像答考卷、寫是非題那麼平靜清楚?

自己好好的作答,交出自己的成績單呢?

我們如果在生活中,沒有發現,這是在考是非題,可能我們就會很懊惱,處處感覺很沒道理,很憤慨,忍耐不下去,這樣就是考不及格。

選佛場中

各人交各人的成績單

在人生的考試中,我們是各人交各人的成績單,同一位老師出的題目,每一個學生答案都不一樣,每一個人成績就不同。

比如同一個婆婆,罵一群媳婦,每一個媳婦聽了,想法都不一樣,各人想法不一樣,就等於各人交出去的答案不一樣,每一個人所得的成績就不一樣。婆婆是婆婆的成績,媳婦是媳婦的成績,考試題目本身沒有好壞可言,但是每個人應考的心情不同,每個人的答案就有程度的不同。

這個世間是一個選佛場,平時生活中大小事情就是大小的考試,就是在選,選得中的人,就往生西方去成佛。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考古變今用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601.htm#a00

(複)玩笑中的深思..

毛毛蟲變蝴蝶—黑社會變蓮池海會 道證法師


玩笑中的深思

我們有時開玩笑說:「如果風水有決定性影響,又風水先生真的會找「好風水」的話,那麼風水先生應可隨心所欲作皇帝、總統、乃至代代出狀元、大富大貴大德大能才對。

但,事實不然,值得深思。

有時,我也調皮請問很強調風水的人,說:「您們埋葬遺體,一般都很講究風水、下葬時間、方向等等,還要看有否沖、煞,

請問:您吃肉時有沒有看風水呢?

因為肉即是死屍,死屍下葬既然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那麼肉埋葬到肚子裡也要看一下風水比較妥當囉?

不然萬一時辰、生肖不對,豈不是會沖煞嗎?」

超市冷凍庫、菜市場中那麼多「死屍」,人來人往穿梭其間,為什麼不怕沖煞呢?

也沒人去關心那些「風水」對自己有何影響。

真是,食欲之所重,則忘卻風水了。

如何成為全街、全市首富?

有對林居士伉儷告訴我們,曾有一位相命先生教他們「要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去買12支掃帚,回家掃地,掃後置於某方位,爾後丟入大海,賺錢就會如海水,變成『全街首富』」;

他們聽了就笑著回答說:「我們已經是全街最富有的人,甚至是全市最富有的人了,因為我們有了佛法。」

我們說:「還好,您們沒照他的話去綁掃帚,不然佛法就白聽了!」

試想,那種方法如果有效,他本人豈不是早就成為世界首富了嗎?

那種方法唯一的效力,大概就是促進掃帚的銷路吧!

您信戒指?或信佛?

那位相命先生又教他要於某時,向某方位在左手第四指,戴上一枚戒指,是特定金、鑲特定黑色寶石,這樣才能避免車禍。

還好這位林居士有正信:「我念阿彌陀佛一定比戴戒指有效。」因為車禍和當時之「覺性」最有關係,心若念佛清楚明白,光明清淨,自然能遠離禍害。

如果戴著戒指打瞌睡,也不可能多安全!

如果不守規則,就更危險!

然而,我們問過很多位居士,大多數都沒有這位林居士的信心,他們被相命先生這麼一說,

就會擔心出車禍,於是就「寧可信其有效」,去戴上那種戒指,

他們這種「姑且相信」的舉動,卻充分表現了自己對佛法缺乏正信,也不明白萬法唯心造的道理,

更顯示了在他們心中實認為—念佛的力量不如一枚戒指,

阿彌陀佛的威力不如那位相命先生。(真把佛看扁了!)

小事中的大事

表面上,這似乎是一些小事—戴個戒指、丟盆花草、看個風水、選個吉日而已,

但是若論及內在的心理「缺乏對佛的信心」,

卻是一件影響往生的大事

值得好好檢討反省「信」「願」。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黑社會變蓮池海會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340.htm#a10

(複)(二)需不需擇吉日、吉時?..檢討世俗幾個傳說、觀念

毛毛蟲變蝴蝶—黑社會變蓮池海會 道證法師


(二)需不需擇吉日、吉時?

常有很多人擇「吉日」「吉時」;

開張看吉日吉時,結婚選吉日吉時,還有人剖腹產挑吉日吉時,

不知喝水、小便需不需選吉日吉時?

有辦法的人連死亡都能選中吉日吉時吉分吉秒哩。

好人無凶時,壞人無吉日

行善—日日是好日;念佛—時時是吉時

台語有句話說—「好人無凶時,壞人無吉日

—好人善用心,逢凶也化吉,絆腳石也能作墊腳石用,所以好人無凶時。

壞人就是不善用心、起惡念之人,惡因自有惡果,電波發不好,影相當然好不了,所以壞人無吉日。

所以只要正心誠意做好人,不必選時日,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吉時。

若自私放縱惡心做壞人,那麼即使看曆書、花錢請人選,都不可能選到吉時。因為「時」非定法,是看人如何用而已,善用「時」,可積功累德,創造吉日;不善用「時」,則為非作歹,當然自造「凶時」。

拜佛要選吉時嗎?

很多學佛人,不信「心法」,也跟著世俗之見,

連拜佛都要選個吉日吉時,

不知拜佛之一念,即是大善大吉

即使有凶事,起個拜佛之心,心轉境轉,凶也轉吉。

「吉時」,該拜佛自然對;

「凶時」不拜佛,何有轉機?

故不論何時,拜佛則吉。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黑社會變蓮池海會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2/1340.htm#a10

(複)誰能保証臨終那一天..正好隔壁沒有人娶新娘放鞭炮,沒有人蓋房子敲敲打打用電鑽、沒有人按喇叭。不打雷下雨,而且小狗、小鳥都不亂叫,小孩也不亂哭亂跳,所以平常就要練習聽什麼聲音,都歡喜念佛快樂往生

毛毛蟲變蝴蝶—缺陷變寶蓮 道證法師

聽什麼聲音都歡喜念佛,快樂往生

任憑塵世喧囂吵鬧,心中永遠蓮花綻放

很多人經常抱怨環境太吵不能專心念佛,或是埋怨周圍傳來的音樂或噪音干擾了自己,使得念佛心靜不下來

確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真的是充滿了各種聲音,

我們雖然不能像觀世音菩薩由「觀聽聲音,反聞聞自性」證得耳根圓通,

但是可以練習聽聞各種音聲都提醒自己念佛

不管是順耳的,或是逆耳的聲音;

不論是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音樂,都把它變成「阿彌陀佛」。

任憑塵世種種喧囂吵鬧,我們心中都保持蓮花開放!

因為我們不能保証臨命終的時候,正好隔壁沒有人娶新娘放鞭炮,沒有人蓋房子敲敲打打用電鑽、沒有人按喇叭。

我們也不能保証旁邊正好沒有人放音樂大聲唱歌跳舞,更不能保証臨終那一天不打雷下雨,而且小狗、小鳥都不亂叫,小孩也不亂哭亂跳,

所以平常就要練習聽什麼聲音,都歡喜念佛快樂往生。

境不順,心順;「吵死人」,也無礙

去年家父往生之後在殯儀館舉行告別式,我發現殯儀館的寄棺室,每一間大約只有兩公尺寬,

各間各個喪家舉行不同的超渡會—有人是請道士打鑼、打鐃鈸;

有人是請歌舞團又唱、又跳牽亡的歌舞;

有人是請五子哭墓又哭又講;

有人是請法師念佛經,大家都用很大的喇叭放最大的音量,每個時候幾乎都有十多團一起在進行節目,聲音大到連講話時都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舍弟剛由美國回來,很不習慣台灣殯儀館這一種妨礙別人安寧的作風,便設法去勸導大家把音量放低一些,但是收效不大。

我忽然想起家父生前的教訓,就笑笑向弟弟說:

「老爸如果從棺木中出來會說

你連這樣都不能專心念佛,你還能做什麼?』」

弟弟聽了也笑起來,還好家父生前經常鍛鍊,在吵雜的聲音中精神統一專注,假如一吵就無法靜下心來的人,命終送到殯儀館,恐怕會覺得「吵死人」而大受干擾、生起煩惱。

所以最好我們能夠鍛鍊聽到各種聲音,無論是合意的、不合意的,

都自然念「阿彌陀佛」無障礙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

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作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一切都幫助我們憶佛念佛—周圍環境越是吵,

我心念佛念越好

敬錄 毛毛蟲變蝴蝶—缺陷變寶蓮 道證法師

http://book.bfnn.org/books/0922.htm#a10